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和DNA凝胶电泳观察多巴胺(DA)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并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Bcl-2和Bax蛋白以及活化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 结果表明, 在DA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过程中, 可见PC12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3蛋白表达, 胞浆中细胞色素c水平明显增高, 同时Bcl-2蛋白水平下降, 而Bax蛋白水平明显增加. 环孢菌素A预处理对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激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对Bcl-2和Bax蛋白影响不明显. 结果提示, Bcl-2和Bax蛋白、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3可能参与DA诱导PC12细胞凋亡, 线粒体细胞色素c向胞浆释放可能是其中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c1,b,aa3含量的简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呼吸链中,细胞色素c,c_1,b,aa_3起着电子传递中间体的作用,其任何一种含量的减少或缺失将影响细胞的呼吸功能.由于细胞色素是一类带有卟啉环的蛋白质,在可见光区域有明显的吸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比色定量。J.N.Williams首先建立了测定线粒体还原-氧化差光谱计算细胞色素含量的方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初人们才认识到c型细胞色素不仅存在于好氧生物体内,也存在于光合细菌中。1954年Posgate和Ishimoto几乎同时在各自的实验室内,从硫酸盐还原细菌中(Desulfo-vibrio)获得一类新型细胞色素c,称之为细胞色素c_3,它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有较低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通常在-210mV左右;2)每分子细胞色素c_3至少含有两个血红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相继在光合细菌和蓝绿细菌中也发现细胞色素c_3的存在,它的结构与细胞色素c有很大不同,在生理电子传递链上也行使不同的功能,特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跨线粒体膜运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愉 《生命科学》2008,20(4):514-518
线粒体拥有约1000种蛋白质,其中98%以上系由细胞核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以前体形式合成,之后再运至线粒体,经跨膜运送并分选定位于各部分。现对定位于外膜、基质和内膜的蛋白质的运送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介绍。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是细胞色素c的前体,它不含导肽,对其转运的研究概况也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人细胞色素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PCR方法 ,从人胎儿心肌基因组DNA中得到precytc基因 (有 1个内含子 ) ,剔除内含子后 ,得到细胞色素c基因的编码序列 .测序结果表明 ,该基因与GenBank中报道的人细胞色素c基因核苷酸顺序完全一致 .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a的Nde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构建pET3a cytc重组质粒 ,并成功转化入E .coliBL2 1(DE3)中 .经IPTG诱导表达后 ,15 %SDS PAGE分析 ,可观察到1条与细胞色素c蛋白分子量相符的电泳条带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该条带与小鼠抗人cytc单克隆抗体IgG2b发生特异反应 ,证实为人细胞色素c的前体蛋白 .体外使血红素与该前体蛋白结合生成完整的人细胞色素c蛋白 ,其耗氧量在不同浓度具有与反应时间的线性关系 ,为研究人细胞色素c结构和功能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细胞色素c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血红素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细胞色素c前体组成,在生物电子学、生物医药以及污染物降解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细胞色素c很难通过异源表达而大量获取.对于未培养厌氧甲烷氧化古菌来源的细胞色素c (CytC4),目前尚无成功表达和功能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在CytC4的N端分别引入...  相似文献   

7.
大鼠脑缺血诱导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Bcl-2表达的上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ng CY  Shen WH  Zhang GY 《生理学报》2004,56(2):147-152
利用全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沉淀方法,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拮抗剂对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和Bcl-2的表达变化影响。缺血/复灌后24h,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明显降低而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成分相应增加。Bcl-2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其表达在缺血/复灌后6h达到最大。在所有样品中,线粒体呼吸链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没有变化,表明线粒体的制备方法是可靠的。线粒体中Bcl-2的表达减少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可以被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拮抗剂尼氟地平抑制。结果表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可能介导了脑缺血后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和Bcl-2的上调表达。缺血诱导的细胞色素c释放具有损伤作用而Bcl-2的上调表达则对脑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琥珀酸脱氢酶的性质,辅基以及它与细胞色素系统的联系等问题,在近些年来有很多的争论。Bach,Dixon与Zerfas;Ball,Anfinsen与Cooper,以及Pappenheimer与Hendee等人的意见认为琥珀酸脱氢酶等于细胞色素b。本文作者之一在用氰化物使琥珀酸脱氢酶失效作用的试验中说明它与细胞色素b并不相同。Chance用完全不同的实验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Axelrod,Potter与Elvehjem用缺乏核黄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蛋白质工程的成就和进展以及蛋白质X-射线结晶学技术在蛋白质工程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以酪氮酰-tRNA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T4溶菌酶、细胞色素c、胰蛋白酶以及胰岛素原等几个实例说明如何利用蛋白质晶体结构资料进行蛋白质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研究Zn2+对Ca2+介导线粒体通透过渡孔道(PTP)开放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及其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Ca2+介导的线粒体Ca2+释放(mCICR)之间的关系.提取大鼠肝线粒体,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不同浓度Zn2+作用下Ca2+介导的PTP开放状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不同浓度Zn2+作用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双波长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不同浓度Zn2+作用下测试体系内Ca2+浓度的变化,以反映线粒体Ca2+的转运情况(即mCICR);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Zn2+作用下Ca2+介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高浓度Zn2+完全抑制Ca2+介导的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一定浓度的Zn2+部分抑制Ca2+介导的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适当浓度Zn2+自身介导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低浓度Zn2+加速Ca2+介导PTP开放和Ca2+释放;高浓度和一定浓度Zn2+分别完全或部分破坏ΔΨm;高浓度Zn2+完全抑制mCICR.当抑制mCICR时,Ca2+和Zn2+对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的作用完全抑制.结果表明,Zn2+以浓度依赖方式双向调节PTP开放和细胞色素c释放.Zn2+的作用可能与Zn2+破坏ΔΨm和影响mCICR相关.  相似文献   

