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植物杂志》2011,(8):94-95
玄参科马先蒿属(Pedicularis)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半寄生;花排成顶生的穗状花序或总状花序;花冠变化甚大。该书植物为双子叶植物中大属之一,有600种以上,  相似文献   

2.
稀有濒危植物—半枫荷黄仕训(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金缕梅科半枫荷属植物,在《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中,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一、形态特征半枫荷为常绿乔木,高达20米;...  相似文献   

3.
伞形梅笠草Chimaphilaumbellata(L.)Barton系鹿蹄草科植物,常绿半灌木,其叶子用药。具有抗癌、降糖作用。是一种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植物。1形态特征常绿半灌木,高10~15cm。根状茎横走,地上茎直立,单一或分枝,植株无毛;叶4~6枚轮生,密集,革?..  相似文献   

4.
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仲康  成清杨 《化石》2001,(2):20-22
澳大利亚大陆介于南纬10°41′—44°11′和东经113°05′—153°34′之间 ,大陆东面是太平洋 ,南岸和西岸临印度洋 ,南回归线大致横贯中央 ,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的生物 ,与其它大陆的生物 ,有明显的差异 ,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古老性(即原始性)和特有性。在自然植被方面 ,澳大利亚与其它大陆的自然植被有明显的差异 ,多特有植物 ,多旱生植物 ,森林植被稀少 ,植被类型呈半环状分布。据统计 ,在澳大利亚的12049种植物中 ,特有种达9036多种 ,占整个植物区系的75%以上 ,特有属种的丰富程度 ,是…  相似文献   

5.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豆属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属Clycine L.的4种类型植物茎材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植物的茎材横切面均为散孔材。野生大豆茎材多为单管孔.少见复管孔;半野生大豆具复管孔,少见多细胞的管孔链;半栽培大豆茎材中复管孔和管孔链较多;而栽培大豆的复管孔和管孔链更多且普遍.野生大豆单列射线多,多列射线少半野生大豆有少数多列射线;半栽培大豆多列射线较多;栽培大豆多列射线细胞组成的射线最多.大豆种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侵填体分布不同,各种结构的演化途径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结构较原始,栽培大豆最进化.  相似文献   

7.
大豆属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属ClycineL.的4种类型植物茎材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植物的茎材横切面均为散孔材。野生大豆茎材多为单管孔.少见复管孔;半野生大豆具复管孔,少见多细胞的管孔链;半栽培大豆茎材中复管孔和管孔链较多;而栽培大豆的复管孔和管孔链更多且普遍.野生大豆单列射线多,多列射线少半野生大豆有少数多列射线;半栽培大豆多列射线较多;栽培大豆多列射线细胞组成的射线最多.大豆种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侵填体分布不同,各种结构的演化途径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结构较原始,栽培大豆最进化  相似文献   

8.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兰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计有兰科植物38属72种(含种下分类群),分别占贵州兰科植物属总数和种总数的50.14%和29.27%。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所含的兰科植物属、种数相比,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属、种总数与重庆金佛山和湖北神农架相当,而仅次于四川峨眉山;与贵州的茂兰、习水相比,其属数高于茂兰和习水,种数高于习水、略低于茂兰;②兰科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7个类型或变型,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占明显优势,为30.55%;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成分,占15.28%;③兰科植物生活类型多样,既有地生、附生和腐生的类型,又有半地生、半附生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海芒果(Cerbera mangha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五种红树植物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它们的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显微观察,比较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红树植物叶对盐浸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除杨叶肖槿为异面叶、掌状网脉外;拉关木为等面叶、羽状脉,其它三种植物为异面叶、羽状网脉;五种材料具4级叶脉,3级、4级脉具明显维管束鞘。木榄、桐花树、拉关木、杨叶肖槿1级脉为半周韧无限维管束,海芒果1级脉为外韧无限维管束。五种材料叶肉具有分泌腔,除海芒果外,具有含晶体细胞;木榄、桐花树有内皮层,拉关木有贮水组织;桐花树、海芒果有含单宁细胞;桐花树、拉关木、杨叶肖槿有盐腺。这五种植物的叶片结构体现出不同植物对盐浸环境适应性的特征。相比较而言,真红树植物的特化结构较半红树植物多。  相似文献   

10.
广西植物二新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韦毅刚  文和群   《广西植物》1995,15(3):216-219
广西植物二新种韦毅刚,文和群(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541006)关键词大苞半蒴苣苔;单花小檗;新种;广西TWONEWSPECIESFROMGUANGXIWeiYigang;WenHequn(GuangxiinstituteofBotany,Guili...  相似文献   

11.
世界植物区系缩影—柏林大莱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柏林大莱植物园(BerlinDahlem Botanical Garden),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郊,它是在舒伯格植物园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自1801年以来,该园历任园长均为植物分类研究史上的著名学者,其中近代植物分类学泰斗──阿道夫·恩格勒,就是从1889年至1921年间担任园长达33年之久。目前,柏林大莱植物园占地42公顷,收集保存的活植物20750种,位居世界前列,与英国的丘园和美国的纽约植物园共称世界三大植物园。 现在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植物园约有1500多个,其中…  相似文献   

