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福建及中国其他沿岸海域中国鲎资源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访渔民、浅海底拖网、野外观测潮间带亲鲎产卵和幼鲎孵育情况等调查方法,重点调查了福建沿岸海域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资源分布和数量,并走访调查了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金门岛等地代表性的中国鲎栖息地,对中国沿岸海域中国鲎资源现状作了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海滩已多年未见中国鲎上岸产卵,中国鲎在上岸之前已被渔民通过底拖网捕获,能见到幼鲎的海滩寥寥无几,中国鲎已经从大部分海域消失,中国鲎资源量濒临枯竭。目前尚存少量中国鲎的海域主要是东山湾和北部湾海域。金门岛海域则因为人工放流和设立了中国鲎保护区,中国鲎资源得到较好的恢复。中国鲎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捕捞、栖息地的破坏和海域环境污染等。中国鲎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建议将中国鲎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增设中国鲎自然保护区,加强渔业管理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7):1328-1328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3.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22):4247-4247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4.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0):1856-1856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第二,太极两象代表了中西文化交合,象征着中西方科学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5.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9):3654-3654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8):1427-1427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植物与日本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4):2630-2630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第二,太极两象代表了中西文化交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主要山脉和山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我国的地貌特征、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数字地形模型(DTM)等资料,参考以往的研究文献,给出了我国主要山峰和山脉的分布图及相关的地理信息,为我国的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山地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显军  吴文良  李志芳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513-1519
对天津蓟县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草原兴发集团进行案例研究,得出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框架结构及其理论依据。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基本框架是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户、市场销售部门等组成,各部分之间存在特定的、相互依存的经济技术关系,共同构成统一的产业结构体系。在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绿色营销、市场经济、以及农业生态学等理论与原理的指导下,该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实现了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从春到秋,我行进在中国的大地上,自南而北穿越数个省份。沿途,我不时地和大豆相遇:相遇在餐桌上、相遇在田野里……大豆,已深刻切人中国人现实的生活与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桂垣 《四川动物》2001,20(1):55-56
由约翰·马敬能 (MacRinnon ,J.)、卡伦·菲利普斯(Phillipps,K .)编绘 ,何芬奇合作 ,卢和芬翻译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AFieldGuidetotheBirdsofChina)中文版已于 2 0 0 0年 6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手册》记述了分布我国的鸟类共 1 32 9种 ,分隶于 1 6目 75科 ( 36亚科 )。每种鸟均配有绘得非常生动、鉴别特征明显的彩图和注明了夏候、冬候和居留期分布范围的分布图 ;文字部分除形态描述外 ,还记述了每种鸟的鸣声、分布范围和状况以及主要的生活习性等。是一本难得的识别我国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科昆虫的起源,各亚科、族及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各属的世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种类型。文中还就中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已知的2亚科4族20个属中,东洋区分布的有10个属,其中有3个属仅分布于我国;古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区分布的有3个属;东洋-新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新北区分布的有4个属;东洋-古北-新北-非洲区分布的有1个属。此外,科昆虫在中国的一个主要分布特点就是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而华中区则很可能是科种类的分化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其他区扩散。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蜘蛛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1月更新的世界蜘蛛名录第11.5版,本文对中国蜘蛛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目前中国共记述蜘蛛67科670属3667种,种数占世界蜘蛛的8.72%,仍有许多物种尚待发现;(2)目前中国特有蜘蛛物种共计2376种,占中国蜘蛛种数的64.79%、世界蜘蛛种数(42055种)的5.65%,表明中国蜘蛛特有物种极为丰富,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及气候的历史演变和蜘蛛的系统演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3)已知蜘蛛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为云南(728种,占19.85%)、湖南(612种,占16.69%)、四川(454种,占12.38%)等,一定程度上表明上述各省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这一结果也与各地蜘蛛多样性研究不均衡有关。蜘蛛各科名录及统计数据可参见“中国蜘蛛特有物种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延年 《生命科学》1992,4(2):18-21
党和政府对生物技术一向给予高度的重视。70年代末期,就把遗传工程列为我国八大重点科技领域之一。如果把1986年作为我国生物技术发展阶段的一条分界线,那么,1986年以前的七、八年,我国生物技术处于一个初创阶段。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一些生物学基础研究实力较强的单位,率先开展基因工程和杂交瘤技术的研究。接着全国许多部门派遣访问学者到国外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技术方法。国内许多研究单位也相继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研究,为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阶段,我国生  相似文献   

16.
金鉴明 《生物学通报》1993,28(7):21-24,14
(一)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幅员辽阔,有不同的地带,生态环境类型复杂,地区差异很大。我国历史悠久,开发很早,社会背景、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人均生物资源很少,对环境的压力很大。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大发展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建设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都大幅度地上升,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十分严峻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下害虫研究概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魏鸿钧  黄文琴 《昆虫知识》1992,29(3):168-170
<正> 多年来全国很多单位,大力协同,开展研究,使我国地下害虫的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后。 一、分类研究和种类调查 随着昆虫分类研究工作的开展,为种类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并经有计划地开展种类地理分布调查,对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据初步  相似文献   

18.
沈林 《昆虫分类学报》2003,25(3):237-238
针对《昆虫分类学报》部分作者论文中对中国地名、人名常见的英文译写错误,着重介绍了1978年9月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作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实施说明》及其译写规范,并做了部分实例示范。  相似文献   

19.
中国鹿科动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