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碧波  常艳芬  陆树刚   《广西植物》2006,26(3):268-272
对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区系地理进行了研究。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地理成分已进行了划分,与邻近地区的区系联系也进行了比较,其区系起源也作了探讨。结果表明(1)云南是中国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2)云南至喜马拉雅地区是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区系的分化中心;(3)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区系与四川、喜马拉雅地区和西藏的区系联系最密切;(4)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起源中心可能在亚洲热带地区,但其分化中心则可能在云南西北部至喜马拉雅地区。最后列出云南水龙骨科隐子蕨亚科植物的系统名录。  相似文献   

2.
云南水龙骨科水龙骨亚科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云南产水龙骨科水龙骨亚科4属8种1变种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详细观察,其中篦齿蕨Metapolypodium manmeiense以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的蒙自拟水龙骨Polypodiastrum mengtzeense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该亚科植物孢子形态较为一致,均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具周壁或不具周壁,外壁正面观均为较整齐的疣状纹饰。本文还就孢子形态及其与该亚科植物的系统分类和演化关系进行了讨论,为水龙骨科的系统分类及孢粉学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鳞毛蕨后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鳞毛蕨后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该后的分布和多样性中心位于中国西南部和东喜马拉雅山区;另一中心则位于日本,中国东南部和南部。鳞毛蕨后是一个自然的北温带分布属。中国有鳞毛蕨后植物134种(包括7变种),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等)是国产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区系分析表明:湖北鳞毛蕨后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36种,主要分布于鄂西北和鄂西南山区,是构成湖北森林植物区系林下草本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理成分比较复杂,种的分析显示出以中国一日本分布和中国持有分布为主的特点;与相邻省鳞毛蕨属植物区系的关系比较密切;区系过渡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鳞果星蕨属是从星蕨属中划分出来的,其孢子囊群上幼时覆盖着近无柄的鳞片状隔丝。本文在 研究星蕨亚科植物标本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解剖学、孢粉学、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资料,对鳞果星蕨属植物作了修订。承认该属的独立性,并研究了有关种类的变异幅度,将星蕨属中有盾状隔丝的种类归入本属,承认鳞果星蕨和云南鳞果星蕨两个种。  相似文献   

5.
李晓娟  李建秀 《广西植物》2020,40(4):443-451
基于Flora of China采用国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新分类系统,其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不仅涵盖了秦仁昌分类系统中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20多属,而且还包括槲蕨科(Drynariaceae)、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等独立的科。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新分类系统种类较多、分类复杂,需要对其合理性和孢粉学在新分类系统中的意义进行新的探讨。该文首次以新分类系统为依据,采用扫描电镜对山东分布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植物孢子形态及其周壁纹饰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果表明:该科孢子形态为圆肾形,左右对称,具周壁,其周壁纹饰在种内稳定,在亚科、属及种间区别显著。孢粉学研究结果,支持槲蕨亚科、鹿角蕨亚科分别列于水龙骨科下的两个亚科;基于山东假瘤蕨孢子周壁纹饰,并结合叶片形态特征,山东假瘤蕨(Phymatopter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应为一个独立的新种,不宜并入金鸡脚假瘤蕨[Phymatopteris hastata (Thunb.) Pic.Serm.]。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Flora of China分类系统,山东假瘤蕨(Phymatopteris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新组合为山东假瘤蕨[Selliguea shandongensis (J.X.Li et C.Y.Wang) J.X.LiX.J.Li,comb.nov.]。该研究结果不仅首次为水龙骨科植物孢粉学积累了新资料,而且也为其新分类系统提供了孢粉学的科学依据,与DNA分类系统相吻合,证明其新分类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构建水龙骨科及其亚科的自然分类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龙骨亚科植物(水龙骨科)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龙骨科水龙骨亚科5属16种植物的孢子形态、叶表皮结构、叶柄和根状茎的横切、根状茎上的鳞片以及叶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了该亚科植物的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该亚科植物类群中,主要分布于亚洲亚热带地区的篦齿蕨属、拟水龙骨属和水龙骨属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的棱脉蕨属和亚洲温带地区的多足蕨属的系统位置则分别较孤立。  相似文献   

