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揭示西藏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保护现状,采用线路和典型样地、样方套、野外标本采集等方法对该区药用种子植物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植物生活型、药用部位、药性、药味、药用功效、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区系成分等进行系统分析,为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共有114科427属846种(含变种),包含裸子植物4科8属14种,被子植物110科419属832种,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科和属水平上的主要构成部分。(2)生活型以草本类药用植物为主。(3)药用部位以全草、根及根茎类入药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5.51%和44.21%。(4)温性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27.66%,居药性植物资源之首。(5)苦味类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61.94%,在药用植物药味中占比最高。(6)清热是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的主要功效,占总种数的29.43%。(7)药用植物区系呈现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性质,分布类型复杂多样。研究表明,为提高对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草本类药用种子植物作为高原特色产业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置样方和路线踏查,对米林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利用多个指标定量计算各濒危植物的优先保护值,确定其珍稀濒危物种优先保护序列,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种类、药效和入药部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米林县共有药用保护植物37科72属97种,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48.05%、32.00%、30.70%。其中,被子植物有35科69属95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2种。97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处于Ⅰ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9科11属11种,处于Ⅱ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18科25属27种,处于Ⅲ级保护的药用植物有28科46属59种。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药效来看,清热功效和补虚功效的药用植物较多,分别有32种和20种,各占濒危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2.99%、20.62%;从药用部位统计,根与根茎类和全草类的药用植物分别有34种和26种,占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总数比例较大,分别为35.05%、26.80%。该区评估的优先保护等级和濒危等级与保护植物名录有一定差异,桃儿七在本区的保护等级由Ⅲ级升为Ⅰ级,另外有7种植物的濒危程度在本区加强。基于调查和研究结果分析了米林县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致濒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疆巩乃斯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量、生活型、药用部位等方面对巩乃斯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巩乃斯沟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共有野生药用植物54科260多种,分别占伊犁河谷地区药用植物科、种数的54.54%和46.34%。其中珍稀濒危药用种子植物21种,新疆道地药材8种,蒙医药地道药材38种;多年生草本类型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70%以上;全草类和根类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50.84%和21.40%,大多数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豆科,优势属主要有蒿属,毛茛属和委陵菜属。本文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调查、评价和保护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于2012至2014年对该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有药用维管植物143科498属968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3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8属948种。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灌木;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最多,其次是根类;按药用功效划分,以清热类、祛风湿类和活血化瘀类居多。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药用维管植物共有57种,占药用维管植物总种数的5.89%。此外,在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瑶族民间常用药用植物58种。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北药姑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腾冲县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与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多样性,可为区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2011年期间,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文献资料与标本查阅等方法,对腾冲县药用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县有药用维管植物153科450属651种,其中蕨类植物32科51属68种,裸子植物仅有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8科396属579种。腾冲县药用植物优势科为唇形科、菊科和豆科。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比例较高,其次是根和根茎类。按药用功效划分,腾冲药用维管植物以清热、祛风湿和活血化瘀类药用植物居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县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陕北米脂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米脂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5科110属14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43科108属146种,集中分布于单种科和寡种科及单种属内;(2)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乔木,灌木最少;(3)药用部位以全草类、根及根茎类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52.03%和14.86%;(4)药用功效以清热和利水渗湿为主,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23.65%和11.49%;(5)从药用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来看,有13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明显。本研究表明米脂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较高,生长型、药用部位、功效、区系成分丰富多样,明确了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生存现状,为加强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陕北米脂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该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米脂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5科110属148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43科108属146种,集中分布于单种科和寡种科及单种属内;(2)从生长型来看,草本植物最多,其次是乔木,灌木最少;(3)药用部位以全草类、根及根茎类最多,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52. 03%和14. 86%;(4)药用功效以清热和利水渗湿为主,分别占药用植物总数的23. 65%和11. 49%;(5)从药用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来看,有13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明显。本研究表明米脂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较高,生长型、药用部位、功效、区系成分丰富多样,明确了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生存现状,为加强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景东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对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和生存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共有80科168属218种,占该区维管植物总数的57.37%。药用维管植物生长型分析表明,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药用部位分析表明,以根和全草入药是其主要利用形式。对药用维管植物的功效分析显示,该地区以清热类、活血化淤类和祛风湿类药物为主。对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显示,无危种类占总数的82.11%,说明保护状况良好。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其中药用维管植物所占的比例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对不同功能区药用维管植物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和实验区物种为极不相似;核心区和缓冲区物种为轻度相似。本研究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明确了保护区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及生存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证,确证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内共有940种(含变种)药用植物,隶属于188科578属,包括蕨类植物66种、裸子植物16种和被子植物858种。对区内药用植物习性特点、药用部位和优势科的分析表明,药用植物功能类型以清热解毒为主,占21.56%;珍稀保护植物23种,包括15种兰科植物;莲花山白盆珠药用植物种数比面积为0.07,与邻近的象头山相近,低于鼎湖山、南昆山和罗浮山。此外,文中列出了区内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常见药用植物种类及其药用功能和自然生境。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红瑶是其中一个分支,因妇女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以大红色为主而得名,其生活习俗饱含民族特色,对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的利用方式,与其他民族不同。