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康复护理组采用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12周进行测评。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对比两组FMA和AD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护理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orP〈0.001)。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观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我们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脑出血病损评分和肢体运动积分情况。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脑出血评分和肢体运动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1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93例,对照组93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评价法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测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月后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测评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出血惠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运用作业疗法对乳腺癌患者行根除术之后在康复锻炼过程中的应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近年来的乳腺癌行根除术患者进行分组护理,观察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分析和探讨作业疗法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结果:术后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4周和8周之后,两组的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康复锻炼中实施作业疗法,对改善其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作业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我效能、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患的FMA、STEF评分、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的结论说明,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日常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治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改善程度,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5 d和治疗30 d后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30 d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15 d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5 d、治疗30 d后,观察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0 d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恢复患者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康复锻炼在老年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性锻炼,观察组康复锻炼,1个月后进行两组患者肌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颅脑外伤术后患儿早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36例颅脑外伤术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患者。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反搏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能力(FMFM)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儿精细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FMFM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FMFM评分和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142.43±18.65 vs. 136.48±15.67;81.19±10.60 vs.74.52±1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体外反搏能更好地改善颅脑外术后早期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栓通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CAT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服用血栓通配合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各项基本指标并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Barthe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肢体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肢体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出院时上肢依然未完全恢复。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血栓通药物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疗效较好,术后肢体恢复理想,值得作为治疗CAT的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后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探寻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35例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偏瘫侧上肢进行Bm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的测定.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Bnnnstrom分级、FMA及EMG幅值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更显著地促进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及分离运动的产生,同时对促进腕关节背伸肌力的恢复方面提供了电生理学依据.总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更显著地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为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5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于氏头针结合颈项部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脑出血恢复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于氏项针、头针+颈项部针刺+偏瘫侧肢体针刺(治疗组)75例和除项区外的于氏头针+颈项部针刺+偏瘫侧肢体针刺(对照组)75例。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肺炎发生率、拔除胃管时间及EAT-10量表测评。根据以上量表及评分,给出相应结论。结果:洼田饮水量表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好转,治疗组平均恢复等级小于对照组。对比拔除胃管平均时间,两组相差6.347天,可见疗效显著。且肺炎发生率两组相差20.6%。同时EAT-10量表也显示治疗组分数每周均小于对照组,可见起效快,效果稳定。结论:于氏头针结合颈项部针刺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及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康复指导训练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Harris积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质量。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试验组为80.15±17.63,对照组69.15±11.34;治疗后Harris积分,试验组90.36±8.41,对照组73.42±10.9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6%,感染发生率为7.58%,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4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生理健康水平得分(89.42±4.29)、心理健康水平得分(82.37±4.93)、独立能力水平得分(71.69±6.14)以及社会支持得分(68.49±4.11)等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手外伤激光照射康复护理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激光照射对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7例手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激光照射与作业疗法,支具、心理疗法相结合;对照组63例,只采用作业疗法、支具及心理疗法。观测伤部疼痛减轻及消退情况,肿胀消退时间,康复治疗2月进行手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手功能康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手外伤术后患者激光照射治疗能明显缩短手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脑出血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即按摩康复、主动运动康复、被动运动康复;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脑出血住院治疗.治疗3个月后,计算和比较两组FMA评分及MBI评分评定患者的肢体的运动能力.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初期,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206,P>0.05;t =0.902,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FMA的评分以及MBI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10.742,P<0.01;t =-32.687,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估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脑出血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即按摩康复、主动运动康复、被动运动康复;而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脑出血住院治疗.治疗3个月后,计算和比较两组FMA评分及MBI评分评定患者的肢体的运动能力.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初期,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206,P>0.05;t =0.902,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FMA的评分以及MBI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10.742,P<0.01;t=-32.687,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7,(3)
目的探讨早期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良姿位摆放训练治疗,观察组56例在患者入院后给予良姿位摆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良姿位摆放能强化患侧肌力,修复损伤神经元,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信联合Teach-back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健康宣教,并在干预期间进行每周2次的电话随访;干预组进行微信联合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微信群随时跟踪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0 d,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出院前,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出院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个月时,干预组的NIHSS评分为[(11.98±1.16)分]低于对照组的[(16.98±1.76)分],Barthel指数评分[(57.50±5.83)分]高于对照组的[(50.60±5.7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自主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信联合...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1)
目的观察体位干预联合康复锻炼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59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5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体位干预联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腰背肌功能恢复效果、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背肌功能优良率为89.83%高于对照组的7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联合康复锻炼能有效促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的腰背肌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生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结果入院后第三周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AM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脑出血患者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