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双斑长跗萤叶甲对棉花和玉米七种挥发物的EAG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筛选适合配制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引诱剂的有效成分。【方法】本试验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反应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对棉花和玉米7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双斑长跗萤叶甲雌、雄成虫均对10μg·mL~(-1)和1μg·mL~(-1)的γ-萜品烯、10μg·mL~(-1)的D-柠檬烯、10μg·mL~(-1)的β-紫罗酮的EAG反应较明显,对10μg·mL~(-1)和10~(-2)μg·mL~(-1)的α-石竹烯和10μg·mL~(-1)、1μg·mL~(-1)和10-2μg·mL~(-1)的氧化石竹烯的反应次之,对十二烷、十三烷的反应较不明显。t-检验表明,雌、雄成虫对挥发性物部分浓度的EAG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在10μg·mL~(-1)刺激剂量条件下,β-紫罗酮对雌虫表现出明显的引诱作用,γ-萜品烯和氧化石竹烯对其有显著的驱避作用;γ-萜品烯和D-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β-紫罗酮对其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引诱剂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小菜蛾对薇甘菊挥发油、芋烯、α-松油烯、里哪醇、β-石竹烯、马鞭草烯酮6种挥发物嗅觉反应,在网室,比较了挥发油及5种挥发物对小菜蛾雌虫产卵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挥发油不仅对小菜蛾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且能显著地减少其成虫在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薇甘菊挥发油所含的5种挥发性化合物中芋烯、α-松油烯和里哪醇表现出较强的驱避效果(流量为100-180mL/min)和产卵抑制作用(剂量为10-20μL/株),而小菜蛾对马鞭草烯酮和β-石竹烯的嗅觉反应以及小菜蛾在这两种化合物处理的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产卵场所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众多寄主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挥发物能够引诱桔小实蝇雌成虫产卵,本研究对桔小实蝇3种寄主(番石榴、橙子和芒果)果实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相关挥发物对桔小实蝇产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寄主果实均能引诱桔小实蝇产卵并且β-石竹烯是3种寄主果实中共有的挥发物;Y型嗅觉仪和四臂嗅觉仪测试均表明低浓度β-石竹烯(9 μg/mL)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但高浓度β-石竹烯对桔小实蝇没有引诱作用;增加寄主番石榴果实中β-石竹烯的含量也会显著降低果实对雌虫产卵的诱集效果.本研究证实了特定浓度的β-石竹烯在桔小实蝇产卵行为中的作用,为开发该虫防治中的推拉策略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大小蠹对几种寄主挥发物组分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配制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引诱剂的有效化学成分,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了华山松大小蠹雌、雄虫对华山松挥发物主要成分的触角电生理(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01、0.1、1、10、100 μg 5种刺激剂量下,7种化合物在特定浓度下均有明确的EAG反应;雌、雄虫对月桂烯、(+)-3-蒈烯、β-石竹烯3种化合物及雄虫对(+)-α-蒎烯、柠檬烯的EAG相对电位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μg刺激条件下;在10 μg刺激剂量条件下,雌虫对(+)-α-蒎烯、β-蒎烯和(+)-3-蒈烯有明显的正趋向反应,正趋向率均高于72%且显著高于雄成虫对3种挥发物的正趋向率;在1 μg刺激下,只有雄虫对(+)-3-蒈烯有一定正趋向反应;而在100μg条件下,(-)-α-蒎烯对雌、雄虫均有一定驱避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华山松大小蠹林间引诱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筛选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顶空气体采样法收集5个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通过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候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5个甘薯品种茎叶的嗅觉反应。【结果】5种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7种候选挥发物(罗勒烯、柠檬烯、壬醛、β-石竹烯、葎草烯、法尼烯和乙酸-顺-3-己烯酯)均引起甘薯蚁象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其中,雌虫对柠檬烯、壬醛和β-石竹烯的反应相对值较大;而引起雄虫反应相对值较大的挥发物为罗勒烯、柠檬烯、葎草烯。在趋向行为反应中,柠檬烯和壬醛对甘薯蚁象雄虫的吸引作用高于对照,而雌虫对葎草烯、柠檬烯有极显著的趋向选择。