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电泳技术,是通过测定细胞表面电荷的性质和密度,来研究细胞表面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一种精细的和灵敏的生物物理学方法。在医学范围内曾应用于研究癌细胞表面特性和表面分子结构的改变;抗原-抗体反应过程中细胞表面电荷密度的变化;抗菌素、消毒剂等对细菌表面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病毒与感染细胞的表面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关系,病毒与感染细胞上特异受体的结合;电离辐射所引起的细胞表面的微结构的破坏、细胞表面酶系统的失活等等。此外,在研究细胞免疫方面,巨噬细胞电泳和淋巴细胞电泳亦能反应出“巨噬细胞电泳缓慢因子”和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总之,细胞电泳是值得重视的一项  相似文献   

2.
史济为 《生物学通报》1999,34(11):19-20
作为鉴定物质的一种方法,电泳在生物化学和医学临床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区带电泳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已成为开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工作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蛋白质的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由于电泳是生物化学的一项基本技术,对于其基本原理、分类、操作等内容不再赘述。近来由于生命科学各门学科向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发展,对蛋白质的研究更加深入,而聚丙烯酰胺电泳这一经典技术也有了新的应用,特别是对角线电泳的应用进展更快。对角线电泳是双向电泳的一种特例。双向电泳将蛋白质样…  相似文献   

3.
 1.为了阐明血红蛋白A_2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了红细胞外Hb A_2与HbA有无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些血红蛋白在离开红细胞后仍能发生相互作用。 2.我们是用交叉电泳来验证这个问题,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单向交叉电泳结果表明,溶血液HbA穿过另一溶血液的Hb A_2时,出现明显的交叉电泳图象。 (2)双向交叉电泳实验使上述结果更加明确。 (3)用提纯的Hb A做实验,证实了Hb A与Hb A_2间的相互作用。 (4)血浆白蛋白穿过Hb A_2、Hb A及CA时,没有看到交叉电泳图象。说明Hb A与Hb A_2之间的作用是特异的。 4.初步结论,不仅在缸细胞中Hb A_2是与Hb A结合存在,就是在离开红细胞的条件下,这两种血红蛋白之间仍能发生相互作用。我们认为,这就是血红蛋白A_2现象的发生机制,很可能如此。  相似文献   

4.
鄢贵龙 《生命的化学》2005,25(2):153-156
毛细管电泳芯片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与普通毛细管电泳相比,毛细管电泳芯片具有体积小、分离速度快、效果好、所用样品量少等优点。章介绍了毛细管电泳芯片的芯片结构及其应用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典电泳法中,电泳技术分成大分子电泳及显微(细胞)电泳两大类,实验装置及观察方法都有区别。而自动化激光外差电泳术却可用同一装置完成上述两类测量,除能同时测量扩散系数外,还可能完成反应动力学方面的测量。自动化激光散射外差电泳术是由激光散射外差探测术及电泳术组合而成的。70年代初期Ware及Uzgiris以略为不同的方法独立发表了实验及理论研究。按经典分类法,Ware是从大分子电泳开始,而Uzgiris则是从显微电泳开始,并已用于蛋白质、胶体、细胞学及免疫学研究。最近,Malher等报告了结构略为不同的类似装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将双相电泳(等电聚焦和SDS电泳)技术应用于对棉酚作用机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棉酚能够改变大鼠成熟精子的蛋白质组成;同时也证明,双相电泳这一技术对棉酚的研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TUNEL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对凋亡细胞进行原位检测的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标记完整的凋亡细胞核或凋亡小体的染色体3'_OH断裂末端,但在植物细胞中的应用还不多。本文报道应用TUNEL法检测胡萝卜原生质体的凋亡,并与DNA电泳、彗星电泳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是一种适用于植物原生质体凋亡检测的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电泳GABA和5—HT对大鼠丘脑束核单位痛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新  刘祚廷 《生理学报》1994,46(3):226-230
本实验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离子微电泳方法,在水合氯醛麻醉的SD大鼠上观察了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以及它们的受体阻断剂(印防已毒素和赛庚啶)对丘脑束旁核单位痛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泳GABA可抑制Pf神经元的痛放电,这作用可被电泳印防已毒素所阻断,而单独电泳印防已毒素可加强Pf的痛放电。(2)电泳5-HT对Pf单位痛放电在有些单位表现加强作用,另一些单位表现抑制作用,仅前者可被电泳赛庚  相似文献   

