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走廊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的西北部,为历史上通往我国新疆及中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以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界。19世纪末,一些外国学者及旅行家曾对河西走廊作过动物学方面的调查。解放后,中国科学院甘青调查队于1958-1960年对河西地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随着自然疫源地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地、县的有关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对河西走廊的部分地区和县(市)做过一些动物学方面的工作,但专门对啮齿动物地理分布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查还不多。我们于1982年4-8月对河西走廊的马鬃山、安西、敦煌、金塔等地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你乘西行的客车沿国道312线驶入河西走廊最西端时,便进入了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以保护古地中海区域独特的荒漠植被和极旱荒漠地带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畔,恰处安敦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方创琳 《生态学报》1996,16(4):389-396
在对绿洲生态系统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计量模型对2000年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做了现状动态模拟和前景预测分析,提出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几种不同对策方案,认为以适度投入与适度产出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方案是保证河西走廊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永续良化的最佳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河西走廊由于远离海洋和受高山阻隔而成为干旱区。但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有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调蓄降水和冰雪融水,形成了三大内陆河水系,灌溉河西走廊7.0×10~5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的立体博物馆——解读高黎贡山(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黎贡山是全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火山、地热、东方大峡谷等,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与马来半岛的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特有物种多而生态环境脆弱。这里也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走廊,有十六个民族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灿烂多姿,被誉为“大自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宝库”,“人类历史文化陈列馆”。这里的人们认识到,保护好高黎贡山就是保护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古丝绸之路的上游地区,是连接东亚和中亚地区的主要通道.为了在遗传背景上评价该地区的基因融合,研究了该地区5个少数民族人群的线粒体DNA多态性,采用测序和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采自河西走廊地区的三个人群和邻近的新疆两个人群总共242个无关个体进行单倍型分型,并且把得到的数据同以前报道的东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欧洲特异单倍型和东亚特异单倍型同时存在于河西走廊地区人群中,从而揭示了从欧洲经中亚向河西走廊的基因流动.河西走廊地区人群在遗传上分布于中亚和东亚人群之间,这意味着中亚和东亚人群对该地区的母系遗传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更加完整地展示了沿着丝绸之路地区从欧洲经中亚到丝绸之路上游的河西走廊的基因流动和基因融合事件。  相似文献   

7.
邓涛 《化石》2005,(3):28-30
我一直就很疑惑“河西走廊”这个地理名词,主要的疑惑是关于“走廊”的说法,因为走廊南侧的祁连山高大绵延,但北侧的合黎山和龙首山似乎既不雄伟也不连贯。祁连山长达100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峰团结峰高达5808米。而合黎山的海拔只有1500米左右,主峰仅2081米,龙首山的主峰也不过3616米。另一方面,所谓“走廊”部分的平均海拔为1400米左右,所以很难觉得走廊北山像一条真正的屏障。实际上,当我们穿行在这条路线上时,随时都能看到的也只是气势磅礴的走廊南山——祁连山。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自然条件差,粮食自给程度低。在这一背景下,有着灌溉之利,粮食产量较高且稳定的河西走廊荒漠绿洲,便首当其冲地承受着生产更多商品粮的压力。由此必须扩大垦殖,增加用水以及由于人口增长而扩大樵采等对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沙漠化的发展和绿洲的衰退。本文拟对河西走廊荒漠地区的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做一概略讨论。  相似文献   

9.
陈明 《生态学杂志》1989,8(5):37-42
河西走廊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甘肃省的粮棉基地。河西走廊的昆虫分布,前人已做过一些调查、采集以及分析工作,发表过一些见解。作者现根据在河西走廊采集、鉴定的昆虫标本和该区植保部门提供的农业昆虫名录,取其中分布资料比较完整的491种,并参考当地的地势地形、气候状况、植被和农业昆虫的发生特点,对河西走廊农业昆虫的区系结构和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籍此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该区农业昆虫的区系结构概貌、生态分布特点和不同分布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珍珠植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明新  刘家琼 《生态学报》1982,2(4):311-316
珍珠(Salcola passerina)植物群落广泛分布于■尔多斯西部、阿拉善东部和河西走廊等地区。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群落、泡泡(?) ia sphaerocarpa)群落和合头草(Sympegma reglii)群落组成该地区荒漠植被的主要部分。在生产上珍珠群落是较好的荒漠草场之一。前人对本区珍珠荒漠群落有一些研究,如《治沙研究》和《中国植被》等(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中国科学院治沙队,1958;李博,1962;黄银晓等,1962)。但还未见到较详细的群落学研究报道。因此,在这里报道我们的研究,为荒漠植被的研究和放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安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河西走廊地区5个地级市为对象,建立基于PSR-EES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计量其2008-2017年期间10年生态安全值,进而采用ARIMA-ANN模型预测未来该区域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生态安全呈波动上升状态,演变特征与区域的生态保护规划与政策措施相吻合;各地级市生态安全等级与理想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张掖、金昌、酒泉三市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采用ARIMA单项模型、ARIMA-ANN组合模型对河西走廊区域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2.01%、0.8852(ARIMA)和1.09%、0.9665(ARIMA-ANN);ARIMA-ANN组合模型预测河西走廊地区2020年的生态安全值达0.8107,处于V级。本研究证明,ARIMA-ANN组合模型在区域生态安全演变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中获得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度,对优化区域生态空间布局和安全管理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乔标  方创琳 《生态学报》2005,25(11):3003-3009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演化周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由低级协调共生向高级协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1985~2003年间,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状况曲折下降,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的响应又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河西走廊处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然而协调耦合度的增长很快,整个协调发展系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危机正在进入潜伏期。基于动态耦合模型所建立的协调耦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演变情况。根据河西走廊耦合度的变化可知,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往往是需要一定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必将随城市化而好转。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动态耦合规律,采取适当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河西走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注青海     
青海是我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水资源发源地。这里不但有长江、黄河、澜沧江,它们的径流量黄河占了49%,长江和澜沧江也有相当的水量来自青海;另外还有两条河,一条是黑河,一条是石羊河,也是水流量相当丰富的大河。黑河起源于青海省的祁连山,对河西走廊的农牧业生产影响非常大,它除了对甘肃省的粮仓——张掖一带的农业生产起支撑作用外,  相似文献   

