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毅 《化石》1997,(1):2-4
1989年初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上登载了一幅“人类的进化”的漫画,画的上排是猿直立行走,逐渐进化成了人,下排是现代人坐着,逐渐又变成了猿。当然,这是讽刺现代人坐着按电钮办事的漫画,但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代人是否还在进化?达尔文的人类起源和自然选择的理论奠定了人类进化学说的基础。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属于一个物种的“一祖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它由四足运动转变成两足运动,有的认为是环境因素促成。由于气候变化,森林破坏,它们不得不走出大森林,进人亚热带大草原。大约在200万年前,人类的…  相似文献   

2.
魏敦瑞对北京猿人化石的研究及其人类演化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99,18(3):161-164
魏敦瑞对中国猿人(现为直立人北京亚种),化石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描述并指出了直立人的典型特征。他正确地推测,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首先是直立姿势的采用, 跟着是头骨的变化, 脑的扩张是头骨变化的动因。本世纪前半叶, 魏敦瑞第一次用一个图将所有已知的人类化石集合在一起, 作系统排列的尝试, 来表示整个人类的演化过程。他相信所有化石人类属于一个种, 能够互相杂交, 人类不是起源于一个地方, 而是起源于几个地方。他反对南方古猿曾经参与人类进化的说法, 代之以认为人类进化的早先各期是巨人阶段, 但是他的巨人理论迄今没有化石的证据。关于现代人的起源, 多地区起源说和非洲起源说目前正在激烈争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些书刊和博物馆的陈列在谈人类起源时,常常把“猿人”(例如“北京猿人”)叫做“直立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作一简单介绍:“猿人”的概念最早是谁提出的? 早在1873年,德国的进化论者海克尔在讨论灵长类的进化谱系时,认为在“本来意义上”的人出现之前的那一阶段,是“没有语言的原始人”。1889年他研究了25年前发现的尼安德特人(一种化石人类)后,进一步提出一条人类发展的进化线,认为现代人即“智人”,  相似文献   

4.
刘武 《化石》1995,(4):13-17
牙齿人类学与蒙古人种起源刘武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在分类上称为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人类学家又根据他们的体质特征和分布区域将现代人类分为若干种族和地区类型。如生活在亚洲地区的黄种人(又称蒙古人种)、欧洲的白种人、非洲的黑人等。他们是怎样起源的?起...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起源问题的新争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89,8(2):182-185
现代人在分类学上称为晚期智人。他们是怎样起源的?长期来有两种理论,一种叫直接演化说(Direct evolution hypothesis)或系统说,也叫多地区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现代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来的,各人种在很久以前即已分歧,各自平行发展,演化成现代人,但长时期来互相有基因的交流。例如欧洲的白种人是由当地的尼安德特人逐渐演变来的;亚洲的黄种人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和猿人演变来的。另一种理论叫入侵论(Invasion hypothesis),也叫迁徙说或代替说,这种理论认为欧洲是典型尼人的家乡, 而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是在欧洲以外地区演化出来, 然后侵人欧洲的尼人区域, 消灭了土著的尼人而形成的;侵人亚洲的也一样, 形成现代的黄种人。这种单一地区起源说过去一般认为亚洲西部是现代人最早形成的地区, 近年来有人提出非洲南部才是现代人最早形成的地区,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6.
张野  黄石 《人类学学报》2019,38(4):491-498
1983年,科学家们根据线粒体DNA(mtDNA)系统发育树构建了首个现代人起源的分子模型,认为现代人起源于亚洲,但1987年非洲起源说的提出取代了这一亚洲起源说。非洲起源说所依赖的无限多位点假说以及分子钟假说后来被普遍认为是错误的且不切实际的。我们近几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子进化模式,即遗传多样性上限理论,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人类起源模型。这一模型与多地区起源说基本吻合, 重新把现代人类起源地定位在了东亚。非洲说与东亚说在线粒体进化树上的主要区别是单倍型N和R的关系,非洲起源说认为N是R的祖先,东亚说则反之。本研究引用了已发表的古代人群mtDNA数据,重点分析了线粒体单倍群N和R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最古老的人类(一个距今45000年,其他两个约40000年)都属于单倍群R;在距今39500到30000年前的人类样本中,绝大部分属于单倍群R下游的亚单倍群U,只有两例为单倍群N(Oase1距今39500年,Salkhit距今34425年)。这两例所属单倍型位于单倍群N下游最基本的未分化亚型,不属于今天存在的任何N下游单倍型,所以可能靠近单倍群N的根部。这些古DNA数据揭示单倍群R比单倍群N古老大约5000年,进一步证实了亚洲起源说的正确性,非洲说的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7.
张法奎 《化石》1996,(2):21-22
人类进化趋于停止论可信吗?张法奎近来中国科学报(1995.6.21)等几家报纸先后刊载了美国科学家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学论断”──人类进化趋于停止的消息。看了之后,感到好像是在听宗教徒喧讲世界末日将要来临似的。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物种若停止了进...  相似文献   

