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荣家 《遗传》2008,30(8):951-952
孟德尔为确立遗传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则以果蝇为材料,发现了伴性遗传规律以及连锁、交换和不分离遗传规律,并提出基因论等,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余先觉教授正是这一时期在摩尔根实验室中成长起来的现代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2.
基因概念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生物学通报》2002,37(10):53-54
基因 (gene)是遗传学家约翰逊 (W.Johannsen)在1 90 9年提出来的。他用基因这一名词来表示遗传的独立单位 ,相当于孟德尔在豌豆试验中提出的遗传因子。在遗传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基因仅仅是 1个逻辑推理的概念 ,而不是一种已经证实了的物质和结构。由于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浅入深 ,由宏观到微观 ,基因的概念也在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从遗传学史的角度看 ,基因概念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 ;摩尔根的基因阶段 ;顺反子阶段和现代基因阶段。1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阶段1 9世纪 60年代初 ,孟德尔对具有不同形态的豌豆作杂交…  相似文献   

3.
1928年摩尔根(T.H.Morgan)在《基因论》(The Theory of the Gene)一书中曾专门论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固定的位置,并呈直线排列。虽然基因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有秩序的交换,但只限于在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之间进行,所以通过交换一般仍不变更基因的位置(在杂合型中,只是显、隐性基因的互换,该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的位置不变),相反,却可通过交换值的计算推断同一染色体上基因和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摩尔根把他所发现的这一规律,连同孟德尔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合称基因学说.基因学说的建立大大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因此摩尔根曾在1933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基因学说为无数遗传学实验所证实,在遗传学中已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原理。但是科学总是不断地发展的,今天已充分证明,摩尔根的基因学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直线排列的,但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却  相似文献   

4.
刘青 《生物学通报》2007,42(3):35-36
孟德尔进行了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2个定律与摩尔根提出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共同揭示了分布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的传递原理,奠定了遗传学大厦的基础。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这2个定律,而且还要学习孟德尔在提出这2个定律的试验过程中所提供给人们的如何进行科学思维以发现规律的方法,以及孟德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薛红 《生物学通报》2009,44(10):35-3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由萨顿提出.摩尔根及其学生的实验研究加以证明并发展成为遗传学理论,它是经典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运用类比推理、实验论证等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过程,有利于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学会上海分会、中国植物学会上海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上海分会和中国园艺学会上海分会10月7日上午在上海文化俱乐部联合举办了青岛遗传学会議传达报告会,到会的有三百多位生物学工作者。首由夏镇奥同志报告遗传学座谈会的会议经过。接着遗传学家谈家桢用幻灯结合讲解介绍了孟德尔、摩尔根学说的基本内容。他说:摩尔根学派认为遗传物质主要是染色体及其上假定的基因,特别是细胞核里的“去氧核糖核酸”。而细胞质里的中心体、粒线体、色素体和某些生物体内的“细胞質基因”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米丘林学派李森科认为细胞内的点点滴滴的活质和染色体及基因一样有同等的遗传作用,这就是目前两派争论的焦点。他认为李森科所用的方法一般不够精密、科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那么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为材料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导致了遗传学的许多重大发现。186 6年 9月 2 5日 ,托马斯·摩尔根 (ThomasHuntMorgan)生于美国肯塔基州 (Kentucky)的列克星屯市 (Lexinton)一个上流社会家庭 ,父亲是高级军官 ,母亲是名门闺秀。他的大伯父约翰·亨特·摩尔根 (JohnHuntMorgan ,182 5~ 186 4)是南北战争的陆军准将 ,号称“南军雷神” ,可惜于摩尔根出世前2年战死疆场。摩尔根 (ThomasHuntMorgan ,186 6~ 194 5 )http : www…  相似文献   

8.
一、新中国的中学课程为什么要撤消“高中生物学”这个旧的课程呢?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两种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和新的生物学。旧的生物学就是反动的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的生物学。它主张生物体是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的。所谓“种质”是一种永生不灭的物质,不受体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谓“种质”根据旧的生物学说来,就是生殖细胞里的染色体。旧的生物学认为染色体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包办一切的遗传工作。旧的生物学更进一步假定所谓“基因”是染色体中的主要物质,一切遗传工作都依靠基因。基因是什么呢?基因是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主义者所假设出来的物质微粒,以为它是一有生  相似文献   

9.
孟德尔的遗传单位随着遗传学研究的进步,基因概念一直在变化之中得到发展。大家知道,现代遗传学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下基础的。孟德尔从系统的杂交实验中,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他根据这两个规律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假说,并得到证明。不消说,这样的遗传理论属于颗粒遗传理论,跟融合遗传理论相对立。  相似文献   

10.
从十九世纪中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工作开始,直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在遗传基因信息传递上,遗传学工作者只发现了3条规律。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和摩尔根等人发现的连锁交换律。此外,再没有人发现具  相似文献   