12.
大历山植物区系分析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大历山有维管束植物1151种(包括变种、栽培种),隶属579属154科,其中蕨类植物28科56属103种;裸子植物5科6属8种;被子植物121科517属1040种。本文主要分析大历山植物区系特征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3.
昆虫人工饲料的发展、应用和前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延年 《昆虫知识》1990,27(5):310-312
<正> 昆虫人工饲料大致分为3个类型:(1)全纯饲料,又称化学规定饲料或规定饲料,所有成分均为纯化学物;(2)半纯饲料,多数成分为纯化学物,另含一种或几种粗制动、植物材料;(3)实用饲料,又称半合成或半人工饲料,主要由粗制的动、植物材料组成。用人工饲料饲养昆虫有很多优点:(1)不受季节的影响,可长年  相似文献   

14.
<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恐龙帝国的天空大半由翼龙主宰,那么,又是谁主宰着龙宫呢?在广阔的海洋中,虽然有形形色色的鱼类畅游其间,但它们只是食物链的一个个中间环节。中生代的海洋爬行动物才是海洋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南地区外来植物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等,确定华南地区有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45科141属223种,以菊科(Asteraceae,38种)、豆科(Fabaceae,36种)、禾本科(Poaceae,19种)植物为主,其中草本植物和原产美洲的植物占优势,分别有204种(占总数的91.5%)和163种(占73.1%)。广东外来入侵植物有159种,归化植物23种;广西有入侵植物135种,归化植物16种;海南有入侵植物111种,归化种15种;香港有入侵植物105种,归化植物9种;澳门有入侵植物89种,归化种4种;华南5省区共有的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为57种(55种为入侵植物,2种为归化植物)。广东是外来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与其他4省区共有的外来入侵和归化植物种类也最多,说明广东同时是外来植物输入和输出大省。由于气候和生态生境的相似性,各省区都面临着其他植物从周边地区入侵的风险,因此在治理入侵植物时,应建立联合防控机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联合监测和防控,以提升外来入侵植物的治理成效和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传统民俗植物文化在当地彝社会中广泛存在,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集中反映在法术仪式、礼仪、节日庆典等方面。采用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凉山彝族传统民俗中使用的植物,共调查到102种,其中,跟婚礼相关的植物21种,葬礼植物24种,成人礼植物11种,日常礼仪植物3种;火把节植物14种,彝族年植物15种;法术仪式植物91种。这些民俗植物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驱鬼、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个方面,这与当地彝族崇信鬼神和其崇拜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有关,是其自然原始宗教和毕摩文化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从青海省祁连山脉首次报道了奥地利真藓(Bryum austriacum Kockinger, Holyoak&Suanjak)在中国的分布。该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为:植株纤弱,黄绿色至浅褐色;叶卵状披针形,强烈内凹,覆瓦状排列;叶细胞大,薄壁,疏松排列;大量深棕红色的卵状芽胞在叶腋处单个着生;叶原基小,半透明。该种可能起源于中亚,是高山草甸上腐殖质和富营养化土壤的先锋植物。编制了中国真藓属中有叶腋生球形芽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标本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SNU)和焦作师专植物标本馆(JZNC)。  相似文献   

18.
对半蒴苣苔属( Hemiboea C. B. Clarke)植物半蒴苣苔( H. henryi C. B. Clarke)、贵州半蒴苣苔( H. cavaleriei H. Lév.)、疏脉半蒴苣苔( H. cavaleriei var. paucinervis W. T. Wang et Z. Y. Li ex Z. Y. Li)、华南半蒴苣苔( H. follicularis C. B. Clarke)和红苞半蒴苣苔( H. rubribracteata Z. Y. Li et Yan Liu)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5种植物的光合参数及其日变化曲线、光响应参数〔(包括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 )、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CO2响应参数〔包括CO2饱和净光合速率(CSPn)、羧化效率(CE)、CO2补偿点( CCP)和CO2饱和点( CSP)〕均有较大差异。半蒴苣苔、疏脉半蒴苣苔和红苞半蒴苣苔的净光合速率( Pn)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而贵州半蒴苣苔和华南半蒴苣苔的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且“午休”现象明显;贵州半蒴苣苔和疏脉半蒴苣苔的气孔导度( Gs)和蒸腾速率( Tr)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而其他3种植物的Gs和Tr日变化曲线均类似“双峰型”;5种植物的胞间CO2浓度( Ci)日变化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此外,5种植物的Pn与Gs均呈显著正相关、与Tr均呈正相关、与Ci均呈负相关。5种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均有差异,但在光合有效辐射( PAR)低于200μmol·m-2·s-1或环境CO2浓度( Ce)低于800μmol·mol-1的条件下,它们的Pn均随PAR或Ce的升高急剧增加。5种植物中,贵州半蒴苣苔的Pmax最高,疏脉半蒴苣苔的CSPn最高;贵州半蒴苣苔的LCP最高(55.74μmol·m-2·s-1),其他4种的LCP均小于10μmol·m-2·s-1;5种植物的LSP均介于600~800μmol·m-2·s-1之间,CCP介于50~150μmol·mol-1之间,而CSP均在1000μmol·mol-1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供试5种植物均为阴生植物,但因产地生境及遗传特性差异使它们各自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因而,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各种类的光合特性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 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20.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约在北纬31°06'、东经116°05',安徽省岳西县境内.其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总面积约2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是目前大别山中次生植被保存尚好和植物种类集中分布的代表性地区.该保护区大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多枝尖海拔1721.5米.境内山峰林立,河谷纵横,又是大别山中少有的风景游览区.笔者近几年来对该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植物考察和标本采集工作.该区有1318种(包含种下单位)种子植物,其中有不少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和特有植物,表现出南北植物的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