甘薯蚁象成虫对5种茎叶的反应率为40.90%~65.21%,且5个甘薯品种的茎叶挥发物均没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结论】甘薯蚁象雌、雄成虫对甘薯植物挥发物具有不同的EAG及趋向行为反应,气味化合物柠檬烯与甘薯蚁象偏爱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杨梅果实成熟度及挥发物对斑翅果蝇定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杨梅Myrica rubra作为中国特有的水果,是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的主要寄主之一,且受其危害严重。通过室内测定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及其挥发物对斑翅果蝇定向行为的影响,明确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及其挥发物在斑翅果蝇寄主定向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提取不同成熟度的杨梅果实挥发物,并用Y-型嗅觉仪测定斑翅果蝇对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及其挥发物的嗅觉反应。【结果】杨梅果实成熟度愈高,其p H值和糖度值愈高、酸度值愈低;成熟杨梅果实对斑翅果蝇已交配雌虫和未交配雌虫引诱效果极显著(P0.01),半熟杨梅和生杨梅果实对斑翅果蝇未交配雌虫引诱效果极显著(P0.01)、对已交配雌虫引诱效果显著(P0.05);3种成熟度杨梅果实对斑翅果蝇雌虫(已交配或未交配)引诱效果均表现为:成熟杨梅果实半熟杨梅果实生杨梅果实;成熟杨梅果实挥发物对斑翅果蝇已交配雌虫和未交配雌虫引诱效果显著(P0.05),半熟杨梅和生杨梅果实挥发物对斑翅果蝇未交配雌虫引诱效果显著(P0.05),但对已交配雌虫引诱效果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成熟度杨梅果实及其挥发物对斑翅果蝇的定向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西藏簇角缨象天牛Cacia cretifera thibetana雌雄成虫对寄主核桃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和嗅觉行为反应。【方法】选取寄主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 var Santai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对西藏簇角缨象天牛进行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测定。【结果】EAG测试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当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 4 mol×L~(-1)时,天牛成虫的EAG反应最弱,当化合物浓度为0.4 mol×L~(-1)时,天牛的EAG反应最强,其中对壬醛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分别为1.84和1.74。"Y"型嗅觉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6种化合物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趋避作用;当浓度为2 mol×L~(-1)时,壬醛对雌性天牛成虫、β-蒎烯对雄性天牛成虫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95%和87%,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的趋避率最高为87%和78%。【结论】核桃树释放的7种化合物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有趋避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西藏簇角缨象天牛林间引诱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健康和机械损伤的薄荷Mentha spicata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嗅觉反应的影响,为筛选小菜蛾植物源驱避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触角电位(EAG)仪和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健康和机械损伤薄荷的触角电位和嗅觉行为反应,通过田间试验测定雌蛾产卵选择的忌避反应。【结果】健康薄荷和机械损伤薄荷均能引起小菜蛾雌、雄成虫触角电位反应,但损伤薄荷引起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显著高于健康薄荷(P0.05);室内行为选择试验结果显示,损伤薄荷对小菜蛾雄性成虫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驱避指数为53.33%,对雌性成虫有极显著驱避作用(P0.01),驱避指数达到80%;田间产卵选择试验发现,损伤薄荷对小菜蛾雌成虫产卵有极显著驱避作用(P0.01),产卵忌避指数达到71.32%。但是健康薄荷对小菜蛾雌、雄成虫的行为选择和雌性成虫的产卵选择均无显著驱避作用(P0.05)。【结论】机械损伤薄荷对小菜蛾成虫有较强的驱避效果,可以对其进行驱避活性挥发物质的筛选或作为驱避源来防治小菜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挖掘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有行为反应的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挥发物。【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为害状态[健康(CK)、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星天牛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GC-EAD反应结果表明:星天牛成虫对不同为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中的蒎烯、罗勒烯、对二乙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以及正十六烷10种挥发物产生显著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其他挥发物无反应,其中蒎烯和罗勒烯的反应较强。