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广州地区医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目前医患关系状况的评价、对医疗危机事件发生的态度及行为选择,分析医患关系状况对医院危机管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55.4%的患者认为目前医患关系状况好或较好;66.0%的患者认为诊疗中的医患沟通效果较好;63.9%的患者对医患沟通状况比较满意;大多数医务人员未能主动履行告知义务;72.8%的患者对医生开药或做检查有过疑问;72.8%的患者遇到医疗纠纷会首先找院方投诉;认为诊疗过失和对事件处理不够及时最易引发医疗危机事件,56.8%的患者认为危机事件会影响其选择。结论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患沟通,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建立高效的危机处理机制,提高患者满意度;重视医疗危机事件的善后管理,树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医务人员视角出发,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方法 选取广东省10所医院,以“科室”为层,抽取1 125名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认知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21%的人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医疗技术方面、候诊服务、医患沟通、非医疗技术方面、医院管理。患者抱怨最多的是药价贵和排队时间长,分别占29.7%,26.9%。结论 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信心不足,医生技术水平、医患沟通、医院管理是当前改善医患关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医生的视角,了解首都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的现状、医患信任建立的途径,剖析医患信任建立机制,为提高医患信任程度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选取3家三级甲等医院,每家医院分别选取12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6人;每家医院进行5天的实地观察和个人深入访谈,累计15天。结果 不同人际信任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家人、亲戚、朋友,而最低的是医患信目的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取三家三级甲等医院(X、Z、B)作为实地观察的研究现场;医患信任建立类型的选择人次从高到低依次是声誉型、关系运作型、社会背景相似型、法制型;医患信任建立渠道的选择人次前三位分别是是经人介绍认识、和医生交谈建立关系、彼此熟悉(亲戚)。结论 首都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呈现普遍主义信任的特点,且医患间信任程度不高;城市三级医院医患信任建立方式以声誉型、关系运作型为主;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型信任建立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慢性病患者视角探讨对医患关系的认知,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慢性病科室抽取410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9份,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慢性病患者年龄、学历水平和所患疾病类型显著影响对医患关系的认知(P<0.05)。结论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多方面(政府、医院、患者、媒体)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BL教学培训法在临床医生沟通技巧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对某医院150名临床医生采用PBL培训方法,充分调动医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头脑风暴法引导医生们提炼出医患沟通中的关键要素和临床沟通技巧,并请某患者(已愈)现场参与,模拟演练。结果 经过培训,医生们医患沟通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都有明显提升。结论 PBL教学培训法用于临床医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效果较好,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将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保制度对我国医患关系产生影响的关键维度,通过对比中国与加拿大不同医保制度设计与要素安排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提出以医保制度重构为契机的医患关系改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和加拿大的相关医保制度安排进行对比并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结果 中国与加拿大在筹资机制、支付机制、报销机制、基金运行管理机制、立法监督机制以及异地就医等医保要素上所作出的不同制度安排,是造成两国医患关系不同结果的关键制度根源。结论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绝不仅仅是医生与患者个人的责任,医保制度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合理的制度设计和要素安排能够为医患关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乡医患信任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医患双方的视角比较北京城乡医患信任水平。方法 对北京市农村H区3个乡镇12个村和城市3家医院的医生和患者进行实地观察。结果 医患双方对城乡医患信任水平评价均值均高于3.6分。经统计学检验,城乡患者对城乡医患信任水平评价存在显著差异F=5.050,P=0.008),城市医院医患双方对医患信任水平评价存在显著差异t=3.16,P=0.002)结论 影响患者对城乡医患信任水平评价的因素主要有城乡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设备设施、服务态度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医患关系质量测量模型。方法 采用文献法收集测量指标并自拟设计问卷,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结果 测量模型包含积极医患关系质量和消极医患关系质量两个维度,二者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r= -0.32);积极医患关系质量的Cronbachs’ɑ 系数为0.93,消极医患关系质量的Cronbachs’ɑ 系数为0.72;χ2=70.481, χ2/ df=2.274, RMSEA=0.057, GFI =0.967, AGFI =0.941, CFI =0.983, NFI =0.970,模型拟合指标良好。结论 构建的医患关系质量二元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量医患双方主体对医患关系质量的评价与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统计分析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案例,为在医院、患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方中解决医患纠纷提供更有效的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南京市某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的801份医患纠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医院、患者、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访谈。结果 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率高达98.63%,影响患者获赔额高低的主要因素为医方态度、患者现状和有无医学鉴定;结论 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工作较为认可,促进了医患和谐,但调解工作仍存在困难,建议法律赋予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一定的调查权和鉴定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对北京、武汉和成都的6家医疗机构的375名医务人员和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方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比例明显高于患方,医患关系现状对医方影响较大;医患双方均认为医疗体制、媒体舆论是医患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患双方对现行医患纠纷的防范和解决措施认可度均较低。结论 加强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健全医疗体制,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呈日趋紧张之势,医疗纠纷数目不断攀升,各大医院纷纷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各大医学院校也反复重申医患沟通的必要性,但往往注重沟通过程本身,忽视沟通前的准备以及沟通效果的评价。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医患沟通研究的趋势和现状,提出“围医患沟通”的理论实施与评价,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医患矛盾尖锐。寻求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医患纠纷的处理,世界各国均有较多尝试,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也出现了诸多处理方式。通过对这些处理方式的比较与分析,旨在吸取经验,为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医患矛盾尖锐。寻求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医患纠纷的处理,世界各国均有较多尝试。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也出现了诸多处理方式。通过对这些处理方式的比较与分析,旨在吸取经验,为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2013年医疗纠纷共430例,按照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责任人分布、产生原因分析及纠纷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4年间,医疗纠纷发生比率分别为0.78‰、0.67‰、0.64‰、0.63‰,呈逐年降低趋势。纠纷发生科室分布以外科为主;医疗纠纷责任人分布情况以主治医师为主;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医疗知识对并发症及医疗效果不满意,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以“无过错”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患方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认知的差异,从而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的6家医疗机构的70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就医类型和医保类型的患者之间对医患关系认知存在差异。结论 微观个人因素影响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认知,需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缩小地区间差距,逐步提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及报销费率,减少宏观经济保障因素对患者认知的影响;提高卫生系统反应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人群开展提高非技术性服务质量、缩小人群认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是民生领域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医患双方医患关系测量工具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为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患关系测量工具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医患关系理论中“萨斯-何伦德模式”为视角,探讨医患关系模式与医院法治文化的关系。医患法治理念、权责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提出将医院法治文化根植于医疗活动之中,使公平、自由、人权等理念在医患之间传递,从而使医患二者产生清晰的权责意识,最终会达到正向调节医患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