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浆液性卵巢癌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蛋白(β-catenin,β-cat),N-钙粘蛋白(N-cadherin,N-cad)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癌中E-cadherin,β-catenin and 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β-catenin在卵巢浆液性癌、卵巢浆液性良性肿瘤和卵巢交界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交界性肿瘤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在卵巢浆液性癌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浆液性良性瘤及正常卵巢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交界性肿瘤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钙粘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N-钙粘蛋白(N-cadherin)在浆液性卵巢癌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提示三种因子可能造成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三者同时检测,可能为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及针对上皮性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依据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例正常卵巢、21例卵巢良性肿瘤、1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IFITM1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卵巢上皮性癌和卵巢交界性肿瘤中IFIT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卵巢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41.7%(5/12),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71.4%(15/2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为72.2%(13/18),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为77.6%(66/85),IFITM1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TM1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FIGO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腹水无明显相关性。化疗敏感组和耐药组的IFITM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TM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并与卵巢癌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耐药性产生有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IFITM1在卵巢癌诊治及化疗中的应用前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FK506结合蛋白38(FK506-binding protein 38,FKBP38)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00例正常乳腺组织、300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on ductal carcinoma,IDC)和59例浸润性小叶癌组织(Invasion lobular carcinoma,ILD)中FKBP38的表达水平,分析FKBP38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FKBP38在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1)。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在浸润性导管癌中,FKBP38蛋白表达水平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FKBP38蛋白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此外,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FKBP3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同样,FKBP38在TNBC的表达水平随原发性肿瘤分期的增加而降低。结论:FKBP38蛋白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这提示FKBP38蛋白水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KK3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DKK3蛋白表达水平,其中8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以下简称卵巢癌组织)、39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46例正常卵巢组织。结果:DKK3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KK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DKK3表达水平下降与卵巢癌有关,DKK3可作为预测卵巢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在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protein 1,SATB1)的表达,探讨SATB1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3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ATB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SAT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卵巢组织的6.97倍和5.7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 mRNA表达水平随着卵巢癌分期升高而增加: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正常卵巢组织的5.31倍,6.67倍和8.04倍(P<0.05),并且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免疫组化也显示SATB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TB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FKBP38(FK506 Binding Protein 38)基因肝脏特异敲除小鼠。方法:利用胚胎注射法构建在FKBP38上携带lox P位点的转基因小鼠。在FKBP38基因位置携带lox P位点的小鼠的基础上,以肝脏实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Alb-Cre介导FKBP38条件性敲除,以获得FKBP38基因肝脏特异敲除小鼠模型Alb-Cre:FKBP38~(fl/fl)。同时对FKBP38特异性敲除鼠进行鉴定。结果:(1)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FKBP38基因的m RNA水平相对于同年龄同窝野生型小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2)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FKBP38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对于同年龄同窝野生型小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3)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转录和翻译相关蛋白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70 S6K的磷酸化水平轻微上调,4EBP-1的磷酸化水平有轻微下调。(4)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未见差异化表达。结论:FKBP38肝脏特异敲除小鼠FKBP38~(-/-)肝脏中,FKBP38基因的m RNA和蛋白基本不表达,提示成功构建FKBP38基因肝脏特异敲除小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细胞肉瘤蛋白(Cell sarcoma,c-Src)的表达及其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4例正常卵巢组织及21例上皮性卵巢组织中c-Src蛋白的表达。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6例正常卵巢组织和134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Src的表达。统计分析c-Src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Src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c-Src蛋白的过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复发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c-Src蛋白的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c-Sr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及分子靶向疗法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病例组,n=57)、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良性组,n=50)以及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n=50)中的EGFR、KRAS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病例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和对照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腺癌组EGFR、KR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浆液性腺癌组,Ⅲ~Ⅳ期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中、低分化组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与KRAS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9,P0.05)。结论:EGFR及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30,GPR3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相关性。收集39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包括上皮性卵巢癌30例(浆液性囊腺癌19例、粘液性囊腺癌5例和子宫内膜样癌6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9例,并取4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R30和MMP-9的表达,使用?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上皮性卵巢癌中GPR30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P0.01)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MMP-9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但与良性卵巢肿瘤无明显差异。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和患者年龄因素与GPR30高表达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上皮性卵巢癌的GPR30高表达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病理类型的MMP-9高表达率之间没有差异;临床I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的GPR30高表达率显著高于I~II期(P0.05),二者MMP-9高表达率之间没有差异;三个年龄组病例中的GPR30高表达率之间未见明显差异,三者MMP-9高表达率之间亦没有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GPR30与MMP-9的表达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P0.01)。以上结果提示,GPR30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其侵袭和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和恶性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uPA和uPAR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的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及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uPA、uPAR及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uPA、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75%,66.7%)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40%,30%)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3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Ax2=22.078,P0.001;uPARx2=19.510,P0.05),而交界性卵巢肿瘤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PA、uPAR在恶性卵巢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晚期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癌组(uPAx2=14.400,P0.05;uPARx2=9.6,P=0.002);低分化癌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uPAx2=15.002,P0.05;uPARx2=36.906,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uPAx2=13.333,P0.05;uPARx2=15.31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癌症病理类型、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uPA与uPAR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在uPA和uPAR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和降解细胞外基质(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uPA及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支持这些因子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有可能作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