8.
张银运 《人类学学报》1999,18(4):316-319
在关于现代人类起源的学术争论中,“多地区起源说”与“非洲起源说”这两大派别至今仍不分胜负,估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取得一致的意见。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对头骨的某些形态特征有着不同的判断。同一特征,一派认为其是“混杂”的结果,另一派则会认为其是有较大的变异范围的缘故。现代人类头骨样本变异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推断某些形态特征究竟有多大的变异幅度,从而可估计混杂的可能性会有多大。近二三十年来,我国解剖学界开展了国人体质普查工作,发表了多篇国人头骨的测量、观察报告,为研究人群的地区差异和种族差…  相似文献   

9.
高虹 《生物学通报》1997,32(7):24-26
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人由古猿演变而来的见解得到公认,但此演变的若干中间环节当时还不清楚。本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补上了这些缺失的线索。从20年代到70年代人类学家在东部非洲发现了最古老的人类—一南方古猿属(Australopithecus),分别有南猿非洲种(A.africanus)、南猿粗壮种(A.robustus)、南猿鲍氏种(A.boiscei)和南猿阿法种(A.afarensis)。南方古猿身高1.2m左右,脑容量440~500ml,已能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活动在400一200万年前,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类。南方占猿演化出早期人类——人属(Homo).人属的演化分…  相似文献   

10.
谢丹 《化石》2012,(4):53-57
人类起源于非洲,关于这一观点,目前没有太多的歧义,因为目前发现的所有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化石都发现于非洲。而关于现代人(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或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的起源的研究,是近20多年来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有着"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进化说"两种  相似文献   

11.
人类起源的地点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点。当时人们知道,现生猿类中以黑猩猩和大猩猩最与人接近,而这两种猿都生活在非洲。达尔文主要根据这一类间接证据提出自己的论点。 1891年起在东南亚的爪哇岛发现了直立猿人头骨化石。当时有些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缺失的环节”,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本世纪廿年代后期,在我  相似文献   

12.
进化理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理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孙毅一、引言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来,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研究一直成为生物学界关注的中心理论研究问题。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1941)著的“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美国生物学家迈那(Mayer1942)著...  相似文献   

