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手术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肝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及对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血清AST、ALT、ALP水平变化情况、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应用ERCP取石术效果显著,对患者血清血清AST、ALT、ALP影响较小,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解剖性肝叶切除手术(AH)与非解剖性肝叶切除手术(NAH)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NAH治疗,研究组给予AH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黑色素瘤抗原-1(MAGE-1)m RNA、甲胎蛋白(AFP)m RNA阳性表达、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8d的MAGE-1 m RNA、AFP m RNA阳性表达率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NAH术式相比,AH治疗PHC患者可有效减轻肝功能损害,下调MAGE-1 m RNA、AFP m RNA阳性表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HC患者1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给予开腹常规肝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有助于保护PHC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并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对肝细胞癌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AFP、sEC、HGF、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1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sEC、人类生长因子(H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水平,术中出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清AFP、sEC、HGF、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IL、DBIL、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可降低患者血清AFP、sEC、HGF、ICAM-1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36例,接受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治疗组44例,接受聚桂醇硬化疗法。测定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胆碱酯酶(CHE,cholinesterase)、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谷氨酸转氨酶(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总胆红素(TBil,total bilirubin)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各组住院时间和囊肿闭合时间。结果:(1)术后1周、术后1个月,B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但仅术后1周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相近(P0.05);(2)术后1周,A组ALT、AST上升,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LT均降低,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腹痛、囊内出血、醉酒样反应、针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但仅腹痛、醉酒样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住院时间、囊肿闭合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疗法治疗肝囊肿,有效率高,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囊肿闭合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76)和对照组(n=174)。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的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BA、TBil、DBil、IBil、AST、ALT及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血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0%、13.2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整形术(TUES)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壁美观及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胆囊炎择期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整形术,对照组采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满意度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评分低,患者对切口美观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日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ALT、AST和AL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ALT、AST和ALP水平均高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LT、AST和AL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辅助整形术能够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提高腹壁美观效果,而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聚桂醇注射液进行硬化治疗,对照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及白蛋白(ALB)。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 h两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升高(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LP降低,CHE升高(P0.05),对照组ALT、AST及ALP降低,CHE升高(P0.05)。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IL、AST、ALP及CHE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无水乙醇,对肝功能的损伤也较无水乙醇小。因此对于单纯性肝囊肿的硬化治疗,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经腹腔镜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的胃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标本切除长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10.394,P0.05;t=6.983,P0.05)。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和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并且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的特点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常规肝切除组和精准肝切除组,每组4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期转移率等。结果:与常规肝切除组相比较,精准肝切除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清TBIL、ALT及AST含量降低,ALB升高,精准肝切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程度更显著,肝功能优于常规肝切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有良好临床的效果,不仅能够彻底清除病灶,而且降低了术后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柳己海  李明杰  郑直  郑小林  何涛 《生物磁学》2011,(18):3504-350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开放式肝癌切除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30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地完成手术,其中22例行腹腔镜局部切除术,8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03—142min,出血量60-480mL,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8.6d。术后随访18~36个月,局部复发或种植性转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SPVE 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 年10 月 ~2014 年10 月期间确诊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的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行SPVE 法进行血流阻断,对照组行全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 法)进行血流阻断。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阻断血流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输血 量、手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血流阻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和总胆红素(T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VE法应用在肝癌合并门脉 高压手术中,可以显著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BCL-2同源的水溶性相关蛋白(Bax)、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虚拟导航组与对照组各41例,虚拟导航组给予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引导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虚拟导航组的进针次数、融合时间、布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虚拟导航组治疗后3个月的胆汁瘤、肝脓肿、膈肌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9 %,低于对照组的29.3 %(P<0.05)。虚拟导航组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2.9 %,高于对照组的51.2 %(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低于治疗前,虚拟导航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Bax、Cyfra21-1含量低于治疗前,虚拟导航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能降低血清Bax、Cyfra21-1含量,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消融效率,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活性因子、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RFA治疗,研究组给予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预后。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3.85%(28/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17/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氨基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T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未加重肝功能损伤,且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行一步法LC+LCBDE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观察组),并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步法LC+LCBDE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高,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及肝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