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正>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感染肺炎球菌的风险很高,因此建议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尽管研究已表明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在某些免疫缺陷成人中的免疫原性比PPV23更高,但既往PPV23免疫的患者接种PCV13可能会降低后者的免疫原性。此研究纳入74例无PPV23接种史和58例既往PPV23免疫1年以上的重度慢性肾病(4-5期)患者,评估其接种PCV13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免疫前、免疫后4周和1年后,定量检测7种肺炎球菌血清型(3、6B、9V、14、19A、19F、23F)的特异性IgG、IgM和IgA。结果显示,在既往PPV23免疫的患者中,大多数血清特异性IgG和IgM以及血清3型特异性IgA的基线浓度高于无PPV23接种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2013年9月15日—2018年8月31日期间,上海市闵行区≥60岁老年人群接种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对接种过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主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为167.64/10万,未见罕见严重AEFI;被动监测AEFI报告发生率为41.86/10万,主要为一般反应(36.84/10万),以局部红肿和发热为主。54.00%的AEFI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4 h内,且一般反应持续时间均未超过3 d。AEFI报告发生率为2.50/10万,为血管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经统计学分析,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5)。结论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在老年人群中大规模接种。  相似文献   

3.
<正>背景:在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后,血清型1,3,5,7和19A型肺炎球菌在所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最为常见。在法国,从2010年6月起就将PCV7改用为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为分析PCV13对CAP的影响,建立了一个主动监测网络。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8个儿科急诊室进行了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观察研究,其中  相似文献   

4.
<正>幼龄预防肺炎球菌感染有其必要性,可通过母亲接种疫苗或者婴儿尽可能早接种疫苗来实现。在一项开放对照的研究中,给孕妇接种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PPV)、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或者单独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相似文献   

5.
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 CPS)位于肺炎球菌的最外层,是肺炎球菌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也是有效的保护性抗原。获得高质量的肺炎球菌CPS,是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V)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的重要基础。因此,有效、合理的纯化方法和可靠的质量控制对肺炎疫苗生产至关重要。现就国内外肺炎球菌CPS纯化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群对肺炎球菌疫苗的免疫应答不同于婴幼儿,在对老年人群肺炎球菌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中,临床试验设计和判定标准均有所不同。现将美国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conjugated vaccine,PCV13)在老年人群免疫原性研究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为国内肺炎球菌疫苗在老年人群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者257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研究患者基本资料,收集患者痰标本和血液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入选患者中年龄≥60岁者比例明显高于18~44岁及45~59岁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COPD、肾功能不全、入院前抗生素使用、BMI≤18.5,CURB-65≥2的比例明显高于18~44岁及45~59岁患者。嗜肺军团菌(11.28%)是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流感病毒(10.51%)。其余检出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9.34%)、大肠埃希菌(8.95%)、金黄色葡萄球菌(8.56%)、支原体(5.84%)、鲍曼不动杆菌(5.06%)、肺炎衣原体(5.06%)、阴沟肠杆菌(2.72%)、克雷伯杆菌(2.72%)、肺炎链球菌(2.72%),嗜麦芽假单胞菌(2.33%)、产气肠杆菌(1.17%)、流感嗜血杆菌(0.78%)、溶血链球菌(0.39%)。≥60岁患者中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18~44岁及45~59岁患者。结论 CAP主要发病于6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可能是CAP的危险因素。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支原体、鲍曼不动杆菌等是CAP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患者257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研究患者基本资料,收集患者痰标本和血液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 入选患者中年龄≥60岁者比例明显高于18~44岁及45~59岁患者。年龄≥60岁的患者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COPD、肾功能不全、入院前抗生素使用、BMI≤18.5,CURB-65≥2的比例明显高于18~44岁及45~59岁患者。嗜肺军团菌(11.28%)是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流感病毒(10.51%)。其余检出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9.34%)、大肠埃希菌(8.95%)、金黄色葡萄球菌(8.56%)、支原体(5.84%)、鲍曼不动杆菌(5.06%)、肺炎衣原体(5.06%)、阴沟肠杆菌(2.72%)、克雷伯杆菌(2.72%)、肺炎链球菌(2.72%),嗜麦芽假单胞菌(2.33%)、产气肠杆菌(1.17%)、流感嗜血杆菌(0.78%)、溶血链球菌(0.39%)。≥60岁患者中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18~44岁及45~59岁患者。结论 CAP主要发病于6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可能是CAP的危险因素。