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ICU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和ICU非AKI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 C)、Cr及β2-MG的水平,研究Cys C在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600-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ICU AKI患者31例和ICU非AKI患者24例的Cys C、Cr、β2-MG,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Cys C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的AKI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较ICU非AKI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Cys C]-1与eGFR呈正相关,r=0.711,P<0.001;与AKI分期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证实Cys C在AKI的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结论:血清Cys C可以做为ICU病人发生AKI的诊断指标,为AKI的及时诊断、肾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临床更好的把握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胱抑素C(Cys C)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90例(妊娠高血压组),另选同期正常妊娠者90例(正常妊娠组),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90例(对照组),测量三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越严重血清瘦素、Cys C以及β-HCG水平越高;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Cys C和β-HCG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Cys C与β-HCG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瘦素、Cys C和β-HCG水平有利于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体检时发现上述物质异常升高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51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6例和非AKI组13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此外,将AKI组患者按照随访28d时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基线资料、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AKI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死亡组AKI分期2~3期人数占比高于存活组,且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尿液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尿胱抑素C(CysC)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KI分期2~3期、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尿液NGAL以及尿Kim-1均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CysC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尿液NGAL在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且和RRI、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及尿微量白蛋白(m ALB)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7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结果:B组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RBP、Hcy、Cys C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Hcy、Cys C及尿m ALB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RBP、Hcy、Cys C及尿m ALB水平显著上升,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害时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IFLE标准,将入选的MODS患者按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Ⅰ期(A组)、AKIⅡ期(B组)、AKIⅢ期(C组),以不同AKI分期作为HVH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行HVHF治疗MODS患者的死亡率、平均重症监护病房(JCU)院时间(T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T2)、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T3),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白介素-6(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KIⅢ期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AKⅡ期和AKIⅡ期患者(P<0.01);AKIⅡ期患者T1、T2和T3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2、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比较,AKIⅢ期患者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和Cr均显著增高(P<0.05);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前血浆IL-6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3、与HVHF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HVHF治疗24 h后IL-6、氧合指数、Cr和MAP均显著改善(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后的IL-6仍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AKIⅠ期和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MODS的预后,而AKI I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调节素(UMOD)、肝素结合蛋白(HBP)、Klotho蛋白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28天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脓毒症并发AKI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天以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血清UMOD、HBP、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分期的AKI患者血清UMOD、HBP、Klotho蛋白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MOD、HBP、Klotho蛋白及APACHEⅡ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预后的价值。结果:相比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血清UMOD、Klotho较低,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BP、APACHEⅡ评分较高 (P均<0.05)。不同AKI分期患者血清UMOD、HBP、Klotho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MOD<62.43 mg/mL、HBP>30.14 μg/L、Klotho≤180.37 ng/L、APACHEⅡ评分>16.00分是影响患者28天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UMOD、HBP、Klotho、APACHEⅡ评分四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0.842~0.939),明显高于血清UMOD[0.724(0.674~0.765)]、HBP[0.666(0.622~0.710)]、Klotho[0.767(0.731~0.804)]、APACHEⅡ评分[0.840(0.802~0.878)]单一检测 。结论: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血清UMOD、Klotho降低,HBP水平升高且APACHEⅡ评分较高,与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四者联合能辅助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筛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CRF患者25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8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入院后针对病情给予相应治疗,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 C、Hcy及PTH水平变化,分析不同分期CRF患者各指标的水平差异,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Scr、BUN与Cys C、Hcy及PTH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cr、BUN、PTH、Cys C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cr、BUN、Cys C、Hcy及PTH水平随着CRF分期发展而上升,其中尿毒症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代偿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的Scr、BUN水平分别与Cys C、Hcy及PTH的水平呈正相关(r=0.731、0.642、0.813,P0.05;r=0.682、0.752、0.833,P0.05)。结论:Cys C、Hcy、PTH水平能够反映CRF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为CRF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与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0例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脓毒症组患者住院28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8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以及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APACHE II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血清PCT和CRP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而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均P<0.05)。Pearson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和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PT及APTT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异常升高,APACHEⅡ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均与血清PCT和CRP水平呈正相关,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腺旁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CR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HD组和HP联合HD组(HP+HD组),每组49例,两组采用相应疗法治疗。由专业的医师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1β、IL-6、IL-8、CRP、TNF-α及PCT)及Hcy、PTH、β2-MG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及Hcy、PTH、β2-MG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而HP+HD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及Hcy、PTH、β2-MG水平均明显低于HD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联合HD较单独使用HD治疗CRF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及Hcy、PTH、β2-MG水平,对于临床上治疗CRF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前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联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红蛋白(Mb)对术后AKI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AA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38例)和非AKI组(6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分析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影响因素,以及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对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体质量指数(BMI)、肾动脉受累比例、术中尿量、术中输血量、术前血肌酐(Scr)水平均高于非AKI组,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长于非AKI组,年龄大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前Scr、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尿NGAL联合血清β2-MG、Mb预测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689、0.678、0.677(P<0.05)。