嗅觉反应结果表明:蒎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罗勒烯对星天牛雌雄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星天牛雌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对二乙苯仅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极著的驱避作用(P≤0.01),壬醛对星天牛雄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勒烯对星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蒎烯和罗勒烯对星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对二乙苯和壬醛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肠道细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对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的引诱效果,并鉴定和验证该菌挥发性物质对斑翅果蝇成虫的引诱效果。【方法】在无寄主植物和有寄主植物(巨蜂葡萄)的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产酸克雷伯氏菌和NB培养基(对照)的上清液对斑翅果蝇成虫的诱集比例以及被引诱成虫的雌雄性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别鉴定产酸克雷伯氏菌和NB培养基(对照)上清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检测浓度较高的4种产酸克雷伯氏菌挥发性物质对斑翅果蝇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产酸克雷伯氏菌上清液对斑翅果蝇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其中,无寄主植物条件下,产酸克雷伯氏菌上清液对雄虫引诱作用强于对雌虫,但是在有寄主植物条件下产酸克雷伯氏菌上清液诱集的雌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在产酸克雷伯氏菌上清液中检测到2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浓度较高的为3-甲基-1-丁醇、2-苯乙醇、乙酸异戊酯和吲哚,斑翅果蝇成虫对3-甲基-1-丁醇、2-苯乙醇和吲哚具有趋向性,而对乙酸异戊酯则有趋避性,且3-甲基-1-丁醇可吸引更多的雄虫。【结论】肠道微生物产酸克雷伯氏菌上清液可用于引诱斑翅果蝇成虫,3-甲基-1-丁醇是产酸克雷伯氏菌代谢物中引诱雄虫的重要物质。本研究为斑翅果蝇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2种寄主植物和1种非寄主植物共有和特有活性挥发物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成虫嗅觉行为的作用,为开发防控美国白蛾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提供线索。【方法】通过动态顶空法收集3种幼树植物挥发物,使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活性挥发物组分,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美国白蛾成虫对不同浓度标准化合物的嗅觉反应。【结果】3种幼树共有活性挥发物为α-蒎烯、1,3-二乙基苯、1,4-二乙基苯、对异丙基甲苯、3′-乙基苯乙酮和4′-乙基苯乙酮,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特有活性挥发物为β-水芹烯和3-蒈烯。其中0.1、1和100μg/μL β-水芹烯和0.1μg/μL 4′-乙基苯乙酮对未交尾雌蛾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而0.01和100μg/μL α-蒎烯及0.1μg/μL对异丙基甲苯具有显著驱避作用;0.1、1和10μg/μL β-水芹烯,1和100μg/μL 3’-乙基苯乙酮及1,3-二乙基苯、10μg/μL 1,4-二乙基苯对未交尾雄蛾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而100μg/μL α-蒎烯和0.01μg/μL 1,4-二乙基苯具有显著驱避...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配制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引诱剂的有效化合物,测定了横坑切梢小蠹雌、雄成虫对寄主云南松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10 g·L-1浓度刺激下所测试的9种植物挥发物都能引起横坑切梢小蠹雌、雄虫触角的EAG反应,且触角对不同挥发物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其中雌、雄虫对(+)-α-蒎烯、(+)-柠檬烯、(+)-3-蒈烯、β-蒎烯和异松油烯的EAG反应较强;在剂量反应试验中,雌、雄虫的EAG反应都随着(+)-α-蒎烯、(+)-柠檬烯、(+)-3-蒈烯和β-蒎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浓度增加到10 g·L-1时,EAG反应最强;而雌、雄虫对异松油烯的EAG反应在1 g·L-1最强;除(+)-柠檬烯没有明显的定向作用外,(+)-α-蒎烯、β-蒎烯、(+)-3-蒈烯和异松油烯对横坑切梢小蠹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引诱作用;行为反应多重比较表明,(+)-α-蒎烯在10 g·L-1浓度下对雌雄虫的引诱作用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横坑切梢小蠹林间引诱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番石榴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性成熟与性未成熟不同生理状态下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雄成虫对番石榴叶、果肉及番石榴叶主要挥发成分石竹烯的反应.结果显示,测试剂量为1g和10g的番石榴叶和果肉对性成熟与性未成熟的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且反应均在10min时达到显著水平.测试剂量为5mg和10mg的石竹烯对性成熟雌虫、性成熟雄虫和性未成熟雄虫均无引诱作用,但对性未成熟雌虫在60 min时产生显著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4.
