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石器时代人骨颞下颌关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22个成年个体的颞下颌关节进行研究。发现该时期人类中23%者存在髁状突和关节结节骨质的严重磨损、不对称磨损和不规则增生,认为这是由于强大的咀嚼压力所造成的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颞下颌关节的测量结果表明,与现生人类相比较,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髁状突较大,关节结节较高,关节凹较深,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较小,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口腔功能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的变小和关节承压结构的减弱。  相似文献   

2.
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下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素玲  吴卓娟 《蛇志》2002,14(3):49-49
我们采用 He- Ne激光穴位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来我科治疗者均系口腔科门诊患者 ,共 35例 ,其中男 1 4例 ,女 2 1例 ;年龄 1 7~56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年。1 .2 治疗方法 采用 He- Ne激光治疗仪 ,功率 1 2- 2 4 m W,用光导纤维发射端以垂直方向轻置于治疗穴位上。穴位选择 :合谷、颊车、地仓、下关、天容 ,每穴 5min,每天 1次 ,1 5次为 1个疗程。1 .3 疗效标准 痊愈 :张口及咀嚼痛消失 ,关节区肌肉群压痛、关节弹响消失 ,开口度正常 ;显效 :张口咀嚼痛和关节区肌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关节腔灌洗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在颞颌关节区域局麻下建立关节上腔的双通道灌洗系统,实验组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关节腔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只进行关节腔灌洗术,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6个月时患者非辅助最大开口度、侧向运动幅度、咀嚼时疼痛感;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6个月时颞下颌关节最大张口度和侧向活动距离明显增大,而咀嚼时疼痛感明显减轻,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较术前及同时期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灌洗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是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简单、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灌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咀嚼是哺乳动物食物吸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极其重要。动物咀嚼时会发出低频低强度的咀嚼声,研究表明人类的咀嚼声可以增强自身或他人的食欲和愉悦度。蝙蝠作为哺乳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其咀嚼声的特征和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吉林省集安市治安村的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为研究对象,通过回放蝙蝠咀嚼声和空白对照实验,同步录制蝙蝠的进食行为和回声定位声波,试图阐明蝙蝠咀嚼声对其进食行为和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结果表明:进食次数在2种回放条件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捕食尝试在2种回放条件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咀嚼声能够显著地提高蝙蝠的进食欲望。此外,在蝙蝠咀嚼声的刺激下,其回声定位声波的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脉冲速率减慢。这可能是因为蝙蝠在咀嚼声的影响下改变发声动机,从而改变了其回声定位声波的频谱时间结构。本研究第一次报道了蝙蝠咀嚼声对其进食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咀嚼声的功能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养有蹄类动物的反刍行为已有大量研究,而受限于野外条件,野生有蹄类动物反刍行为的研究有限。以往研究认为,体型可能是影响动物反刍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日本奈良公园日本梅花鹿Cervus nippon nippon和中国江苏大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并比较分析了发情期的日本梅花鹿与发情期的麋鹿在卧息时反刍行为的种内及种间差异。按照年龄性别差异,分5种类型(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雄性、亚成雌性和幼鹿)研究两物种食团咀嚼时间、咀嚼频率和咀嚼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日本梅花鹿的咀嚼速率和食团咀嚼时间受性别-年龄的显著影响:咀嚼速率为幼体>亚成雌性>亚成雄性>成年雌性>成年雄性,而食团咀嚼时间为成年雄性>亚成雄性>成年雌性>亚成雌性>幼体;2)性别-年龄对麋鹿咀嚼频率有显著的影响,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雄性<亚成雌性<幼体;3)两物种在咀嚼频率、食团咀嚼时间和咀嚼速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型更大的麋鹿咀嚼速率更慢,食团咀嚼时间更长。与体型相关的性别及年龄显著影响了日本梅花鹿和麋鹿的反刍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20名正常(牙合)青少年切牙区咀嚼运动轨迹进行了描记。结果表明:1.描记出来的轨迹不仅重复性好,而且较规则、较圆滑流畅。2.额状面咀嚼运动轨迹可分四型,以开闭口阶段均有牙尖斜面接触滑动型最多见;矢状面咀嚼运动轨迹可分两型,以同一咀嚼循环的开闭口轨迹接近重叠者最多见。3.咀嚼运动轨迹类型与咀嚼侧、性别无明显关系。4.有95%的咀嚼运动轨迹在开口或(和)闭口阶段与侧方牙导滑动轨迹部份重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采用牵张成骨以及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 例颞下颌关节强直 继发小下颌畸形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正颌正畸治疗,观察组一期通过关节成形 术解除关节强直,完成正畸治疗后,二期采用牵张成骨以及颏成形术矫治小下颌畸形伴随OSAHS,术后进行8-35 月的随访,评价 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牵张距离、颏前移距离以及术后张口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最大张口度均大于20 mm,平均最大张口 度由术前的3.2 mm增加至术后的36.7 mm,P<0.05,观察组术后能够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睡眠紊 乱指数(AH1)、LAST、后气道间隙(PAS)以及SNB 角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的OSAHS 症状均得到显著 的改善,未出现OSAHS复发情况。