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46眼)及对照组46例(46眼)。对照组患者实施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再进行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P0.05);两组患者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更高(P0.05);CMT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IGF-1、EP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VEGF、IGF-1、EP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激光治疗,并可有效改善VEGF、IGF-1、EPO水平,这可能对抑制血管新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DME患者23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RP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康柏西普联合PRP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率为94.96%,较对照组(84.87%)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小于术前(P0.05),且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6%)明显低于对照组(10.92%,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DME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PRP治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AM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渗漏总改善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视网膜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提高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04,P=0.04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视网膜渗漏总改善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94,P=0.021)。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大于治疗前,黄斑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雷珠单抗治疗AM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视力,减轻视网膜渗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anti-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效果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4月~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8例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组(88例)、康柏西普组(90例)和阿柏西普组(90例),雷珠单抗组行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康柏西普组行康柏西普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阿柏西普组行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其术前、术后7 d和28 d后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眼压。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VEGF、EPO水平明显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治疗7 d后BCVA水平明显低于阿柏西普组;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CMT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三组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28 d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在PDR治疗中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在减少黄斑厚度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而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在改善视力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9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B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2 mg)阿柏西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动脉血流动力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降低,且治疗3个月B组治疗3个月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注射药物后结膜下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柏西普可显著改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有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当归明目汤联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眼压、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M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明目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的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旁厚度(PMT)、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旁血流密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脉络新生血管(CNV)面积水平。结果: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眼压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T、黄斑中心凹旁厚度、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较低(P<0.05)。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两组BCVA水平较低于治疗前,观察组BCVA水平较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周、1个月、3个月后CNV面积较低(P<0.05)。结论:当归明目汤联合球内注药阿柏西普治疗有利于稳定AMD患者的眼压,并降低黄斑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7例(87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43眼)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44例(44眼)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lty,BCVA)、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CMT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BCVA、CMT均有所提高,同时间点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提高率为81.40%,对照组为13.64%,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有3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对照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两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VEGF、IGF-1、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VEGF、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视力快速恢复,用药安全性好,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结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42例(14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玻璃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68.34±22.19μm和267.35±34.11μm,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16.35±45.20μm和522.14±23.01μm](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发生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瞳孔区模性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玻璃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相比,玻璃腔内注射曲安奈德结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更高,且能有效减轻黄斑水肿,缩小黄斑区域,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调血方对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3例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西药治疗上加用益气调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CVA及CMT、中医证侯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CVA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CM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调血方可明显降低视网膜黄斑中心区厚度,改善患者视力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尿微量白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试图了解其差异及相关性。我们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00例,根据其有无视网膜病变、有无肾病、术后有无黄斑水肿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同时选取100例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未合并和合并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nminuria, mALB)、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 MB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c)水平,进一步分析了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组患者的CRT水平较对照组低,SFCT、mALB、MBG和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合并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和合并黄斑水肿组患者的CRT水平较未合并组低,SFCT、mALB、MBG和HbA1c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黄斑水肿患者的m ALB水平与CRT水平负相关,与SFCT、MBG和HbA1c水平正相关。