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壮异蝽属及娇异蝽属新种记述(半翅目:异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树芝 《动物学研究》1986,7(2):139-146
云南地区的壮异蝽属(Urochela Dallas)和娇异蝽属(Hrostylis Westwood)截止到目前共记录23种。本文记述了在该省西部地区发现的5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 钩壮异蝽Urochela hamata,新种(图1,2) 体黄褐色,具黑褐色花斑及黑色刻点。触角第4节中部及第5节基半部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2.
鱼类年龄的准确鉴定是研究鱼类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基础。本文对黄河上游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耳石、背鳍条和臀鳞等3种年龄材料的年龄解释一致性以及最佳年龄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首次建立了花斑裸鲤低龄个体年龄判别方程。结果表明:花斑裸鲤3种年龄材料上年轮可读性依次是耳石背鳍条臀鳞,最大鉴定年龄分别为25龄、17龄和16龄;对于6龄及以下个体,背鳍条作为年龄鉴定材料更有优势;对7龄及以上个体,耳石效果最佳;同时对6龄及以下个体以全长、体长、体重和空壳重为自变量,采用逐步选择法进行判别分析,最终提取全长和体重建立年龄的分类函数;全部样本正判率和交叉验证正判率显示,该年龄判别模型的正确区分度较高,可用于6龄及以下个体(全长93~259 mm;体重6.25~177.10 g)的年龄判别。  相似文献   

3.
稻绿型的全绿型、黄肩型和点斑型都是常见的稻田害虫,但对其分类地位却有不同意见。Distant(1902)在《印度动物志》中将其列为一个种的几个变种(variety);扬惟义1962年根据体色和花斑的稳定而又绝不相同的特征,将其分为三个独立的种(Nezaraviridula Linnaeus,N.torquata Fabricius和N.aurantiaca Costa);肖采瑜等(1977)将其定为一个种的三个变型(N.viridula forma aurantiaca Costa,N.v.forma torquata(Fabr.)和N.forma typica(Linnaeus))。著者在田间看到互相  相似文献   

4.
跳蝽──善跳的半翅目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萍 《昆虫知识》1994,31(3):179-180
跳蝽科Saldidae隶属于半翅目Heteroptera细蝽型(Leptopodomorpha),目前已知共有26属277种,估计该科在全世界可有300多种。作者曾报道过中国的跳蝽2亚科9属34种(1987)[1,2],现已增至2亚科11属41种。跳蝽为世界性分布,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全北界。目前已较系统地进行过区系调查的包括欧洲、独联体、中国、北美和中美。南美、非洲、南亚、西亚及大洋洲等地区的跳蝽种类只见零星的报道。跳蝽个体小,一般体长3~8mm,黑色或黑褐色,翅上具浅色斑纹,两个复眼大而突出。不同的属一般外貌上差异不大,因此在分类鉴定上有一定的困难。翅多…  相似文献   

5.
花生在世界粮油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皮颜色有白色、红色、紫色、粉红色及花斑等多种颜色,花斑种皮花生是其独特的成员之一,具有便于区分的优良性状.本研究以花斑种皮花生VG-02为研究材料,结果表明与花斑种皮颜色合成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富集的代谢途径有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异黄酮的生物合成、昼夜节律植物.mi...  相似文献   

6.
六种蝽象的染色体研究(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虎芳  郑乐怡 《昆虫学报》2001,44(2):129-135
研究了6种蝽象的核型和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6个种的染色体组成均为2n()=14, 具有X-Y性别决定机制;减数分裂行为比较一致,但在中期-Ⅰ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排列方式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为蝽科昆虫的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提供有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同蝽科板同蝽属3新种:戟板同蝽Lindbergicoris hastatus sp.nov.、黑线板同蝽Lindbergicoris nigrolineatus sp.nov.和散刻板同蝽Lindbergicolis sparsus sp.nov.。指出萧彩瑜等(1977)报道的Platacantha forfex(Dallas)属错误鉴定。研究材料及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在内蒙古进行昆虫调查过程中,共采到网蝽科 Tingidae昆虫29种,经过鉴定,其中二种为新种,分别隶属于刺网蝽属Lasiacantha Stal及拆板网蝽属Physatocheila Fieber。模式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1.蒙刺网蝽Lasiacantha mongolica,新种,(图1-3)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血红蛋白时序转换 利用花斑裸鲤全基因组数据鉴定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 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花斑裸鲤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定位。结果表明, 花斑裸鲤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 分别为hbae1、hbae4、hbae5、hbbe1和hbbe3, 与斑马鱼(Danio rerio)相比, 花斑裸鲤基因组缺少hbae3和 hbbe2 基因, 暗示第四轮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后所经历的小规模基因删除事件在花斑裸鲤特异性血红蛋白基因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hbae1基因在胚胎发育的120h至432h内持续表达, hbbe1基因在96h开始表达持续至432h, hbbe3基因杂交信号出现在胚胎发育120h至384h内, 在胚胎发育全过程中未能观察到hbae4和hbae5基因的杂交信号。杂交信号主要位于胚胎正中轴、后部侧向中胚层、背主动脉腹侧区、尾部造血区及卵黄。正义探针作为阴性对照, 在胚胎发育阶段均无任何杂交信号。花斑裸鲤具有与其他鱼类不同的胚胎/仔鱼型血红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及血红蛋白转换表达特征; hbae1、hbbe1和hbbe3基因在花斑裸鲤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hbae4和hbae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有所弱化。  相似文献   