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支原体、鲍曼不动杆菌等是CAP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本地区CAP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81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013修订)诊断标准的CAP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非重症CAP患儿812例,CAP占10.2%;感染病原体例数481例,阳性检出率为59.2%;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4岁龄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喘息、固定湿啰音发生率集中在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且高于5-14岁龄组发生率(P0.0);肺部影像学改变的患儿共657例,占80.9%。三个年龄组;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一点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评估是否可以通过增加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在婴儿体内接种剂次,或者在12月龄时加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PPS),或者在17月龄时再接触小剂量肺炎球菌多糖抗原(mPPS)的措施来增强肺炎球菌特异性抗体IgG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24个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为肺炎球菌疫苗中各型多糖含量准确测定提供可靠保障。方法 (1)制备肺炎球菌各型免疫血清:用肺炎球菌菌株制备免疫原,按免疫程序接种青紫蓝兔,将符合规定的免疫血清合并、除菌、分装后建档;(2)鉴定肺炎球菌各型免疫血清:全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鉴定。首先确定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工作浓度,再通过特异性和线性对免疫血清进行初步筛查(将筛查出有交叉反应的免疫血清进行吸收),然后用血清交叉试验进行再次筛查,最后通过绘制反应曲线(截取多糖质量浓度1.0~5.0μg/m L的线段)对免疫血清进行线性评定;(3)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的应用:用建成的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中各型免疫血清和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的诊断血清,检测5个厂家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各型多糖含量,对比结果。结果建成的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各型免疫血清效价较高;初步筛查出的有交叉反应的免疫血清,经吸收后交叉反应消失且线性良好(R20.98);通过血清交叉试验再次筛查,未见有交叉反应的免疫血清;反应曲线线段(多糖质量浓度1.0~5.0μg/m L)线性良好(R20.98);应用两套血清检测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多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肺炎球菌免疫血清库,且各型免疫血清稳定、无交叉反应,可用于肺炎球菌疫苗及其疫苗血清型多糖的各项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引发人类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人类已研制出了多种相关的疫苗。目前,常用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23)预防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用7价、10价、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来预防婴幼儿肺炎链球菌的感染。虽然荚膜多糖类疫苗能预防其所包含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感染,但非疫苗血清型的菌株还是可以在鼻咽部定植,并引起感染,而且结合疫苗研制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在发展中国家使用还不普及。鉴于上述原因许多疫苗公司开始研发具有保护力强、价格低廉的新型疫苗。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全细胞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纯化蛋白疫苗由于其血清非依赖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对肺炎链球菌新型疫苗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nterleukin 23 Receptor,IL23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1884444与rs6682925)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收集568名冠心病患者以及45岁以上、年龄及性别匹配的524名正常对照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测序法检测IL23R rs1884444与rs6682925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分析IL23R基因rs1884444与rs668292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IL23R rs6682925与rs1884444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IL23R基因rs668292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CC型,TC型和TT型)在冠心病组为22.9%,39.6%和37.5%,在对照组分别为41.7%,47.2%和11.1%,IL23R基因rs668292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C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IL23R基因rs1884444单核苷酸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后,IL23R基因rs6682925 C等位基因仍是冠心病发病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IL23R基因rs6682925 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肺炎球菌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病原菌,现有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不能诱发T细胞依赖的免疫反应,免疫效果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制备结合疫苗成为热点,以解决2岁以下儿童的免疫保护。本文主要叙述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质量控制所需考虑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为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中年、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分型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40岁、40岁-60岁、≥60岁)乳腺癌的基因分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乳腺癌患者中≤35岁与35-40岁患者的基因分型的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乳腺癌人群的基因分型不同,需结合其他临床和病理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老年乳腺癌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并不乐观,需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简称肺炎球菌)感染是一种引起全球各年龄段人群呼吸系统高发病率及较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为了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已上市2种可预防多种血清型肺炎的多价肺炎球菌疫苗。