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地带,有大小海岛5000多个,岛岸线长达1.4万余公里,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广阔的滩涂和近岸海域为贝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天然条件。人们喜爱的牡蛎、文蛤、菲律宾蛤仔、蛏子、泥蚶等海洋贝类,我国应有尽有。贝类不仅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更因富含对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城镇化的关键地带。基于Google Earth平台2001、2010、2018年高分影像识别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海岸线长度的变化,并分析了大湾区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and use/land cover, LULC)变化,以及定量解析了大湾区滨海城市城镇化与海岸带城镇用地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总长度净增加32.24 km,但自然岸线人工化问题突出,自然岸线共减少187.67 km,人工岸线共增加219.91 km;(2)海岸带(海岸线向陆侧5 km缓冲区) LULC组成以耕地为主,但城镇用地对耕地的侵占问题突出,2001—2018年,耕地面积减少347.58 km~2,城镇用地面积增加588.33 km~2;(3)2001—2018年,滨海城市土地城镇化与海岸带城镇用地增长呈显著相关,并且滨海城市土地城镇化对海岸带城镇用地增加的影响在加强(2001—2010年和2010—2018年贡献率分别为43.7%和68.51%)。研究结果可对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保护、修复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3.
南湾猴岛     
海南南湾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陵水县城南约14公里处的南湾半岛上,东经110°,北纬18°23′,依山傍水,东、西、南三面临海,东北角连结内陆。半岛总面积(包含滩涂)约25平方公里,其中保护区面积10平方公里,海岸线20公里。自1965年半岛上建立猕猴保护区以来,现居住着二千多只猕猴,因此人们称之为“南湾猴岛”,它是我国第一个以保  相似文献   

4.
海岸线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毋亭  侯西勇 《生态学报》2016,36(4):1170-1182
受全球及海岸带区域环境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海岸线发生剧烈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海岸线变化相关研究因此得到普遍的关注。在讨论海岸线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介绍岸线信息提取的方法与技术,总结国内外海岸线变化的特征、机制与影响方面研究的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的趋势,包括:对海岸线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仍将是普遍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对海岸线变化特征、规律与机理的认识已经日益深化,基于大量高精度数据和机理模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和前沿问题;针对不同的海岸带区域,聚焦海岸线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及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特征,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国海岸线变化的独特性、复杂性突出,促进和支撑中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实践,提高决策者与管理者对岸线变化所带来的灾害风险的重视,为中国海岸带的科学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这应该是我国海岸线变化研究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较快,已由1978年的34个自然保护区发展到1991年的708个,自然保护区的国土面积由12650平方公里发展到55057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国土面积由0.13%上升到5.7%,自然保护区数目约占全世界的1/10。我国自然保护区虽然已有一定规模,对保护我国自然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自然保护区资金短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费和基本建设费  相似文献   

6.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根据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综合模型和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我国自然植被及农作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在所有可能的气候条件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及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并在新疆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在年平均气温升高2℃且降水不变的情况下,湿润地区生产力增加幅度最大,约增加1~2tDW·hm~(-2)·a~(-1);在年平均气温升高2℃、年降水增加20%的情况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力增加幅度最大,约增加0.5~3.0tDW·hm~(-2)·a~(-1);在年平均气温升高2℃、年降水减少20%的情况下,湿润地区生产力提高约0.5~1.0tDW·hm~(-2)·a~(-1),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力降低约0.5~2.0tDW·hm~(-2)·a~(-1)。  相似文献   

7.
祖国拥有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大部沿海位于温暖地带,一部位于亚热带。大陆海岸线约有11,000公里,沿海岛屿大小有3400多个,岛屿海岸綫约有1万公里。沿海港湾、岛屿多,海底坡度迂缓;同时近海有若干大陆河流挟带大量养分注入海中;外海又有寒暖流的交错匯合。这些都有利于鱼类的栖息和发育。在祖国广阔的海洋里孕育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海洋鱼类种类繁多,有冷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有近海性鱼类和大洋性鱼类。根据近数年来在沿海采集调查的初步资料,我国沿海产鱼类约达900余种。其中以南海鱼类种类最多约600余种,东海次之约400余种,黄渤海又次之,约只有250余种。本文将我国沿海产的鱼类,选择了一些习  相似文献   

