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是由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发起,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刊物。其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的进展,反映我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在科研、保护、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此达到上下沟通、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的目的。欢迎广大从事自然保护研究的科学家及献身于自然保护事业的工作者、管  相似文献   

2.
在盐城召开的“第二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宣布,又有16个自然保护区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在大会上颁发了证书。至此,“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有成员61个(名单见下)。  相似文献   

3.
正在已闭幕的第22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大会上,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九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家保护区成为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新成员。至此,内蒙古自治区的CBRN网络成员已达22个,居全国第一,同时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也增加到了185家,生态类型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1 8日至21日,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研讨会"在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举行。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的有关负责人;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网络成员、荔波县党政领导等近百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湖北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是湿润亚热带华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区域,植被垂直带比较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1983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10个纳入国际网络的生物圈保护区之一。为了使其发展更加符合生物圈保护区基本概念的要求,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中国科学院植物  相似文献   

6.
时间到了21世纪,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生根发芽了,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加入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了中国保护区的中坚力量。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已经发展成连结国内外各种类型保护区的沟通桥梁,而中国的生态学事业也借助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东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该计划长盛不衰的秘密何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让其有如此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过程中,于1971年正式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并于1976年正式建立了第一批生物圈保护区,迄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分布在94个国家,拥有411个成员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我国现有21个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网络,而且还建立了中国生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实施‘生物圈保护区塞维利亚纲要’研讨会”于1997年7月21日至25日在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召开。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12个生物圈保护区及正在申请纳入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于1995年10月20~25日在江苏盐城生物圈保护区召开。来自41个自然保护区及其主管部门——国家环保局、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江苏省环保局、盐城市政府,以及部分科研院所和外国的专家共计87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宣布又有16个新成员纳入该网络,并在此次大会上颁发了证书。至此,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共有61个成员。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实施<塞维利亚生物圈保护区纲要>研讨会》于1997年7月21日至26日在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已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12个生物圈保护区及正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二次全体成员大会工作报告主要分三大部分,摘要如下: 1 工作回顾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1993年7月成立至今两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全体网络成员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2.
如何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这个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保护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全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实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最为积极而有效的国家之一,至今不仅已有24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而且还建设了自己的国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拥有102个成员。它们都是我国保护区管理较有成效的佼佼者,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待完善。一、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概念与任务生物圈保护区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图为表彰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建立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利用该网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1996年7月于日本召开的第二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大会上授于中国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个海洋生物圈保护区 在紧靠太平洋西海岸中部的中国东海上,有一串神奇而美丽的小岛,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望无际的碧海之中,这就是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海域的南麂列岛生物圈保护区。这是一个以海洋贝类和藻类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素有“贝藻王国”之称。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纳入这一世界网络的海洋类型自  相似文献   

15.
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为提高自身素质,一直敦促各国积极开展对所属生物圈保护区的监督、评审,包括国家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3年11月,在科罗拉多的厄斯特斯国家公园(Estes Park)举办了一次研讨班,并制定了美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规划(草案)。其提出的战略任务、奋斗目标、具体目的、行动方案等,为未来10年里美国生物圈保护区的整体计划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美国生物圈保护区计划的任务是建立并支持一个能充分代表美国各种生物地理类型区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通过各种手段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利用及文化价值之间的持续平衡。规划草案提出了6大目标,每个目标又包含几个具体目的和行动方案。这6大目标为: 1.建立起美国生物圈保护区的政策体系及可供操作的框架; 2.形成代表美国生物地理多样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网络,并使之达到国际公认的生物圈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通报》2005,40(4):49-49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日前在京举行“珠穆朗玛峰、佛坪、亚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颁证仪式”。据悉,至此中国已有26个保护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博格达生物圈保护区是1990年3月,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会授权其主席团所作的决定,该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组成部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个、我国第七个  相似文献   

18.
五大连池保护区的遗产价值和有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保护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国矿泉水之乡等多项荣誉称号。显然旅游和资源的开发活动在这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与此同时,许多自然遗迹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如果保护工作搞不好,旅游和资源的开发就难以持续,所以如何协调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就成为它进一步建设必须解决的任务。因此,它希望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借助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来改进它的工作。前不久,笔者有机会随同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组,对五大连池保护区作了短期考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填补在与国际同行信息交流中的空白,《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通讯》英文版China-MAB Newsletter现已开始和读者见面。它的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活动,特别是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活动、经验和问题等,以满足全球迅速进展着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1993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在各委员单位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简称CBRN),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相对应。成立以来,CBRN依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合作渠道、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支撑力量以及各委员单位的支持,在自然保护区的国际合作、能力建设、科学研究、信息分享、公共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年一度的CBRN年会,就是核心工作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每年都会研究分析CBRN成员所关心的共性问题,通过年会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解决思路;借鉴国际国内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学习一线专家的调研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