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外进行了钝顶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Spirulina platensis,PSP)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研究。以不同剂量的PSP分别作用于HSV-1及HSV-2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蚀斑形成单位(PFU),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作为评价指标,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FQ-PCR检测PSP抗病毒作用的时效关系。结果表明PSP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HSV-1及HSV-2均无直接灭活作用,可阻滞HSV-1及HSV-2病毒吸附和抑制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释放;FQ-PCR结果显示随着PSP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PSP对HSV-1病毒DN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剂量和时效关系。提示PSP抗HSV-1及HSV-2病毒作用的机制与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HSV-2基因组进行了分子克隆,以自己组建的具有单一Bgl Ⅱ酶切位点的质粒pHO-314为载体,建立了HSV-2基因组E、G、H2、J、L、N、O、P等8个Bgl Ⅱ片段的无性繁殖系,其中包括完整的TK基因,特异性糖蛋白基因和转化基因。克隆的Bgl Ⅱ片段占全部HSV-2基因组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观察了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1和HSV-2)的空斑特征和对温度的敏感性。病毒接种豚鼠胚细胞3天后,HSV-2形成的空斑较HSV-1的大,边缘也较整齐。两者对热(37℃水浴)灭活无明显差别,但HSV-2对低温(-70℃)的耐受性比HSV-1弱。HSV-1 DNA经EcoRI消化后,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凝胶电泳可分辨出5条清晰的DNA带,而在此分子量范围内,HSV-2仅有两条带;用Hpa Ⅰ消化后,HSV-1有8条以上分辨清晰的带,HSV-2仅有一条可分辨的带。 本研究为HSV-1和HSV-2的分型鉴定、保藏提供了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335株DNA BglⅡ8种克隆片段共12个重组质粒。发现了HSV-2 DNA L链末端区域有限制酶切位点的变异并对HSV-2 DNA单一序列区域和末端重复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讨论。本文应用末端标记技术和末端杂交分析法对编码糖蛋白D的HSV-2 DNA BglⅡL片段和含有形态学转化基因的HSV-2DNA BglⅡN片段进行了详细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物理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1966年以来,许多研究表明,阴部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2)感染与宫颈和阴道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包括:细胞病理学观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SV-2感染对体内及体外细胞的转化;转化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内HSV-2痕迹的检测等。为了进一步研究HSV-2感染与宫颈和阴道癌发生的关系及进行实验性治疗和预防,多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将活及灭活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2)接种于小鼠宫颈处,然后连续取宫颈组织及脱落细胞,行巴氏、H-E及免疫荧光染色,光镜观察,旨在为HSV-2感染的防治研究提供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及更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本实验发现,活病毒组可出现以下病变;1.细胞肿胀,体积增大;2.多核巨细胞形成;3.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4.核仁、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甚至融解;5.细胞固缩、融解或气球样变;6.宫颈、阴道上皮出现疱疹;7.病变细胞内出现HSV-2的特异性抗原。灭活病毒组的变化与上述基本类似,但有以下区别;1.病变出现晚,但持续时间长;2.白细胞浸润现象极明显;3.细胞坏死现象少见,多核细胞甚多,并可见一些细胞聚集成花瓣或豆芽状,细胞之间有丝状或带状胞质桥相连。对照组无上述改变。对本试验的意义及灭活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I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50强毒的攻击,对I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 ̄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扇贝裙边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from Scallop Skirt,SS-GAG)对感染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HSV-Ⅰ)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无菌条件下给予小鼠注射扇贝糖胺聚糖SS-GAG,连续11天,并在给药第三天给小鼠腹腔注射HSV-Ⅰ病毒悬液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MTT等方法观察SS-GAG对HSV-Ⅰ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对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以及对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扇贝糖胺聚糖SS-GA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强HSV-Ⅰ感染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HSV-Ⅰ感染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并且能促进其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P0.01)。结论:扇贝糖胺聚糖在体内有一定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和疱疹病毒Ⅱ型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HPV11,16,18型和HSV-2N/BglⅡ、HSV-2L/HindⅢDNA片段等五个分子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技术对79例宫颈疾患(包括50例宫颈癌和29例宫颈糜烂)组织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4%,12%和4%,而宫颈糜烂组织中HPV16,18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14%,7%和14%;且3例标本HPV16和HPV18均呈弱杂交反应;在被检的所有宫颈癌组织中各有2例分别与HSV-2N/BglⅡHSV-2L/HindⅢ弱杂交,宫颈糜烂组织无一例阳性。结果提示,HPV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主要作用,HSV-2的作用尚不确定,可能与HPV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卵雌核的紫外辐射灭活条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卵雌性原核进行干法灭活以及在合成卵巢液、TC-199溶液、Ringer氏溶液和Holtfreter氏溶液中灭活,结果表明:当辐射剂量为90-180mJ/cm~2时,卵子在四种溶液中的单倍体诱导率均较高。合成卵巢液组的最佳辐射剂量为120-180mJ/cm~2;TC-199和Ringer氏溶液组的最佳辐射剂量为120mJ/cm~2;原液使用Holtfreter氏溶液效果欠佳,干法灭活效果最差。在上述各辐射剂量下,畸形苗经染色体组鉴定92%为雄核发育单倍体。综合评价,灭活效果依次是:人工合成卵巢液>TC-199溶液>Ringer氏溶液>Holtfreter氏溶液>干法。  相似文献   

13.