13.
康敏 《生物多样性》2023,(12):19-29
华莱士是19世纪杰出的博物学家和人类学家,本文旨在回顾、重估并挖掘他的人类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本文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尤其是档案分析与生命史研究。数据来自华莱士在不同时期发表的论文、专著和自传。通过对文献的细致梳理,提出华莱士的人类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融合了目的论,是解决当时人类起源单一论与多源论冲突的方案之一。华莱士对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的贡献良多,既大大提高了经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强调了田野调查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还提升了从事野外考察的博物学家的社会地位。华莱士具有一种谦恭的方法论态度,它可以进一步生发出非人类中心论的自然哲学、系统协同共生的科学哲学和道义高于经济的政治哲学,这些思想对于如何应对当下生态环境危机深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锋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8,37(2):176-191
现代人的起源与扩散是当今古人类学界极具争议的问题。目前,"多地区进化"假说和非洲起源为主的"同化"假说是该争议的两大阵营。在"多地区进化"假说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化石材料,吴新智提出了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的假说,认为中国的现代人主要由本地古老类型人类演化而来。本文从现代人扩散关键时段的考古材料出发,讨论氧同位素5~3阶段(大约13~3万年)考古材料在研究中国现代人形成中的作用和存在的挑战。首先,概括介绍现代人起源的主要假说和现代人扩散的假定路线——南线和北线的多重证据;其次,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境内考古材料的概括,分析不同石器技术可能反映的现代人来源;最后,简要探讨立足考古材料研究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的挑战。总体而言,氧同位素5~3阶段的旧石器考古材料支持中国北方南部和中国南方古人类的连续演化,同时也指示了非洲扩散而出的现代人人群自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该模式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假说,然而我们也认识到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的考古基础仍十分薄弱,使用考古学材料研究现代人扩散的理论基础也需探讨。目前,细化、完善基础考古数据仍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学者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人类化石与考古学证据融合,进而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更为全面地理解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5.
《化石》89年第四期刊出李忠武同志的“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一文,对“天外胚种论”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把生命的起源的探索完全限于地球上的化学进化。我认为值得商榷,特撰此短文,与有兴趣的同志共同研讨。应该指出,阿列纽斯(1859—1927)早期提出的天外胚种论,主张生命是永恒的,生命只能来自生命,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神学色彩,这一点应该予于摒弃。但是,作为一种探索生命起源的设想,却不能不说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事实上,近年的研究,已为新的、建立在唯物主义思想上的天外胚种论提供了一些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记录构建的“现代人出自非洲说”(Recent Out-of-Africa)提出了挑战。新的古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出现于约100 kaBP的中国南方,可能(至少部分)是由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化而来。一些古老型智人表现出了与早期古人类镶嵌或过渡性的体质特征,并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杂交混合。同时一些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表现出了早期现代人类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中国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主工业和南方的砾石石器主工业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然而从约40 kaBP开始,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在中国北部,紧随其后的是这些地区骨制工具和个人装饰品的出现,这表明,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我国北部可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关系,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的迁移路线。人类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和适应的过程与机制可能与欧亚大陆西部有所不同。本文对有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和进展进行了总体回顾,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重要学术问题的看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机玲 《化石》2003,(4):26-26
我国科学家对南京直立人 (猿人 )头骨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可能曾经少量地接受过外来基因。这一重要发现 ,为中外学者近年提出的“现代人起源多地区进化”学说、“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学说 ,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1 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 ,是我国继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和县人之后 ,又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发现。近年来 ,由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 3位中科院院士带领 2 9位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专家 ,对其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科学研究证实 ,南京汤山早期人类头骨与…  相似文献   

18.
阎锡海 《化石》2001,(4):18-19
人类是从370多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即由森林古猿经过西瓦古猿〈sivapithecus〉、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进化为人类。人类起源的原因 ,即由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 ,迄今仍众说纷云 ,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固然很复杂 ,很多 ,至今尚无充足的证据将其证实 ,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是其进化为人类的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在人类起源中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有利于其向直立行走方向进化人与古猿的重要区别之…  相似文献   

19.
“人类起源”是在学生已掌根了生命起源和物种起源之后的最终一章,因此,我认为本章安排的顺序不仅是考虑到由浅到深的教育学的系统原则,而且是根据一切有机体都是从低级形式发展到高级形式的科学逻辑所制约的。本章是从现代生物学的成就特别是现代类人猿与现代人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材料来证明人与猿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是从地下发掘的化石材料说明从猿人发展到真人的谱系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刘武  叶健 《人类学学报》1995,14(3):266-281
DNA与人类起源和演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刘武,叶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分子遗传室)1987年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Cann、Stoneking和Wilson3人联合在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