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由于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和市场开放,中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遗传育种已从传统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性别控制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遗传育种基础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中国水产种业的形成和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15个.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水产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及其时间节点、新品种培育和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水产遗传育种和水产种业的国家需求以及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枣种质资源的研究、创新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枣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离体培养、分子标记、基因工程3个方面的内容。目前,生物技术是枣传统育种的有效补充,已成为枣遗传改良、种质资源创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与我国猕猴桃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果树之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野生和实生选优为主的传统猕猴桃育种方法与以基因组学和转基因为核心的分子育种技术相比,挑战和机遇并存。与其他果树相比,猕猴桃生物技术及其转基因研究较为滞后。就现代生物技术在猕猴桃遗传育种中的方法、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猕猴桃育种现状进行浅析,旨在为我国猕猴桃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方法参考及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产业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敏 《生物技术进展》2021,11(4):405-417
伴随千百年来自然物种进化与人类科技进步,世界农业育种经历了原始育种、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三个时代的跨越。生物育种是生物技术育种的简称,属于从转基因育种3.0版跨入智能设计育种4.0版、集各种前沿技术大成的新一代分子育种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培育革命性和颠覆性新品种的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技术。回顾了国内外农业转基因和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生物育种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加快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植物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及其与传统育种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在动植物优良新品种的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基于纳米材料构建基因载体的动植物转基因技术,对于发展动植物转基因新方法以及加速转基因种质材料的大规模制备、优良新品种的培育进程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纳米基因载体的种类与性质,并结合动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纳米基因载体相比于其他载体的特点及优势,同时,重点阐述了基于纳米基因载体的基因转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以期为动植物基因工程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遗传学报》2004,31(5):F010-F010
研究方向:运用细胞、分子遗传学,探索优质、高产、抗病等性状的相关基因的分子定位和遗传机制;运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建立高效聚合育种技术平台.创造新种质.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遗传》2017,(11)
蚕桑丝绸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我国也长期保持着世界产业中心的地位。家蚕早期遗传育种研究高度发达,形成了完善、科学的蚕种繁育和保存体系,但是也提前进入了育种技术的发展瓶颈,如传统遗传资源已被充分挖掘,品种同质化程度高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蚕桑丝绸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转基因、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快速应用,家蚕遗传育种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综述了家蚕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转基因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现代家蚕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潜力和现状,展望和讨论了家蚕遗传育种未来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水稻营养品质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是我国的主要食粮 ,但其蛋白质含量低、营养不够全面 ,满足不了人们对营养的需求。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采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来选育高蛋白质的水稻新品种 ,但收效不大。近年来 ,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应用生物技术改良水稻营养品质已逐步变为现实 ,并显示出诱人的前景。综述了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水稻营养品质改良的途径、研究进展 ,并指出在水稻营养品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遗传》2021,(6)
利用遗传修饰技术可以使动物在遗传水平发生改变,实现在个体内表达外源基因或对其内源基因的功能造成影响。在动物育种中,可以利用遗传修饰技术在分子水平进行设计并实现品种的快速改良。从传统的遗传修饰技术、病毒载体、精子载体等介导的遗传修饰技术到新型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为代表的人工核酸酶的运用使得基因编辑动物的制备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并迅速在多个物种中得到应用。这些方法也已经拓展到了绵羊(Ovis aries)遗传育种领域。利用遗传修饰技术在绵羊中进行分子育种比传统的育种方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使用多种策略直接对性状进行快速改良,并且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本文详细介绍了遗传修饰技术在绵羊中的研究历程,探讨了通过遗传修饰技术进行绵羊分子设计育种的可能性,并提出以上技术和方法在绵羊育种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强调,要提升生物育种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主要农林动植物的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加快推进分子育种、细胞育种、航天生物工程、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培育推广超高产、多抗、优质专用、易储耐藏、营养强化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动物生产、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优异基因型品种间多次杂交培育的合成品种为主的传统常规育种方法与以基因组学和转基因为核心的分子育种技术相比,挑战和机遇并存.与主要农作物相比,牧草作物基因组学及其转基因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牧草基因组学及转基因在以黑麦草属(Lolium)和羊茅属(Festuca)为代表的禾本科牧草及以三叶草(Triflolium)和苜蓿(Medicago)为代表的豆科牧草中已有较多研究,就现代生物技术在国外牧草遗传育种中的方法、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牧草常规和转基因育种提供方法参考及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5.
植物单倍体诱导技术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2020,(5)
单倍体育种是培育作物新品种的主要育种技术之一,提高单倍体诱导频率和简化诱导程序是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关键。随着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单倍体育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重要植物的育种研究中,展现出基因纯合快速、育种年限缩短、育种效率提高等优势。单倍体诱导技术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反向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技术相结合,在作物品种改良上的作用更加显著。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在遗传群体构建、基因功能鉴定、转基因研究、细胞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单倍体诱导技术、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制主要作物单倍体诱导系的进展,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单倍体诱导技术尤其是利用基因编辑创造诱导系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种植不仅可减少80%的农药用量,保障增产增收,而且可以降低60%的霉菌污染,保障饲料和食品安全,对人畜健康意义重大。60多年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掀起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场伟大革命,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近30年来,以基因工程(又称遗传修饰)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育种(又称转基因育种)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不断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转  相似文献   

17.
百合(Lilium spp.)是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包括观赏、食用和药用百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百合遗传背景复杂、杂合度高、远缘杂交不亲和,且传统杂交育种周期长、育种精度低,难以快速高效地培育目标品种。目前,包括现代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在内的现代育种技术均已在百合中应用。本文总结了百合杂交育种中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克服方法,诱变育种中的诱变条件,倍性育种中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体细胞杂交育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和杂交的条件以及基因工程育种中百合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编辑体系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列举了不同百合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案例,分析了不同育种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百合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未来百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更多百合新品种的创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与安徽省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进展的实际例子,勾画出对未来农业的影响,并提出我省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若干建议。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1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首先是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培育转基因品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开始于7...  相似文献   

19.
《遗传》2000,(4)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室。现任所长李家洋研究员 ,副所长朱祯研究员。遗传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研究人员94人。遗传所设8个研究室 :动物与医学分子遗传、人类基因组中心、体细胞遗传、植物雄性不育、生物技术与育种、植物遗传操作、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生物技术院开放实验室。遗传所主要从事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是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与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遗传所近年来通过“院百人计划”…  相似文献   

20.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生物育种技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推进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我国在2008 年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把生物育种产业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需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