从药物对细胞的保护、对HSV-2增殖的影响及对HSV-2感染细胞的综合作用三个方面研究不同稀释度的裙带菜孢子叶粗提物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对Vero细胞的感染作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c effect,CPE)观察和MTT法测定裙带菜多糖抗HSV-2活性,结果表明裙带菜多糖能明显抑制HSV-2对Vero细胞的致病变作用,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其水提醇沉法所得裙带菜多糖的IC50为6.49μg/mL,并初步推测其抗HSV-2活性是作用在HSV-2和受体结合,侵入Vero细胞阶段,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研究海藻多糖抗HSV-2活性机理及优化裙带菜孢子叶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疱疹二型病毒(HSV-2)与宫颈癌的关系,从各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包括HSV-2感染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之间的关系、HSV-2感染对体内和体外细胞的转化、转化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内HSV-2痕迹的检测等。但是就目前取得的进展和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16.
用紫外线灭活的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使人胚肺细胞发生转化,获得三系转化细胞。转化细胞呈多角形,似上皮细胞。细胞形态符合瘤细胞特征。细胞染色体数目明显增多,呈超二倍体型。体外培养时,细胞长满单层后极易堆集重叠生长成锥体细胞群,提示细胞的生长接触抑制消失。用间接免疫酶试验证实转化细胞内存在HSV特异抗原。HSV抗原在第51代转化细胞内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7.
2308、M28、S1330、16M四株布鲁氏菌灭活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灭活方法对布鲁氏菌灭活的效果,确定灭活参数,为制备布鲁氏菌灭活抗原提供参考。【方法】将4株布鲁氏菌参考强毒株2308(牛种)、M28(羊种)、S1330(猪种)以及16M(羊种)分别经大豆酶消化蛋白胨(TSA)培养基培养繁殖后,用生理盐水制成(4-8)×1010 CFU/m L的菌悬液,分成等份于80 oC灭活不同时间,另将同样浓度的菌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甲醛于37 oC灭活不同时间,通过灭活检验,确定灭活效果。取经甲醛和热灭活的16M抗原,分别以1×1010 CFU/只剂量皮下注射1.5-2.0 kg家兔2只,免疫6周内,每周采血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测定抗体效价。【结果】80 oC、5 min可灭活2308、S1330和16M三种菌株,80 oC、10 min可灭活全部4种菌株。0.2%甲醛灭活7 d,4种试验菌株均不能被彻底灭活;0.4%甲醛在12 h内只能灭活16M,72 h可灭活M28;0.4%甲醛灭活2308和S1330两次试验结果差异较大。0.6%甲醛可在72 h内灭活4种试验菌。不同方法灭活的16M抗原免疫家兔后,其血清抗体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效价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甲醛灭活的抗原免疫原性略高于热灭活抗原。【结论】80 oC热灭活和0.6%甲醛灭活均可用于对布鲁氏菌的灭活,且不影响布鲁氏菌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发展了用最终浓度1%( W/W) TNBP和Triton-100于30℃保温4小时的改良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处理法灭活人血浆病毒。本法灭活≥10~6黑猩猩感染剂量(CID_(50))的HBV,≥10~5GID_(50)的HCV和≥10~(6·2)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_(50))的HIV。病毒灭活后的11批血浆被冻干,12批被冰冻直到使用。上述血浆经过了广泛的实验室试验,包括凝血因子1-XIII, Von willebrand因子,血浆蛋白溶酶原,血凝抑制剂,纤维蛋白溶酶和其他临床上重要的血浆蛋白质的鉴定。在S/D处  相似文献   

19.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感染细胞蛋白22(Infected Cell Protein 22,ICP22)是Us1基因编码的一种翻译后修饰多功能蛋白,为HSV-1的五种立即早期蛋白之一。HSV-1 ICP22能与不同的细胞和病毒成分相互作用来执行不同的功能,包括改变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Ⅱ,RNAPⅡ/PolⅡ)的磷酸化状态、参与抵抗细胞对病毒复制的消极作用、引起细胞周期蛋白A和B水平降低、介导修饰拓扑异构酶Ⅱα、参与胞核内病毒诱导的分子伴侣富集(Virus-induced chaperone-enriched,VICE)区域的形成及促进病毒新生核衣壳的初次包装。这些作用大多与调节病毒在胞核中有效复制相关。此外,HSV-1 ICP22还在限制细胞中的病毒复制、病毒致病力和潜伏感染建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CP22发挥这些作用的机制尚未知。本文就上述目前国内外对HSV ICP22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制备工艺中凝血因子效价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对PCC制备过程中的血浆、S/D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干热病毒灭活前和后分别取样,检测分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效价,分别分析S/D病毒灭活、冻干工艺、干热病毒灭活前和后凝血因子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PCC干热病毒灭活后的样品中四种凝血因子的效价比例。结果三批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活性在0.8~1.2 IU/m L之间。S/D病毒灭活前后PCC冻干工艺前后PCC中四种凝血因子活性无明显变化,而干热病毒灭活后PCC中四种凝血因子活性均有明显下降。三批PCC中四种凝血因子的比例基本一致,但是凝血因子Ⅶ效价较低,凝血因子Ⅱ效价偏高。结论通过PCC制备工艺中凝血因子效价的检测和分析可实现良好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