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福建省三明市马尾松人工林淋溶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淋溶液中的水溶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氮(DON)与水溶性有机磷(DOP)含量和紫外光谱(SUVA)、荧光光谱指标和红外光谱(FTIR)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h内,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DOM含量呈现有波动的上升趋势;芒萁除鲜叶的DOC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外(P0.01),其余DOM含量均小于马尾松。两植物F层DOM的SUVA值和腐殖化指标(HIX)都显著高于鲜叶和L层(P0.05),表明F层的芳香性化合物含量和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DOM的同步荧光峰值显示淋溶液中含有类蛋白和类富里酸荧光团。两植物的红外光谱显示有5个相似的吸收谱带,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于H键键合的-OH的伸缩振动,同一植物3种样品之间红外吸收的差异证明从鲜叶-L层-F层凋落物的共轭体系逐渐增大,结构更复杂。因此,随分解进程两植被DOM的化学结构越来越复杂;马尾松较芒萁含有更多的DON和DOP,这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底物分解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蒜头果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晓芳  黎向东 《广西植物》2003,23(3):271-275,225
蒜头果具有自毒现象 ,为研究其他感作用 ,用蒜头果新鲜果皮与蒸馏水按 1∶1比例进行浸提 ,以蒸馏水 (A1 ,对照 )、稀释 4倍液 (A2 )、稀释 2倍液 (A3 )和母液 (A4)对萝卜、马尾松、重阳木种子进行随机区组发芽试验 ,3个重复。结果表明 :蒜头果果皮水浸提液的他感作用极其显著 ,但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 ,不同浓度浸提液对萝卜全部表现为抑制作用 ,对其它植物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浸提液明显抑制所供试植物幼苗生长 ,抑制强度顺序是A4>A3 >A2 。不同植物的敏感程度是萝卜 >重阳木 >马尾松  相似文献   

3.
不同起源时间的植物叶凋落物在中亚热带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元丹  江洪  余树全  窦荣鹏  郭培培  王彬 《生态学报》2009,29(10):5237-5245
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叶,采用分解袋法,在浙江千岛湖地区从2006年6月到2008年6月进行了分解试验,试图探索植物进化过程中凋落物分解特性的演变趋势.所选的9种植物分属于4个类群,按起源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蕨类植物(芒萁和桫椤)、裸子植物(苏铁、水杉、杉木和马尾松)、双子叶植物(木荷和青冈)及单子叶植物(毛竹).每隔一个月取样,每种凋落物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类群凋落物基质的氮(N)、木质素(Lignin)含量及Lignin/N比值与分解速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起源时间越晚的植物凋落物的基质N含量越高,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Lignin含量和Lignin/N比值的趋势一致,均为起源时间越晚而值越低,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的范围在0.25~0.63之间,表现出毛竹>青冈>木荷>水杉>马尾松>杉木>苏铁>桫椤>芒萁的趋势.4个植物类群的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均值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植物凋落物分解的进化趋势是由分解缓慢逐渐演变为分解较快.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林食叶类群昆虫多样性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凭祥地区主要的马尾松食叶害虫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松艺夜蛾Hyssia adusta Draudt、松尺蠖Ectropis bistortata Goze、松叶蜂(Diprinid):对马尾松林食叶类群昆虫多样性、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无灾区各种食叶害虫的多样性较高,比例比较均匀,而常灾区多样性较低.以马尾松毛虫和松毒蛾为主,其它食叶害虫的比例都很小,偶灾区介于二者之间。非暴发期的多样性高可降低害虫的变动幅度。松毒蛾与松毛虫具有协同危害的特性,而其它几种马尾松食叶害虫对松毛虫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水平相互关系可能降低或增加松毛虫暴发的机会。增加食叶类群的多样性,不但可以通过竞争抑制松毛虫,还有利于增加天敌和整个群落的多样性,是松毛虫持续控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芒萁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提液对几种杂草和农作物的生化他感作用。证明:(1)芒萁水提液对供试杂草及白菜、萝卜的种子萌发有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作用,对全部供试幼苗的根生长和多数供试幼苗的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2)地上部分的生化他感作用强于地下部分;(3)芒萁对供试植物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茎、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接种彩色豆马勃对模拟酸沉降下马尾松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展  王琳  尚鹤 《生态学报》2013,33(20):6526-6533
