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综合性医院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及时采取医院感染防控的各项措施,对控制疾病播散、保障患者就诊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包括:完善的规章制度、各部门联防联控、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软硬件建设、重点人群的监测与管理、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重视人员防护和手卫生、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控制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55751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7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16%;感染部位:呼吸道第1(66.67%),术后伤口感染第2(9.86%),胃肠道感染第3(9.05%);感染科室:肿瘤内科第1(10.18%),泌尿外科第2(5.79%),血液科第3(4.89%),3个科室感染率比较χ^2=76.5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要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性调查了919例外科住院胆道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有24例出现医院感染计25例次。感染部位以伤口和下呼吸道最常见,并因医院感染使术后住院日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提出应积极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王文晶  黄茂  王艳丽  周敏  赵旺胜  梅亚宁  乔岩  孙丽华 《生物磁学》2009,(16):3089-3091,3094
目的:分析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动杆菌属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痰培养结果为不动杆菌的数据,用WHONET5.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2008年该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痰培养为不动杆菌属占所有病原体比例为7.0%.9.2%,占革兰阴性菌比例为13.9%-17.5%。革兰阴性菌中,不动杆菌始终排在前三位。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不动杆菌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减少医源性感染、合理选择的抗菌药物对于降低死亡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268例难治性下呼吸感染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本组268例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病人标本培养结果分析,阳性246例占91.8%,有154例检出厌氧菌,占57%,104例检出需氧菌,占39%,混合感染133例,占50%,试验结果证实,厌氧菌感染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占了很大比例,这一结果为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当前医院感染领域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屡屡遭受愈演愈烈的耐药菌引发感染不能控制而最终导致住院病人整个治疗失败之痛苦后,近十年来临床工作者正在积极反省,重新审视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重要意义,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以减少耐药菌诱导、降低医院感染发生为目标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部分正在影响临床操作常规。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欧洲、中东、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14个国家55所医院调查,显示医院感染平均发病率达8.7%。在美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约2100000例,平均每例感染增加直接医疗支出583~4886美元,因医院感染病死者估计达数万例。医院感染已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因此今年国际医院感染控制周提出了“病人安全第一”的口号。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消毒隔离、空气细菌培养或感染病人的监测报告。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将耐药性监测、抗生素应用、感染病例报告、暴发流行调查、一次性医疗物品和医疗培圾管理等均列入医院感染日常工作范围,顺应了这一趋势。下面就近年来国外在医院感染领域中的几个颇受关注的研究和工作热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1168例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且易于引起医患纠纷。为了解影响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其主要病原体,对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2007年1168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分析,同时对患者基础疾病及感染部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临床各科室中,ICU患者医院感染比例(40.6%)最高(P〈0.01),其次为烧伤科(13.3%)、泌尿外科(10.6%)和血液科患者(8.2%)(P〈0.05)。下呼吸道是最为常见的感染部位(33.9%,P〈0.01),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手术切口、烧伤创面和血液(10.3%~14.7%,P〈0.05)。1168例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病原菌总阳性率为67.3%(786/1168)。78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58.7%、革兰阳性菌占26.4%、真菌占14.9%。所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16.9%)、克雷伯菌(15.2%)和大肠埃希菌(11.7%)最为常见。所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3%)和表皮葡萄球菌(7.2%)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268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本组268 例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病人标本培养结果分析,阳性246 例占91.8 % ,有154 例检出厌氧菌,占57 % ,104 例检出需氧菌,占39 % ,混合感染133 例,占50 % 。试验结果证实,厌氧菌感染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占了很大比例,这一结果为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RICU中62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9株,其中G-菌占74.2%(66株),G 菌占19.1%(17株),念珠菌占6.7%(6株)。检出MRSAl0株(83.3%),检出产ESBL菌9株(42.9%)。结论:RICU使用呼吸机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576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对576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8.2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占64.76%,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2.80%,真菌占25.58%,革兰阳性球菌占12.14%。医院感染多发生在入院2周内。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医院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引起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方法:通过病例查找,回顾性分析我院112例老年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发病时间、发病率、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治疗措施、病原菌分布等数据.结果:本组老年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6%,明显高于同期院内感染发生率(1.6%);住院时间长(平均45± 5.9 d);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以恶性肿瘤(53%)、慢性阻塞性肺病(48%)、脑血管疾病(43%)多见;均接授多种治疗措施,其中使用7天以上抗生素(53%)、雾化吸入(48%)、留置尿管(43%)、使用糖皮质激素(41%)为多;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54.0%)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23.9%)、真菌(22.1%)、二重感染(19.0%)也常见.