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恐龙自身因素类 包括恐龙蛋不能孵化说和竞争失败说。 1.恐龙蛋不能孵化说认为恐龙蛋不能孵化是导致恐龙绝灭的直接原因。研究发现,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纪和早白垩纪,很少发现恐龙蛋化石,而到恐龙衰退的晚白垩纪却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越来越多。其规律是恐龙越繁盛,恐龙蛋化石越少,而恐龙越衰退,恐龙蛋化石就越多。如我国盛产恐龙蛋化石的广东省雄盆地和河南西峡盆地,都是接近恐龙绝灭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恐龙蛋     
《化石》1992,(4)
据发现者 Gordon Walker 的意见,这是一枚一亿九千万年前的恐龙蛋。它发现于美国南达科他的拉皮德城。蛋内有胚胎,石英粒子的无机物取代了有机物。有关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二足行走的恐龙的蛋。但还有的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一只鸟蛋,时代可能是新生代。确切的时代和归属还有待专家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大锐 《化石》2001,(2):31-3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蛋化石最丰富的国家 ,北起内蒙古地区 ,西至新疆 ,东达浙江 ,南至广东南雄 ,都已找到了恐龙蛋化石。尤其是近年来的河南省西峡—内乡及湖北神农架一带发现极为丰富的恐龙蛋化石 ,引起了各种学科科学家的关注。虽然 ,最引人注目的、最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还是有可能保存在恐龙蛋内的幼年恐龙胚胎化石 ,但是这种化石的发现机率实在是太小。那么 ,我们从恐龙蛋壳上又能获得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呢?人们对恐龙的近亲———鸟类、鳄鱼类的蛋壳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了。科学家们发现 ,爬行动物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它的主要元…  相似文献   

4.
彭安保 《化石》2011,(2):23-26
2002年8月以来,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萍乡市开发区、白源镇、芦溪镇和安源镇等多处建设工地的上白垩统紫红色粉砂岩中,发现258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恐龙蛋化石;2008年5月底又在开发区发现和收集到一些残破恐龙骨骼化石。萍乡发现的这些恐龙蛋化石基本上是成窝或部分呈窝状保存,说明在晚白垩世时期,有多种恐龙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5.
晚白垩世恐龙蛋壳变薄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山东莱阳和广东南雄上白垩统发现的各类恐龙蛋壳化石,其平均厚度的变化在地层中是自下而上逐渐变薄;类似的现象也见于法国南部上白垩统的恐龙蛋化石。因此可以认为恐龙蛋壳厚度在晚白垩世晚期的逐渐变薄,很可能是它们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文中扼要地讨论了恐龙蛋壳变薄的机理,并提出晚白垩世晚期恐龙蛋壳变薄可能是恐龙类最后绝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同时也讨论了这些含恐龙蛋化石地层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是恐龙蛋。那么,恐龙蛋里除了会生出恐龙宝宝外还会生出什么呢?希望指的又是什么呢?恐龙蛋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是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恐龙蛋生出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恐龙宝宝,恐龙蛋生出的更是所有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的希望!回顾一下生命登陆的历程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年龄至少46亿岁了,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它从混沌初开,到生机盎然,期间也有过冰封大地,有过炙热难  相似文献   

7.
据爱德蒙顿消息,去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脱省某地发现了一件非常珍贵而稀有的恐龙脑颅化石,经过长达半年的修复和初步的研究之后,有关人员认为这块恐龙脑颅化石将为探讨鸟类和恐龙类的进化关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恐龙是怎么生儿育女的?这至今还是个谜。因为古生物学家们找到的证据太少了。1978年,豪诺尔和麦克拉在美国蒙塔那州台屯县某个晚白垩统地层中的发现,为我们解答上面的疑问,提供了初步的线索。五十多年前,在蒙古发现了恐龙蛋和幼仔,曾轰动一时。至今恐龙蛋虽在世界各地有所发现,但恐龙幼仔化石仅限于蒙古和美国蒙塔那州,而恐龙窝的发现,这还属第一次。这个恐龙窝(见图1),已经风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  相似文献   

