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昏迷患者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肝昏迷的发病机理,早在30年前已提出了氨中毒学说,直至1971年Fisher等人提出了伪神经递质学说,1975年munro等人又提出了胰岛素—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但均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近十多年来基础和临床医学科学家们,一直在严密观察肝昏迷氨基酸代谢的改变情况。本文采用一种快速、简便和灵敏的DANS-Cl(1-Di-methyla-  相似文献   

2.
<正> 肝昏迷患者普遍存在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和营养补给问题,若输注普通的氨基酸输液相反会诱发和加重肝昏迷症状,我们根据新肝昏迷发病机制,血清氨基酸代谢平衡失调学说,参照国外原始文献试制了一种含高浓度支链氨基酸复方输液制剂。  相似文献   

3.
脑疾病与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脑疾病包括肝性脑病 (或肝昏迷 ) ,乙型脑炎 ,儿童智力发育不全 ,脑瘫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以及脑衰老等。研究结果说明 :( 1 )肝性脑病 (或肝昏迷 )和乙型脑炎患者体液中谷氨酰胺水平升高 ,这种升高可以作为以上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 ;( 2 )脑瘫 ,智力发育不全以及脑衰老 (动物 )等患者 ,体液中谷氨酸浓度降低而r 氨基酸 (GABA)浓度升高 ,它们可以作为评价大脑损伤程度的指标 ,同时也有早期诊断这些疾病的价值 ;( 3)适当补充必需氨基酸能控制以上各种脑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肝安简介     
<正> 美国麦克高药厂(MCGAW)Hepatamine 8%Amino Acid Injection(肝安,3%氨基酸注射液)系治疗肝昏迷、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较为理想的氨基酸输液,目前该药在美国尚属医院临床治疗用品,尚未正式投放国际市场。今年初,广东省人民医院曾因特殊需要,通过日本领事馆关系直接向该厂购进试用,临床实践表明,对肝昏迷病者治疗效果显著。该产品出厂价格每瓶90美元,而我厂仿制品成本在15美元以下。该产品的研究成功将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节省外汇,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美国麦克高药厂(MCGAW)Hepatamine 8%Amino Acid Injection(肝安,3%氨基酸注射液)系治疗肝昏迷、肝硬化和慢性肝炎较为理想的氨基酸输液,目前该药在美国尚属医院临床治疗用品,尚未正式投放国际市场。今年初,广东省人民医院曾因特殊需要,通过日本领事馆关系直接向该厂购进试用,临床实践表明,对肝昏迷病者治疗效果显著。该产品出厂价格每瓶90美元,而我厂仿制品成本在15美元以下。该产品的研究成功将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节省外汇,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喜莲  钟鸿斌  陈文 《蛇志》2006,18(4):329-330
重型肝炎,在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聚积,后者反过来影响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形成恶性循环。重型肝炎的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肝昏迷、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以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地去除各种代谢产物、内毒素及各种有害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补充蛋白质、调理素及凝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改善机体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我科2003年12月~2005年1月,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ALSS治疗12例重型肝炎患者,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正> N—乙酰—L—谷氨酰胺(N—Acetyl—L—Glutamine)为L—谷氨酰胺的乙酰化衍生物。具有抗痉挛活性。它比L—谷氨酰胺更易透过“血脑屏障”。改善脑的功能以维持其良好应激机能。适用于肝昏迷及脑外伤、脑肿瘤、神经外科手术等引起的昏迷等。并可调整变态代谢,在体内不会很快消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代谢与肝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又称肝昏迷 ,即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病状 ,直至进入昏迷。在此仅从氨基酸代谢异常的角度叙述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γ-氨基丁酸(Acidum r-Aminobutyricum简称GABA),商品名称为r-氨酪酸。临床上用于防治各种类型的肝昏迷。亦可用作尿毒定、催眠药及煤气中毒听致昏睡的苏醒剂,脑血管障碍所致的偏瘫、记忆力障碍和言语障碍等亦可试用。一γ-氨基丁酸的生产γ-氨基丁酸在植物和细菌中广为分布。国内外通常采用合成工艺路线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0.
假单胞菌属细菌产酪氨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酪氨酸酶能将L—酪氨酸催化合成L—3,4—二羟基苯丙氨酸,后者是预防、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Parkinsomis),例如:僵硬、震颤、流涎,丧失穿衣能力;CO中毒、锰中毒;肝昏迷的有效药物,还用于精神病的治疗。酪氨酸酶也可用于生产其它化、  相似文献   

