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目的 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平台,对用药医嘱进行分析和干预,提高用药医嘱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服务的6个病区用药医嘱中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明显减少,用药医嘱合理性大幅度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过对用药医嘱干预,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管理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成立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后,建立与完善质量控制小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和管理,并对药品和器材、环境卫生、配置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不断进行总结分析改进药物配制方法。结果完善药物配制质量控制措施后,未发生因药物配置引起的输液反应,无1例配错药等静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而且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流失现象较PIVAS成立前显著减少,同时也节约了临床护士近40%的人力资源。结论对PIVAS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可提高用药安全和输液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平台上,开展首席药师制度进行合理用药干预,提高医嘱合理性,实现临床用药事前监控。方法 通过设置首席药师制度,开展合理用药监控工作,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其成效结果 合理用药水平显著提高,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率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 首席药师制度开展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促进学科发展,真正做到临床用药的事前监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我院上报的40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36例,占83.89%);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159例,占39.65%),其次为营养药、消化系统药物及抗肿瘤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5种,28.85%),其次为青霉素类(10种,19.23%)。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涉及到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白春桃 《蛇志》2013,25(2):214-217
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颁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1](以下简称<点评规范>),对各级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进行规范.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包括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医院处方点评正方兴未艾地在各地医院展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我国医院处方点评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金陵  伍松合 《蛇志》1993,5(2):42-4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寿命将逐步延长,平均寿命已接近70岁。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疾病必将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老年人因生理、生化过程发生变化,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反应发生改变,于是对药物反应与中青年人不同,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人。因此在老年人的药物治疗方面和中青年有一定的差别。特别强调合理化、慎重考虑用药的后果。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应个体化,并仔细观察症状、体征、血药浓度,依病情变化随之调整给药量和给药时间,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据统计70~79岁老人和20~29岁年青人相比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前者是后者7倍以上。老年人因药源性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者远超过其它集体年龄组。因此对于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应  相似文献   

7.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占47.69%,其次为中草药、抗肿瘤药、滋补药、抗真菌药,分别占16.92%、9.23%、7.69%、3.61%.引起肝损伤发生时间因所用药物不同而差异较大,用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分别为用药2周内(36.92%)、2-4周内(32.31%)、4周-12周内(23.08%)、大于12周(7.69%),大多数病例出现于服药后12周内(92.31%.本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明显,乏力、食欲下降,占89.23%;巩膜黄染、尿黄,占43.08%;皮肤瘙痒38.46%;恶心、呕吐,占35.38%;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占61.54%,其次为胆汁淤积型(29.23%),混合型较少(9.23%).结论: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很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损伤,早期诊断并停止用药、积极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宜香 《蛇志》1998,10(2):26-27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常出现胸骨后压迫性不适或紧缩、压榨、堵塞感等症状。过劳、饱餐、烟酒过度及喜、怒、哀、乐等心理因素常成为症状加重、病情反复或猝死的诱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消除所有诱因对疾病的影响,而合理的药...  相似文献   

9.
21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1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物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217种,抗微生物类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151例(占69.59%);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67.7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临床给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临床给药差错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患者资料,对200起发生在我院的临床给药错误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发生的200起临床给药错误案例中,药品错误、剂量错误和遗漏在给药错误中的比例占74%;且非节假日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次数高于节假日;职称、工作年限和系统设备对降低临床给药错误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结论:规范给药管理制度,增加护士值班人数、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将给药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全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给药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