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5年前看到网上开始流传着我写的关于“精卫”的一篇文章,谢谢网友们的热情和厚爱推荐这篇文章。最后一查,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刊登的是当初文章的初稿。初稿的许多地方我并不满意,在之前的最后一稿,我做了一些改动和增加了一节,最后发表在2000年出版的《上下求索》一书中。这些年,不断有国内读者问精卫的最近研究结果。在《生命世界》的邀请和帮助下,我写出了精卫基因在最近7年的大部分研究进展,并同以前的《上下求索》中的一稿合在一起,以描绘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是一本辑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方面的总结性研究著作,出版以来,在学术界、教育界流行颇广。笔者阅读后,感到有些问题。因限于知识,仅就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择要列举数例,与原作者商榷。 原著第一页对黄帝正妻嫘祖发明养蚕的传说,所征引《通鉴前编》、《通鉴外记》、《路史》等三部史籍,考其写作年代当以《外记》为最早,稍迟为《路史》,这二部书成书于北宋和南来,《前编》则成书元初,因此原作的  相似文献   

3.
书刊评介     
<正> 1986年4月在美国科罗拉多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式提出了“分子昆虫学”这一术语,《分子昆虫学》(Molecular Entomology)一书即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学者主要来自:昆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昆虫激素研究等学科领域。他们认为分子昆虫学是由昆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交叉形成的一个极  相似文献   

4.
书刊评介     
昆虫目科的中国名称和农林昆虫的中国名称,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合理统一的科学名字,这是昆虫学者们所同感不便,迫切需要予以编订的。中国科学院“昆虫名称”的出版,是国内昆虫学家们集体劳动的一大贡献,它使我们非常高兴,它将在我国昆虫学方面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昆虫名称”因为出版册数不多,  相似文献   

5.
<正> 林伯欣同志对我在《昆虫知识》1981年3期写的“不正确的昆虫学术语应予纠正”一文的一部分提出异议(见本刊1981(6):封三),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欢迎,希望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林同志认为将“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按:我的原文并无“学”字)简称为“普昆”、“农昆”是对的,“不必纠正”。论点之一是:“古书‘昆’字写作‘(虫虫)’,也就是‘昆’字中包含有‘虫’字”了:论点之二是:“《夏小正》解释有‘昆’,小虫也’”。 我认为这两个论点是欠妥的。 因为一、古文“(虫虫)”,是包含两个“虫”字,但这“虫”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理学史》读后感王雨若(河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郑州450052)继《中国近代生理学六十年》一书之后,一本内容更丰富、更全面的新书:《中国生理学史》,现已出版。该书是由90位颇有资格的中国生理学家通力撰写的,由王志均、陈孟勤二位教授总其成。这...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学研究室普拉特尼克(Norman Ⅰ.Platnick)教授编著的《Advances in Spider Taxonomy 1988~1991, with Synonymies and Transfers 1940~1980》一书已于今年由纽约昆虫学会出版。此书是普拉特尼克教授上一本《1981~1987年蜘蛛学进展》的继续。书中不但论述了1988~1991年新发表的论文及其述及的种类,而且补充了自1867年起以前名录中漏列的种类,以及如书名中表明的在1940~1980年间的异名和属名变动情况。全书  相似文献   

