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16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三门峡地区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灵宝窄口水库周边发现旧石器地点8处、石制品74件及少量动物化石;石制品中有47件出自地层。石制品主要埋藏在黄土堆积和河流相堆积中,原料以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等。石核包括单台面石核、双台面石核、盘状石核和多台面石核;石片以锤击石片为主;石器主要为刮削器和砍砸器,也有似手斧和凹缺器等。从技术和类型上判断,该地区的石器工业属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普遍存在的石核-石片工业。石制品多出自黄土-古土壤条带L11~S5之间,年代范围为0.99~0.48 MaBP,属旧石器时代早期。本次调查成果表明,该地区具有发现更多、更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开展深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2005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度重庆市丰都县冉家路口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202件,可以鉴定为器物的标本31件,其中加工较为精细的制品6件。石制品原料来自当地砾石层,以石片类为主,经第二步加工的石器皆为砍砸器。利用摔碰法生产的石片、石核及以此为原材加工的器物共23件,是该类技术制品在三峡地区最早、最集中的发现。文章据此对"扬子技术"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根据遗址地层探讨了华南网纹红土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2012年在日照黄泥梁遗址的调查、试掘工作中共获得石制品75件,其中试掘出土者71件,地表采集者4件。试掘石制品埋藏于黄土地层的古土壤层中,石制品个体较小,原料以闪长玢岩和脉石英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等,属石片石器工业组合;地表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燧石,类型有细石核、细石叶、端刮器等,属细石器工业组合。本次的调查、试掘确认了黄泥梁遗址的原地埋藏属性,肯定了遗址的发掘潜力和研究价值。黄泥梁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将推动山东旧石器考古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方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方家沟村,2014~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两次发掘,发现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以及原地埋藏的遗迹现象。石制品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锤、石砧、工具等,整体面貌属于华北常见的石片石器工业。古人类在自然沟内短期活动形成的遗迹(G1)蕴含了空间利用方式的信息,对于进一步研究嵩山东麓MIS3阶段人类活动与行为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华洞旧石器遗址是金沙江中游地区财丰河流域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本文研究的材料来源于该遗址2010、2013和2016三年度的野外调查和试掘。天华洞遗址试掘位置为洞前缓坡区域,地层堆积可划分为5层,其中2-5层为遗址文化层,属红色亚黏土沉积。遗址文化层沉积结构稳定,年代数据分布在距今9.5-5万年之间。遗址共发现石制品1122件,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料。石制品组合的内涵丰富,剥片技术和工具类型多样,一些特殊类型的石制品标本如预制石核、长石片、似-勒瓦娄哇石片、盘状石核石片、似-基纳型刮削器等代表了天华洞遗址石工业独特的技术文化面貌,也表现出西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一些技术特点和因素。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 对吉林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周边进行考古调查时, 在石人沟林场东北的红旗河第2级阶地发现了该地点, 并进行了试掘, 面积为69m2。共获116件石制品, 其中出土86件, 采集3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断块及废片。根据地层堆积、石制品特征组合及与周边旧石器遗址对比分析, 推测该遗址的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7.
2021年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河南汝州地区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汝州温泉遗址,地层厚约3 m,发现石制品148件,分为石核、石片、石锤和石器。原料以石英岩、安山岩为主;石核以简单剥片石核为主,存在盘状石核;石片中以大、中型为主;石器类型包括手斧、薄刃斧、手镐、大型石刀、石球、刮削器、尖状器、钻器、砍砸器等。整体石制品面貌既有简单石核-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又有手斧、薄刃斧等阿舍利石器工业常见器类,年代属晚更新世。温泉遗址的发现是北汝河流域存在阿舍利技术的证据,河南北汝河流域或将成为国内又一处阿舍利技术表现较为集中的区域,将为研究阿舍利技术在我国的出现和扩散等提供新的线索和区域视角。  相似文献   

8.
2017年8~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伯利亚两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通过调查与试掘,在叶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流域确认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马特盖奇克遗址,该遗址石制品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是火山岩、燧石和石英岩。通过阶地比对,初步认为该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另外,对库尔塔克卡缅内洛卡遗址的再次发掘出土了44件石制品,包含石核、石片和石器,原料主要是燧石、石英岩和火山岩。此次发掘进一步充实了该遗址的考古材料,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该遗址的考古年代学序列。  相似文献   

9.
肖沟遗址位于湖北省郧阳区安阳镇钟家河村,埋藏于丹江口库区汉江左岸第二级堆积阶地,遗址所在地三面环水,北靠低山。2010年10月-12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近1500 m~2,出土石制品413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断片和碎块碎片等。古人类利用河流砾石,就地取材加工石制品;硬锤锤击是主要剥片方法;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石片为毛坯,边刮器为主要类型。石制品特点显示石片工业特点。石制品类型以石片类和断块类为主体,石制品拼合率近10%,是一处原地埋藏的古人类遗址。通过与丹江口库区相关旧石器遗址的比较,结合地貌地层特点,推测该遗址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0.
泥河湾盆地三棵树旧石器遗址2008年试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棵树旧石器遗址发现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东北部。2008年秋,该遗址经过小规模试掘, 出土251件石制品及一些碎骨和牙化石。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碎片等; 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雕刻器、石锥、石钻、鸟喙状器等。石制品以小中型为主, 其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燧石、白云岩、玄武岩等, 全部为就地取材。三棵树遗址与后沟遗址同处泥河湾层上部, 处于后沟遗址下部和马梁遗址上部, 时代属于中更新世中后期。该遗址的发现有助于探讨我国华北小石器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探索细石器文化传统渊源。  相似文献   