9.
“细胞培养”已成为现代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许多学科的主要研究手段。在大学本科开设“细胞培养”实验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这一技术方法,同时也能使学生建立对活细胞形态结构、生长、分化等感性认识。因此,国外在70年代前就已在大学本科开设了这项实验,英国D.O.Hall等1975年的《细胞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10.
缰核对蓝斑核的兴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记录了蓝斑核等部位的单位自发放电,实验表明这些细胞可能含有阿片受体.它们可为自然痛刺激所兴奋,可被吗啡等镇痛剂所抑制。 2.电刺激缰核可以使蓝斑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增高。损毁一侧缰核可使蓝斑细胞自发放电暂时性减少。 3.电泳乙酰胆碱使蓝斑核细胞放电增多.电泳阿托品使之减少,并可对抗刺激缰核所引起的蓝斑细胞放电增多反应。电泳毒扁豆碱一般能增加蓝斑细胞放电频率。电泳γ-氨基丁酸抑制蓝斑放电。可见刺激缰核引起蓝斑细胞放电增多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递质实现的。 4.刺激缰核(可能通过中间神经元)加强蓝斑细胞的自发放电。由于缰核是许多前脑边缘结构至脑干的重要驿站,故前脑可能通过缰核对蓝斑的活动进行某种调节。  相似文献   

11.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在土壤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又称为彗星实验,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简单、灵敏、可靠的检测细胞核DNA损伤的技术。总结了近几年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并指出其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彗星实验中,镶嵌于琼脂糖中的细胞核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因细胞核与DNA片段迁移速率不同,而形成类似“彗星”的图像。目前采用的彗星实验有多种,可以检测诸如DNA双链断裂、单链断裂、碱不稳定位点等多种类型的DNA损伤。碱性彗星实验因其高灵敏度而被广泛采用。彗星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核悬浮液的获得、彗星电泳胶板制备、细胞裂解、DNA变性解旋、电泳、中和、染色和观察等。目前彗星实验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开始用于环境污染的基因毒性研究和生物监测,并取得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TUNEL法检测植物原生质体的调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UNEL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凋亡细胞进行原位检测的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标记完整的凋亡细胞核或凋亡小体的染色体3’-OH断裂末端,但在植物细胞中的应用还不多。本文报道应用TUNEL法检测胡萝卜原生质体的凋亡,并与DNA电泳、彗星电泳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是一种适用于植物原生质体凋亡检测的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 SDS—PAGE 测定四株 HSV 感染 HEp—2细胞、HeLa 细胞、人胚肺细胞、鸡胚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的电泳图结果表明:四小时感染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相比未见有区别,二十四小时的感染细胞多肽与未感染细胞多肽的电泳带显示有所区别。其中感染 HSV—1和 HSV—2型的鸡胚细胞多肽电泳带亦显示有所区别。说明鸡胚细胞对 HSV—1型和 HSV—2型的敏感性差异,亦可以从电泳带反映出来,说明电泳带可作为 HSV 分型的又一方法。经蔗糖梯度超离心纯化的未标记同位素的地方株 HSV—1CC21株和 HSV—2W 株病毒颗粒用 SDS 裂解,并进行 SDS—PAGE 表明这两株病毒的结构多肽分别为12和15种,显示型的区别。本文还就关于在制备疫苗时以选择何种细胞为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二相电泳方法在小鼠畸胎瘤系统中发现小鼠胚胎内细胞团标志蛋白双联体(分子量39,000,p14.4—4.5)也存在于未分化的胚胎癌细胞株(PSAI-NG2、F9、PCC3)中,但在已分化细胞株滋养层母细胞癌TDM1中用二相电泳方法不能检查到这蛋白。把EC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三部分再进行检查,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蛋白主要存在于染色体部分。把染色体再分成0.35M NaCl可溶性,2M NaCl可溶性及2M NaCl不溶性三个组份时,则这蛋白出现在0.35M NaCl可溶性组分中,表明它是与染色体疏松结合的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这蛋白是一种耐热性蛋白,在80℃受热10分钟不能使它变性。用制备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经热处理的0.36M NaCl可溶性染色体蛋白进行分离,可得到电泳纯的小鼠内细胞团标志蛋白。由于这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0.6%,与染色体疏松结合,又与早期胚胎细胞的多能性相关,提示它在维持多能细胞染色体构象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微量电泳方法在细胞水平上检查了属涡鞭毛虫(亦称甲藻)类的夜光虫(Noctiluca miliaris)营养体细胞核的碱性蛋白。为此而提出的单个细胞核的分离、匀浆及其碱性蛋白的提取和电泳分析方法,表明是有效而可靠的。夜光虫的核碱性蛋白提取物及作对照的小牛胸腺组蛋白在100微米口径的毛细凝胶管中的对比电泳检测中,发现夜光虫细胞核的碱性蛋白只出现单独的一条蛋白带,其电泳迁移率与组蛋白H4组份的相当。这一碱性蛋白在一个营养体夜光虫细胞核中的含量,估计约为60微微克。实验结果说明,夜光虫的细胞核虽然根据细胞学的研究是比典型的涡鞭毛虫类高等而更接近于典型的真核生物,但是它们并不含有典型真核生物普遍所含的五种组蛋白成份。在这一点上看来,它是又跟典型的涡鞭虫类相似的。  相似文献   