在评价新研发的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时,疫苗的效力通常取决于接种者疾病发生率的差别。然而,由于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监测难度大,以及现有疫苗接种在人群中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因此对疾病的保护效果评估存在困难。如果能确定疫苗保护效力的血清学替代指标,将极大地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效率。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针对肺炎球菌疫苗的人血清学评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调理吞噬杀菌试验(opsonophagocytic killing assay, OPKA)方法作为该疫苗保护效力的替代指标,并成为其主要评价方法。现就肺炎球菌疫苗人血清学评价方法ELISA和OPKA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年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心力衰竭(CHF)后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E)的关系,探讨年龄和CHF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ODSE的预测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岁高血压患者的19996例病历资料(男性13229例,女性6767例,平均年龄74.21±7.52),以10岁为界60~69岁、70~79岁、80~89岁和≥90岁划分年龄段,以69、79和89岁为分界点,分别分析各年龄段及各分界年龄上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因CHF并发MODSE的发生率。结果:①所有CHF患者中MODSE的发生率较非CHF患者升高(7.43%vs3.05%,χ2195.15,说明CHF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MODSE的重要影响因素;②60~69岁、70~79,80~89岁和≥90岁发生CHF的比例分别10.60%vs18.88%vs30.11%vs60.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个年龄段发生MODSE分别为1.68%vs7.06%vs17.08%vs25.47%,P<0.05,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患者中CHF的发生率与CHF中MODSE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696(P<0.01);年龄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HF的发生率以及年龄与CHF中MODSE发生率亦呈正相关r=0.987(P<0.01)。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对CHF与MODSE的发生率进行偏相关分析表明r=-0.776(P>0.05),说明年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HF后出现MODSE的重要影响因素,且69岁以上各分界年龄上下之间差异最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与CHF诱发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ODSE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值,69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CHF是发生MODSE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中老年女性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年龄和体质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自中国4046名健康女性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年龄均在45-70岁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受试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血清铁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组别SF差异的显著性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来比较。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年龄(r=0.425;p0.05)和BMI(r=0.238;p0.05)均呈正相关。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不同年龄组和不同BMI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5-70岁人群的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比45-50岁人群高出近两倍。并且肥胖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偏瘦人群。结论:中老年女性铁储存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和体质指数的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含有高度保守的肺炎球菌蛋白,例如肺炎链球菌溶血素类毒素(d Ply)和三联组氨酸蛋白D(Pht D)都正被开发出来以期提供抗肺炎球菌病的保护。这项研究评价了不同的含肺炎球菌蛋白的疫苗配方制剂的安全性、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试验在成人中进行。方法:在Ⅰ期双盲临床试验中,健康成人(18~40岁)被随机(1∶2∶2∶2∶2∶2∶2)分组,按2个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51 -2009年(6—9月)气象资料、2005-2008年(6-9月)南京市逐日死亡人数、2005 -2007年(6-9月)中暑相关的逐时急诊人数,采用描述性研究、回归分析等流行病学统计方法,研究南京市高温热浪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是各种级别高温和热浪频发的城市,近60年来,南京市每年平均高温日数14.5 d,危害高温日数1.1d,高温热浪1.9次,强高温热浪0.8次;高温热浪过程造成的人群超额死亡率在20%以上,其中女性超额死亡率稍大于男性,对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者的伤害较大,而且不存在滞后性;由于人体的适应性,发生在夏季早期的高温热浪比发生在季节中、末阶段的高温热浪危害大,但热浪持续的时间对超额死亡率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城市居民工作需要和出行时间的选择,导致夏季逐时高温对人体危害呈双峰型分布,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9:00-11:00和19:00-21:00;高温热浪对人体的危害与年龄约呈三次函数关系,对0~5岁的婴幼儿和60~80岁的高龄人群危害较大.这些结果可为人体健康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