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家英 《植物研究》1988,8(4):129-132
东北地区是我国非金属矿——硅藻土矿蕴藏量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中吉林省又是三省之冠。中新长茅藻Actinella miocenica Li, sp。nov.就发现在敦化地区新生界盆地的硅藻土矿层中。硅藻土矿在敦化地区主要分布在高松树、秋梨沟一带, 在两处的硅藻土中, 都保存了丰富的硅藻植物化石, 中新长茅藻就是这些硅藻化石中的一个新化石种。  相似文献   

2.
东海南部陆缘(莆、泉段)全新世沉积硅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南部陆缘莆田、泉州地区两口钻井岩芯系统的沉积硅藻研究,共发现33属117种(或变种)硅藻化石,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的变化,结合计算机的对应分析结果划分了硅藻带,建立该区全新世的7个硅藻组合序列,恢复当时古环境演变的7个阶段,填补该区沉积硅藻系统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海陆过渡沉积硅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化石种Cymbella taicuonensis Li et Zheng sp.nov.是在研究西藏西北部日土县台错古湖剖面沉积物中硅藻植物群时发现的,剖面沉积物中保存了非常丰富的硅藻化石,Cymbella taicuonensis就是这些硅藻化石中的一个新化石种。对标本采用光学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照相,并对其微细构造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华中西南区一条国际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补充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确定在加拿大纽芬兰东南幸运角剖面,并以遗迹化石带Trichophycus pedium的底作为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的分界点。但是,幸运角剖面主要是以硅质碎屑岩相为主,难以与含有丰富小壳化石和具有可对比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的碳酸盐相界线剖面进行对比。为此,提出我国云南会泽大海附近的一条以碳酸盐相为主的剖面作为全球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补充剖面。理由是(1)在大海剖面上,震旦系灯影组白岩哨段、待补段和下寒武统牛家菁组的中谊村段,大海段之间为整合接触;(2)早寒武世早期地层单元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并且可划分出4个小壳化石组合带;(3)利用碳同位素资料可以将大海剖面与许多其它剖面相当地层对比;(4)著名的梅树村剖面离大海剖面不远,它们均含有丰富的小壳化石和遗迹化石,两者易于对比。文章进一步认为寒武系的下界放在第I小壳化石组合带(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的底,相当于大海剖面11层的底。  相似文献   

5.
闽南第四纪晚期沉积硅藻组合与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闽南泉州湾外台湾海峡西部756柱状剖面和厦门岛GT剖面岩心进行系统的硅藻分析研究,获得硅藻161种和变种。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变化,结合聚类分析和最优分割的计算机运算结果,756柱状剖面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5个硅藻带,GT剖面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6个硅藻带。根据硅藻组合序列,探讨其第四纪晚期古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黔东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疑源类组合及其界线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台江八郎和丹寨两条剖面凯里组中疑源类化石的分析,研究,台江剖面产疑源类化石有17属35各(12未定种),其中以Leiosphaeridia,Synsphareidium,Cymatiosphaera,Pterospermella最为丰富,可划分为3个组合,即Cymatiosphaera cf.cristata-Fimbriaglomerella memebrancea组合,Cristallinium-Micrhystridium-Pterospermella组合和Dictyotidium-Granomarginata组合,丹寨平寨剖面凯里组所产疑源类化石有:13属21种(5未定种),同样划分为3个组合,即Leiosphaeridia-Tasmanites组合,Retisphaeridium-Micrhystridium tentatium组合和Baltisphaeridium-Bubomorpha hunjiangensis组合,本文对两条剖面中的凝源类化石的组成,相对含量做了详细的统计,发现在八郎剖面9-2层和平寨剖面3层疑源类的丰度,分异度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由早寒武世向中寒武世疑源类组合面貌的转变,这一疑源类转变层位正好是与三叶虫划分的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层位位置相一致,这充分表明疑源类化石可作为划分中,下寒武统的极有价值的微体生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在桂东仁义剖面中上泥盆统巴漆组中一段八十余米厚地层中发现的牙形石3属10种(包括亚种)和腕足动物16属17种(包括属种未定类型).根据牙形石的组合分布,识别出Schmidtognathus hermanni带、Polygnathus cristatus带和Klapperina disparilis带上亚带,表明研究层段属于中泥盆统吉维特阶上部.该段地层顶底各有1层腕足化石富集层,代表了该剖面上2个不同的腕足动物化石组合.下化石层位于S.hermanni带内,主要由Leiorhynchus kwangsiensis组成,属种组成单一,其发现确认了Leiorhynchus在华南中泥盆统中的存在.上化石层位于K.disparilis带上亚带内,腕足动物属种组成众多,至少有15属,是目前已知在华南地区单个剖面上发现的吉维特阶上部腕足化石种类最多的化石层.在动物群组成上,以小嘴贝类分子占优,石燕贝类和无洞贝类次之,兼有其他类群,但缺乏无窗贝类.在标本数量上,以Gypiduia、Coeloterorhynchus和Spinatrypina等分子占优.  相似文献   

8.
通过昆明海口马房村同一个采坑的化石连续采集和统计,对澄江化石库中两种埋藏相(以事件层泥岩和背景层泥岩所代表)内化石保存和组合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事件层内化石量并不随单一事件层厚度变化而变化。物种在剖面上不同层位的事件层内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单层富集现象;而背景层内的化石含量与背景层的沉积厚度有关,背景层的沉积厚度越厚,化石数量就越多。(2)事件层与背景层内化石组合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事件层内化石组合与背景层内化石组合相比具有更多的物种组成和更复杂的古群落结构;而背景层内化石组合面貌单调,在剖面上保持稳定。(3)事件层内化石生物体腐烂发生在埋藏之后,绝大多数化石生物是被活埋后保存下来的;而背景层内化石主要表现为外壳和弱矿化有机质生物表皮在海床表面长时间停滞而堆积形成,明显受到时间均衡作用(time-average)的影响。(4)事件层内化石在埋藏前无搬运作用,或发生近原栖息地的快速搬运,埋藏后无生物扰动。背景层内大量壳体相连的双瓣壳节肢动物化石和完整海绵体化石的存在则表明,背景层代表一个低氧、低能并具有有限生物扰动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广东南雄盆地古新世早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曼英 《古生物学报》1989,28(6):741-750
引言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西德Max-Plank协会的合作课题“上白垩统,特别是白垩系-第三系交界的全球事件”的陆相部分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西德波恩大学古生物研究所组成的综合考察队,分别于1983和1984年9—10月,在广东南雄盆地进行野外工作。我们在南雄盆地的杨梅坑-大塘、堂田-飒门垭、百花潭-武台岗以及南雄县附近的古子坑剖面,采集了近500层孢粉样品。在大塘剖面的南雄组、上湖和罗佛寨组中获得了孢粉化石。其中南雄组中的化石孢粉极少,达不到化石孢粉组合的统计  相似文献   

10.
正值世纪之交的时刻 ,由山东科技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我国晚新生代的著作———《山旺植物化石》(孙博主编 ,陶君容、王宪曾、李佳英等撰写 ,这是我国古生物研究中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这一重要中新世陆相沉积盆地的古植物研究成果 ,成为今后这一时期对山旺盆地乃至中国中新世植物化石研究的一本有指导性的著作。该书是在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基础上 ,更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产自山旺组的大植物化石、及所组成的古植物区系和古植被面貌 ;细致分析了山旺组孢粉植物区系的特点 ,并利用这些资料探讨地层时代 ,古气候特征等问题 ,运用硅藻土纹层中孢粉组合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