11.
李罡  任雪岩  李珺 《人类学学报》2016,35(4):509-521
泥河湾盆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中多处遗存包含楔形石核、锥形石核技术,其文化内涵在细石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7月,考古队员在盆地东部岑家湾台地北缘发现了二道梁遗址,随即进行发掘,揭露面积31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及骨制品等文化遗物2000余件。遗址埋藏于桑干河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上部,上覆黄土状堆积,文化层厚约0.2m,属水动力较弱的河流堆积。石制品原料多为采自附近阶地的砾石层或桑干河及洞沟河漫滩上的燧石;打片技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石核和石片全部使用锤击法,间接打片技术主要表现在船形石核的制备和细石叶的剥取上;石器类型包括雕刻器、刮削器及琢背刀。石器组合特征显示该遗址文化面貌属于典型的细石器工业。骨化石~(14)C测年结果为18085±235 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较晚阶段。二道梁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首次发现的以船形石核作为主要技术类型、且以此为代表的细石器工业遗存,对研究泥河湾盆地乃至中国北方细石器工业不同技术类型、及所蕴含的人类扩散与技术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沟湾1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镇珠窝园村,埋藏于永定河右岸第二级阶地后缘。2015年8-9月对该地点进行试掘,揭露面积约27m2,出土232件石制品和19件动物化石。石制品原料以粗面岩为主,应为就地取材;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等,标本大小总体以小型为主;石核剥片均采用硬锤锤击法。石制品的类型和技术特征显示其总体属于石片石器技术体系。结合遗物和堆积状况,推测西沟湾1号地点为一处原地埋藏类型的临时性石制品剥片场所。依碳十四年代测定,初步推断该地点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3.
泥河湾盆地霍家地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家地旧石器地点发现于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层”中,经试掘出土了60件石制品,包括4件石核、12件石片、24件石器和20件有人工痕迹的石块,石器中包括刮削器20件,尖状器2件,石锥、雕刻器各1件。含石制品地层位于东谷坨文化层之上,推测其年龄约为距今10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 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 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 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 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 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 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的葡萄园石制品79件,发现在泥河湾盆地东端河北省阳原县官厅村北小长梁更新世早期旧石器遗址东侧的后石山基部,文化层由下更新统湖滨相冲-洪积砾石层构成,层位与小长梁文化层大致相当,位于Matsuyama负极性时的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层段之下,而靠近Olduvai正极性亚时层段顶面,推断其年龄为150~160万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广义泥河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蔚县盆地也曾是更新世期间古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地区。2019-2020年度在蔚县盆地开展了新一轮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发现并确认18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获得35件石制品以及少量动物化石。从文化遗存的出露层位来看,泥河湾河湖相地层和黄土堆积是遗物埋藏的主要地貌部位。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含细石核)、废片和工具;原料以火山岩、燧石和石英岩为主;石核剥片和工具修理均主要采用锤击法。技术类型总体上包含了简单石核石片技术和细石叶技术两套组合。结合相关地貌、地层对比资料以及石制品的类型特征,初步推测新地点的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其中含细石叶技术制品地点的年代应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证据所在地,越来越多的早更新世遗址的发现使得该地区在研究中国北方早更新世人类演化与生存行为领域备受学术界关注。麻地沟遗址群(MD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群,它位于泥河湾盆地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域,由包括E6和E7在内的9个地点组成。MDG-E6与MDG-E7地点发现于2007年,2012-2013年正式发掘,揭露面积分别为30m2和20m2,出土遗物分别有184件和174件。石制品原料主要取自遗址周边的燧石、白云岩和火山岩,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等,剥片和修理技术为硬锤直接打击法且简单随意,组合特征与非洲奥杜威工业(Oldowan)相似。动物化石均很破碎,难以鉴定动物种属。根据地层和初步古地磁测年资料,推测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年龄大致为1.07 Ma BP。  相似文献   

18.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洞沟遗址第3、4、5地点位于水洞沟盆地西南边缘,自1923年发现以来,这三个地点尚未经过正式发掘。2004年夏秋季节,宁东重化工基地引黄管道的修建要穿越盆地的边缘,遂对这三个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共揭露110m2,出土和采集了上千件石制品和鸵鸟蛋皮。下文化层的石制品主体呈现出与水洞沟第1地点相同的文化面貌;上文化层石制品和采集品特征则与第6地点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其中包含大量的细石器制品。另外,在水洞沟盆地首次发现了两面器类型。此次发掘出土的文化遗物丰富了水洞沟遗址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水洞沟文化与华北相邻区域古文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白马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处重要遗址。本文报道的87件石制品均发现于西白马营遗址同一文化层,类型有石核、石器和废片等,其中废片包括完整石片、破碎石片、碎片与断块等。石制品原料以燧石、石英以及硅质白云岩为主,个体以小型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硬锤锤击法,偶用砸击法。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修理采用硬锤锤击法。文化面貌属于华北小型石片石器工业传统。  相似文献   

20.
泥河湾盆地大长梁旧石器地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02,21(2):116-125
大长梁旧石器地点位于泥河湾盆地东端 ,埋藏在泥河湾层里。它东距小长梁遗址170米 ,野外观测和地层对比显示 ,二者的地层层位及文化层一致 ,应为同时期遗址。该地点试掘近 7平方米 ,共获得33件石制品和一些动物化石。出土石制品以小型为主 ,原料剥片利用率高 ,成器率低 ,动物化石多为哺乳类肢骨。其年代大于107万年 ,属旧石器时代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