本研究得出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较薄,脉络膜厚度(SFCT)变厚,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模型(n=27)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造模成功后当天三组分别给予注射生理盐水、替米沙坦、康柏西普治疗,1次/w,持续4 w,检测VEGF、ICAM-1及CRP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造模成功后均出现食欲增多、饮水、尿量、体重减轻的现象。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治疗第1 w与第4 w的体重高于模型组(P<0.05),康柏西普组高于替米沙坦组(P<0.05)。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治疗第1 w与第4 w的空腹血糖低于模型组(P<0.05),康柏西普组低于替米沙坦组(P<0.05)。替米沙坦组与康柏西普组治疗第4 w的视网膜VEGF、ICAM-1、CR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康柏西普组低于替米沙坦组(P<0.05)。康柏西普组视网膜厚度变薄不明显,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整齐,神经纤维层未见明显空泡样变性。结论:康柏西普在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能抑制VEGF、ICAM-1及CRP的表达,能促进降低血糖,增加大鼠体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药联合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共83只患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共42例患眼,接受25 G玻璃体微创手术;B组共41例患眼,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最佳视力的矫正(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视网膜厚度以及术后1个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P0.05),且术中使用电凝的患眼、术中出血以及术中发生医源性裂隙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新生血管消失的患眼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BVCA显著高于A组(P0.05),且术后视网膜的厚度显著薄于A组(P0.05),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和前方出血的患眼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5G玻璃体微创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以及视网膜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3D-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 ERG)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40人60只眼,经荧光造影检查示黄斑部有持续性的荧光渗漏、囊样水肿,3D-OCT示黄斑中心凹厚度大于170um,对黄斑中心凹旁上、下、鼻、颞约750um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处厚度进行OCT自带软件的分析测量。随机选择18人35只年龄相配的正常眼为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行3D-OCT黄斑旁四个方位的神经上皮厚度测量。两组用同种方法行常规黄斑部m ERG检查。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3D-OCT与m ERG在影像学方面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被检查者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对比发现:被检查者黄斑中央5°、10°区域N1、P1波反应密度绝对值与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神经上皮厚度的改变与黄斑区m ERG的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黄斑中央5°和10°区域m ERG各波反应密度的改变,且有神经上皮厚度增加的越大,m ERG各波反应密度的降低的幅度也随之变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羟苯磺酸钙与曲安奈德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102眼)DM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羟苯磺酸钙,观察组应用激光光凝治疗+曲安奈德。评估治疗前、治疗1月及6月时两组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眼压及血清因子(VEGF,ICAM-1),记录治疗前、治疗6月后两组生活质量[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月、6月时,2组BVCA均高于治疗前(p0.05),2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血清因子(VEGF,ICAM-1)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1月及6月时2组眼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2组CLV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曲安奈德治疗DME在改善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控制VEGF、ICAM-1水平疗效优于羟苯磺酸钙,但两药治疗安全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域结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凹及各方位视网膜厚度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后53例(53眼)患者视力提高,占88.33%,7例(7眼)患者视力不变,占11.67%。术前患者BCVA为(0.18±0.07),术后3个月BCVA为(0.38±0.12),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内环颞侧厚度、内环鼻侧厚度、内环上方厚度、内环下方厚度、外环颞侧厚度、外环鼻侧厚度、外环上方厚度、外环下方厚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内环颞侧厚度、外环颞侧厚度、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值、术前后内环颞侧厚度差值、术前后外环颞侧厚度差值与术后BCVA呈负相关(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功能,术前黄斑区域形态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球结膜微循环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型CRVO患者90例,按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和研究组(n=45,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球结膜微循环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的BCVA升高程度以及细动脉管径、细静脉管径扩大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CMT以及红细胞聚集积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研究组的VEGF、ET-1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NO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CRVO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及球结膜微循环,同时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及对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与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象(O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96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1个月后,比较两组CCT、CEC、P-VEP、黄斑OCT、最佳矫正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CCT、CE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VEP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P100波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100波潜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斑OCT结果显示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促进视力恢复,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VEGF药物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年龄38-65岁,研究组(31例)采用抗VEGF药物联合532激光治疗,对照组(29例)单纯给予激光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治疗结果,对联合治疗与单纯激光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较明显(P0.05),且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有了小幅度改善,然而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MT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CMT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均未严重并发症。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和治疗有效率,降低黄斑水肿,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并且不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治疗不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分型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0例,根据OCT检测分为分弥漫性黄斑水肿(DRT)组、囊样黄斑水肿(CME)组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抗体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黄斑水肿形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DRT、CME和SRD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0 %、75.0 %和50.0 %,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55.0 %、25.0 %和10.0 %,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BCVA和CMT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BCVA和CMT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DRT和CME组患者BCVA和CMT均低于SRD组(P<0.05);(3)DRT、CME和SRD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 %、10.0 %和25.0 %,但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OCT分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经玻璃体腔抗VEGF抗体治疗后临床疗效不同,其中DRT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最好,而SRD患者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