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6例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28例术前接受GC化疗方案,即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2~4天,21d为1周期治疗;28例术前接受GCa化疗方案,即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卡铂40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d为1周期治疗.所有病例均完成2~3周期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肿瘤分期降至pT1或更低分期的比率,GC组为61%,GCa组为53%(P=0.616).从确诊开始24个月无复发生存率,GC组为88%,GCa组为86%(P=0.833).化疗过程中监测了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3~4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在GC组发生率分别为14%,14%和0%,GCa组发生率分别为53%,22%和50%.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GC组为25%,GCa组则为0%.化疗过程中最低中位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GC组和GCa组分别为54.9和69.6 mL/min/1.73 m2(p=0.002).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与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疗效相当,在非血液系统毒性方面优于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尤其GCa方案具有更小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晚期NSCLC60例,随机分为TP组和GP组,每组30例,均完成两个周期化疗。结果:TP组治疗有效率(CR PR)为43.3%,GP组为4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TP组主要为白细胞的下降和末梢神经炎,GP组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的下降。两组病人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西紫杉醇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反应可以耐受,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并确诊TNBC患者85例,术后免疫学化疗证实ER、PR、HER-2均呈阴性,随机分组入试,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45例,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长春瑞滨25 mg/m2,前3天辅以顺铂25 mg/m2滴注,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40例,第1天小剂量滴注紫杉醇135~175 mg/m2,,顺铂用量、用法及用药周期同上所示。对比观察病症缓释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NP组总有效率(RR)48.89%,控制率(PD)为77.78%,TP组总有效率(RR)为37.50%,控制率(PD)55.56%,两组间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和胃肠道反应。NP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微重于TP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新辅助化疗方案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较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逆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62.5%,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静脉炎、恶心呕吐及脱发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71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序贯吉非替尼。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结果:两组有效率(RR)为36.1%VS14.3%(P=0.0362);疾病控制率(DCR)比较x2=14.782,P<0.001;中位生存期(MST)为12.1月VS10.8月(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除了皮疹、腹泻毒副反应较大外,其他与对照组相仿。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扩大样本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采用阿霉素灌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患者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2年的生存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评价吉西他滨单药以及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53例,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单药组(23例)和吉西他滨+Nab-P组(30例);单药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30 min,每隔3周重复,连续6周,联合用药组:吉西他滨用法同单药组,Nab-P 125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每隔3周重复,连续6周。53例患者均可评价其客观有效率,可评价其临床收益反应者43例(单药组19例;联合用药组24例):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有效率分别为21.7%和33.3%(p0.05);临床收益率分别为77.1%和61.2%(p0.05),两组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1.7%和70.2%(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29.7%、33.1%(p0.05);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分别为3.9个月和5.9个月(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9个月和9.3个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晚期胰腺癌,前者效率要优于后者,并且在延长生存期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该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永东  卢进  陈萍  李晓  梅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2):4295-4297,4312
目的:观察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均采用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进行化疗及生物治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21天为一个周期。干扰素600 MIU ih QOD,连用6周。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的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疾病控制率为65.63%,部分缓解率15.63%,疾病稳定率50%。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经治疗均恢复。结论:GEMOX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三组:NP(长春瑞滨+顺铂)组45例、GP(吉西他滨+顺铂)组43例、TP(紫杉醇+顺铂)组42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检测患者的骨髓抑制及免疫水平。结果:三种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后骨髓抑制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为GP组、TP组、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TP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化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化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免疫功能抑制水平由高到低排列为GP组、TP组、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组患者血小板下降更明显,TP组白细胞下降更为明显,NP组对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抑制较缓和,更适于老年人,因此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者骨髓状况、免疫功能情况及年龄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培美曲塞、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ⅢB~Ⅳ期肺腺癌的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多西他赛+顺铂(多西他赛组,n=38)、培美曲塞+顺铂(培美曲塞组,n=56)、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组,n=46)三种化疗方案。对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Ⅲ、Ⅳ度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吉西他滨组无完全缓解(CR)患者,部分缓解(PR)患者20例,稳定(SD)患者16例,进展(PD)患者10例,总有效率(RR)43.5%,疾病控制率(DCR)为78.3%;多西他赛组无CR患者,PR患者16例,SD患者12例,PD患者10例,RR42.1%,DCR73.7%;培美曲塞组无CR患者,PR患者28例,SD患者20例,PD患者8例,RR50.0%,DCR为85.7%。三组患者RR及DC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化疗方案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无Ⅲ~Ⅳ度皮疹和末梢神经炎等毒性反应发生。其中,培美曲塞组的严重骨髓抑制即Ⅲ度+Ⅳ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吉西他滨组和多西他赛组(P0.05)。三组化疗方案Ⅲ度+Ⅳ度血红蛋白下降、胃肠道反应、脱发、肝肾功能异常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美曲赛、多西他赛、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杨玉光  李凌  陈桂云  梁欢  吴瑾 《生物磁学》2012,(28):5491-5493
