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开远小龙潭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材料,对小龙潭动物群作了新的补充与论述.小龙潭动物群在组合面貌上与西瓦立克的 Chinji, Nagri 层动物群相近,动物群的时代不早于 Chinji 层而早于云南禄丰石灰坝动物群,为晚中新世.  相似文献   

2.
北京教学植物园座落在北京市美丽的龙潭湖畔。东邻龙潭公园,南面紧靠南二环路和护城河,北面与北京游乐园仅一墙之隔。园内终年郁郁葱葱,四季花开不断。现有植物千余种,是进行生物教学和科普教育的理想之地。北京教学植物园始建于1957年,现在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南句容A10井的孢粉研究,首次发现了上二叠统龙潭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组合特征。与国内同时期的孢粉组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并用孢粉热变指数和有机质类型,对龙潭组进行了油气评价。为苏南地区晚二叠世的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4.
柳州市龙潭、都乐公园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潭、都乐公园位于广西中部的柳州市,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为一典型的石灰岩地区,气候属亚热带。这里的石灰岩植被因受多年的保护而得到恢复,与同一地区内其他地方的光秃石山形成鲜明对比。本文讨论了龙潭、都乐植被现状和特点,本区植被属南亚热带石灰岩次生性藤一灌丛兼有小面积、星散的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记述宁夏卷1新种,即龙潭诺Rhopalopsole longtana sp.nov.,并讨论了其与近似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博物馆。龙潭诺,新种Rhopalopsole longtana sp.nov.(图1~8)新种与秦岭诺R.qinlinga Sivec&Harper,2008近似,肛侧突大型,具强骨化的刺突,同属于陕西诺种团。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新种雄虫第9背板后缘中部有1隆起的横脊和三角形刺突,其两侧各有1个向后延伸的叶状突,肛上突端部三角形。而秦岭诺雄虫第9背板无刺突,后缘略平直,肛上突端部圆钝。正模♂,宁夏泾源龙潭,2008-07-05,刘经贤采。词源:新种种名以采集人的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6.
利用Biolog-ECO 技术, 研究了澄江县帽天山和蛟龙潭磷矿区修复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 帽天山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明显高于蛟龙潭, 土壤微生物群落种类亦相对较丰富, 而蛟龙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相对较丰富。两地区对6 类碳源的优先利用顺序也不同, 帽天山地区依次为: 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碳水化合物类、胺类、酚酸类、羧酸类碳源; 蛟龙潭地区依次为: 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物类、酚酸类、羧酸、胺类碳源。两地区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也存在差别: 帽天山以利用多聚物类, 碳水化合物类, 氨基酸类和胺类为主要碳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其主要类群; 蛟龙潭以利用多聚物类, 酚酸类, 氨基酸类和胺类为主要碳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为其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7.
贵州晴隆中营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已有详细的研究。本文仅对地层中出现的腹足类化石做生态学的研究。本区上二叠统划分为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凉风坡组,下三叠统为飞仙关组。龙潭组是一套碎屑岩夹一层厚层状石灰岩,含海相化石;凉风坡组也是一套碎屑岩,但夹有较多的硅质结核和硅质灰岩层。飞仙关组和凉风坡组之间是连续过渡沉积。根据沉积物和古生物特征推测,从龙潭组到凉风坡组的岩相是由滨海沼泽相变为浅海滨海相(姚兆奇、徐均涛等,1980),海水由龙潭期的时进时退变为长兴期的逐步加深。岩相的变化在古生物面貌  相似文献   

8.
云南开远小龙潭四周高山环抱,为一小型山间盆地,南盘江从盆地的东北边缘斜穿而过。小龙潭盆地基底及其周围由中三迭纪嘉陵江灰岩组成;盆地内分布有第四纪和第三纪地层。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为马街组,由钙华层及泥炭组成;兴隆寨组,由土黄、黄灰色粘土构成。第三纪地层自上而下为河头组和小龙潭组,发育良好,其岩性主要为灰白、灰绿及灰黑色砂岩、粘土岩夹褐煤层。  相似文献   

9.
一、盆地概况小龙潭含煤盆地位于云南省开远市北部,盆地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是一个面积为21km~2的小型内陆山间盆地。它的周围为三迭纪石灰岩组成的群山,盆地内分布着中新统含煤地层和第四系。小龙潭盆地是基底的石灰岩经过长期的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中新世初期,小龙潭一带是一个积水较深的山间湖盆,其底部堆积了厚达460m的粘土岩夹薄煤层的岩系。随着湖  相似文献   

10.
黔西晚二叠世鹦鹉螺化石,以往甚少正式报道。笔者将近年来所得标本研究,报道于下。黔西晚二叠世早期乐平(或称龙潭)阶的鹦鹉螺化石比较贫乏,本文所描述的仅二种,其中Lopingoceras sp.产于安顺轿子山龙潭阶顶部,其外形与盐岭齐德鲁组(Chhidru Formation),旧称上长身贝灰岩(Upper Productus Limestone)的“Orthoceras cyclophorum Waagen”相似,但后者壳表横环和缝合线倾斜方向相反,这一未定种与苏联阿美尼亚卓勒法地区上二叠统卓  相似文献   