7.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徐成东  陆树刚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51-2359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优势属为耳蕨属、蹄盖蕨属、鳞毛蕨属和卷柏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蕨类区系是亚热带性质的区系;热带亚洲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比例逐渐降低,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加;地理成分的东西坡差异不明显;该蕨类区系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的关系较密切,而与日本的关系较疏远;该蕨类区系具有较丰富的中国特有成分;哀牢山明显处于滇西北、滇东南这两大中国特有多样性中心之间,成为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粤东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凤尾蕨属、鳞毛蕨属等10个属为优势属。从种的区系成分来看,粤东蕨类植物区系主要是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为最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和紧密联系。特有程度低于当地种子植物区系。与相关的6个地区的比较,说明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区系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深圳梧桐山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梧桐山蕨类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梧桐山蕨类植物区系由33科63属126种和2变种组成,含8种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和风尾蕨科;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梧桐山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为9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亚型,其中热带亚洲分布成分和东亚分布成分构成了该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带有较明显的热带性质,约67%的种类属于热带分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次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区系联系、性质及起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纳板河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3科90属239种,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凤尾蕨科、蹄盖蕨科、三叉蕨科,优势属为凤尾蕨属、鳞盖蕨属、毛蕨属、石韦属。(2)纳板河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当属热带亚洲蕨类植物区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喜马拉雅蕨类植物区系的影响。(3)纳板河保护区在地理亲缘关系上与云南大围山最为密切,与海南岛、哀牢山保护区的关系次之,与苍山、轿子雪山及雕林山保护区的联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1.
The spores of 8 species and 1 variety belonging to 4 genera of Polypodiaceae subfam. Polypodioideae in Yunnan, China were examined under LM and SEM. Of the species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study the spores of Metapolyp odium manmeiense and Polypodiastrum mengtzeense under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ores of this subfam. Polypodioideae are morphologic uniform; they are monolete, bilaterally symmetric, ellipsoidal in polar view, bean- shaped in equatorial view, and with or without perispore. The surface ornamentation is regularly verrucate.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pore morphology and taxonomy in Polypodiaceae subfam. Polypodioideae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roviding more informative data for the systematics and palynology of Polypodiaceae.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4~2006年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馆标本以及文献资料,初步分析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峨眉山共有蕨类植物46科110属425种,优势科为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鳞毛蕨科,共192种,占总种数45.2%,优势属为耳蕨属、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和蹄盖蕨属等;在科、属的水平上,为热带分布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中国特有和东亚成分占绝对优势,分别为36.5%和32.0%,揭示了峨眉山蕨类植物区系是以温带性质为主的亚热带类型,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与大巴山关系密切,和云南哀牢山有一定的联系,而与秦岭、西藏和陕西天华山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 Microsoroideae is the third largest of the six subfamilies of Polypodiaceae, containing over 180 species. These fern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ropical and...  相似文献   

14.
云南热带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为了解不同地区和生境热带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差异,本文选取云南南部和东南部3个有代表性的热带植物区系——西双版纳龙脑香林植物区系(DFX)、西双版纳石灰岩山植物区系(LFX)和文山古林箐石灰岩山植物区系(LFG)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植物区系的科属数量结构、科内多样性、科属分布区类型及植物区系相似性。研究结果显示:(1)3个热带植物区系均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种类组成、科属数量结构及科内多样性差异较大;(2)热带分布的科、属在3个热带植物区系中均占绝对优势;(3)3个热带植物区系的共有物种极少,而专有物种(即在3个植物区系之间相对专有)相对较多,植物区系之间的种级相似性极低。云南不同地区和生境热带植物区系强烈的热带亲缘、物种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较低的植物区系相似性,揭示了地理和生境差异会影响各地热带植物区系的演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珍稀濒危植物区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叶根 《植物研究》2000,20(1):20-26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安徽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区系的组成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系属温带亚热带性植物区系,具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古老、孑遗植物众多;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过渡性质明显,温带亚热带成分占优;特有现象显著,华东区系特征典型等基本特征。在植物区系亲缘上,该区系隶属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与华中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受西南植物区系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6.
云南森林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政  裴盛基   《广西植物》1991,11(4):293-303
云南森林植物(系指木本植物)主要起源于新生代,少数古老种起源于古生代至中生代。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成分极为丰富而复杂,据研究已知森林植物149科(蕨类植物1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138科),840属,5271种。本文根据对云南森林植物15个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证明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明显富于热带性同时兼有丰富的温带成分,热带属占总属数72.12%,温带属占总属数21.87%,中国特有属在云南有46属,占云南总属数5.33%。中国特有属的三个分布中心。有两个分布中心在云南(即新特有属中心和古老特有属中心)。本文还对云南森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起源;云南森林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丰富之成因;云南森林植物开发利用之前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绣线菊亚科是蔷薇科最原始的亚科,共有22属260余种, 包括常绿和落叶两大类群,前者是 原始类型。我国有8属100种,全都为落叶性。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各属的起源、演化和分布等 ,同时也概述全亚科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区的分布等问题。绣线菊属Spiraea是该亚科落叶类群中最原始的属,它在早期发生趋异进化,衍生出形态各异而亲缘关系密切 的不同属,本文阐明了中国各属的系统位置和属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我国各属地理分布的 分析对比,属的分布区可归纳为5个类型。对全球绣线菊亚科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区中的属、种数统计表明,东亚区有8属105种,其中有96个特有种,是该亚科植物分布最多而又最集中 地区,具有在系统发育上处于各主要演化阶段的落叶类型,因此,东亚区是全球绣线菊亚科植 物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也是落叶类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在北美洲,从马德雷区至落基山区一带分布着11属46种,均为特有种,显然北美洲西部也是该亚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但可能是第二分布中心。南美洲至今保存2个较古老的常绿属,即Quillaja和K ageneckia,基于此,南美洲可能是绣线菊亚科某些常绿属早期分化和发展的关键地区 。中国绣线菊亚科植物在东亚区占绝对优势,有8属82种,其中有62个特有种,分别占该区属 、种和 特有种数的100%、82%、和65%, 这些类群分布最密集地区是在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中的横断山脉地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西部,这一带是中国绣线菊亚科的现代分布和多样性中心,很可能是某些属的发源地。由此看来,绣线菊亚科的落叶属可能起源于劳亚古陆。据化石记载,该亚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