桔小实蝇对几种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寄主范围广,可危害芒果、柑橘、咖啡和红辣椒等250多种水果和蔬菜,现已成为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和夏威夷群岛一带的危险性果蔬害虫。本文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测定了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对8种寄主挥发物标准化合物(1,8桉叶素、α-蒎烯、β-石竹烯、柠檬醛、香草醛、乙醇、芳樟醇和月桂烯)的EAG反应。结果表明:上述标准化合物均能引起EAG反应,EAG反应值随着浓度增大(0.1μg/μL、1μg/μL、10μg/μL和100μg/μL)而显著不同。当柠檬醛和月桂烯浓度为100μg/μL时,桔小实蝇雌虫交配前、后的EAG反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浓度为100μg/μL的1,8桉叶素对桔小实蝇交配后雌虫和雄虫的刺激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桔小实蝇交配前雌虫和雄虫对浓度为100μg/μL乙醇的EAG反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青杨脊虎天牛对植物源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测定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雌、雄成虫对其寄主杨树中的水杨醛(0.95 μmol/μL)和非寄主植物中0.3 μmol/μL的叶绿醇、0.4 μmol/μL的水芹烯和0.6 μmol/μL的 R 型α-蒎烯、S 型α-蒎烯、S型β-蒎烯、3-蒈烯、罗勒烯、香草烯和松节油等10种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10种植物挥发物多能引起成虫明显的EAG反应( P<0.05,P<0.01 ),其中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R 型α-蒎烯和 S 型α-蒎烯的EAG反应较强; 雄虫对 R 型α-蒎烯的EAG反应最强,松节油次之。根据雌虫对这10种挥发物EAG反应的强弱,进一步测定了雌虫对0.00006、0.0006、0.006、0.06、0.6、0.12 μmol/μL的松节油、R 型α-蒎烯、S 型α-蒎烯以及0.000095、0.00095、0.0095、0.095、0.95、0.19 μmol/μL的水杨醛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和 R 型α-蒎烯的EAG反应随气味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杨醛浓度增加到0.95 μmol/μL、松节油和 R 型α-蒎烯浓度增加到0.6 μmol/μL以后,EAG反应值趋于平稳;对 S 型α-蒎烯的反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水杨醛浓度低于0.095时,对雌虫没有明显的定向作用( P>0.05 ),高于此浓度时表现为驱避作用( P<0.05 ); 松节油在浓度低于或等于0.6 μmol/μL时对雌虫表现为驱避作用,浓度为0.6时驱避效果最佳( P<0.01 )。雌虫对 R 型α-蒎烯和 S 型α-蒎烯没有明显的定向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6.