外生菌根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试图揭示外生菌根对酸雨胁迫下马尾松生长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共设置四个处理:酸雨对照处理(Control check (CK), 约pH值5.5)不接种,酸雨对照处理接种,酸雨pH值3.5处理不接种,酸雨pH值3.5处理接种。pH值3.5的酸雨处理降低马尾松的生物量,在试验前期降低根冠比,试验中后期则提高根冠比,在试验初期增加了叶面积,但中后期显著降低了叶面积。接种外生菌根菌有利于马尾松幼苗的生长,pH值3.5处理下接种外生菌根菌能提高马尾松幼苗的生物量,外生菌根菌对生物量分配和叶面积的影响与酸雨胁迫的影响是相反的,即外生菌根菌抵消了酸雨胁迫对马尾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狗脊和里白植株浸出液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是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下草本层中的优势种类,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对某些植物的排斥作用。狗脊和里白植株浸出液对木荷、石栎、马尾松、青椆、苦槠、茅栗、檫木、油茶、被木、连蕊茶等10种供试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芽伸长生长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狗脊浸出液对木荷、石栎、青椆、苦槠、棍木、连蕊茶的种子发芽无显著的影响,对茅栗、檫木、油茶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马尾松的种子发芽虽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幼苗的生长进程而减弱至消失,对木荷的幼苗生长则略有促进作用。里白浸出液对大多数供试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两种蕨类浸出液中的主要作用物质是烯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作为中国广泛栽植的乡土树种,其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和生物多样性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生态学问题。探究不同林窗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可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在45 a生马尾松人工林中分别设置A(50 m^(2))、B(100 m^(2))、C(200 m^(2))和D(667 m^(2))4种不同尺度的林窗,以不做任何处理的马尾松人工林作为对照(CK),探究采伐开窗后林窗内自然更新1 a后的灌草层植物组成、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除100 m^(2)林窗下灌木层物种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林窗灌草层物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200 m^(2)林窗下灌草层物种数均最多,分别为35种和20种;4种林窗下灌草层物种丰富度指数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200 m^(2)林窗下,其值分别为对照的1.5倍和2.6倍。(2)林窗增加了灌草层喜光植物种类,且在200 m^(2)林窗下种类最多,灌木层喜光植物有13种,草本层喜光植物有5种。(3)4种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中,喜光植物生态位宽度均较大,200 m^(2)林窗下灌草层生态位宽度平均值最小,其对资源利用程度低,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4)4种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均较小。667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平均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最小,分别为0.029和0.024,200 m^(2)林窗下灌草层优势种高生态位重叠度占总数比例最大,分别为20%和23.8%。研究表明,采伐开窗促进了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丰富了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利于马尾松林稳定持续发展,对精准提升马尾松人工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台风天气应用热扩散技术对福建长汀土壤严重侵蚀区的马尾松树干液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台风带来的高强度降雨和大风抑制了马尾松的蒸腾作用;台风降雨并未提高植物的可利用水分;台风前后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和水分生理活动无明显差异;台风过程中与马尾松树干液流密度极显著相关(P<0.01)的环境因子有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水汽压亏缺,晴天时则为空气温度、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水汽压亏缺。研究表明,台风没有增加植物的可利用水分,也未对马尾松的生理活动产生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芒萁对几种杂草和农作物的生化他感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芒萁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提液对几种杂草和农作物的生化他感作用。证明:(1) 芒萁水提液对供试杂草及白菜、萝卜的种子萌发有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作用,对全部供试幼苗的根生长和多数供试幼苗的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2) 地上部分的生化他感作用强于地下部分;(3) 芒萁对供试植物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茎、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扬  张丹桔  宋思梦  李勋  张艳  张健 《植物研究》2017,37(6):915-925
林窗大小与植物计量化学的耦合关系是林分管理的基础,马尾松人工林相关研究尚欠缺。本文以宜宾高县来复镇41 a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8个梯度不同大小林窗(CK:0 m2、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 m2、G6:1 225 m2、G7:1 600 m2),通过调查,选取自然更新优势草本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进行叶片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结果发现:研究区优势草本叶片平均N含量为15.25 mg·g-1,P含量为1.19 mg·g-1,更新植物受限元素主要为N元素;随林窗面积增大,林内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均显著增加,优势草本叶片N、P含量受林窗大小显著影响,各物种P含量随林窗面积增大呈降低趋势;不同物种N含量随林窗大小改变的变化规律不同,芒萁N含量随林窗面积增大而显著下降,芒和皱叶狗尾草随林窗面积增大N含量显著增加;在叶片N、P化学计量水平上,芒萁的最适林窗面积为100~225 m2,芒和皱叶狗尾草最适林窗面积为1 225~1 600 m2。上述结果说明通过调整林窗来进行近自然改造和森林抚育等措施,能够促进人工林内养分循环,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万木林天然马尾松林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万木林天然马尾松林为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的松阀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与四周的天然阔叶林相近,林分蓄积量高达984.2m3hm-2,是罕见的、典型的天然马尾松丰产林,为珍贵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3.