16.
32P标记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感染Vero细胞,抽提病毒DNA,然后以核酸内切酶BamHI酶切,电泳结果2个型别的病毒DNA的电泳图谱均不相同。用非同位素标记的疱疹病毒感染细胞DNA酶切,电泳与32P-标记的病毒DNA图谱相比较,显示相同的结果。实验表明简单受染细胞DNA进行核酸酶切及电泳可用来进行疱疹病毒的分型。实验说明选择核酸内切酶进行酶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操作方法介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彦  谢明 《生物学通报》2005,40(7):52-53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测定和研究单个细胞DNA链断裂的新电泳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样品量少、无需放射性标记等特点。介绍其实验方法并就细胞悬液和胶板的制备,裂解、解旋和电泳,中和和染色,图像分析等操作步骤和方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测定细胞电泳率(EPM)反映细胞表面唾液酸相对含量。发现胎肝细胞电泳率明显高于成年骨髓细胞,经神经氨酸酶(NA)处理胎肝细胞、骨髓细胞、L_(801)急性白血病细胞和KCL-22慢性白血病细胞后,细胞EPM均明显下降。细胞集落数及细胞形态学检测表明,NA处理后,多向造血干细胞(CFU-S)增殖能力减弱,向粒系的分化增强;KCL-22细胞生成的集落数明显减少,成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反向交变电场和六角形电极电场这两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X线照射小鼠乳癌细胞SR-1所致DNA双链断裂的检测,在本实验条件下,用这种电泳都能检测到低至1.5Gy照射所产生的DNA双链断裂,并且用六角形电极电场电泳获得了DNA双链断裂程度与照射剂量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此外,还用此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DMSO对X线照射SR-1细胞所致DNA双链断裂的保护作用,结果进一步证实本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制的细胞电泳电子计时装置。该装置与手按停表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计时精度高,计时和通电或断电同步性好,细胞电泳时间以及左移和右移次数均可通过数字管累计,并且最后以10或20个细胞电泳时间的平均值直接显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