11.
在江西武宁的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龙潭组下部获得?类化石8属30种,并对其中10个属种进行系统描述。对获得的?类化石自下而上建立六个?带,分别是Schwagerina anhuiensis-Schwagerina chihsiaensis带、Schwagerina chihsianesis regularis带、Chusenella conicocylindrica带、Chusenella douvillei带、Chusenella ishanensis带和Pseudodoliolina pseudolepida带。通过与南京栖霞山,贵州盘县火铺镇等地的?类化石带对比,本研究区的栖霞组上部、茅口组和龙潭组中下部的地质时代分别为罗德期、沃德期和卡匹敦期。  相似文献   

12.
消息     
《人类学学报》1986,5(4):400-401
本世纪五十年代,曾在云南开远小龙潭晚中新世褐煤层中先后两次发现古猿的牙齿化石。1980年6月小龙潭煤矿古生物化石保护小组发现了古猿一青年个体的左下第一至第三臼齿列。标本产自布沼坝露天矿坑海拔为1070米至1080米的水平层间,煤层顶板海拔为1100米,即古猿化石出土处距煤层顶界在20至30米之间。小龙潭组主煤段厚100至223米,化石出自主煤段上部。1982年5月11日又在上述化石层中出土古猿青年个体的上颌骨一件,颌骨上附着12枚牙  相似文献   

13.
瑶女变水蛇     
桂平县“罗丛岩”,山内泉洞遍布,岩道互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分布其间,因此被列为桂平八景之一。到“罗丛岩”畅游的客人只知道洞内有一碧绿清澈的龙潭,原叫水月潭,为什么称为龙潭呢?这其中包含着一个瑶女变水蛇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县南白花村(今白沙乡白沙村)  相似文献   

14.
南京龙潭地区五通组孢子组合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南京龙潭地区五通组共产小孢子53属136种(含12新种),可划分4个孢子组合,即Aneurosporaasthenolabrata-Radiizonateslongtanensis(AL)组合,Retusotriletes-Cymbosporites(RC)组合,Knoxisporites-Densosporites(KD)组合与Leiotriletescrassus-Laevigatosporitesvulgaris(CV)组合。详细分析某些已知种的垂直分布与组合对比表明:龙潭五通组除包含晚泥盆世沉积外,还包含部分早石炭世的沉积,泥盆-石炭系界线置于RC与KD组合之间,即擂鼓台段下一中部与中一上部之间较适合。此结论与相关的植物与鱼化石的时代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胡世忠 《古生物学报》1989,28(4):474-479
一、问题的提出龙潭组是我国南方经济价值最大的含煤岩系,曾以典型的海陆交替相而闻名于世。过去一向把龙潭组底部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作为陆相的标志。然而,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煤田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苏南地区的勘探队于这层长石石英砂岩中较普遍发现有指相意义的矿物——海录石(颗粒均较新鲜,大多呈胶体形态充填在碎屑之间)。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和长广煤矿地质队骆善胜(1980)等先后在苏浙皖交界地区的广德牛头山西边村、龙山洼、王村、查扉村等井田龙潭组下部含煤段的主采煤层(俗称“C”煤  相似文献   

16.
黔西滇东北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描述了黔西和滇东北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介形类化石计24属、55种,其中包括2新属(Langdaia,Panxiania),2新亚属[Panxiania(Panxiania),Panxiania(Obesella)],42新种,2新亚种和7未定种。分析了龙潭组,长兴组,宣威组,飞仙关组和卡以头组的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并据此讨论了宣威组与龙潭组和长兴组的对比关系,宣威组和卡以头组的划分介线和卡以头组与飞仙关组的对比关系,指出卡以头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D剖面第4层(薄层黑色炭质粘土与灰色细砂互层)发现植物叶部印痕化石,经鉴定属壳斗科绝灭的雷龙潭檞叶(Dryophyllum relongtanense Colani),该种植物常参与组成亚热带至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董为 《化石》2006,(3):8-10
小龙潭煤矿布沼坝坑小龙潭盆地位于云南省开远市西北方,东经103°12′~18′,北纬23°30′~38′,处于云南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是侵蚀性的溶蚀型小型盆地,为云南省200多个含褐煤盆地中接近南部边缘的一个。盆地呈长椭圆形,北窄南宽,长轴为北东—南西向。盆地海拔在1030~1110米之间,面积约21平方公里。南盘江和滇越铁路沿北西—南东方向穿越盆地。盆地四周和基底均由中—上三叠统灰岩、白云质灰岩及少量的砂页岩构成。盆地基底上沉积有第三系湖沼相地层和第四系河流相冲积层。在南盘江两岸,各有一个露天采煤场。江北的名为小龙潭坑,江南的名…  相似文献   

19.
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植物叶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D剖面第4层(薄层黑色炭质粘土与灰色细砂互层)发现植物叶部印痕化石,经鉴定属壳斗科绝灭的雷龙潭槲叶(Dryophyllum relongtanense Colani),该种植物常参与组成亚热带至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20.
云南宜良晚中新世硅藻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系统地描述和研究了产自云南省宜良县可保村小龙潭组上段灰色泥岩层中的硅藻植物群,计有16属46种(变种),其中含1新种和1新变种。根据硅藻植物群组合面貌的分析,推断该区在这一时期的沉积环境应为温暖干燥气候下的中型高原浅水型淡水湖泊。本文系统分析了宜良小龙潭组的硅藻化石群组成成分,并与国内外其它中新世地层的硅藻化石群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组硅藻化石群所代表的时代应隶属中新世晚期。研究发现的新种(变种)是:宜良小环藻Cyclotello yiliangensis sp.nov.和缢缩脆杆藻宜良变种Fragilaria construens var.yiliangensis var.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