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59例患儿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分析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情况、病原学检查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转归情况。结果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有30例,发生率为50.85%。从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或管端培养出细菌29例。分析了病原菌种类与所占的比例,并给出了药敏试验结果。两组患儿治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2)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使用呼吸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据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6%~  相似文献   

3.
梁丽芬 《蛇志》2009,21(3):212-213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炎症.是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国外文献报道,VAP的累计发生率为18%~60%,归因病死率为24%~54%。国内调查报道。VAP的发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VAP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一旦发生.将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死亡率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VAP多发生于气管插管后3~12天.且发病随着机械通气的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VAP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VAP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冲洗式导管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 下吸引方法.结果 常规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5.8%,而采用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艳青  黄德斌 《蛇志》2016,(4):494-49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于机械通气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一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常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推迟、ICU留治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VAP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增加了呼吸机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在我国VAP的发病率可达31.4%~36.10%,而VAP导致的死亡率则高达29.2%~40.1%[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与病死率,是改善患者疾病转归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使用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所给予的集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首次拔管后应用无创呼吸的病人,总结其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集束护理经验。结果:针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集束护理策略可大大减少其不良并发症,并缩短其在ICU的住院时间,大大地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结论: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有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及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也有赖于护士的自身素质和观察能力,而根据无创呼吸机指南制定出的集束护理策略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7.
宁良群  温光彩 《蛇志》2012,24(1):65-6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h后至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后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院内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2],病死率高达20%~71%[3];国内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43.5%[4],病死率为37.5%嘲。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撤机困难,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陈翠卿 《蛇志》2013,(4):394-395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7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1~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75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干预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抬高患儿头部15~30°体位管理、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密闭式按需适时吸痰、加强呼吸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保证患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VAP患者的危险因素.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389例患者,VAP发病率为28.8%(112例),病死率为32.1%(36例).VAP的发生与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方式、抗生素联合使用、昏迷、留置胃管、年龄、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关.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加强危险因素监测,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制度,集束化管理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技术和市场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辅助呼吸的机械抢救呼吸衰竭患者已成为现代医院不可缺少的手段。近几十年来,呼吸机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世界知名厂商就多达20余家。其中有些是具有20年以上生产历史的老厂,如美国Bird公司;有些是近10年来的后起之秀,如美国Puritan Bennett公司和Newport公司、  相似文献   

11.
陈秀莲  罗春霞  张婧 《蛇志》2014,(4):393-39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5月在ICU行机械通气患者68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前34例为对照组,后34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照组仅使用咪达唑仑,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起效时间短,对呼吸、循环等重要系统影响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躁动发生少,减少了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发生,减少了使用呼吸机天数。而单纯用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浅,躁动及人机对抗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能达到理想的镇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作用。方法:评估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实施呼吸机集束策略依从性的情况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分别纳入458、487个病人,手卫生依从性由20.9%提高到65.7%(P=0.001);床头抬高30°以上依从性由24.8%提高到49.5%(P=0.001);镇静评分依从性无明显改善(P=0.06);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由20.4%提高到32%(P=0.03)。同时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建立后可降低VAP发生率(24.4%vs 41.7%,P=0.004),降低VAP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并不能降低其死亡率。结论: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可提高呼吸机集束策略的依从性,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2002年我院RICU中62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9株,其中G-菌占74.2%(66株),G 菌占19.1%(17株),念珠菌占6.7%(6株)。检出MRSAl0株(83.3%),检出产ESBL菌9株(42.9%)。结论:RICU使用呼吸机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20,(2)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危重症病人接受连续细致观察、积极治疗及高质量护理的集中加强医疗单元,收治的患者90%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监测医疗器械相关性感染的主要指标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但其诊断标准存在主观性强、特异性低,难以成为呼吸机相关并发症良好的质控指标。为克服这些不足,2013年1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呼吸机相关事件的监测定义,采用了客观的、可量化的标准,能较好地预测患者的不良结局,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以及监测效率。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成人呼吸机相关事件的预防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做好防控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前几个月 ,由于“非典”的流行 ,呼吸机一下子成为抢手货。国内所有的经销商、工厂的库存全部告磬。北京、山西、广东等地的要货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根据“非典”的病理特点 ,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所以对“非典”患者除药物抗病毒、抗感染和大剂量激素治疗外 ,主要治疗手段为呼吸机进行辅助机械通气。实践证明 ,随着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的发展 ,人工气道、呼吸监护和呼吸机性能的不断完善 ,机械通气可使呼吸患者起死回生。呼吸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是一种集计算机、机械、气动和自动化为一身的产品。生产和研制呼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实验组患者予以持续性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患者不添加负压吸引装置。观察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气道滞留物的菌落培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肠杆菌、非发酵菌、革兰阳性球菌的发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术能够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呼吸机呼气管道中的含菌气体扩散污染病房空气,引发交叉感染。利用HEPA材料、活性炭、特殊的缓释杀菌滤材,研制成一套呼吸机呼气除菌过滤装置。经参照有关标准用物理模拟气溶胶颗粒(0.28-0.34um)及微生物气溶胶测试,过滤效率>99.995%,微生物气溶胶滤除率达100%。气流阻力<230Pa,完全能满足临床呼气机的过滤除菌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对100例呼吸机患者的呼吸机管路、下呼吸道感染病菌的菌种种类、呼吸机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因素。结果呼吸机管路和下呼吸道病原菌构成比具有同源性表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6%,使用呼吸机时间长短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使用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老年COPD病人产生呼吸机依赖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丽秀  石娟荣 《蛇志》2004,16(1):62-64
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病人呼吸衰竭的常用治疗手段.由于COPD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一般机械通气时间较长.通气时间大于72h称为呼吸机依赖,此时撤机失败率很高[1].我院急诊ICU病房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O月共收治23例COPD急性期老年病人,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7例出现呼吸机依赖,除2例死于严重并发症外,余均成功撤机转人专科进一步治疗.现就其呼吸机依赖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呼吸衰竭是临床众多专业常常面对的危重综合症,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十分有效的措施.孤立看待呼吸机子系统和患者子系统常不能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将呼吸机和患者看做一个巨大的系统,充分构建协调一致呼吸机与患者这个大系统稳定有效性,监测其工作协调性是保证救治有效性重要途径.充分站在整体高度,考虑到救治措施的协调一致和互相配合.从整体的角度维护其稳定,注意系统下各个不同环节的异常,从整体角度调整不足都将使得措施更加有效而简便,也会大大增加救治呼吸衰竭成功率和加快对于呼吸机掌握应用速度.对于呼吸机和疾病的充分理解与掌握则是重要的前提.系统化决策分析法将会帮助我们全面、准确、快速掌握并良好使用呼吸机救治呼吸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