11.
遗传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基因的概念紧密相联。因此,了解基因概念的充实与更新有益于遗传学的学习。基因仅是个符号 1866年,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以《植物的杂交实验》为题发表了他历时八年的实验结果。他应用“回交”技术和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豌豆个别性状在亲代和子代间出现的关系,揭示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这样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文献中,孟德尔提出豌豆的高、矮、红花、白花等性状受“遗传因子”(后来学者们称为基因)控制。这就是说,这种“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胡恩萍  李娟  孙坤  张辉 《生物学通报》2014,49(10):17-19
通常认为孟德尔在豌豆子二代得到3∶1分离比的基础上发现了分离定律。参考孟德尔论文,在多代自交确认了子二代1∶2∶1分离比后,孟德尔才根据自己的假设提出了遗传学分离定律。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架起了1∶2∶1基因型分离比与1∶1基因分离比之间的桥梁,科学地反映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和受精时随机结合的数理基础,使测交得以验证数理推论。这反映了遗传学研究的自在逻辑,也体现了孟德尔的成就超越当时细胞生物学发展水平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
150多年前, 孟德尔进行了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发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1900年, 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后, 人们从生理生化、细胞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对豌豆的这7个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已有种子形状(R)、茎的长度(Le)、子叶颜色(I)和花的颜色(A)等4个性状的基因被克隆; 未成熟豆荚的颜色(Gp)、花的着生位置(Fa)和豆荚形状(V)的基因已被定位在各自的连锁群上。4个孟德尔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加深了人们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如基因功能的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基因变异原因的多样性、显性和隐性的分子实质等。在遗传学教学中, 把孟德尔基因克隆和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 在分子水平上诠释经典遗传规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全面把握从形式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的内容和遗传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遗传学迅速发展,到30年代,基因论已得到普遍承认。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的自我复制。摩尔根等人提出,经典物理学和化学的方法最终将能说明某些过程;而传统的观点则认为,必须坚持遗传分析的老方法才能认识基因的秘密,贝特森等人对用理化的方法表示“不可思议”。生物学家在遗传微观机制的研究上,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另辟蹊径,打开通往生命之迷大门的是一批有远见卓识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化学家。没有这批“门外汉”,就不会有分子生物学的今天.其中,物理学家的功绩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基因,这一从臆测到实体的名词由来已久,但其概念和含义在现代遗传学中已得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摩尔根在“基因论”中提出了遗传粒子理论。整个“基因论”是以粒子性的基因彼此独立,互不重叠的论点为基础的,他认为基因呈直线排列。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证明基因不仅可以重叠,而且可被分隔。同时 Mcclintock 的跳跃基因的重新肯定,假基因、超基因以及癌基因等的相继发现,是基因学说研究中突破性事件。它不仅使摩尔根的基因学说受到挑战,也使风行一时的“基因是转录单位”的概念不能成立。接着提出“基因是  相似文献   

16.
基因概念的现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概念的现代发展黄青阳(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武昌430070)在早期的遗传学里,基因指的是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在整个的细胞遗传学时期,基因被看成是一个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遗传传递、重组、突变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基因一个酶”,随着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摩尔根与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高翼之 《遗传》2002,24(4):459-462
1866年至1900年间,即孟德尔论文完全被人们所忽视之时,细胞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精作用中的行为已经基本上搞清了。 1900年孟德尔论文被重新发现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萨顿(Sutton)就在1902年12月和1903年1月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指出: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性状的行为完全平行。萨顿以很有说服力的分析表明,只要假定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就可以十分圆满地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但是,当时国际遗传学的“主帅”贝特森却坚决反对把遗传因子与任何物质实体联系起来。1909年创造“基因”一词的约翰逊也只是把基因作为“一种计算或统计单位”,反对“基因是物质的、具有形态特征的结构”。萨顿的假设还遭到当时还是实验胚胎学家的摩尔根(Morgan)的反对,宣称他绝不接受“没有实验基础的结论”。实际情况是,虽然萨顿提出的各种细胞学现象都是实验观察的结果,但是把这些细胞学现象与孟德尔遗传理论联系起来,确实没有任何实验证据。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是通过实验彻底转变思想而成为国际遗传学第二代“主帅”的摩尔根。  相似文献   

18.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也许是当今人们最熟知的分子生物学法则,然而这一法则的发现及被人们普遍接受,却相当曲折不易。本世纪初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后,遗传学迅速发展。1910年至20年代中期,摩尔根等在果蝇上发现了连锁交换现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事实,建立了细胞遗传学理论。既然基因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实体,可以设想,它是由某种物质所构成的,于是人们提出基因的化学本质问题。动、植物的染色体化学成份分析表明,染色体主要有两种成份:(1)脱氧核糖核酸(DNA);(2)一组小的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质,称为组蛋白。对于DNA,人们早已“熟识”,它是瑞士科学家米谢尔(F.Miescher)1869年在伤口脓细胞中首次发现的,后来发现它是细胞核的主要成份故称核酸。在本世纪20年代,德国化学家福尔根(R.Feulgen)发明了DNA特异染料,证明DNA  相似文献   

19.
李汝祺 《遗传》1983,5(5):1-5
从十九世纪中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工作开 始,直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在遗传基因信息传递 上,遗传学工作者只发现了3条规律。这就是 孟德尔发现的分亭律和自申零章律和摩尔根等 人发现的李锁辛冬律。此外,再没有人发现具 有象这3条定律在高等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遗 传规律了。然而,这3条规律的发现无一不是 通过经典遗传学的方法,即根据杂交后子,代 与子.代的结果(或用隐性亲代与子:代回交的 数据)和统计的方法推算出来的。至于说直观 的证据,只是在研究性细胞(配子)的减数分裂 的意义之后,人们才逐渐领会到的。  相似文献   

20.
金久 《生物学通报》2010,45(2):24-26
<正>1教材分析"DNA的复制"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基因的本质"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