该研究采用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理论和方法,访问调查了广西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种类,根据植物拉丁名、中文名、当地名、用途、用法及药用部位,对其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并与《中国药典》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共记录到药用植物95种,隶属于57科83属,其中蔷薇科、百合科种类最多,分别含有7种,显示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全株入药的植物种类41种,占总数的43.16%;根入药的种类为23种,占总数的24.21%;叶入药的种类为13种,占总数的13.68%。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以全株、根及叶为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药物比重最大,为23.47%,推测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中国药典》比较,发现71种植物未被其收录,另有17种虽被收录但主治功效不同,有7种被收录且主治功效大致相同,为新型中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同时,还探讨了龙胜红瑶传统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资源现状及文化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江苏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的要求,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组成、科属构成、生活型、濒危现状和中药学特征以及重点药用维管植物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共有药用维管植物164科620属1089种(含种下等级),分别占江苏省药用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88.2%、87.3%、81.0%,其中,蕨类植物25科33属50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6种、被子植物132科574属1023种;在科属构成上均以包含单种和寡种的小科、小属为主。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生活型看,以草本最为丰富,有734种;乔木和灌木(含木质藤本)较少,分别有125和230种。从所在的植被类型看,阔叶林数量最多,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草丛、人工植被,针叶林数量最少。从地理分布看,与同区域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从珍稀濒危状况看,该区域现存中国特有属14属、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维管植物18种、江苏省省级保护药用维管植物32种。从中药材上看,有道地药材17种和重点药用维管植物130种,但各种类的数量总体上较少。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中药学特征看,在药用部位上以全草(株)类、根和根茎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4.2%和24.0%;在药性上以平性最多,占30.9%;在药味上以苦味最多,占40.0%;有毒的药用植物占12.9%,其中小毒种类最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其中,道地药材占有一定比例,但重点药用维管植物数量有限且分布频度总体较低。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共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2)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3)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4)唐家河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研究表明: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藏色季拉山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标准,在色季拉山设置样方63套,每套样方中设1个10 m×10 m的乔木样方,1个5 m×5 m的灌木藤本样方和4个2 m×2 m的草本样方,调查记录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以及样地内每个物种的高度、盖度、株数等生物学信息,分析该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地理成分以及相对应的药用植物功效。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有药用种子植物91科335属625种(含变种),分别占西藏种子植物科、属、种的55.49%,29.26%和11.80%。分布区类型多样,科的分布区分为7个分布区及5个亚型,热带科25个(占非世界分布科数的49.02%),温带科26个(占非世界分布科数的50.98%)。属的分布区分为13个分布区及13个亚型,热带属52个(占总属数的15.52%),温带属236个(占总属数的70.45%)。种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在625种药用种子植物中,温带种429个,占总种数的68.64%,在该区占优势。此外,该区药用植物的古老成分缺乏。特有成分很低,无中国特有科分布,中国特有属1个,中国特有种176个(其中西藏特有种21个)。色季拉山药用种子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分布类型多样,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成分,现以温带性质为主,说明该区处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从各药用植物的区系分布类型来看,所含药用植物具有较多样的药用功效。  相似文献   

14.
段喜华  毛子军 《植物研究》2003,23(1):98-102
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5771百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34.7%。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2.5%。黑龙江省森林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表明,共有药用植物724种,分别隶属于110科,410属,其中商品药植物352种,分别隶属于91科,250属,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全省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及药用植物生态分布特点,自然植被,植物区系与药用植物生态分布的相关性,将全省森林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综合区划,全省共分为2个区,即大,小兴安岭药用植物区和张广才岭药用植物区,进行全省森林药用植物资源区划,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林区药用植物资源,发展林区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粤东桥溪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7属60种。群落分布型以热带性分布占优势,热带属所占比例为74.08%。群落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优势种为细柄阿丁枫、刺毛杜鹃、鼠刺、阿丁枫。群落为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73.13%,其中又以中高位芽类型最多,约占43%。乔木层可分为三层,但以株高6~9.9 m的个体数为最多;藤本的比例高达17.91%。马尾松、杉木、细柄阿丁枫以及阿丁枫都缺少幼苗贮备,其种群属于衰退状态;而刺毛杜鹃、越南山龙眼幼苗贮备较充足,且刺毛杜鹃种群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该风水林群落比周边其他群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种间相遇率较大。在群落不同层中,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ner指数、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乔木层均为最高,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较高,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桥溪村风水林与粤东和华南地区的其他常绿阔叶林有很大的相似性。该风水林在粤东地区是一种典型的地带性森林,其树种组成是经过长时间对当地环境适应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多功能性,对其研究可为华南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四川茂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状况,在茂县第3次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茂县县域内药用种子植物共130科582属1 342种,包括裸子植物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3科568属1 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科37属57种。15个大型科(科内种数大于20)分别占总属、种数的48.45%、56.56%,处于主导地位;小型属(含2~4种)共507属783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87.11%、58.35%。茂县药用种子植物科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56.52%),而属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68.11%);茂县的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比剑阁县和盐边县呈现更为明显的温带性,而较澜沧江源区与错那县的热带成分更为活跃,揭示纬度和海拔可能是决定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关键因素。因此,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温带性质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亦呈现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因此茂县可视作研究横断山脉地区南北植物交流的关键地区之一,在药用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端午药市”流传至今,体现了民族医药的独具特色及其深远影响。为了解瑶族端午药市交易现状和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湖南省蓝山县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地方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出现频度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表明:蓝山县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共收集鉴定103科 222属262种,药用植物种类广泛分布于各科和各属中,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五加科(11种)、茜草科(11种)、菊科(11种)、百合科(10种)、唇形科(9种)、蝶形花科(8种)、芸香科(7种)。药市药浴植物畅销且种类多样,达94种,占总数的35.9%,体现瑶族在治疗疾病上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理念。经统计药市上均未被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31种,占总数的50.2%,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对端午药市售药者年龄的调查发现,售药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间,占总人数的67%,40岁以下的仅占总人数的3%,可见民族药用传统知识的传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的现象。此外,还对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民族药用特色进行分析,探讨了端午药市对药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并对蓝山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