8.
张维 《化石》2011,(3):50-57
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在我国东部连绵的海岸线上,有一个像略短一些的芭蕉叶一样的大岛屿,这就是台湾岛。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南北长394公里,东西宽144公里。全岛多高山森林,有大小河流150多条,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域辽阔,总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相连,呈北东一南西向的弧形,环绕着大陆。我国海域从北纬41度分布到北纬3度,跨越38个纬度带。从温带、亚热带直到热带的赤道区。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大陆岸线曲折,长达1.8万多公里,海岸类型变化万千,岩相海岸乱石惊浪、泥相海岸一马平川。沿大陆岸线,5000多个岛屿星罗棋布,著名的舟山群岛和万山群岛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沿大陆岸线,1500条河流川流不息,年径流量达到1.8万亿立方米,给海洋带来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盐城滩涂丹顶鹤越冬数量分布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沿海滩涂为丹顶鹤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1982年—1987年我们对沿海的响水、滨海、射阳、大丰和东台五县滩涂进行了调查,该地区海岸线长406公里,面积约400余万亩。滩涂上以软体动物最为丰茂,并生长有大量芦苇,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四年来的调查获知:响水、滨海两县丹顶鹤的数量逐年减少,而射阳、大丰和东台三县数量逐年增长,以射阳和大丰最为集中,每年可达200只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2005,40(7):50-50
记者日前从中国《自然保护区法》前期调研工作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194个,总面积达14822.58万hm^2.我国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65年的0.07%上升到2004年的14.81%。换句话说,我国逾1/7陆地国土被“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静  崔胜辉  李方一  邱全毅  马克明 《生态学报》2011,31(24):7441-7449
当前,城市化与全球变化背景叠加,海岸带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城市在全球变化下的脆弱性、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厦门市作为沿海城市的典型代表,对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围填海等主要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机制;其次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并分析其变化过程;最后通过ArcGIS图层叠加计算功能,获得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7-2007年厦门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由1987年的67.48 km2,增加为2007年的308.21 km2,扩张了4.57倍,主要为蚕食农业用地和林地而来;海岸线长度由1987年的290.19 km,增加为1992年的343.23 km,而后减小为2007年的299.93 km,围垦养殖活动使得岸线变得曲折,填海造地活动导致岸线变得平滑.厦门市土地利用强度由1987年的2.44逐年增加为2007年的2.5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由1987年的7.39×109元减少到2007年的7.02× 109元,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由1992年的1.50增加为1997年的4.94,而后减小为2002年的4.12,再增加为2007年的4.47.整体而言,近20a来厦门市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灵敏响应程度不很剧烈,生态敏感性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沿海区域.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纽约Frost & Sullivan公司对新市场的报道,占工业酶市场约75%的食用酶需求正趋稳定。到1993年食用酶市场将达到约286百万美元,比1988年的216百万美元增长约三分之一。增长最快的将是特异酶,如抗胆固醇剂,这类酶中约有5~10种目前正在开发。牛奶加工已受到极大关注,报道已能减少50~80%的胆固醇。据F&S公司,如果开发成功,且人们对减少胆固醇摄入仍抱很大兴趣,抗胆固醇市场则有潜力达到每年100百万美元。食用酶市场近几年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高果糖谷物糖浆(HFCS)的大量生产,HFCS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岸线变迁对潮滩盐沼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1、2005和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区士或(Ⅰ区,刁口段;Ⅱ区,东营港及临近岸段;Ⅲ区,河口段;Ⅳ区,南部莱州湾岸段)潮滩盐沼的景观演变与海岸线变迁的动因关系。结果表明,岸线变迁直接决定了潮滩盐沼面积的增长或缩减,但其在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2001-2010年,Ⅰ区由于1976年以后刁口流路废弃、水沙输入量锐减导致其岸线持续蚀退,潮滩面积锐减明显(减少57.64 km~2,减少率25.94%);Ⅲ区由于1976年以后黄河由清水沟或清8汉入海,河口区域的持续淤积状态使得岸线持续增长,潮滩面积增加显著(增加66.17 km~2,增长率17.39%);而Ⅱ区由于海堤修建及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岸线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潮滩面积变化不大,Ⅳ区潮滩面积持续增加。不同区域潮滩盐沼景观格局随距海远近均呈明显带状分布,依次为芦苇盐沼、碱蓬-柽柳-芦苇盐沼、碱蓬盐沼和光滩。2001-2010年,不同景观类型之间存在明显转移,光滩、碱蓬盐沼和芦苇盐沼的面积持续减少(分别减少6.02、18.39和99.20 km~2,减少率为4.61%、12.86%和50.11%),碱蓬-柽柳-芦苇盐沼的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增加35.50 km~2,增长率为24.99%)。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景观类型均随岸线的淤积或蚀退而发生向海或向陆的演替,岸线变迁是影响不同区域潮滩盐沼景观格局的决定因素,而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对于近年来河口段岸线的变迁以及盐沼植被景观类型的演变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岸线长约11,000公里,内陆江河、湖泊很多,海水、淡水所产鱼类总计不下2,000种,多数都有经济价值。本文为篇幅所限,只能择其最重要的叙述十余种,其中小黄鱼、大黄鱼、鳓、带鱼、鲐、鲅、海鲇是重要的海产鱼。鲥鱼、大麻哈鱼是海鱼而到江中产卵的。草鱼、青鱼、鲢、鱅是我国饲养最多的淡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围填海发展趋势、环境与生态影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西勇  张华  李东  侯婉  宋洋 《生态学报》2018,38(9):3311-3319
近年来,中国沿海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下的新一轮大规模围填海阶段,环渤海围填海历史久、规模大,已成为我国围填海的重心区域。由于围填海和河口三角洲增长,1940s以来渤海面积萎缩了0.57×104km~2,萎缩速率大于82km2/a,2000年以来萎缩速率更高达141km~2/a;渤海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也急剧下降,由1990年的1397km减少为2014年的561km,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由54.92%下降为16.18%。围填海导致多种危害,如:海洋潮波和水动力条件变化,近岸和近海沉积环境与水下地形变化,加剧近岸水环境与底泥环境污染,潮滩湿地面积减损与生态功能下降,底栖生物栖息地减损和群落破坏,侵占和破坏渔业资源"三场一通道",加剧海岸带自然灾害风险、诱发经济社会系统风险,对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等。在分析我国围填海监督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改革和优化围填海管理体制,建立陆海协调与联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制度,控制围填海规模与速度,推进和优化保护区建设;开展已围填区及其周边海域环境和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强化已围填区新增土地资源的监管和集约优化利用;加强基础观测体系建设,大力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公众、利益相关方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滨海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盛夏时节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苍翠满目,大地浓绿如茵。南临北部湾的滨海地带,更是瑰丽多姿。在海与岸交接处,浪飞涛鸣。在广西1600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曲线。在漫长的海上滩涂,生长着近六千公顷由红树科的秋茄、红海榄、木榄;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大戟科的海漆等树种组成的海上红树林,形成了一处处奇特的生态奇观,充满着神奇与幻梦。为目睹海上森林的魅力,我们从与广东省接壤的东部的英罗港开始,到中国海岸线最西南端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海上森林漫游。  相似文献   

