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早白垩世下沟组介形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该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共计9属4亚属,21种,本文描述了其中4新种,即Cypridea(Cyamocypris)xiagouensissp.nov.,Cypridea(Cypridea)subunicostatasp.nov.,Stenestroemiasubpeculiarissp.nov.和Stenestroemiaxiagouensissp.nov.。该介形类化石组合尤以Cypridea最为繁盛,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的形态特征和化石组合特征并结合岩性特征,推断下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并认为下沟组为水动力较弱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沙河子组和泉头组介形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松辽盆地南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地区沙河子组和泉头组下部非海相介形类11属26种,其中沙河子组6属10种,泉头组下部8属18种(包括6新种和1新亚种)。沙河子组以Cypridea(Cypridea) unicostata-C.(Yumenia) casta-Limnocypridea abscondida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组合,时代属早白垩世早中期;泉头组下部以Cypridea(Pseudocypridina),limpida C.(Cypridea) albidula seclucarinalis-Paracandona planiuscula为代表的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3.
粤北塘村盆地文明司组的介形类化石计有8属20种,本文描述其中5属13种,称Cypridea epimeco-Mon-golocypris subin fidelis组合,它以早白垩世极度繁盛的Cypridea占绝对优势及全为小个体的Mongolocypris为代表,这个介形类组合可与湖南汝城文明司组的介形类进行对比,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Aptian期。  相似文献   

4.
广东南雄盆地南雄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雄群及其介形类化石在我国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主田和杨梅坑剖面主田组和浈水组中有270个样品含介形类化石,计有23属(2亚属)99种(12新种)。南雄群介形类动物群是以Talicypridea,Cypridea,Nanxiongium,Candoniella等4属为主,称Talicypridea Cypridea Nanxiongium动物群(简称Tali cypridea动物群)。该动物群在我国和蒙古的非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5.
河南周口盆地早白垩世商水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河南周口盆地商水组以Cypridea-Candona-Darwinula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它由7属19种(包括5新种和1未定种)组成,其组合特征与国内外广泛分布的早白垩世非海相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相同。根据这一介形类化石组合中Cypridea(Pseudocypridina)占优势且出现较多的Candona,Candoniella属的分子,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阿普第—阿尔必期。商水组的层位与河北南部丘城组和松辽盆地姚家组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6.
福建东部白垩系石帽山群及福鼎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福建东部石帽山群及福鼎组,共有11属47种和1亚种(其中包括9新种、7未定种)。分为Cypridea(Cypridea)-Cypridea(Morinia)组合和Mogolocypris-Candona组合。福鼎组和石帽山群的时代应分别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一直缺乏白垩纪地层划分的古生物依据。本文通过秦皇岛30地区2口钻井473块岩屑样品的介形类分析,发现了13个属23个种,归纳为单肋女星介Cypridea unicostata-西氏枣星介Ziziphocypris simakovi介形类组合。通过分析该组合的特征分子及其他分子在国内外的地质延限分布情况,发现这一组合的时代为早白垩世瓦兰今期,地层可划归九佛堂组。渤海秦皇岛30地区所发现的这个介形类组合以中小个体卵形、椭圆形、壳面具蜂窝、肋纹的女星介Cypridea及卵形、壳面饰以脊纹的枣星介Ziziphocypris发育为特征,判断该介形类组合生活在有一定深度的浅湖环境中,结合地层岩性指示该段地层沉积时期为浅湖环境。  相似文献   