14.
在河西走廊的西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东西纵横,山地草原上牛羊成群。在祁连山西段山麓有一座古城堡,城的东西两座峰火台犹如两个守城的卫士,忠实地守卫着这座古兵城。城周围是一片红柳林,每到夏秋季节,红红的花絮簇拥着城堡,使得城堡更加妖娆多姿。它就是西域有名的唐古城——锁阳城,也是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功能较齐全的荒漠动植物管护站的所在地。锁阳城在唐朝之前叫苦峪城,是西凉国的一个兵镇。因这里盛产锁阳,从而引出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航空象片、卫星象片和地面调查,结合历史对比研究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是一种既经济,又快速,并能取得高精度效果的研究生态演变的方法。本文以河西走廊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几个研究实例为例,着重从遥感图象判释分析及实地补充验证两方面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初涉荒漠戈壁的人,面对肆虐的风沙、极度的干旱和荒凉,毫不怀疑这就是全部的事实。然而,对于世代生活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们来说,他们更懂得:浩瀚的荒漠戈壁不仅是沙砾和漠风的世界,鲜灵灵的生命和蓬勃勃的绿色同样充溢着茫茫空间。历史上,保护区北片的野马井周围曾是野  相似文献   

17.
野骆驼在甘肃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钧 《兽类学报》1984,4(3):186
野骆驼又名双峰驼(Cameius bactrianus),其外形主要特征是背有双峰,驼峰矮小,驼峰上的毛短,四肢细长,尾短,体毛呈沙黄褐色,分布于荒漠半荒漠生态环境中。 一、地理分布 野骆驼原产于中亚细亚,向东伸展于我国的新疆、青海和甘肃的河西走廊西部荒漠。分布区狭窄,仅存于偏僻地区,是近代趋于濒危兽类之一。 1975年9-10月,我们在甘肃的阿克塞县境调查珍贵动物资源时,在安南坝的苦水沟海拔2,100米的半荒漠地区遇见野骆驼一群8头,同时又在拉沛泉海拔2,202米的半荒漠中遇见野骆驼一群7头。在河西走廊北部的马鬃山及内蒙的额济纳旗荒漠草原上亦有野骆驼分布,但其数量并不很多。此种动物国家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8.
(一)分布的地区特点 檉柳俗称红柳,是一种荒漠地带习見的灌木。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荒漠地区分布亦多,該地区习見者有二种,卽五蕊檉柳(Tamarix pentandra)和华北檉柳(Tamarix Juniperina),而以五蕊檉柳居多。 檉柳在河西走廊集中占据的地貌部位为內陆河下游的沙漠、沙丘、风蝕地和盐渍地,在耕种熟化的土地上生长甚少。在檉柳的集中分布区气候异常干燥,降水奇少(50—150毫米),蒸发量特大(3000毫米以上),土壤一般缺水,沙漠化严重,风蝕风积作用的发育旺盛。在局部的重盐渍地上,檉柳多星散分布,有时也能成林。在河西,檉柳分布最多的地方为民勤、金塔、王門花海子、安西西部、和敦煌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区主导着全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年际变化(inter-annual variability,IAV),但该区域NPP-IAV及其驱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以河西走廊为研究区,使用CASA模型估算2002—2017年的NPP,基于距平通量公式计算了该地区NPP-IAV,并定量估算了时间、空间以及气候因子对NPP-IAV的贡献。结果表明:2002—2017年河西走廊NPP呈上升趋势,植被生长状况良好; NPP-IAV呈现先负后正的变化规律;河西走廊NPP-IAV受暖干和冷湿气候影响,前者控制的面积最大(51.01%),但对NPP-IAV的贡献仅占15.38%;后者对NPP-IAV的贡献率最大(48.68%),但面积仅占23.67%;暖干气候主导着河西走廊NPP的分布格局,冷湿气候主导着NPP年际变化; 7月NPP对IAV贡献最大,3月最小;草地主导着河西走廊NPP-IAV;荒漠NPP总量最低,但贡献率却高于森林。据此预测,随着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该地区植被NPP-IAV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盐碱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不同盐碱程度的11个样点在春季进行采样,研究了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和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河西地区原生盐碱地、次生盐碱地与农田土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均有差异;河西地区土壤较贫瘠,土壤微生物数量较低,且分布有规律性,即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农田土;放线菌、真菌、碱性磷酸酶、脲酶和有效磷5个因子是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理化因子之间相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结果证实河西地区盐碱土壤中磷的循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