徐延熙  孙绪艮  秦小薇  苏建伟  戈峰 《生态学报》2007,27(11):4403-4411
试验使用动态顶空吸附的方法,提取了被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及标准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被害马尾松针叶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绿叶挥发物、单萜、含氧单萜及倍半萜等四大类物质;挥发物中以单萜的含量最高,其它3类物质含量较低。通过触角电位图(EAG)技术,测定了23种挥发性物质标准样品的石蜡油溶液对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雌蝇的电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蚕饰腹寄蝇雌蝇对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莰烯、乙酸冰片酯等的相对触角电位反应值与湿润空气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雌蝇对其它刺激物的相对触角电位反应值与湿润空气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测定了雌蝇对8种标样,在5个浓度系列下的剂量-反应,并分析了反应阈值。结果表明,蚕饰腹寄蝇雌蝇对顺-3-己烯-1-醇和里哪醇的反应阈值为0.1μg/μl,对壬醛的反应阈值为1μg/μl,对柠檬烯、α-水芹烯、2,6-二甲基-2,4,6-辛三烯、β-石竹烯4种物质的反应阈值为100μg/μl,而对α-蒎烯,在测试的剂量范围内不存在反应阈值。在确定对蚕饰腹寄蝇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成分和分析反应阈值的基础上,对寄生蝇类定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五种芳香类挥发物质对酪蝇的引诱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不同浓度(1.0×10-6,1.0×10-5,1.0×10-4和1.0×10-3mL/mL)水杨醛、水杨酸甲酯、苯乙醛、苯甲醛、桂醇5种化合物对酪蝇Piophila casei(L.)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1.0×10-6和1.0×10-5mL/mL苯乙醛,1.0×10-6mL/mL苯甲醛,1.0×10-5和1.0×10-4mL/mL水杨醛均对雌、雄虫表现明显的引诱效果。1.0×10-3mL/mL苯乙醛、水杨醛和苯甲醛对酪蝇雌、雄虫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桂醇和水杨酸甲酯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对雄虫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水杨酸甲酯在浓度为1.0×10-6mL/mL对雌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其它浓度均对雌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桂醇对雌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这表明在高浓度时芳香物质对酪蝇成虫有驱避效果,在低浓度时对酪蝇成虫有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云斑天牛对10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成虫具有行为导向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对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技术,测定云斑天牛成虫(未交配雌虫、未交配雄虫、已交配雌虫)对10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所选化合物在特定浓度下,均能引起云斑天牛成虫较为明显的EAG反应,浓度为100μg/μL时,云斑天牛成虫对所测试的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强,其中未交配雌、雄及已交配雌虫对(Z)-3-己烯-1-醇的EAG反应相对值均为最大,分别达2.35、2.31和2.22。行为反应生测中,(Z)-3-己烯-1-醇对未交配雌、雄虫可产生明显的引诱作用,芳樟醇则对两者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而已交配雌虫对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趋性。【结论】试验结果可为开发对其有效的林间引诱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聚集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白星花金龟的绿色防控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动态顶空法收集白星花金龟雌虫、雄虫和雌雄虫混合挥发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收集的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白星花金龟对8种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选择反应.[结果]白星花金龟雌虫、雄虫和雌雄虫混合挥发物中皆鉴定出8类15种化合物,包括6种烷烃类、2种酚类、2种芳香烃类、1种烯类、1种吡啶类、1种胺类、1种醇类和1种酮类.EAG试验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对8种化合物都有EAG反应,且不同挥发物间、同种挥发物不同浓度间的EAG反应存在差异.白星花金龟对蒎烷胺、3,4-二甲基-6-乙基苯酚、2,3-二甲基苯乙酮和2,6,10,14-四甲基十七烷4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在1μg/μtL时达到最大,对萘、苯并噻唑、百里酚和正十四烷4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在10 μtg/μtL时达到最大.行为选择反应表明,白星花金龟雌成虫、雄成虫对2,3-二甲基苯乙酮有明显趋向性,选择反应率大于70%,对2,6,10,14-四甲基十七烷、萘、苯并噻唑、百里酚和正十四烷5种物质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驱避效果,对3,4-二甲基-6-乙基苯酚和蒎烷胺表现出了性别上的差异,雄虫对3,4-二甲基-6-乙基苯酚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对蒎烷胺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性,而雌虫对这2种挥发物却无明显反应.[结论]2,3-二甲基苯乙酮对白星花金龟雌成虫、雄成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2,6,10,14-四甲基十七烷、萘、苯并噻唑、正十四烷和百里酚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推测2,3-二甲基苯乙酮是白星花金龟聚集信息素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20.
酪蝇蛹对其成虫的引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酪蝇蛹、蛹壳及蛹的正己烷提取液对酪蝇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酪蝇的蛹、蛹的正己烷提取液对雌、雄成虫有明显的引诱,随着蛹量的增加其对雄虫的引诱效果增加,对雌虫的引诱效果下降;提取液浓度为5~12.5头当量/mL时,对雌、雄成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但在浓度为2.5头当量/mL时对雄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雌性蛹壳对两性成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而雄性蛹壳只对雄虫有明显的引诱效果,对雌虫有明显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