结论:牵张成骨联合正颌正畸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很好的矫治 牙额面畸形,且能够有效改善伴发的OSAHS 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揭示健康人咀嚼槟榔前后的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咀嚼槟榔前、咀嚼5 min后和咀嚼30min后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收集8个人咀嚼槟榔前后唾液,用宏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咀嚼槟榔5min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普雷沃菌_7属(Prevotella_7)、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梅毒螺旋体_2(Treponema_2)、普雷沃菌_6属(Prevotella_6)和兼性双球菌属(Gemella)较咀嚼前相对丰度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6.57%、12.94%、9.38%、23.08%、54.55%、52.63%、30.00%、42.86%、30.00%、16.67%和42.86%,纤毛菌属(Leptotrichia)降幅最大。而咀嚼30min后,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梅毒螺旋体_2(Treponema_2)和罗思菌属(Rothia)的相对丰度较咀嚼5 min后均增大。结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作为主要变化的菌属,在咀嚼槟榔的过程中,对口腔产生一定的作用,可能是口腔龋齿等牙周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排牙方式制作的全口义齿对咀嚼次数、咀嚼效率以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78例无牙颌患者按照牙槽嵴高度分为正常组和低平组,正常组有患者32例,低平组有患者46例,每组分别戴用上颌起排法和下颌起排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比较咀嚼次数、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的差别。结果:在戴用上颌起排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时,正常组的咀嚼次数高于低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5);戴用下颌起排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后,低平组的咀嚼次数高于采用上颌起排法的全口义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5);在戴用上颌起排法制作的全口义齿中,正常组的咀嚼效率高于低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而在戴用下颌起排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后,低平组的咀嚼效率高于采用上颌起排法的全口义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6,P0.05)。正常组认为使用下颌起排法制作全口义齿咀嚼能力、稳固感好于上颌起排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平组认为使用下颌起排法制作全口义齿咀嚼能力、稳固感和舒适感好于上颌起排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低平无牙颌患者使用下颌起排法制作的全口义齿,能够有效地增强咀嚼效率,提高义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滇金丝猴、藏酋猴和猕猴咀嚼装置骨学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滇金丝猴、藏酋猴和猕猴毛耳亚种中与咀嚼有关的48项骨学特征作了比较,试图探讨它们在功能与形态及行为方面的相关关系。对所得变量进行了多变量统计分析、齿弓对称性分析及咀嚼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滇金丝猴与猕猴属具有不同的下颌形状。前者齿弓对称性比后者好,且具有更强的咀嚼能力;藏酋猴的咀嚼能力远较毛耳猴接近滇金丝猴;咬啐坚果的能力与咀嚼能力大小相反。在下颌发育中有异速生长现象。据此对食性的推测与已有的野外观察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两组全口义齿修复者,实验组采用Magnetic Ex-600磁性附着体,并对两组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进行测试。结果:磁性附着体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可得到明显地提高,结论:磁性附着体对改善全口覆盖义齿的咀嚼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长期增加或减少年轻小鼠切牙的咀嚼刺激模型.通过形态学的观察,研究小鼠下颌骨和咬肌的变化以及大脑皮层和海马的厚度改变;通过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新异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认知能力和焦虑情绪的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小鼠皮层、海马中4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变化,以探讨小鼠焦虑情绪改变的机理;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与认知紧密相关的4种基因(BDNF、Synapsin I、NR2B和CREB)的mRNA表达,以研究小鼠认知能力改变的机理.形态学结果显示:各组小鼠下颌骨和咬肌纤维的形态没有影响,各组小鼠皮层和海马的厚度也没有差异.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咀嚼增加组小鼠焦虑倾向低于对照组和咀嚼减少组,各组小鼠短期记忆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咀嚼增加组小鼠空间认知能力优于咀嚼减少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咀嚼减少组小鼠与咀嚼增加组和对照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在皮层中明显升高(P<0.05).mRNA检测结果显示,咀嚼减少组小鼠4种与认知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与咀嚼增加组相比都明显下调(P<0.05).上述结果提示,切牙咀嚼刺激的长期增加可以提高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降低焦虑程度,提高空间认知能力,上调海马中认知相关基因的表达.切牙咀嚼刺激的长期减少,会降低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下调认知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大脑皮层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陈皓华  李璟貌  张绮  吴嫣云  欧国敏 《生物磁学》2013,(36):7058-7061,7088
目的:种植支持的覆盖义齿是针对下颌骨后牙区没有足够骨量的病人的一种适当的治疗方案。LOCATOR是近年来一种新型改良的种植体附着系统。本研究在病人佩戴LOCATOR附着系统支持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后,通过比较不同种植体数量对咀嚼效率的影响,以期用最小的成本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19名下颌无牙颌患者中,10名植入2枚种植体,9名植入3枚种植体。三月后行LOCATOR附着系统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并计算咀嚼效率增加量。结果: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95%可信区间,α=0.05,对两组覆盖义齿咀嚼效率的增加量进行t检验:P〉0.05,两组之间咀嚼效率的增加量无显著性差异。针对下颌LOCATOR种植覆盖义齿,植入两枚种植体和三枚种植体提升的咀嚼效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LOCATOR系统支持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两枚种植体既能有效地提高咀嚼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SGG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20名正常He青少年切牙区咀运动轨迹进行了描记。结果表明:1.描记出来的轨迹不仅重复性,而且较规则、较圆滑流畅。2.额状面咀运动轨迹可分四型,以开闭口阶段均有牙尖斜面接触滑动型最多矢状面咀嚼运动轨迹可分两型,观一咀嚼循环的开闭口接近重叠者最多见。3.咀嚼运动轨迹类型与咀嚼侧、性别无明显关系。4.3 95%的咀嚼运动轨迹在开口或(和)闭口阶段与侧方牙导滑轨迹部分重合  相似文献   

15.
