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血清铁蛋白(S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出血量、昏迷程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昏迷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P-9、SF、NTF、GFAP、TNF-α、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P-9、SF、NTF、GFAP、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14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的结果初步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细胞损伤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两组连续治疗14天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ROS、T-AOC、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ROS、T-AO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AOC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ROS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ROS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NHI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叶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hs-CR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及TG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高血脂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9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高于对照组,TC、TG、LDLC、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CAIMT、不稳定性斑块率、NIHSS评分、S100β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26.00%略高于对照组22.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神经功能缺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4周并统计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血清IL-6、IL-8和TNF-α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疗法具备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低度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房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12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予常规治疗,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颈部低度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TNF-α及MMP-9、TIMP-1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MMP-9及TIMP-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内房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低度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房颤患者的复发率,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RP、TNF-α,MMP-9、TIMP-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VV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MMPs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Ox-LDL,MMP-2及MMP-9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Ox-LDL,MMP-2及MMP-9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能够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西黄胶囊联合GP方案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使用G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采取西黄胶囊联合GP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VEGF、MMP-2、MMP-9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9%(37/44)vs 50.00%(22/4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VEGF、MMP-2、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VEGF、MMP-2、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TNF-α、VEGF、MMP-2、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发、腹泻、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贫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GP方案较单用GP方案能更有效降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TNF-α、VEGF、MMP-2、MMP-9水平,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脑梗死患者480例,根据是否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和实验组(2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和NIHSS、BI评分及血清MMP-9水平。结果:1实验组总有效率(94.1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3%),P0.05;2患者的MMP-9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明显,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与NIHSS值呈正相关,与BI评分值呈负相关。结论:前列地尔能够明显降低MMP-9水平,改善神经症状,改善NIHSS、BI评分,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生理盐水100 mg静脉滴注,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g+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IHSS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较低(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实验组患者给予超选择动脉溶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水平均下显著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NIHSS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低而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较静脉溶栓更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未溶栓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未溶栓ACI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41例)和实验组(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41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7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7d后脑血流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7 d后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未溶栓ACI患者,可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联合天麻钩藤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仅采取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实验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其可更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臭氧大自血疗法,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LD-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6%(92/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77/1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和LDL-C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且研究组TG、TC和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2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16例AECOPD 痰热壅肺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58,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和实验组(n=58,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气化痰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降钙素原(PCT)]、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或喘息气急、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痰多色黄或白黏、CAT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PC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2、MMP-9、MMP-12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r-tpa合并甘露醇治疗血管壁病变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r-tpa合并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连续使用15天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r-tpa合并甘露醇静脉滴注和川芎嗪静脉注射液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pa合并甘露醇治疗血管壁病变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对6个小时内没有出血倾向的血管病变性脑梗死安全实用,患者后期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