8.
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动物群及白垩-第三系界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可划分为2个性质不同的动物群及4个化石带:下部为 Porpocypris 动物群,是以中生代属种为主,中、新生代属种混生的过渡性动物群,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上部为 Cypris 动物群,以 Cypris 属占优势, Sinocypris 属开始出现, Cypridea 等古老属种绝灭为主要特征,时代为早—中古新世.根据介形类演化发展阶段和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应划在 Porpocypris 与 Cypris 动物群之间,即上湖组坪岭段与下惠段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介形类采自鄂西地区长阳、宜都及松滋等地。根据这些地区下石炭统的岩性和化石组合,可分为三个组(自下而上):金陵组,高骊山组及和州组。介形类仅见于金陵组及和州组,共有15属23种,其中21新种。这些介形类的发现,对于研究早石炭世生物群的组合面貌、地层划分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盆地海原凹陷肖家湾构造的海参1井钻遇中生代地层。其中安定组见孢粉化石Pinuspollenites-Ali-sporites-Araucariacites组合,时代定为晚侏罗世。和尚铺组含介形类和孢粉化石Cypridea(Cypridea)unicosta-ta-Cypridea(Ulwellia)koskulensis组合、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组合和大量Peckisphaera paragranulifera,李洼峡组含轮藻和孢粉化石Aclistochara huihuibaoensis-Mesochara cf. voluta-Sphaerochara组合、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Granudiscus组合和介形类Damonella cf. mediocris,Cypridea(Yumenia) sp.等,和尚铺组和李洼峡组的时代可归于早白垩世早中期(Hauterivian—Barremian)。乃家河组产轮藻化石Raskyae-chara sp.,Obtusochara cf. subcylindrica等,时代可能是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
甘肃玉门红柳峡早白垩世下沟组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甘肃玉门红柳峡下沟组的介形类化石共5属4亚属、13种。其中1新属、6个新种、1个比较种。根据介形类特征和地理分布,推测下沟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同时结合玉门红柳峡下沟组的岩性特征,认为该组为淡水微咸水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志丹群的介形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的介形类化石主要采自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缘,即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志丹群,计23种隶属于9属和4亚属,其中有9新种。 根据介形类在剖面上的分布状况与特征,可将志丹群的介形类划分为二个组合。自下而上为: 1.Cypridea—Damonella-Latonia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欧洲的凡兰今至巴列姆期; 2.Cypridea-Ziziphocypris-Candona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并相当于欧洲的阿普第至阿尔必期。 上述两个介形类化石组合的特征虽然包含有我国华北区的少数分子,但总的面貌却非常接近于华南区相对应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因此,笔者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可能位于华南区的北缘,但也不排除有属过渡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含山剖面位于隆林县城西南部,隆林至德峨公路的80km与81km路标之间,包括早和晚泥盆世地层。晚泥盆世地层出露不全,上部(大约相当于代化组)被掩盖;下部,也就是响水洞组,主要由灰色、灰白色硅质岩、含泥硅质岩和黄色硅质泥岩组成。浮游介形类(entomozoids)化石主要被发现自响水洞组上部约4米多厚的黄色硅质泥岩。在这段地层中,除浮游介形类化石外,还发现有牙形刺、竹节石和三叶虫等。根据岩性和所含生物群落特征,被归于南丹型沉积,即浅海盆地相或所谓“台槽相”。通过对样品的镜下观察和鉴定,共发现浮游介形类化石6属、3亚属和23种,包括3亲近种和2未定种(插图1)。其中斗属、1亚属  相似文献   

14.
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动物群及白垩-第三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显球 《古生物学报》1992,31(6):678-702
南雄盆地上湖组介形类可划分为2个性质不同的动物群及4个化石带:下部为 Porpocypris 动物群,是以中生代属种为主,中、新生代属种混生的过渡性动物群,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上部为 Cypris 动物群,以 Cypris 属占优势, Sinocypris 属开始出现, Cypridea 等古老属种绝灭为主要特征,时代为早—中古新世.根据介形类演化发展阶段和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南雄盆地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应划在 Porpocypris Cypris 动物群之间,即上湖组坪岭段与下惠段之间.  相似文献   

