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H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为混合痔治疗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PPH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肛门功能评分、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肛门坠胀、控便失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H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及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阻型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PH组和STARR组,每组各50例,分别予PPH术和STARR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ngo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及Wexner便秘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STAR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Longo评分及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TARR组评分低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相比,痔上黏膜环切术操作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行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瘢痕美容评分,并对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度比较。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患者的瘢痕美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3.75%(45/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54.17%(26/48)(P0.0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减少出血量,并具有较短的切口长度及较高的瘢痕美容评分,术后患者的满意度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62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R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观察周期为21天,随访3年。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积分、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远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老年混合痔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更好,而远期疗效与其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PPH与Milligan-Morgan术式治疗Ⅲ~Ⅳ期环状痔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Ⅲ~Ⅳ期环状痔的最佳术式。方法:选择Ⅲ~Ⅳ期环状痔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PPH组和Milligan-Morgan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PPH术式和Milligan-Morgan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PH组优于Milligan-Morgan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肛门水肿和吻合口感染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首选PPH术式治疗Ⅲ~Ⅳ期环状痔患者,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丁晓英  袁浩峥  薛荣亮  韩新生 《生物磁学》2013,(24):4691-4693,4686
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环状脱垂痔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154例环状脱垂痔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B组患者在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B组患者术后15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和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且B组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脱垂痔麻醉效果好,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和疼痛程度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和外剥内扎手术(MM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PH组(n=42)和MMH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并比较两组测量结果。结果:PPH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MMH组的83.33%(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比较,PPH组均明显短于MMH组(P0.05)。PPH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MMH组的40.48%(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PPH组患者GQOL-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MMH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PPH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MMH组(P0.05),但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且兼具较高的安全性,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明显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痔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尚无统一治疗标准。虽然,痔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II度以上有症状的痔,手术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关于有症状痔最佳治疗方式的争论仍在继续,无论是非手术治疗、传统的痔切除术还是痔的微创手术,都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索之中。临床医生总希望能够找到一项理想的具有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可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痛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痔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痔的非手术治疗、有创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手术治疗作一综述,为痔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手术(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III-IV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H组(n=58,采用MMH治疗)和联合组(n=70,采用PPH联合MM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少,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升高,肛管最大收缩压降低(P0.05),但两组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7/70),低于MMH组的34.48%(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的MMH单独治疗,PPH联合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病变残留例数、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切除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切除效果相比较,实验组分次切除、肿瘤残留例数患者较少,完全切除患者例数较多(P0.05),两组患者的整块切除例数无差异(P0.05)。结论: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切术,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地奥司明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PPH治疗,观察组给予PPH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记录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高于对照组,直肠-肛管压力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肛周出血评分、 肛缘水肿评分、肛周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在PPH术后给予地奥司明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和机体肛肠动力学,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还可减少复发率,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排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PPH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术后对照组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给予常规肠外营养,观察组口服肠内营养剂安素,两组营养支持均维持3-5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d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LYC)、血红蛋白(Hb)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3d内的排便次数。结果:术后第3d,观察组PA和LY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便次数和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老年PPH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免疫功能,并且不刺激排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韦龙华 《蛇志》2002,14(2):9-1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用于多发性痔、瘘手术麻醉效果及硬膜外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术后镇痛研究。方法 于L3-4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管,阻滞应用1.6%-2%利用多卡因8-11ml,术中必须时辅助用氟芬合剂,术后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汪入布比卡因混合液一个单位进行术后镇痛。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良好,术后镇痛优良率达100%。而且全组术后在无刺激的情况下始终无明显疼痛。结论 硬膜外阻滞用于痔、痔手术效果,而且较安全。硬膜外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达到长时间术后镇痛作用,认为地塞米松能显著延长布比卡因止痛时间,维生素B12也具有局麻药协同作用及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