18.
刘全友  童依平 《生态学报》2003,23(5):1025-1030
主要研究内蒙古典型地区多伦县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效率等。研究表明:在近一个时期,该地区人口在不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在不断变化,如自1983年到1999年期间,其耕地由原来的18.83%上升到32.O9%、增长了13.26%;而草地由原来的51.79%降到36.13%。消减了15.66%;林业用地由原来的4.16%降到2.87%、下降了1.29%,这种结构性的变化,致使植被、林地在减少,草原在退化。如20世纪50年代最高产草量(鲜重)可达7500kg/hm^2,到1983年下降到3000kg/hm^2。而现在只有1500kg/hm^2;而这种草场退化结果又导致农田沙化,肥力下降、如农田比草地土壤有机质低50%左右,而N、P、Zn等其他元素在30%左右;草地与沙化草地相比,有机质、N、P、Zn的含量普遍低20%-50%。为此,在本区必须进行土地分类和土地潜力分类为主的土地利用评价。以满足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和自然保护等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使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长江拥有中国最长、开发条件最好的内陆岸线, 岸线资源的存量大且开发潜力高。了解岸线资源的利用现状, 为保障岸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土地利用为数据源, 分析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岸线1 km区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景观格局指数。研究结果表明, 2000—2019年,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田和建筑用地为主, 变化的明显特点是农田面积在2019年较2000年下降了9.39%, 建筑用地和草地/林地面积扩张, 其中农田-建筑用地的转化较为剧烈。研究区域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总面积占比均在70%以上, 人工湿地占总湿地面积比均在92%以上。从斑块类型水平上看, 各用地类型斑块数量增长明显, 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景观破碎化现象; 其中草地/林面积虽增加了35.63 km2, 但斑块数量从0.114万个增加到0.618万个, 景观形状指数由34.92增加到95.19, 景观聚集度指数下降了10.82%, 其斑块趋向破碎化、形状不规则化, 这会阻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改变物种生存的生物地理环境, 减少生物物种多样性, 结构趋向紧凑对某些干扰的蔓延如虫灾、火灾等的抑制作用减弱。在景观类型层级, 斑块数量由1.24万个增加到2.34万个, 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加了0.14, 蔓延度指数下降了8.48%, 整个研究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现象加剧, 区域原本优势的斑块类型破裂, 优势度差距逐渐缩小, 且空间的连通性降低, 空间优势减弱。文章定量揭示了长江宜昌至武汉岸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可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北盐碱化羊草草地生物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碱草地的生物治理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人工建立枯草层,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质,直接种植羊草,恢复植被;二是种植耐盐碱植物,自然积累有机质,逐渐恢复植被。枯草层可改变盐碱土的理化性状,当枯草量达1.5kg·m-2时,与对照区相比,土壤容重由1.71g·cm-3减少 到1.10g·cm-3,土壤孔隙度和空气含量分别提高了41.7%和1.7倍,土壤含水量增加31.7%。土壤pH值由10.05下降到8.5,含盐量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34.1%和40%,碱化度由64.59%下降到35.75%。种植虎尾草改良盐碱化草地是一种有效的途径,4年后,光碱斑已全部被植被覆盖,群落产量达450g·m-2,羊草在群落中大量出现,约占总产量的4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枯草量达1.5g·m-2时,播种羊草即可在盐碱上壤上存活,4年后,羊草群落的产量可达600g·m-2,基本上恢复到了羊草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