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年新出版的“初中植物学课本”中,关于野生植物讲解的很少。为了协助华北区师生野外工作时,认识植物方便起见,拟分期介绍习见的野生植物。分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三类。本期先介绍五种。今分述如下: 一、乔木 1.臭椿——又名樗,学名为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属于苦木科。为什么叫臭椿呢?因它外形像香椿,而当叶捣碎时有恶臭,与散布花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链格孢属的2个新种: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上的臭椿链格孢(Alternaria ailanthi sp.nov.),寄生在桦木科(Betulaceae)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上的桦木链格孢(A.betulae sp.nov),2个新组合:豆链格孢[A.azukiae(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链格孢属的2个新种: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Ailanthusaltissima(Mill.)Swingle]上的臭椿链格孢(Alternariaailanthispnov),寄生在桦木科(Betulaceas)黑桦(BetuladahuricaPall.)上的桦木链格孢(A.betalaesp.nov.),2个新组合:豆链格孢[A.azukiae(Hara)comb.nov.],蔷薇生链格孢[A.rosicola(Rao)comb.nov.]和1个新名称红花链格孢(A.carthami-tinctoriinom.nov)。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和图。模式标本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对臭椿花序及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1)臭椿花器官分化于当年的4月初,为圆锥花序;2)分化顺序为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5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并且呈螺旋状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且其生长要比雄蕊原基缓慢;雄蕊10枚,两轮排列,每轮5个原基的分化基本是同步的;雌蕊5,其分化速度较快;3)在两性花植株中,5个心皮顶端粘合形成柱头和花柱,而在雄株中,5个心皮退化,只有雄蕊原基分化出花药和花丝。本研究着重观察了臭椿中雄花及两性花发育的过程中两性花向单性花的转变。结果表明,臭椿两性花及单性花的形成在花器官的各原基上是一致的(尽管时间上有差异),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在每一个花器官分化过程中,但是,可育性结构部分的形成取决于其原基是否分化成所应有的结构:雄蕊原基分化形成花药与花丝,雌蕊原基分化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臭椿单性花的形成是由于两性花中雌蕊原基的退化所造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臭椿茎中分泌道的发育及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臭椿茎和叶柄中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臭椿茎和叶柄中的分泌道分布于髓的周缘,次生木质部中无分泌道.分泌道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围绕分泌腔而构成,分泌细胞外有1~2层鞘细胞.分泌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一群原始细胞具浓厚细胞质,细胞核清晰可见;形成阶段,原始细胞的中央细胞间细胞壁中层降解,细胞壁分离,形成腔隙,随着分泌细胞数量的增加,分泌腔体积扩大;成熟阶段的分泌道具有12~16个分泌细胞,1~2层鞘细胞,分泌腔直径为30~50μm.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分泌细胞及分泌道内含物中含大量的萜类、多糖和脂类物质.机械创伤能够诱导次生木质部中产生创伤分泌道.臭椿茎中的分泌道和创伤性分泌道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臭椿种子萌发最适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臭椿种子,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研究了GA3、温度及光照对臭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g.L-1的GA3质量浓度、30℃温度以及自然光暗交替处理为臭椿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臭椿属于喜高温型种子。  相似文献   

7.
描述广西渐新统宁明组近来发现的臭椿属(Ailanthus Desf.)翅果化石。通过对臭椿属翅果腹脉和花柱痕的位置以及翅果大小3个性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广西宁明组的翅果化石被归入2个种,即古臭椿(A.confucii Unger)和塔德臭椿(A.tardensis Hably)。古臭椿过去广泛发现于欧亚和北美始新世以来的中纬度地区,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或边缘稍内、花柱痕与种子中部处于同一水平、长20—42mm,而广西宁明产的该化石种大多长40—53mm。塔德臭椿最早发现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下渐新统,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以内、花柱痕与种子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长35—41mm,广西宁明则是该化石种的第2个产地。此外,过去还从斯洛文尼亚索卡(Socka)下渐新统报道了另外1个臭椿属翅果化石种巨臭椿(A.gigas Unger)(长达57mm),它与古臭椿唯一可以区别的性状是翅果长度。基于广西宁明和其它产地的古臭椿翅果化石形态特征的连续性,巨臭椿被处理为古臭椿的分类学异名。本文研究的2个臭椿属化石种是迄今纬度最低的该属化石报道。结合臭椿属现生种的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相关化石种的地理和地层分布,探讨该属的生物地理起源与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常绿臭椿的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常绿臭椿(AilanthusfordiiNooteboom)枝条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5个酚类成分和胡萝卜苷。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槲皮苷(1),杨梅苷(2),阿福豆苷(3),( )-没食子儿茶素(4),3-氯-4-羟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苦木属植物苦木中分离出一种降压成份苦木内酯甲,m.p.237~9℃,无色针状结晶,[α]_D~(21)+36.2°(乙醇),分子式 C_(21)H_(30)O_6,由 UV、IR、MS 和 NMR 确定了其结构为已知的苦木苦味素化合物。药理和临床实验证明苦木内酯甲有明显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描述广西渐新统宁明组近来发现的臭椿属(Ailanthus Desf.)翅果化石。通过对臭椿属翅果腹脉和花柱痕的位置以及翅果大小3个性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广西宁明组的翅果化石被归入2个种,即古臭椿(A.confucii Unger)和塔德臭椿(A.tardensis Hably)。古臭椿过去广泛发现于欧亚和北美始新世以来的中纬度地区,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或边缘稍内、花柱痕与种子中部处于同一水平、长20—42mm,而广西宁明产的该化石种大多长40—53mm。塔德臭椿最早发现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下渐新统,其翅果腹脉位于边缘以内、花柱痕与种子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长35—41mm,广西宁明则是该化石种的第2个产地。此外,过去还从斯洛文尼亚索卡(Socka)下渐新统报道了另外1个臭椿属翅果化石种巨臭椿(A.gigas Unger)(长达57mm),它与古臭椿唯一可以区别的性状是翅果长度。基于广西宁明和其它产地的古臭椿翅果化石形态特征的连续性,巨臭椿被处理为古臭椿的分类学异名。本文研究的2个臭椿属化石种是迄今纬度最低的该属化石报道。结合臭椿属现生种的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相关化石种的地理和地层分布,探讨该属的生物地理起源与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