8.
原刊《昆虫天敌》,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1979年创办,2008年更名为《环境昆虫学报》,是中国昆虫学会和广东省昆虫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性学术刊物。《环境昆虫学报》致力于快速报道昆虫学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进展,加强知识创新,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昆虫学研究的发展及我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昆虫学科研人才服务。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9.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86,5(4):392-395
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人类学系基利(LawrenceH.Keeley)博士著的《工具使用的试验鉴定——微磨损分析》一书于1980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称这本书“是1972年至1977年间在牛津大学所做的旧石器时代工具功能研究的一个节要”,实际上是基利多年从事石器使用试验鉴定——微磨损分析的总结。书中所记述的、大量的石器使用的试验研究,原本是为研究英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几个地点出土的石器功能提供背景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丁长青博士主编、来自10个科研及教育单位的20名相关专家共同编纂完成的《朱鹗研究》一书于2004年12月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该出版社近年来推出的“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丛书”的又一新著。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植物学会暨其分类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各标本室(馆)协助、并由傅立国等编写的《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以下称“索引”)已于1993年8月出版。 最近,国际植物分类协会(IAPT)已对“索引”一书中新拟的255个中国标本室英文代号给予登记注册,并在其会刊Taxon(见附件)上公布一部分,其余部分将收载入下一版的《世界植物标本室索引》中。可以预计,由“索引”一书介绍的我国标本室名称及其代号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通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目昆虫 (竹节虫 )的产卵方式 ,过去一些权威的国内外昆虫学专著和教科书 ,多以卵单产或散生落于地表这一方式表述。Richards与 Davies在其第 1 0版的《Imms'General Textbook of Entomology》、昆虫学者 Boudreaux(1 979)在其所著《节肢动物与昆虫的系统发生》、艾特金斯著的《昆虫展望》等书以及我国解放后所有教科书如蔡邦华的《昆虫分类学》、南开大学等编的《昆虫学》、北京农业大学等编的《昆虫学通论》以及袁锋主编的《昆虫分类学》等书中 ,有关目昆虫的章节中均如此引用。通过近年作者的调查研究与收集有关参考资料 ,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修改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按:1975年12月26日“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自然地理概论》一书第八章“动物地理”初稿的审稿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根据新的资料,对该区划作了若干修订。会后又依据代表们提供的资料和其它有关材料作了补充。为引起各方面注意和展开讨论,特将修订的意见,整理发表。 参加讨论的有来自四川省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林业局、四川大学生物系、成都动物园、四川省卫生防疫站、云南大学生物系、云南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生物资源考察队、上海自然博物馆、广东省昆虫研究听、东北林学院、黑龙江省资源动物调查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59175部队、内蒙古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18位代表。本文整理后又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的有关同志讨论后才定稿。  相似文献   

14.
社论     
在1983年,我出版了一部名叫《普通病毒学》(General Virology)的书,其中我将三门不同的学科集合起来,而在此之前它们都是分别独立发展的,这倒是一种首次的尝试。这三门学科分别是医学病毒学,植物病毒学和噬菌体研究。其中植物病毒在对病毒结构和病毒蛋白质的早期探究中起了主要作用。动物病毒对免疫学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来说是理想的对象。而噬菌体则是日益发展的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D.O.Hall与K.K.Rao著的《光合作用》一书在1984年出版了第三版的增订本。它将1981年出版的第三版略加修改并增加了一些内容。现将增改内容简介如下。增订本最主要的增改是在第四章末尾(第39页)加了“里面在外和原面在外的叶绿体囊泡”一节(4.7)。这是近几年对叶绿体结构功能研究有较大进展的一个方面,现全节译录于后: “用水溶性聚合物两相分配来进一步分离叶绿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国外很少有新的医学昆虫学出版,Service教授所著的《医学昆虫学指南》(A Guideto Medical Entomology.)弥补了这一不足。作者是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医学昆虫学系教授兼主任,对吸血双翅目,特别对蚊类有很多研究,也有丰富的现场经验。 本书的篇幅不大,但包括了医学昆虫学的主要内容。全书共28章,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至三章是绪论性质,对医学昆虫学、节肢动物和双翅目作一般的介绍。第四至二十五章是各论,分别介绍各类人畜害虫,也是本书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协组织 68个全国性学会的专家 ,于 2 0 0 0年编写了一套 2 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一书是这套丛书的昆虫卷。该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昆虫学的发展历史与现况 ,从形态、生理和生态等方面论述了昆虫作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动物类群的奥妙 ,并从益害两方面阐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最后展望了 2 1世纪昆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这是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前瞻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难得的科普读物。该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于 2 0 0 1年 4月出版 ,32开本 ,2 54页 ,1 65千字。定价 1 7 1 0元 ,邮购价为 2 1元。有需要者 …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猿叶虫(菜乌壳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详细考查较少,只金孟肖教授在1932—1933年发表了一篇较为完整的考查报告。但是记载有此虫的书籍颇多,也是各农学院昆虫学讲义不可缺少的一页。在这些书籍或讲义中,对于大猿叶虫都有这样的记述:(如北京农大的“昆虫学讲义”,李凤荪的“中国经济昆虫学”,金孟肖的“菜乌壳虫的生活史考查及防治试验”,……)……虽具翅两对,但无飞翔能力。有些报告及书籍提到性的问  相似文献   

19.
黄慰文 《化石》2012,(2):12-18
引言 1857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回复一位朋友来信问他是否在即将出版的《物种起源》(On c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里谈“人类”时写道:“我想我应该回避一切有关‘人’的话题,因为关于它有着这么多的偏见。尽管我公开承认它对博物学家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书刊评介     
我国微生物学界的老前辈俞大绂教授和他的同事李季伦教授,鉴于各方面的迫切要求,耗费多年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在1965年出版的《微生物学》一书的基础上,对各章节的内容加以改写和充实,第二版已于1985年由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