11.
鸡心线粒体内膜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在抗霉素A稳定下经TritonX-100增溶、羟基磷灰石分离,凝胶过滤而纯化。所获得的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以二聚体形式与TritonX-100生成单分散相的蛋白——去垢剂复合物。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它由八个不同的亚基组成,其表观分子量各为:45,000;41,000;36,000;31,000;25,000;15,500;12,500;10,000。光谱分析测定,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_1的克分子比为2:1。采用同样方法也巳从猪心线粒体制备了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Triton复合物。两者具有相似的吸收光谱。但猪心还原酶丢失了分子量25,000的亚基。  相似文献   

12.
细胞色素c的前体 -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Apocyt.c)在细胞质中核糖体合成 ,之后跨线粒体膜运送 ,在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经酶催化与血红素Heme结合形成成熟型的细胞色素c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外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将细胞色素c 从涨破的线粒体中抽提出来,并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提取液中细胞色素c 及残留线粒体颗粒(SW_p)中的细胞色素c_1的含量,所得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得到在鼠肝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 与c_1的比值为1.84±0.09,在猪心肌线粒体中为1.26±0.09。  相似文献   

14.
呼吸链中从泛醌到细胞色素c一段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细胞色素b的动力学行为,虽然文献上报道很多但结果却不一致。早在工929年Keilin就已经观察到细胞色素b的氧化还原速度比细胞色素系统其它组份都慢一些。1952年Chance也观察到这一现象。但他发现在不具氧化磷酸化能力的制剂中细胞色素b的还原速度才比c_1或c慢,而在具有氧化磷酸化能力的制剂中细胞色素b的还原速度并不比c_1慢。于是他认为也许是磷酸化系统受到损害而影响到细胞色素b的还原速度。Chance还发现b的还原在动力学上是快慢两相。后来有一些作者也都报道了b的两相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5.
细胞色素c的前体蛋白——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运入线粒体的. 结合人工合成多肽及完整分子的缺失突变体探索了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跨膜转运中的关键肽段, 结果表明, 无论在单分子层插膜, 还是在与脂质体、线粒体的相互作用中, 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的68~88肽段都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细胞色素c从涨破的线粒体中抽提出来,并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提取液中细胞色素c及残留线粒体颗粒(8W_(?))中的细胞色素c_1的含量,所得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得到在鼠肝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与c_1的比值为1.84±0.09,在猪心肌线粒体中为1.26±0.09。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到一系列相关基因严格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线粒体是细胞凋亡调控的活动中心。在凋亡因子的刺激下,线粒体释放出不同促凋亡因子如细胞色素C、Smac/Diablo等,激活细胞内凋亡蛋白酶Caspase。我们发现,活化后的Caspase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线粒体,引发更大量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构成细胞色素c释放的正反馈调节机制,从而导致电子传递链的中断、膜电势的丧失、胞内ROS的升高以及线粒体产生ATP功能的完全丧失。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色素C释放和细胞凋亡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酮古龙酸菌Y25中扩增细胞色素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熟并进行生物活性分析。方法:从酮古龙酸菌Y25基因组中PCR扩增细胞色素c基因,构建pET22b表达载体;从大肠杆菌BL21(DE3)中扩增细胞色素c成熟基因簇ccmABCDEFGH,连接到带有山梨糖脱氢酶组成型启动子的pBBR1MCS2-P200载体中;将构建的2个质粒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血红素染色检测;通过氧化还原光谱法对Ni柱亲和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活性分析。结果:扩增得到1404 bp的细胞色素c基因及6481 bp的ccmABCDEFGH基因簇;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行SDS-PAGE分析,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的表达条带;血红素染色显示重组蛋白结合有血红素;经氧化还原光谱扫描,显示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有细胞色素c特征吸收峰。结论:从酮古龙酸菌Y25中扩增得到了细胞色素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和成熟,表达蛋白具有细胞色素c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用缺c心肌制剂进行实验,在低磷酸浓度下,细胞色素c对琥珀酸氧化酶系及NADH氧化酶系的米氏常数都很小(K_m=0.4μM),比高磷酸浓度时低50倍左右,与测定条件下内源细胞色素c的浓度接近。血清白蛋白,组氨酸及某些金属螯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钠、8-羟基喹啉、邻二氮菲以及焦磷酸等均可以提高重组合琥珀酸氧化酶系在低磷酸测定系统中的活力,达到高磷酸浓度下细胞色素c饱和时的水平,但是并不影响细胞色素c与这二个酶系的结合能力。在适当条件下,外源细胞色素c可以重新掺入缺c的心肌制剂,并且重组合的心肌制剂似不再与氰化钾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用羟基磷灰石柱亲和层析法制备了高纯度的缺脂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脂的缺失使该酶活力丢失,部分细胞色素(约52.8%细胞色素b和82.5%细胞色素c1)呈现还原状态.将缺脂泛醌细胞色素。还原酶与磷脂重组,可恢复其活性,同时那些呈还原状态的细胞色素也恢复到氧化态.此结果表明如此制备的缺脂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仍保持着活力所必需的构象状态,细胞色素氧化还原状态随脂缺失的变化反映了脂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