11.
<正>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而影响大脑功能。氨基酸代谢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早期一般认为肠道吸收来自氨基酸和尿素分解的氨与体内氨基酸脱氨作用产生的氨不能如数进入受损的肝脏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因此过多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扩散入脑组织,分别与谷氨酸和α-酮戊二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 应用适合于肝病患者使用的氨基酸注射液,作为肠胃外营养和治疗肝硬化、慢性肝炎及肝昏迷的研究,近年来在国际上正是一个热门,而国际市场及我国国内市场均未见正式商品供应。美国麦克高药厂此类最新产品Hepatamine注射液,亦尚属美国国内医院内临床治疗产品,还未投入国际市场。广州侨光药厂研究所为了赶上这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研究试制  相似文献   

13.
寡糖的含义及作用和在改善肠道内环境上的意义(上)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寡糖的含义及作用和在改善肠道内环境上的意义(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雪驼日本医科大学客座研究员邱华虽然很早就有用半乳糖苷果糖治疗肝昏迷的报告,但当时尚不知其机理及半乳糖苷果糖与“肠内细菌群”(以下简称“肠内菌群”)的关系。日本的光冈知...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用来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体外肝脏功能支持的技术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在已经广泛应用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生物人工肝(BAL)以分离的哺乳动物肝细胞构成的生物反应器为解毒系统,可有效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和合成功能,并可预防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脑水肿.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辅助,同时改善患者自身肝脏的功能以利于其功能的恢复.本文主要对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生物人工肝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寻找理想肝细胞来源,长期维持肝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进一步优化反应器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物资源》1975,(2):8-11
<正> 精氨酸(Arginine)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一,它参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乌氨酸循环以及其它生理机能。因此,它是治疗血氨中毒、肝昏迷的有效约物。它对治疗一般的肝病、清除疲劳、提高智力及男性不育,也有一定的疗效。过去,我国精氨酸的生产仅有少数厂以明胶作原料,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了科研和生产的发展。目前除了用明胶作原料生产精氨酸外,尚有利用水解猪毛提取胱氨酸后的废液生产精氨酸,使精氨酸除了供应国内医药部门的需要外,开始  相似文献   

16.
<正> r-氨酪酸(r-氨基丁酸)有调节中枢神精系统的作用,既能对脑组织的过渡兴奋具有抑制作用,也能对脑组织代谢有促进作用,大脑中的葡萄糖代谢的必需的巳糖激酶—葡萄糖磷酸脂化酶由 r-氨酪酸所活化,促进葡萄糖代谢,增加能量供应,改善大脑机能。r-氨酪酸作用于延髓的造血中枢,有降低血氨的作用,医疗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脑组织血管障碍所引起的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治疗头部创伤引起的脑震荡及各种类型肝昏迷,在医疗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r-氨酪酸作为儿童智力的营养补充剂和促进剂,作为老年人营养剂广泛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乳果糖组(A组)、益生菌联合乳果糖组(B组)。结果 三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水平、数字连接实验(NCT)均有改善,其中A、B组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 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B组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能够显著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并降低血氨水平,减轻肝昏迷症状,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目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综合治疗及单独加用乳果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8例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施行了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10例,保守治疗2例,Roux-en-Y胆肠吻合术6例。结果:3例术后过早拔管发生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1例因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胆肠吻合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死亡。余术后良好。结论:尽早发现及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和预防术后胆管狭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立即行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后数天发现或多次胆道修补术失败者,则宜行规范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9.
IAA—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9年,Mitchell等首先建立了IAA-氧化酶活性的比色方法;1947年Tang(汤玉玮)等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现在通常应用的是Gordon等于1951年在前人基础上再次改进的方法,但此法仍然存在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生长激素     
19世纪末人们在临床工作中已发现生长发育与垂体有关。1912年Ashner发现单纯切除垂体前叶导致生长障碍。1921年Evans等证实牛垂体提取液对大鼠有促进生长作用。1943年Evans建立了生长激素GH的生物学测定方法即胫骨测定法。1944年李卓浩和伊万斯提纯了牛GH,确定了垂体GH的存在。1956年李卓浩等又提纯了人生长激素(hGH),发现GH有高度种属特异性,并使hGH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了可能。1962年Hunter等建立了hGH的放射免疫测定法,从而建立了各种hGH功能试验,使hGH功能紊乱疾病包括垂体侏儒的诊断水平显著提高。1971年已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