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鼻腔鼻窦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鼻腔鼻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鼻腔鼻窦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的提升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年。另选取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主观感受,应用鼻内镜和鼻腔纤毛功能评价患者术前术后客观感受,并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为(18.5±1.3)分显著优于术前的(29.3±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26,P=0.018);术后鼻内镜总分为(4.1±0.2)分显著优于手术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7,P=0.027);术后1年鼻纤毛传输速度(6.9±0.3)mm/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84,P=0.092);术后1年SF-36评分为(649.6±23.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18,P=0.096)。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与鼻息肉摘除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研究组则行鼻内镜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43/47),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情感角色(RE)以及心理健康(MH)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流脓涕、鼻塞、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对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均有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和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EGC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66),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Livin、EGF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但两组患者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Livin、E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2/66),低于对照组的15.63%(5/32)(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治疗EGC的预后效果与腹腔镜微创手术相当,但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清Livin、EGF水平,加快患者的恢复,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82例)。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配合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中隔成形术中鼻腔填塞法及鼻中隔"8"字缝合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采用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术后对照组给予鼻腔填塞法处理,实验组给予鼻中隔"8"字缝合法处理。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鼻粘膜水肿情况,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鼻中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7d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hVAS评分升高,术后24h、术后48hVAS评分下降(P0.05);与术后12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VAS评分均下降,且术后48hVAS评分低于术后24h(P0.05);实验组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鼻粘膜水肿0级患者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鼻粘膜水肿1级患者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粘膜水肿2级患者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鼻中隔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鼻腔填塞法,鼻中隔成形术中采用鼻中隔"8"字缝合法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鼻粘膜水肿情况,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鼻颅底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内镜下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系统辅助和单纯影像导航系统辅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脑脊液鼻漏、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辅助内镜治疗鼻颅底肿瘤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及副损伤,实现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小视窗双路径术和单独下中鼻道开窗术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2013年8月~2015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50例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鼻内镜单独下中鼻道开窗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下鼻道小视窗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量表(SNOT-2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术后6个月对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SNOT-20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粘膜纤毛传输时间(M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以上两种手术路径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疗效相近,但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小视窗双路径术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症状及促进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夏良勇 《蛇志》2016,(3):352-353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方法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就诊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身麻醉的患者出血量27~89ml,平均68.54ml;手术时间为16~78min,平均37.62min。局部麻醉的患者出血量13~77ml,平均26.65ml;手术时间为7~64min,平均31.89min。全身联合局部麻醉的患者出血量25~73ml,平均42.52ml;手术时间为9~84min,平均35.89min。术后大部分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要遵循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学规律,尽可能恢复和保留鼻腔和鼻窦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6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7例)及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胃穿孔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胃肠动力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术前、术后第1h、1d、2d、3d血清中胃泌素(GAS)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d、2d、3d GAS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更短,胃肠动力恢复更快,并发症较少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5年9月于我科进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及经颅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全切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3.1%,对照组为39.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39.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110例患者资料,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Ⅰ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Ⅱ型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型,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其微创有效的优势在该术式中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微创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的关节活动度、一年后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2%(5/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能量胫骨干骨折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MIPPO组(34例)和对照组(23例)。MIPPO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85.29%(29/34),对照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69.57%(16/23);MIPPO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IPPO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骨恢复畸形等并发症,其中MIPPO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1%(4/23),MIPPO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干骨折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内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化脓、骨折畸形、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治疗组发生率16.67%,对照组4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且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手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再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及7d血肿清除率、残余血肿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与研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NFD评分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与3个月,研究组NF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吸碎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创伤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伸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假体隆鼻时应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雕塑鼻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隆鼻术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假体隆鼻,实验组患者采用假体隆鼻并使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雕塑鼻尖。评价手术的满意程度及手术前后患者的鼻长、鼻尖高度、鼻尖角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鼻长、鼻尖高度、鼻尖角均优于手术前(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雕塑鼻尖在假体隆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SP患者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60例。给予对照组微创胸腔常规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 h、1 d及3 d的疼痛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 d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 h、术后1 d以及术后3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PSP的疗效肯定,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反应,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