15.
伊武军 《古生物学报》2004,43(4):556-570
报道福建大田崆峒山晚二叠世大隆组、长兴组及早三叠世溪口组介形类35属67种,其中描述8属9种(包括5新种)。产自长兴组的介形类化石被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分别是:Polylites magnituberos-Or-thobairdia meishanensis-Pustulobairdia mailinensis组合,Baitrdia urodelofot-OS-orthobairdia exilimarginata-Bairdia subcontracta组合和Petasobairdia bicornuta-Neoamphissites costatus-Kegelites datianensis组合。大田崆峒山介形类动物群在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质,这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是遭受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重创所致。根据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并参考共生或共存化石的内容,福建大田地区长兴组大致相当于浙江煤山长兴组的中、上部,长兴灰岩下伏的海相碎屑岩应划归长兴阶。大隆组、长兴组及溪口组的岩性和化石组合特征.显示古环境从滨海沼泽开始,经历浅海盆地→浅水碳酸盐台地→浅海近岸环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闽西船山组上部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武军 《古生物学报》1990,29(6):734-744
一、前言福建晚古生代介形类迄今尚无专门报道。近年来,笔者从沙县高地ZK302钻孔岩芯及龙岩中甲剖面的部分样品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共计12属18种,其中2新种,2未定种。所产介形类化石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层位局限于船山组上部,即广义的Pseudoschwagerina带。与介形类共生的(竹蜓)类有Sphaeroschwagerina, Pseudoschwagerina, Eoparafusulina等;珊瑚Anfractophyllum, Pseudocarniaphyllum, Kepingophyllum等。样品的采集工作得到洪祖寅、吴富宝的帮助,扫描电镜照片承袁留平完成。  相似文献   

17.
粤北丹霞盆地白垩系长坝组产介形类化石 15 属 50 种,笔者描述其中 15 属 47 种(包括 3 个新种)。长坝组介形类动物群可以划分两个化石组合:( 1 ) Mongolocypris-Cypridea-Darwinula 组合,分布长坝组二段,属种繁多, 组合特征明显,与松辽平原泉头组 - 姚家组、湖北贾店组、浙江兰溪组等的介形类面貌相似,可以大致对比,由于出现少量晚白垩世标志化石 Talicypridea 属和大个体的 Mongolocypris 属,反映它与晚白垩世介形类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又不同于晚白垩世中晚期的南雄群 Talicypridea 动物群,层位偏低,时代较早,属晚白垩世早期为宜,大致相当于赛诺曼期( Cenomanian );( 2 ) Cypridea-Altanicypris-Candona 组合,分布长坝组四段,其层位在长坝组二段之上,晚白垩世丹霞组之下,组合中富含类女星介科的 Altanicypris 属,许多属种出现在晚白垩世地层中,其时代属晚白垩世无疑,与土仑期( Turonian )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8.
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含恐龙蛋地层中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共发现介形类13属(亚属)20种,其中高沟组和寺沟组的介形类为首次报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介形类Talicyridea动物群,其中Talicypridea,Altanicypris,Ruficypris和Lunicypris属的地质历程均限于晚白垩世.依据Talicyprid...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和图解介形类化石10属、4亚属和14种,包括1新属(Paraulrichia)和6新种。其中古足目类8属、3亚属和12种;豆石目类1属、1亚属和1种;显壳亚目类1属和1种。这些介形类化石分别采自云南宁蒗大槽子泥盆系剖面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根据介形类组合特征,大槽子组的地质时代为晚埃姆斯期,碳山坪组下、中部的地质时代可能属晚埃姆斯期。介形类生态组合属古足目-平足目集群,代表局限的碳酸盐台地环境。在生物地理上,与泥盆纪华南介形类动物地理区系一致。  相似文献   

20.
该文首次报道了江汉盆地可能属于古新世的非海相地层及其中的介形类化石,计有17属30种(其中新种3个),隶属于3个超科。该介形类动物群自下而上可分为:1.Porpocypris(?)-Paraily-ocypris-Cypridea组合;2.Sinocypris-Eucypris-Limnocythere组合。第2组合完全可与广东南雄盆地罗佛寨组的介形类化石群对比,时代可能为古新世晚期;第1组合的介形类是否可与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的化石对比的问题,还有待今后发现更为可靠的Porpocypris属的代表分子来解决,这里暂置于古新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