唾液的增加加速了含羧甲基壳聚糖口香糖的抗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论文采用了含羧甲基壳聚糖的口香糖,咀嚼这种口香糖的机械效果加速了其对口腔细菌的抑制作用,还比较口腔嗽洗液和咀嚼口香糖的抗菌效果,证明了通过咀嚼这种口香糖加速了唾液的分泌.方法:从青岛大学口腔科的老师和学生中选取了12名健康的受试者.在测试前取受试者的唾液测试细菌含量.在测试口香糖的试验中,受试者咀嚼5分钟口香糖然后休息5分钟.在测试口腔嗽洗液时,受试者用10ml嗽洗液漱口30秒后,休息9分30秒.同一天中这些测试步骤在50分钟内连续不断的进行了5次.5次测试后分别在0、30和60min收集被试者的唾液测试细菌含量.在测试唾液分泌的试验中,受试者每天咀嚼三次口香糖持续两天.结果:与使用口腔嗽洗液相比,咀嚼含羧甲基壳聚糖口香糖的受试者,在三个取样时间内口腔细菌的含量基本都明显减少,但是在60分钟的取样时间结果有点差异.咀嚼含羧甲基壳聚糖的口香糖明显提高了唾液的分泌量.结论:咀嚼含羧甲基壳聚糖的口香糖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目前的研究结果强有力的证明了:使用像壳聚糖以及其衍生物这样的天然物质,对我们的口腔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制了一种埋置于义齿内的微型测力传感器,用于测定咀嚼食物过程中的动态(牙合)力值。经全口义齿患者对不同硬度食物的咀嚼测试表明,其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数据可靠,测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1989,8(4):314-319
巢湖早期智人的前部齿重度磨耗较大可能是与前部齿行使习惯上的非咀嚼性机能和经常啃咬坚韧的食物有关。如果早期智人前部齿的工具机能被理解为既包括非咀嚼性的也包括咀嚼性的,则早期智人前部齿工具机能假说可用来解释巢湖早期智人的前部齿重度磨耗现象,而巢湖早期智人将是出自东亚的支持这一假说的首例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加利福尼大学牙科学院的一位口腔生物学副教授罗伦斯·伍林斯基,在研究尼日利亚人的咀嚼糖(是当地的一些植物加工而成)时,发现它可能是导致尼日利亚龋齿发病率低的原因。由于“咀嚼糖”中含有单宁能够阻止细菌附着到牙齿的珐琅质上,因而可预防龋牙。他们在实验中对这一猜想进行了验证,把“咀嚼糖”提取物加入到引起龋牙的菌系中,然后把这种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偏侧咀嚼模型大鼠的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及咬肌H反射的变化,以探讨长期偏侧咀嚼可能涉及的运动中枢功能可塑性机制,本研究取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偏侧咀嚼1月(n=10)、3月(n=10)和16月(n=7)模型组及相应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左侧(建模侧)临床牙冠间断磨除法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生物电活动细胞外记录,同时进行双侧咬肌H反射试验并记录各侧咬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实验结果显示:1、3、16月的模型组大鼠建模侧Mo5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均低于非建模侧和相应对照组左侧;给予左侧咬肌神经电刺激在1、3月模型组大鼠建模侧Mo5诱导反应的潜伏期均长于相应对照组左侧;给予左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导咬肌H反射时,3、16月模型组大鼠建模侧H波幅值低于相应对照组左侧。本研究结果提示,偏侧咀嚼降低了废用侧Mo5神经元的兴奋性,可能是偏侧咀嚼涉及的运动中枢功能可塑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考察pH对魔芋多糖、κ-卡拉胶与大豆分离蛋白混合凝胶强度、弹性、咀嚼性、黏度及色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pH4),凝胶特性较差,但此时色泽最好,较透明,易于上色;随着酸度的减小(pHpI),凝胶特性显著提高,此时凝胶特性较好,色泽呈乳白色;当到达蛋白质等电点时,表现出最高的凝胶强度和咀嚼性;当pH中性时,黏度最大,凝胶强度、弹性、咀嚼性均较高,色泽较好,呈乳白色;在碱性条件下,凝胶强度和咀嚼性有所提高,但是,当碱性超过一定值(pH8),凝胶强度反而下降,凝胶偏黄,色泽较差且有浓碱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