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无创肝纤维化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12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413例患者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并采用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以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肝脏硬度值、脂肪衰减数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脂肪衰减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肝功能、肝脏硬度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效果显著,同时采取无创肝纤维化检测动态评估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为临床大样本、长期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转归提供了一种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机制。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04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各为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TGF-β1mRNA、Smad2mRNA、Smad3mRNA水平下降, Smad7mRNA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改善肝功能,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应用EGb761及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PCl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雏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恩替卡韦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鹏  徐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0):1931-1933
目的:观察和比较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28例,初始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及胸腺肽α124周,之后停胸腺肽α1继续用恩替卡韦至48周。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0.5mg/d,48周。定期检测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肝纤维化组合,Fibroscan评分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在24周、48周时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血清转换率在第24周、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组合各指标(HA,LN,PⅢP,Ⅳ型胶原),Fibroscan评分两组治疗4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联合组更显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软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98例,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软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都治疗3个月。对治疗后两组疗效、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5.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HA、CⅣ、PCⅢ和LN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HA、CⅣ、PCⅢ和LN值明显较低(P0.05)。结论:益气软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纤维化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辅助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13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增加鳖甲煎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肝脾B超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肝纤维化指标、外周血TGF-β1/smad信号通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74.24%(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门厚度均小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Ⅲ型前胶原(PC III)、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酶(HAase)、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Smad同源物7(Smad7)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结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损伤状态,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宁鹏  徐珞 《生物磁学》2011,(10):1931-1933,1946
目的:观察和比较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28例,初始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及胸腺肽αl24周,之后停胸腺肽αl继续用恩替卡韦至48周。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0.5mg/d,48周。定期检测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肝纤维化组合,Fibroscan评分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在24周、48周时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血清转换率在第24周、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组合各指标(HA,LN,PIIIP,Ⅳ型胶原),Fibroscan评分两组治疗4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联合组更显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d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抗肝纤维仲韵井种P昂荽楫干蕈闱凰巷卡韦组.  相似文献   

8.
梁鹏  莫燕燕  黄艳芬  陆惠洁 《蛇志》2015,(2):157-15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HBeAg转阴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其血清中的HBV-DNA,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NT-α,CE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CEA及肝功能水平变化以及HBV DNA转阴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TNT-α水平,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以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1%,与对照组的2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乙肝较单用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更高,可降低传染性,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应用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定期检测肝功能、HBVM、HBV DNA等指标。结果:替诺福韦治疗组的临床好转率、ALT及TBil复常率、HBV DNA及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分散片(ETV)联合冬虫夏草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洞头县人民医院门诊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单药治疗,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冬虫夏草制剂金水宝胶囊治疗,48周为观察终点。结果两组A肌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在治疗过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及24周后,两组e抗原转阴率、血清转换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48周后,治疗组e抗原转阴率、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7US0.41,0.25w0.22,P均〈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ETV)抗病毒治疗联合冬虫夏草制剂金水宝可以提高e抗原转阴率、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肝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恩替卡韦干预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肝轻度50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肝硬化者25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C III)]、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的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Th1/Th2细胞因子IL-4、IL-6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而IFN-γ和IL-2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LN、PC III)、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IL-4、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存在肝纤维化水平上升、肝功能受损及Th1/Th2细胞失衡,恩替卡韦联合常规护肝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的Th1/Th2细胞失衡,减轻患者的肝纤维化,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IL-17、MI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7%vs.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2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10、IL-17、MIF、ALT、AST、TbiL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可能与其显著升高血清IL-2、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及降低血清IL-10、IL-17、MIF和外周血CD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h1及Th2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机体Th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1个月后ALT复常率(22.5%,50.0%,67.5%,87.5%)显著高于对照组(5.0%,20.0%,42.5%,62.5%)(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转阴率(45.0%,80.0%,9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45.0%,55.0%)(P0.05),治疗6个月后HBe Ag转阴率(52.5%,72.5%)显著高于对照组(30.0%,50.0%)(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Hbe 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CD3~+CD4~+IFN-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D3~+CD4~+IL-4~+在治疗3个月后显著上升(P0.05),联合组则在治疗6个月后显著上升(P0.05);而联合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CD3~+CD4~+IFN-γ~+(36.7±8.2,34.8±7.9,32.1±7.5,23.7±7.3)显著高于对照组(34.2±7.6,31.4±8.2,29.3±8.1,19.8±7.7)(P0.05),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CD3~+CD4~+IL-4~+(0.7±0.4,1.1±0.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9±0.3,1.3±0.6)(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可能通过调控Th细胞免疫应答,协同抗病毒效应,从而清除HBV。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另47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存活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少于6个月。结果:恩替卡韦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总有效率66.0%(P<0.05);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分别由治疗前的378.2±36.3umol/L和546.8±56.5 U/L降至146.5±35.4μmol/L和46.5±21.5U/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治疗前的32.5±5.8%升至59.5±16.8%,均较拉米夫定组改善明显(P<0.05);恩替卡韦组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1.4和66.7%,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的47.6%和45.2%(P<0.05)。病死率分别为6.7%和10.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均优于拉米夫定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对病毒型肝硬化小鼠肝脏病变指标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BABL/c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谷氨酰胺组,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50μL HBV质粒通过尾静脉注入模型组、谷氨酰胺组,联合组三组小鼠体内,然后腹腔注射50%CCI4(5 m L/kg)以构建肝硬化模型小鼠。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50μL生理盐水,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 L/kg)。谷氨酰胺组接受谷氨酰胺(0.5 m L/10g)治疗,联合组接受恩替卡韦联合谷氨酰胺(0.5 m L/10 g)治疗,对照组、模型组接受生理盐水(0.5 m L/10g)治疗,每天1次,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四组小鼠的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结果:成模后,模型组、谷氨酰胺组、联合组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谷氨酰胺组、联合组两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显著下降,且联合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低于谷氨酰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谷氨酰胺组病毒载量、ALT、AST、HA、PIIIP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谷氨酰胺组、联合组两组脾脏指数、CD4+、CD4+/CD8+百分率升高组脾脏指数、CD4+、CD4+/CD8+百分率高于谷氨酰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恩替卡韦可改善病毒型肝硬化小鼠肝脏肝功能,减轻组织纤维化,并有助于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及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同时选取38例慢重肝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和晚期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联合血浆置换组生存率为72.5%,而对照组生存率为50%(χ2=4.168,P=0.041)。其中,中期慢重肝患者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其生存率为72.2%,而对照组生存率为38.9%(χ2=4.050,P=0.044),早期和晚期慢重肝患者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其生存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急性肝衰竭的综合治疗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了近18个月住院的15例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明确诊断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明确诊断后第一时间给予每日服用恩替卡韦0.5mg抗病毒治疗,定期观察生化及病毒学指标,并予以随访.结果:15名患者中除5例病情恶化死亡,2例行原位肝移植外,其余8例服用恩替卡韦患者痊愈出院并完整随访.所有病人在开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2个月内生化指标完全正常,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耐受性良好.6个月内有7位患者都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一位患者HBsAg始终阳性.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对乙肝相关急性肝衰竭患者尽早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甚至避免肝移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微生态制剂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7),对照组患者予以微生态制剂和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记录两组乙肝表面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AST、TBIL、HA、LN、CD8+~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CD4+~、CD4+~/CD8+~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HBeAg、HBV-DNA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微生态制剂和恩替卡韦治疗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虽在HbeAg、HBV-DNA转阴率方面未见明显改善,但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