结论:老年患者容易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针对各种因素处理,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240例住院患者痰液分离菌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痰液分离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5年1~12月住院患者所发生的240例住院感染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痰液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除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23.94%)较高外,真菌也有较高的检出率(22.54%);真菌已成为基层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高度重视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基层医院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方法:通过查找最近5年的相关资料及工作实践,总结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基层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结果: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实验室设置不合理、空气污染严重、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防护措施不到位、交叉感染控制不严格、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均是造成检验科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基层医院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建立健全检验科消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以及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监督管理等。检验科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加强管理并做好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苗头,查找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2009年4月26~28日期间RICU发生的4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进行聚集感染危险因素调查,采集标本进行目标菌检测,应用ERIC—PCR技术对聚集病例和散发病例菌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医院感染具体干预。结果4例患者确定为医院感染病例,4例患者均有气管插管操作经历,3例患者环境卫生学检测存在耐药谱相同的鲍曼不动杆菌,ERIC—PCR分析4例患者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基因同源性,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严格执行隔离防护措施和后续加强上呼吸机患者管理,未再出现聚集病例。结论医院感染暴发危及患者医疗安全,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可以促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加强上呼吸机患者的管理,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控医院感染聚集暴发。  相似文献   

15.
张莉 《蛇志》2004,16(3):68-69
医院感染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院内感染发生率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感染管理是通过管理职能使医院管理按照预防医学的规律进行,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尽量不受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和影响,降低感染率,提高医疗效果.为此,我们从院内感染管理与院内感染常见传播途径入手,对几种灭菌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质量控制管理的初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儿科两年来确诊治疗的156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56例标本检出致病菌98株,其中G-杆菌71株(72.4%),G+球菌23株(23.5%),真菌4株(4.1%),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6株,大肠埃希菌20株.流感嗜血杆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肺炎链球菌5株.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其次为头孢西丁、庆大霉素,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本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真菌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及时检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临床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5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6例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送检的痰或咽拭子标本用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培养基(HAE)进行分离培养,VITEK-60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用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被试菌的β-内酰胺酶。结果11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以恶性肿瘤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血液病和脑血管意外;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放化疗和激素的使用及各类侵袭性操作;临床表现:发热84.5%,咳嗽、咳痰82.8%;药敏试验显示检测株对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9%、8.6%和9.5%,对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8%、54.3%和86.2%;产β-内酰胺酶的共34株,产酶率为29.3%。结论副流感嗜血杆菌为该地区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该菌产酶率较高,抗菌药物可选用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用常规的方法对下呼吸道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及分离,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2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对由不动杆菌引发的158例院内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动杆菌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机械插管或患有糖尿病等;除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他啶等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外(耐药率小于40.0%),临床常用的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均在40.0%以上。结论糖皮质激素,机械插管,糖尿病等是不动杆菌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晚期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分类情况及抗生素耐药性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107例晚期肿瘤患者并下呼吸道感染痰菌分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特点,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137株病原菌,G杆菌67株(48.9%).G^ 球菌44株(32.1%),真菌26株(19.0%)。主要致病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7%.金黄色葡萄球菌13.9%,肺炎克雷伯菌10.9%。万古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对G^ 球菌较敏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对G杆菌作用较强.其他抗菌药物对各种病原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晚期恶性肿瘤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痰样检测观察,探讨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种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选取大连市结核病医院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间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同时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64例,对患者晨起漱口后咯出气管深部痰液,置于无菌器皿内及时送检.接种于血平板和伊红美兰平板内24 h后观察,然后按细菌学特征鉴定,及进行抗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并列表分析.结果 本组肺结核住院患者以Gˉ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1.8%,真菌感染占28.7%,厌氧菌感染占4.6%,G+球菌占3.8%.单纯感染者59例,占36.0%;伴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生长属混合感染105例,占64.0%.结论 肺结核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致病菌种以Gˉ菌为主,真菌感染次之,感染者多为老年复治患者.分析反复发病原因,既往应用多种抗痨药物及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差,住院时间长,极易造成院内感染.菌株检出率相对偏高,且混合感染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