光强对四种亚热带树苗生长特征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鼎湖山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藜蒴、荷木、黄果厚壳桂和马尾松2-3年生树苗,盆栽于16%、40%和100%的自然光下生长16个月.3种阔叶树无论在全自然光还是在弱光下均能较好地存活,遮光下的马尾松则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全光下的马尾松、黄果厚壳桂树苗的基径和树高生长大于遮光下的树苗.4个树种的侧枝数均随光照的减弱而下降.在不考虑新老叶更新的情况下,全光下的藜蒴、黄果厚壳桂单株叶片数大于弱光下的树苗,而荷木则相反.如果以全光下单株树苗干物质量为100%,那么在相对光照为40%和16%下生长的马尾松、黄果厚壳桂、荷木和藜蒴单株树苗的干物质量分别为57.4%和32.7%、73.8%和62.1%、78.0%和78.6%、93.9%和76.2%.不同光强下的藜蒴、荷木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的变化不大,地下部分则随光照的减弱而下降,马尾松、黄果厚壳桂无论地上还是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均随光强的减弱而明显减少.遮光下生长的3个阔叶树种树苗的冠根比(CRR)、叶重比(LWR)、叶面积比(LAR)和比叶面积(SLA)均高于全光下的树苗.马尾松为喜光树种,对阴生环境的适应能力极为有限;黄果厚壳桂为耐阴树种,在全光下仍然比遮光条件下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4.
用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东西赣南地区非稀土矿区和4处不同稀土矿区内,土壤-铁芒萁系统中La、Ce、Pr、Nd、Sm、Gd、Dy、Yb和Y的含量,并对其在土壤剖面层及铁芒萁植物体内的分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训层的底土层含量最高,但表土层铈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总量(∑REE)在铁芒萁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是叶>根>茎>叶柄,单一稀土的分布规律各异,La、Ce、Pr、Nd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叶>根>茎>叶柄;Sm和Gd在不同采样点表现为叶>根>茎>叶柄或根>叶>茎>叶柄;Dy、Yb和Y均有3种不同的分布模式:叶>根>茎>叶柄、根>叶>茎>叶柄及根>茎>叶>叶柄,稀土元素在铁芒萁体内的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分馏作用,茎、叶柄、叶中的重稀土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15.
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马尾松消退的原因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消退种。为了揭示马尾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消退原因,对各演替阶段群落中的生态因子,特别是光照强度的实地测定,得知马尾松群落内光照强度过低,常使马尾松更新苗处于光补偿点之下,难以正常生长。成树在演替过程中的衰退则是由于其它常绿阔叶树种,如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栲树(CastanopsisfargesiFranch.)等耐荫树种的抑制而使其物质合成能力逐渐减弱,物质分解能力逐渐加强,以致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黄山松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形态解剖学到分子生物学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 Hsia)和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 ate)两者在形态上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染色体特征不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分析)显示两者的遗传距离很远,甚至大于黄山松和马尾松之间的遗传距离。结论是台湾松和黄山松决非同一种系,应恢复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 Hsia)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广东南澳岛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年调查了广东南澳岛马尾松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的组织水平结构。南澳岛马尾松群落的组成种类数量为28-32种,群落高度为7-10m,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水层3个层次,乔木层的平均个体密度为17-32株m-2,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715-3.269,均匀度0.439-0.818,生态优势度为0.223-0.102。马尾松群落是海岛植被破坏后形成的先锋群落,但山于海岛环境的特殊性,不宜大面积发展马尾松林,可通过间种台湾相思等阔叶树种进行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18.
Lv C  Huang B  Qiao M  Wei J  Ding B 《PloS one》2011,6(8):e23649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is an extremely harmful exotic insect in forest to Pinus species, including Pinus massoniana. Using both morphological taxonomy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we identified 15 strains of entomogenous fungi, which belong to 9 genera with high diversities. Surprisingly, we found that five strains that were classified as species of Pestalotiopsis,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plant pathogens and endophytes, were the dominant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of H. pitysophila.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sequences of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howed that entomopathogenic Pestalotiopsis spp. were similar to plant Pestalotiopsis, but not to other pathogens and endophytes of its host plant P. massoniana. We were the first to isolate entomopathogenic Pestalotiopsis spp. from H. pitysophila. Our findings suggest a potential and promising method of H. pitysophila bio-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