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OX-2与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X-2与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中COX-2与VEGF-C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22%(39/54)和64.81%(35/54),COX-2与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COX-2与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g(21/24)和91.67%(22/24),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VEGF-C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与VEGF-C共表达可增加大肠癌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及临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D2—4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MMP-7、VEGF-C表达以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对80例EOC及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MMP-7、VEGF-C和D2—40的检测,并进行MLVD测定。结果MMP-7、VEGF—C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及MLVD计数在EOC组分别为60.0%、57.5%以及13.06±6.16,均分别高于良性肿瘤组25.0%、25.0%及9.25±4.33(P〈0.05)。EOC中,MMP-7、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为29.4%、56.7%、78.8%和11.8%、60.0%、78.8%(P〈0.05),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分别为86.8%&35.7%及86.8%&27.1%(P〈0.05),两个指标在PTNMⅢ-Ⅳ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8%、83.8%,均显著高于PTNM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39.5%、34.9%(P〈o.05);D2—40标记的MLVD计数在EOC中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分别为7.29±2.85、12.63±6.25、16.48±4.94,腹腔脏器及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16.50±4.31&10.00±5.99(P〈0.05),PTNMⅢ-Ⅳ期显著高于PTNMⅠ-Ⅱ期16.65±4.15&10.02±5.99(P〈0.05)。EOC中,MMP-7、VEGF-C的表达分别与MLVD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10,0.455,均PG0.01);MMP-7、VEGF-C的表达分别与EOC患者腹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1,0.565,均P〈0.01)。结论MMP-7、VEGF-C的表达可以促进EOC中淋巴管的形成及淋巴道转移,联合检测MMP-7、VEGF-C及MLVD可能作为预测EOC患者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吴碧川  曾虎  张杰军  朱晋峰 《生物磁学》2011,(15):2910-2913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d.D,VEGF.Cand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叭),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倪田根  祝秉东  周欣  王娜  曾峰  关泉林 《生物磁学》2011,(20):3871-387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D、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yruvate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分别对55例胃癌组织和23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胃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EN01、M2.PK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N0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30.4%(7/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39.1%(9/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EN0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9,P〈0.05)。结论:EN0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江  张学锋  吴坤  康松涛  彭湘洪 《生物磁学》2013,(25):4908-4912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一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黏附分子CD2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CD24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O.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CD2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VEGF—C、CD24蛋白表达与IIIA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两者的mRNA水平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VEGF-C、CD24在肺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82例肝细胞癌和92例癌旁肝组织中GS、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S在肝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77.5%,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4.3%),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癌E—cadheri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9.3%和58.8%,亦高于癌旁肝组织(30.4%和26.1%),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癌中GS的表达与TNM分期、转移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脉管内瘤栓、TNM分期、转移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肝细胞癌中GS表达与E-cadherin、β-catenin异常表达正相关。结论肝细胞癌中GS的高表达,与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的下调,可能是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联合检测GS、E-cadherin和β-catenin可能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和NF-κB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0%,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75.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B-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catenin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8)。结论:结直肠癌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异常上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和比较8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5%和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O.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Livin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livin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nnexinⅠ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前列腺癌及4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AnnexinⅠ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年龄、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AnnexinⅠ表达水平显著地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0.05);AnnexinⅠ在低分化癌中表达较高,与高、中分化癌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中分化癌之间AnnexinⅠ表达均较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AnnexinⅠ蛋白表达与年龄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AnnexinⅠ蛋白表达下调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安媛  程卫  康华锋  陈新林  管丽敏 《生物磁学》2013,(26):5079-5081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出芽、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分析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资料完整63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出芽、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检出肿瘤出芽患者40例,所占比例为63.5%,VEGF—C表达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率为61.9%,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转移率为63.5%;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84.1%,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符合率为79.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符合率为76.2%。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932,P〈0.05,与VEGF-C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897,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判断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生存蛋白(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 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和10例手术切除的远端正常食管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 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 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HIF-1α与CyclinD 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HIF-1α、Survivin、CyclinD 1的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推断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恶性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VEGF过度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有关,在本研究中通过研究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以VEGF为靶的抗转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中VEGF-A和VEGF-C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VEGF—A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3.33%(30/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5%(3/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VEGF—C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8.9%(32/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0%(2/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A和VEGF—C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形态、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但与淋巴结转移和封闭血管环形成有关,VEGF-A和VEGF—C阳性病例淋巴结转移率和封闭血管环出现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阴性病例。有统计学意义。对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生存状态的关系分析显示,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的生存期和生存率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血管形成和生存期相关,这两种蛋白过度表达反映黑色素瘤处于进展状态和预后差,可以作为黑色素瘤诊断、预后和复发预测的指标和靶向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γ-synuclein(SNCG)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NCG蛋白在72例胆管癌组织及41例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NCG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61%(53/72),高于其在胆管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8%,2/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C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SNCG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正相关,并对胆管癌的浸润转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SNCG蛋白的研究将可能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为胆管癌的预后判断和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洪彩  陈勤  刘宁  郑建彬  孙晓勤 《生物磁学》2011,(24):4932-493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asp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情况,以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作为对照。结果: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82.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3.3%、20%)和正常卵巢组织(0%、0%),maspin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高、组织学分级高、腹水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与FIGO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在卵巢上皮性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珊  何畔  杨竹林 《生物磁学》2009,(7):1293-129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a)和核因子-κB(NF—κB)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应用SP染色法检测HIF—1a和NF—κB在49例口腔鳞癌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结果在口腔鳞癌中HIF—1a和NF—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78.4%,其阳性率及表达等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中-低分化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a表达与NF—κB表达成等级正相关(r=0.45,P〈0.05)。结论:HIF-1a或NF—κB与口腔鳞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口腔鳞癌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下咽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olt方法检测6例下咽癌和6例正常下咽组织中VEGF-D蛋白的表达情况,以45例经病理确诊的下咽癌组织为实验组,15例下咽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D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采用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Western-bolt结果显示下咽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量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②在下咽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率为44.4%,明显高于在良性病变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③VEGF-D表达与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VEGF-D的表达与生存率不相关(P>0.05)。结论 VEGF-D促进下咽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转移,但与下咽癌预后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