10.
1922年,在蒙古的沙巴拉克乌苏地区发现带有恐龙胚胎的蛋化石,这一消息曾轰动世界,许多人将这一发现视为天下奇闻。于是,恐龙蛋化石就一跃而成为脊椎动物化石标本中的珍品。许多单位为了拥有蛋标本甚至不惜重金购买。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中原巨龙的故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以恐龙蛋的产地而出名,一时间,人们认为河南盛产恐龙蛋,而恐龙化石却相对匮乏。但是近十年来,河南众多恐龙研究成果的公布,特别是汝阳盆地早白垩世的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和潭头盆地晚白垩世的栾川动物群的发现,让大家对河南的恐龙资源得以重新认识。自2006年以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合作,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枝明研究员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世界》2009,(1):60-60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台中科学博物包,加拿大渥太华皇家历史博物馆合作,首次在江西晚白垩纪地层中发现含胚胎骨骼的恐龙蛋化石,其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在英文版《地质学报》2008年第6期上.这一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的成果,开启了我国含胚胎恐龙蛋研究的先河.这是记者从今天该院在京举行的2008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4.
山东莱阳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一新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莱阳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含有丰富的晚白垩世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产地。上个世纪50~60年代,周明镇(1951,1954)及杨钟健(1954,1959,1965)对莱阳首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研究。1974年,赵资奎、蒋元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采用显微镜技术方法重新研究了莱阳恐龙蛋壳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它们的显微结构有很大差异。根据赵资奎(1975)提出的恐龙蛋分类方法(Parataxonomy),将莱阳地区已发现的恐龙蛋分别归入圆形蛋科(spheroolithidae)、椭圆形蛋科(Ovaloolithidae)和长形蛋科(Elongatoolithidae)等3个科,共5个属12个种(赵资奎,1979,1993)。最近,大连自然博物馆在整理馆存的化石标本时,发现有4枚形状为扁圆形的恐龙蛋化石是1973年10月从山东莱阳将军顶采集到的。根据目前有关莱阳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修订的标准(胡承志等,2001),这些标本的出土层位应为上白垩统王氏群将军顶组。我们的初步观察表明,蛋化石的形状、大小及其蛋壳显微结构特征与上述已报道的莱阳恐龙蛋3个类群的明显不同,在此简单记述,以期对莱阳地区晚白垩世恐龙蛋群的综合研究提供些许资料。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79,(3)
恐龙蛋已石化,已不能供人们美餐。恐龙蛋本身的大小比之其巨大笨重的身躯,是不引人注目的。但恐龙蛋的发现和采集,对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生活习性、生态以及对有关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划分,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吕君昌  黄东  何建平 《化石》2005,(3):38-38
2005年4月9日至4月11日,由河源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及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协办的“2005·河源国际恐龙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会期3天。这是河源市首次举办国际性恐龙学术研讨会。自1996年在河源市城南南湖山庄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以来,在河源市政府、博物馆及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拯救发掘和征集了万枚以上恐龙蛋化石,并于去年11月成功地申报了“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世界第一”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加上1999年以来,发现四个恐龙骨骼化石点,初步修理出8具窃蛋龙化石,和一件未研究的蜥脚类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7.
恐龙化石的研究是古脊椎动物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近30年来发展较快。恐龙蛋壳的显微结构很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鸟蛋型蛋壳,蜂窝型蛋壳和网型蛋壳等3个结构形态。恐龙蛋壳结构的演化是有方向的,即在白垩纪这段时间内,它们各自沿着3个方向演化发展,恐龙最后的绝灭可能与其繁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发现的材料及其研究成果,简略介绍恐龙蛋的一般性质及其古生物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趣谈珠江三角洲的恐龙蛋张韦1993年时值“国际恐龙年”,美国恐龙巨片“侏罗纪公园”及亿万恐龙迷,恐龙热风霏全球,位处世界产恐龙及恐龙蛋大国的华夏大地,在此军亦掀起了保护河南南阳~西峡盆地恐龙蛋群产地──可能是继临潼兵马坑的世界另一奇迹的群众热潮。粤北...  相似文献   

19.
西峡恐龙蛋化石闻名于世西峡县位于秦岭支脉伏牛山的心脏部位 ,是一个多存古代生物的地区。1993年 ,在西峡盆地丹水、阳城等地红岩层中发现了举世罕见的恐龙蛋化石群 ,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之后又在回车、五里桥、桑坪、田关、丁河、重阳、西坪等乡镇相继发现出土。1994年又在阳城虎头山、黄龙庙凹等地又发现了一批恐龙骨骼化石 ,打破了国际科研界长期存在的恐龙蛋化石与恐龙骨骼化石不能共存一处的理论偏见 ,再次引起中外震动。对西峡发现的恐龙蛋、骨骼化石群 ,专家们誉为“世界科技领域第九大奇迹” ,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被…  相似文献   

20.
为“偷蛋龙”平反192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队到蒙古沙漠中考察,在一窝恐龙蛋上发现了“偷蛋龙”(Oriraptor)骨胳,具有利爪和鹦鹉样喙。当时将此类蛋归之手法地区常见的素食恐龙Protoceratops。以“偷蛋龙”命名是由于认为它正在企图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