结论: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较高、肾动脉受累、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是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尿NGAL、血清β2-MG、Mb水平对术后AKI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铁蛋白(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水平及血脂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6年6月到2018年1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的IMT值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IMT≥1.3 mm)30例、IMT增厚组(1.0 mmIMT1.3 mm)42例、IMT正常组(IMT≤1.0 mm)28例,对比各组血脂指标以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分析IMT与血脂指标及SF、hs-CRP、Hcy、Cys C的相关性,并分析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斑块形成组和IMT增厚组的血清SF、hs-CRP、Hcy及Cys C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斑块形成组又高于IMT增厚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IMT与SF、hs-CRP、Hcy、Cys C、TC及LDL-C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hs-CRP、Hcy、Cys C均是老年EH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脂指标中TC、LDL-C及血清SF、hs-CRP、Hcy、Cys C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IMT密切相关,且SF、hs-CRP、Hcy、Cys C是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86例ML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同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的ML其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ML患者其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86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为治疗有效纳入有效组,18例患者治疗无效纳入无效组;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CA125、LDH、β2-MG水平在ML患者可明显增高,且监测其水平变化对ML患者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7(IL-17)、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诊疗的91例PD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简易智力量表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A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B组);根据Hoehn-Yahr(H-Y)分期标准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另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17、Cys C及Hcy的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检测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另外,随着H-Y分期的递增,PD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D患者血清中的IL-17、Cys C、Hcy水平异常表达,在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更高,同时,各指标对于不同H-Y分期的PD患者具有表征作用,对于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级及转归脓毒症患者的血清中PCT、D-D和CRP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并分析脓毒症患者PCT、D-D、CRP水平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清PCT、D-D和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P0.05),PLT逐渐降低(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PCT、D-D、CRP水平、MPV、PDW、P-LCR、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PLT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MPV、PDW、P-LCR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E I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D-D、CRP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展,通过检测其血清PCT、D-D、CRP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相同基础疾病非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5例、存活组51例,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并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MDA、PCT、CRP、IL-27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SOD、NO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A升高、SOD降低、NO降低、PCT升高、CRP升高、APACHEⅡ评分升高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293、1.872、1.527、2.472、1.667、1.92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63、0.582、0.441、0.302,P<0.05),血清NO、SO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301、-0.386,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PCT、CRP、IL-27与APACHEⅡ评分异常升高,血清NO、SOD异常降低,可能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83例)、中危组(102例)和高危组(95例);按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248例)及死亡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同时记录APACHE Ⅱ评分情况,分别比较PCT水平的差异以及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以PCT2.13 ng/m L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79.2%和91.3%;以APACHE Ⅱ评分18.1分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90.1%;两者指标串联评估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1%和9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 0.824~0.938)。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PCT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及预后也越差,二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分级的Child-Pugh评分将分为A组(Child A级,n=45例)、B组(Child B级,n=33例)、C组(Child C级,n=20例),同期选取本院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Cys C水平,比较各种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Cys C及血清Cys C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Cys C、血清Cys 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而B组高于对照组、A组(P0.05);血清Cys 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含有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患者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阳性组中的Child C级患者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Cys C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Child-Pugh评分、ALT、AST与患者血清Cys C阳性呈正相关(P0.05);而ALB则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一定相关性,早期检测血清Cys C水平对于评估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川医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Apgar评分将20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128例,Apgar评分:4-7分)和重度窒息组(72例,Apgar评分:0-3分),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5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水平,比较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水平以及Cys C、SCr、BUN的异常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窒息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ys C、SCr、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血清Cys C、SCr、BUN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Cys C、BUN的异常率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Cys C的异常率高于SCr、BUN的异常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新生儿Cys C与SCr、BUN均呈正相关,SCr与BUN呈正相关(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Cys C、SCr、BUN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ys C、SCr、BUN水平来评估窒息新生儿肾损伤情况,且Cys C的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根据Hoehn-Yahr(HY)病情分期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早期组(32例)、中期组(37例)、晚期组(28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受试者的血清Cys C、Aβ1-42、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等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Pearson检验对PD患者的Cys C、Aβ1-42与炎性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Cys C、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β1-4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内随着PD病情的加重,血清Cys C、IL-1β、CRP、TNF-α、MDA水平均逐渐升高,Aβ1-42、SOD、GSH-Px水平均逐渐降低,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PD患者的Cys C与IL-1β、CRP、TNF-α、MDA呈正相关,与SOD、GSH-Px呈负相关,Aβ1-42与IL-1β、CRP、TNF-α、MDA呈负相关,与SOD、GSH-Px呈正相关(P0.05)。结论:PD患者血清中Cys C呈现高表达,Aβ1-42呈现低表达,其表达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变化,并且与患者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害时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RIFLE标准,将入选的MODS患者按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Ⅰ期(A组)、AKIⅡ期(B组)、AKIⅢ期(C组),以不同AKl分期作为HYI-I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行HVHF治疗MODS患者的死亡率、平均重症监护病房0CU)住院时间(T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T2)、平均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T3),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白介素-6(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KIⅢ期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P〈0.01);AKIⅡ期患者T1、T2和T3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2、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比较,AKIⅢ期患者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和Cr均显著增高(P〈0.05);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前血浆IL-6显著高于AKIⅠ期患者(P〈0.01);3、与HVHF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HVHF治疗24h后IL-6、氧合指数、cr和MAP均显著改善(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后的IL-6仍显著高于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AKIⅠ期和AKIⅡ期患者HVHF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AKIⅢ期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变化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AKIⅠ期和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MODS的预后,而AKIⅠ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