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IC-ELISA方法检测中国明对虾幼体卵黄蛋白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黄蛋白(Vitellin,Vn)是虾卵黄的主要成分,是胚胎和幼体发育的重要营养源.本实验测定和比较了中国明对虾卵及无节幼体期间Vn的含量;探讨了Vn含量的变化对无节幼体发育的影响,为对虾的幼体发育和饵料研究提供r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明对虾中成功克隆到抗脂多糖因子(ALF)的cDNA.该cDNA全长594 bp,编码由12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分子量为13694.02 Da,等电点pI为10.24,有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RT-PER研究表明,ALF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血细胞和鳃中有高水平的组成型表达,在细菌刺激后,ALF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增加,尤其在心脏和胃中表达上调明显.从表达模式可以推测,中国明对虾的抗脂多糖因子,作为一种抗菌肽类效应分子,在清除病原的防御反应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卵黄蛋白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黄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卵黄蛋白从成熟卵中用0.4MNaCl溶液提取时离子强度是提取的关键因素,pH影响不大。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后染色证明卵黄蛋白是糖脂复合蛋白。电泳和免疫反应证明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具有与卵内卵黄蛋白同源的蛋白带。化学分析表明卵黄蛋白含脂量为17.86%,含糖量为7.56%。氨基酸组份分析表明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包括相应的酰胺)等含量较高,含硫氨基酸含量很低。卵黄蛋白的沉降系数为14S,分子量测定为280,000—300,000道尔顿。卵黄蛋白分子经SDS-PAGE表明由四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40,000,125,000,410,00,400,00道尔顿。卵黄蛋白的等电点为pH 7.0—7.4。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海蜇-对虾(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菲律宾蛤仔海水综合养殖池塘养殖生物的食性、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在2017年5—9月的养殖周期内,采集并检测池塘内各种饵料和4种养殖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海蜇、中国明对虾、斑节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食物来源。结果表明: 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动物;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鯷鱼;菲律宾蛤仔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浮游植物、底栖硅藻和对虾粪便。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的营养级范围为2.64~2.95,平均值为2.84;海蜇的营养级范围为2.78~3.27,平均值为3.06;斑节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03~3.54,平均值为3.25;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范围为3.76~4.40,平均值为3.95。在综合养殖池塘中,菲律宾蛤仔为初级消费者,海蜇为次级消费者,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为捕食者;菲律宾蛤仔在滤食两种对虾粪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养殖池塘的水质。  相似文献   

5.
小体鲟卵黄蛋白生化特性及合成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从小体鲟鱼卵粗提液中,提纯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 Lv )和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 Pv)。卵黄脂磷蛋白(含糖、磷和脂,等电点7.50)具有雌性特异性, 分子量为144 kD,由97.4 kD和30 kD的大小2个亚基组成。卵黄高磷蛋白(含糖、磷,等电点8.30)其分子量为66 kD,其具有两个亚基,分子量分别为47.6 kD、16.8 kD。制备卵黄脂磷蛋白兔抗血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年龄小体鲟的肝脏、肠、卵(Ⅱ-Ⅴ期卵巢)及血涂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小体鲟卵巢发育到 Ⅳ期前,卵黄蛋白主要靠卵母细胞自身合成,这个时期内源性合成卵黄蛋白;当卵巢发育到 Ⅳ期,卵母细胞自身不合成卵黄蛋白,主要是通过肝脏合成卵黄蛋白原,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卵巢,被卵母细胞吸收后,裂解为卵黄蛋白,这个时期外源性合成卵黄蛋白。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卵黄蛋白的分离及其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泳结合不同染色方法证实,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卵黄蛋白为一种糖脂结合蛋白,其分子量约为314 kD,由148 kD、124.5 kD和39.6 kD 3个亚基组成。免疫反应证明,卵黄蛋白只存在于生育期的雌性褐飞虱成虫体内。褐飞虱卵黄蛋白具有种的特异性,其免疫血清与白背飞虱的卵黄蛋白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龟纹瓢虫卵黄蛋白的分子特性及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恺  张天澍  张丽莉  王斌  王群 《昆虫学报》2007,50(10):975-980
研究了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 卵黄蛋白的基本特性以及卵黄发生过程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PAGE和SDS-PAGE实验表明,龟纹瓢虫卵黄蛋白分子量为294.81±40.70 kD,并由分子量分别为144.68±0.03 kD和51.23±0.27 kD的两种亚基组成。对卵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发现,其必需氨基酸总量占57.48%,略高于非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为15.26%;色氨酸(Trp)和蛋氨酸(Met)含量较低,分别为0.50%和0.11%。采用间接竞争ELISA法,系统测定了龟纹瓢虫成虫期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体是卵黄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始于羽化后第2天;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原蛋白的滴度在羽化后第4天开始迅速上升,至成虫期的第8天左右达到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红褐斑腿蝗卵黄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蒸馏水沉淀法、凝胶过滤、蛋白质电泳等方法提取纯化了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ål)的卵黄蛋白,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电泳结合不同的染色方法证明红褐斑腿蝗的卵黄蛋白为一种糖脂复合蛋白,其分子量约为548 kD,由7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147.3,100.2,95.9,59.6,53.6,49.0和42.2 kD。卵黄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到17种氨基酸和NH3峰,其中谷氨酸(Glu)百分含量最高,达13.46%,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半胱氨酸(Cys)、精氨酸(Arg)含量比较高,脯氨酸(Pro)、组氨酸(His)、赖氨酸(Lys)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还原酶(Prx)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酶,在消除过氧化氢和抗氧化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PCR扩增编码中国明对虾Prx成熟肽的基因,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CR®T7/NT TOPO® TA中进行体外重组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 pLysS后,经IPTG诱导表达产生包涵体形式的目的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LC–ESI–MS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的四个肽段与中国明对虾Prx相应肽段完全一致。将重组蛋白通过金属螯合柱进行纯化,进而透析、复性,最后获得了具有较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重组Prx。中国明对虾Prx的成功表达,为深入研究其在中国明对虾免疫反应和抗氧化胁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解制取高活性壳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条件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的特性 ,结果表明 5 0U/ g底物 纤维素酶 5 0℃酶解 8h的壳聚糖的抑菌活性最好。壳聚糖的平均分子量从 780ku降为 2 10ku。对酶解的壳聚糖用葡聚糖G 10 0凝胶分离 ,有效抑菌的分子片断其分子量为 130ku。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