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采用阿霉素灌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患者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2年的生存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RHE及TACE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实施TACE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疗效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检测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VEGF和HIF-1α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VEGF和HIF-1α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较对照组的58.7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肿瘤直径较对照组明显更小,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更小,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及HIF-1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及HI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后发现,患者的VEGF和HIF-1α水平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26%,与对照组的19.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HE联合TACE治疗能够明显提升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还可明显降低VEGF及HIF-1α水平,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及对血清P53抗体(serum P53antibody,P53)、第十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ten,PTEN)的影响。将9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按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135 mg/m~2+1 000 m L Glu,静脉滴注,每4周1次,行3个疗程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吉奥胶囊40~60 mg/次,2次/d,每4周1次进行治疗,行3个疗程的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P53、PTEN及HIF-α水平及毒副作用。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稳定率(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22.22%)(p0.05)。2组患者的P53、HIF-α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PTE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与对照组的17.77%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血清P53、PTEN及HIF-α水平,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及GP73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AFP、GP73水平较高,生活质量提高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总稳定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AFP,GP73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妇产科76例稽留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及行人工流产的60例正常早产孕妇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稽留流产时间将稽留流产患者分为稽留时间2周组(12例),2~4周组(33例),4周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分析患者血清与绒毛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IF-1α与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绒毛VEGF和HIF-1α均表达,其中VEGF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细胞质和细胞间质,HIF-1α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且观察组患者绒毛HIF-1α与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稽留时间患者绒毛HIF-1α与VEGF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r=0.601;P0.05);且绒毛HIF-1α与VEGF的表达水平也呈现正相关关系(r=0.401;P0.05)。结论:HIF-1α和VEGF在血清和绒毛中的低表达可能是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预防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入伊洛前列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以吸入伊洛前列素。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况,并对比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RR)和控制率(C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1天、21天血清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且治疗后21天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1天(P0.05)。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能通过调节HIF-1α和VEGF水平改善NSCLC细胞化疗敏感性,且疗效安全显著,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α) mRNA水平与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ER-2、VEGF、HIF-1α mRNA水平,探讨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HER-2、VEGF、HIF-1α 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中HER2、VEGF、HIF-1α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年龄越高、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晚、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血清中HER2、VEGF、HIF-1α mRNA水平明显高与相对应的患者,HER-2(P=0.04)、VEGF(P=0.03)、HIF-1α(P=0.04)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VEGF、HIF-1α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治疗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配合抗癌药物使用,治疗效果明显。索拉非尼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而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治疗肝癌。本研究针对索拉非尼的靶向性,探讨该药与化疗栓塞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旨在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治疗一年生存率、两年以上生存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52.1%,临床获益率为89.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值33.3%和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89.6%,两年生存率为72.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值58.3%和35.4%,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FP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AFP水平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肝癌抗原(PHC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肝动脉化疔栓塞术(TACE)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枸杞多糖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CTGF及PHC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AFP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的AFP以及PHC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AFP及PHC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VEGF和CTGF下降幅度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多糖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PHCA、VEG以及CTGF水平,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SOR)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6例晚期PL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SOR进行分子靶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EGF、TNF-α、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与有效率分别为81.0%、39.7%,较对照组(63.8%、20.7%,P<0.05)均明显上升。两组血清VEGF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1),且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的VEGF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以上指标均显著更高(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3.1%,与对照组(62.1%)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显著改善血清中VEGF、TNF-α、IFN-γ水平有关,同时其减毒效果较佳,可作为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TACE治疗)和研究组(49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存率、生存质量改善率、血清AFP、AFP-L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AFP-L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改善其短期预后及生存质量,降低其血清AFP、AFP-L3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节风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钙结合蛋白S100A4(S100A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食道癌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T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肿节风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和血清VEGF、S100A4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55%、8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血清VEGF、S100A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下降,而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食道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EGF、S100A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功能状态评分(KPS)和体力状况评分(ZPS),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临床受益率和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两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4周观察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和1年生存率,较单用卡培他滨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6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维A胶囊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23(IL-23)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均降低;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较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凉血活血汤联合阿维A胶囊能明显提高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17、IL-22、IL-23及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5-FU+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所得到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82%,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射液胸腺法新(日达仙)辅助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2013入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16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片(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用注射液胸腺法新(日达仙)治疗。每治疗两到三个周期后进行一次系统疗效评估,评估项目包括影像学腹部CT、胸片、腹部彩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免疫指标CD3+、CD8+、CD4/CD8、NK细胞,总治疗周期为6-8个周期。结果:实验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48%,对照组有效率为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实验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期(PFS)为12.5月,显著高于对照组10.1月,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外周血CD3+、CD8+、CD4/CD8、NK细胞数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液胸腺法新(日达仙)辅助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能够提高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力,减少患者化疗用药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2例,根据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G、CD4+/CD8+、CD4+、Ig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癌胚抗原( CEA) 、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免疫功能,同时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晚期胰腺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GEMOX方案),对照组给予5-FU化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受益率、治疗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当转移癌体积小于肝体积75%时,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为6.06%,有效率为12.12%,而实验组的临床受益率为32.26%,有效率为58.06%,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个周,21%的患者2年内达到无疾病进展,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7个周,在1年生存率为35%;而对照组中,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9个周,1年生存率为0,实验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肝转移的疗效优于以5-FU为主的化疗,且二组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