10.
秦岭地区异蝽科初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2,(3):303-305
异蝽科(Urostylidae)为半翅目中的一个小科,陕西省已记载的有9种,杨惟义,1939[Bull.Fan.Mem.Inst.Biol.Zool.Ser.,IX(1)]记载4种;Maa Tsingchao(1947)[Notes D'Ent.Chinoise,XI(3)]记载相同的4种;学士钊,1961(陕西果树害虫防治方法)记载1种;萧采瑜等,1977(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记载9种,其中明确记载分布于秦岭地区的有8种。作者自1957年以来在秦岭地区采集,共采到异蝽科昆虫12种,其中有二种经过鉴定,认为是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盲蝽科昆虫的分类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宝瑛  郑哲民 《昆虫知识》2003,40(2):101-107
依据目前已有的资料 ,概述了盲蝽科昆虫的分类系统。盲蝽科隶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臭虫型的盲蝽总科 ,这在半翅目学者中意见一致。但关于盲蝽科亚科及族级水平的分类系统观点不一。最合理的为 6亚科及 8亚科的分类系统。8亚科分类系统是目前最被接受和应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12.
真蝽属的分类研究(半蝽目:蝽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真蝽属Pentatoma Olivier是蝽科中一个中等大小的属,已知22种,在我国有分布记录的达21种,其中绝大多数种类以我国为主要分布地区。属内成员形态殊异,不甚均一,多少呈现为一异质的类群。本文研究了以前极少记载的大部份种类的外生殖器构造;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它特征,配合试用数值分类方法,提出此属的分群意见;并用Hennig氏的分枝分析(cladistic analysis)方法研究了此属的系统发育。此外,还对本属的地理分布、起源和扩散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解析鱼类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确定相关基因KLF17是否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功能。将高原裂腹鱼亚科鱼类的代表物种——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作为实验对象,以实验室前期花斑裸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为基础,鉴定出红细胞发育相关基因KLF17启动子序列,以其启动子DNA为诱饵,对花斑裸鲤肾脏组织蛋白进行筛选,采用LC-MS/MS技术对候选结合蛋白进行鉴定分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花斑裸鲤肾脏组织中共筛选到576个与KLF17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去除未能鉴定到的蛋白,共有306个候选结合蛋白,其中包括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细胞色素P450酶、转铁蛋白、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丙酮酸脱氢酶、红细胞膜蛋白带4.1蛋白等与红细胞或造血相关的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候选结合蛋白涉及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免疫反应、信号传导、核酸与转录因子结合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表明,以上蛋白参与多条信号通路,包括氨基酸代谢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  相似文献   

14.
瘤蝽是捕食性昆虫之一,多栖息在小乔木及灌丛中,尤喜隐匿于植物的开花部位,以伏击停歇在此的其它弱小昆虫为生。近来,作者在鉴定云南森林昆虫标本时,发现瘤蝽科中两个新种,现记述于后。其中萧螳瘤蝽,奉献给萧采瑜教授,纪念他为发展我国昆虫学事业,特别在半翅目昆虫区系分类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文内全部模式标本,均存于天津自然博物馆。萧螳瘤蝽Cnizocoris hsiaoi sp.nov.(图1∶a-b.c.) 雄虫,体窄长,腹部两侧几平行。黄褐至棕褐色,局部有黑色斑纹。长7.64毫米,前胸背板宽2.38毫米,腹部宽2.32毫米。头背面中央及其侧面基半部,触角第1节背面,第2节背面中央,前胸背板前域(除其侧缘中央和胝区4个纵斑)及侧角前方,小  相似文献   

15.
四种蝽科昆虫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郑乐怡  张虎芳 《昆虫学报》1999,42(3):234-240
研究了4种中国蝽科昆虫的核型和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行为, 并首次在半翅目中采用核型分析软件对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4个种均为2n=14和X-Y性别决定机制; 减数分裂行为比较一致, 但在中期 I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排列方式各不相同; 核型分析后的结果表现出了种的特异性, 可为蝽科昆虫的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提供有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萧采瑜 《昆虫学报》1964,(3):401-406
1955—1957年间在云南各地进行动植物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昆虫标本。本篇是关于半翅目红蝽科及大红蝽科标本的鉴定报告。共计13属24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4个新种。除新属新种外,有4个属和8个种是中国的首次记录(以*符号标记)。新种的种模标本和配模标本都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保存。  相似文献   

17.
小花蝽属两种核型的研究(半翅目: 花蝽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姬姆萨染色空气干燥压片方法,对花蝽科小花蝽属中国2种小花蝽的性细胞核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2种小花蝽的2倍体均具有24条染色体和X-Y性别机制,但2种间在染色体行为特征方面具有差别,主要表现在细胞减数分裂的晚终变期和中期常染色体以及性染色体的排列形状与位置等方面,该特征可以用于种间的细胞分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棘缘蝽属中国种类的一次分类修订。共记载7个种,对国内已有文献中的若干问题作了澄清,并发现雄性外生殖器为可靠的种类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同蝽科六新种(半翅目:同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利 《动物学研究》1980,1(2):233-242
肖采瑜等(1977)在“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第一分册中共记载了我国同蝽科昆虫8属62种。自1975年以来,我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种和新纪录,至此,使国内同蝽科已知种类达78种(亚种)。本文着重记述了其中6个新种,其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天津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棉田盲蝽记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盲蝽科(Miridae)是半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这一科的昆虫都没有单眼,前翅上有一个楔片,膜片上有一个或两个翅室,没有其他的翅脉,很容易识别。 有一些盲蝽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世界上已知为害棉花的盲蝽有五十余种(Hargreaves,1948),实际的种类恐怕还要超过这个数目。中国在这方面的报告很少,傅胜发等(1948)列举了16种,其中有几种可能是鉴定或记录的错误。彭维城等(1957)在陕西棉区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