目的:观察洛铂与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晚期卵巢癌(Ⅲ期或Ⅳ期)患者,其中26例患者采用洛铂+紫杉醇静脉化疗,其中洛铂30mg/m2,d1天,紫杉醇135~175mg/m。dl天。24例患者采用顺铂+紫杉醇静脉化疗,其中顺铂25mg/m2,d1-3天,紫杉醇135~175mg/m。dl天,2~4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26例洛铂组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9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57.7%。24例顺铂组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54.2%。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骨骼酸痛、神经毒性和脱发。结论:洛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对患儿呼吸、循环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生理盐水组(S组)(n=20),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10min。术中高频射流呼吸机给氧,保持患儿自主呼吸,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结果:D组患儿术中屏气、咳嗽、喉痉挛、术中SP02〈90%显著低于S组(P〈0.05);D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结论: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很大的优势,对呼吸系统影响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清及乳腺组织中结合素4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集的40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对所选择的血清及组织标本中nectin-4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CA1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nectin-4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组织(P〈0.05);nectin-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但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显著相关(P〈0.05)。②乳腺癌组血清nectin-4表达水平最高,为238+4.95pg/ml;乳腺良性病变组为1205:3.28pg/ml;正常对照组为104±5.86pg/ml,三者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组比较,乳腺癌组血清CEA、CAl53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nectin-4、CEA和CA153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31.67%、43-33%、28.33%,特异性分别为92.50%、95%、9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显著升高(P〈0.05),可达81.67%。结论:Nectin-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Her-2、ER和PR的表达均呈显著相关,通过联合检测血清nectin-4、CEA和CA153水平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有助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和多西紫杉醇联合新辅助化疗(ET)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状态的改善及其疗效,评价该化疗方案在三阴乳腺癌的化疗中加入紫杉类化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00例乳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表柔比星,研究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案(ET方案),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疾病无缓解率(1.33%)及疾病恶化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及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68例(45.3%)复发或转移,而研究组患者35例(23.3%)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在三阴乳腺癌的化疗中加入紫杉类化疗药物是可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模拟临床给药途径,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多次鞘内注射巴氯芬注射液,观察其局部刺激性,同时进行犬行为学观察,为巴氯芬注射液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2只Beagle犬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巴氯芬给药组。行腰椎穿刺置管,使用单通道微量注射泵泵入给药,给药剂量为1000μg/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连续给药7d,恢复期7d。每日进行行为学观察,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时每组麻醉2只动物,取给药部位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及恢复期期间动物行为未见异常,给药结束时各组均有部分动物观察到置管处表皮感染现象,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在恢复期第3天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给药及恢复期结束时各组动物脊髓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或脊髓内钙盐沉积,各组无差别。给药结束时巴氯芬组1例动物脊膜处有肉芽组织形成,判定与置管操作有关。结论巴氯芬注射液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连续7d鞘内注射,给药剂量为1000μg/d对脊髓无局部刺激性作用,动物行为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年龄≤35岁)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性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并经临床病理学证实的13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75例)和NTNBC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婚姻、妊娠、生育、哺乳、乳腺癌家族史、病程、临床病理学分类、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直径、ALNM、脏器转移及临床分期与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5年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DFS)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青年女性乳腺癌136例,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1063例的12.79%;在218例(20.51%)TNBC患者中,青年女性TNBC患者75例(34.40%);青年女性NTNBC患者61例,占845例NTNBC患者的7.22%。在乳腺癌家族史(21.33%vs5.19%)和病程5个月(29.33%vs19.67%)等临床特征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最大直径5 cm(20.00%vs8.20%)、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6.67%vs31.15%)、临床分期Ⅲ期(25.33%vs11.48%)、术后局部复发(17.33%vs11.48%)、ALNM(57.033%vs39.34%)以及脏器转移(16.00%vs4.9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性指标中,两组乳腺癌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5年OS和DFS分别为76.47%和67.65%;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69.33%和60.00%,NTNBC 5年OS和DFS分别为85.25%和77.05%。比较两组乳腺癌的5年OS及DFS存在明显差异(x2=4.374,P=0.030;x2=4.4684,P=0.03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和乳腺癌家族史是TNBC患者的隐匿性和易感性因素;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后局部复发、临床分期、ALNM和脏器转移等6项指标是影响青年女性TN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6.684~5.058,P=0.048~0.025)。结论:青年女性TNBC患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倾向、病情隐匿、临床分期晚、增殖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预后较差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芳  詹晔斐  尹力  韩晓丽  谭妙欣  于波 《生物磁学》2012,(28):5463-5466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肺动脉栓塞所致右心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对MMP-2,MMP-9和TIMP-1mRNA在右心室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右心衰竭组(RHF)左侧股静脉注射1%玻球微粒3mV100g;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组(CON);曲美他嗪治疗组(TMZ)为肺动脉栓塞后给TMZl0mg/kg/天。6周后各组大鼠首先进行经胸超声评价右心功能后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测,以及RT—PCR检测右心室MMP-2,MMP-9,TIMP-1mRNA表达水平。结果:RHF组大鼠超声检测发现右心室内径扩大并伴有三尖瓣反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下降(TAPSE);Masson染色显示右心室纤维化增加;RTPCR结果显示MMP-2,MMP-9和TIMP-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TMZ治疗组大鼠右心室内径减小,TAPSE增加,而MMP-2,MMP-9和TIMP-1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抑制右心室纤维化,改善右心功能,可能与调节MMP-2,MMP-9和TIMP-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A组43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B组42例(采用丙泊酚麻醉,喉罩通气),C组42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面罩通气),均采用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法。观察麻醉诱导时间、术中反应、麻醉效果、镇静效果评分、苏醒时间、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丙泊酚总用量:A组为(335.2±56.4)mg,B组为(466.5±64.8)mg,C组为(334.8±59.7)mg,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3,P〈0.05;Ramsay评分:A组6分的例数为37例(86.0%),B组为30(71.4%),C组为34(81.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5例(11.6%),B组为15例(35.7%),C组为7例(16.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6,P〈0.05。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