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于腹部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随机分为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3%和4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好,胃肠功能恢复早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TPVB组,每组32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ESPB组行ESPB,TPVB组行TPVB,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与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VAS 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以及补救镇痛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患者术后24 h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低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和TPVB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头晕的发生率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相较于TPVB用于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似,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可替代TPVB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和自控镇痛联合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预处理组(C组,n=50)和预先应用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组(S组,n=50)。S组患者麻醉诱导前20 min单次静脉注射0.3 mg/kg艾司氯胺酮,0~3 min内注射完毕,手术开始后以300 ?滋g/(kg?h)的速度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 min。C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术毕患者清醒后行相同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镇静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情绪状态、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3、6 h,S组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静息状态下S组患者在术后1 h VAS评分低于C组(P<0.05);活动状态下S组患者术后1 h、3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S组患者在术后15 min时MOA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S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好于C组患者(P<0.05);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S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和自控镇痛联合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在术后早期提供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排气,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术后镇痛对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行Dixon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氢吗啡酮组(H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18人。两组患者均行静脉自控术后镇痛,其中H组镇痛药物采用氢吗啡酮+昂丹司琼,而MS组则采用吗啡+昂丹司琼。术后常规医疗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HR、MAP变化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M组相比,H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和第一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相对于吗啡,氢吗啡酮用于术后镇痛更有利于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硬膜外镇痛泵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中医骨科8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化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硬膜外镇痛泵止痛,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止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疼痛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血清β-内啡肽水平变化及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 d、3 d、7 d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的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时间、爆发痛次数、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睡眠时间及止痛剂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48 h研究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硬膜外镇痛泵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止痛剂用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对促进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睡眠时间及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为受试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临床路径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疗法。入院后每天使用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若确诊为谵妄,则进行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评定,并记录首次及末次DRS-R-98分值及谵妄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每天睡眠时间;同时在入院当天、术前1天及术后1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13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37.14%;观察组术后5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4.29%,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谵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天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疗法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水平,改善睡眠,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减少谵妄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硬膜外应用对胃癌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1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术后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于术后硬膜外注入小剂量纳洛酮,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对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4 h、8 h、12 h、24 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对比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镇痛泵药物消耗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4 h,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 h、12 h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显著上升(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远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试验组与术后1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与术后12 h分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镇痛泵药物消耗量、芬太尼用量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7%)远远低于对照组(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纳洛酮硬膜外应用方法辅助术后镇痛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 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 年12 月到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 例,根据手术方式 将患者分为P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 不良指数(ODI)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 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疝外科治疗的118例老年(≥60岁)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68例患者行TAPP作为TAPP组,50例患者行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作为Lichtenstei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AP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比较,TAPP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后并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两家医院 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 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硬膜外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 全凭静脉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药物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部手术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中老年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于手术结束前30min硬膜外腔给予镇痛,治疗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采用地佐辛镇痛。结果:两组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HR和MVP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VAS评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镇痛后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地佐辛,舒芬太尼用于中老年胸科手术术后疼痛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抑制胰岛素抵抗与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行剖宫产的正常足月产妇3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芬太尼+托烷司琼和芬太尼+托烷司琼+地佐辛进行术后静脉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分别记录静息/咳嗽出室时、术后6h、12h、24h的VSA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Bromage评分评价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产妇出室时、术后6h、12h、24h小时静息VSA评分均高于B组,(P〈0.01);咳嗽时各点VSA评分A组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术后恢复至Bromage0级平均用时(5.9±2.4)h,B组恢复至Bromage0级平均用时(5.1±2.1)h,(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术后出现头晕嗜睡、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垂凡fP〈001)薯异有鲚.计晕啬义.缟诊.抽.杜辛用干产科采詹镳痛诗粟士手术詹蕺去惦宣时闻特日东露后府掂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4例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可更早负重、恢复好,而且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亚军  谭宪湖  蒋卓汛 《蛇志》2011,23(3):251-254,25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斜视手术的息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诱导采用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3ng/ml,达预设浓度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为丙泊酚2~4μg/ml,瑞芬太尼3~4ng/ml,必要时追加维库溴铵。镇痛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1),对照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生理盐水5ml,两组注射时间均为2rain。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嗜睡、躁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术后1、2、4、8、12、24h的镇痛评分,同时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MAP、HR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各时点Spo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镇痛组延长(P〈0.05)。但两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VAS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躁动明显较镇痛组多(P〈0.05)。镇痛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而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起效快,镇痛作用时间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平稳,不抑制中枢,不影响患儿的麻醉苏醒,提高了患儿术后的舒适度。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65岁以上因急性胆囊炎实施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剖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术中出血、腹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中转开腹10例,占7_35%;其中粘连严重导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6例,无法控制的出血2例,结石嵌顿胆囊管2例。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年龄分布在21-53岁,体重为41-72 kg。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对P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NS组患者则采取静脉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为麻醉深度指标,根据BIS值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以维持麻醉。记录拔管期间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拔管后5 min疼痛VRS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P组在T3至T6各时点的MAP和T3至T5各时点的HR均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P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NS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组拔管后5 min疼痛VRS评分为2.0,明显低于NS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减轻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和疼痛VRS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吴毅  徐辉  郭明炎  韩智晓  纪风涛 《生物磁学》2014,(26):5088-5091
目的:观察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60 例,ASA Ⅰ ~Ⅱ级,年龄47~78 岁,体重42~79 kg。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3 组(n=20):C 组(盐水对照组)、D1 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 组)和D2 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 小时按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患者术后2h、2~6 h、6~12 h、12~24 h芬太尼的用量;VAS 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 h、6 h、12 h、24 h 时的疼痛程度;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2h 和术后2~6 h芬太尼用量D1组和D2 组较C 组减少(P<0.05),但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6~12 和12~24 h三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无差异(P>0.05)。术后2 h、2~6 hVAS评分D1 组和D2 组较C组减少(P<0.05),而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12~24 h三组患者VAS 评分无差异(P>0.05)。与C 组比较,D1 组和D2 组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6 h内增强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但增大剂量效果并不增加而作用时间也不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