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非连续 Ficoll-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方法分离幼年、成年和老年大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观察到以幼年大鼠为材料分离得到的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纯度高;而以成年、老年大鼠为材料分离得到的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则有少量污染。用 Dans 反应-聚酰胺薄膜层析-荧光方法测定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中的 GABA、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牛磺酸含量。发现:(1)幼年与成年大鼠神经元胞体的递质氨基酸含量少于胶质细胞中的含量。老年大鼠的这种差异不显著。(2)由幼年到成年,胶质细胞中的牛磺酸含量显著下降,而神经元胞体中的牛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3)由幼年到成年,神经元胞体与胶质细胞中的“抑制性”与“兴奋性”递质氨基酸总量的比值皆下降50%左右。本文讨论了神经元胞体和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度及这两类细胞的“抑制性”与“兴奋性”递质氨基酸含量比值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后发育过程中金黄仓鼠视皮层中CCK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层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利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MPV)对生后不同年龄段动物视皮层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胞体大小进行定量测定。CCK阳性神经元在动物生后第7天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第V,VI层;神经元的相对数量为3.9%,阳性胞体的平均面积为19.9μm^2生后第12天动物开始睁眼时,其神经元的分布层次、胞体数量及胞体大小均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是高度极化的细胞,典型的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及树突构成。神经元的胞体和神经末梢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传递以及神经元之间的通讯都依赖于胞内的细胞器和囊泡运输。神经元中的运输系统对于神经元形态和功能的建成和维持以及突触的功能和可塑性至关重要。胞内运输的调控机制是细胞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该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神经元内细胞器和囊泡运输的研究进展,并对神经活性依赖的运输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该文还简要介绍了神经元胞内运输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PAP-PA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程序在同一切片上进行两种肽能物质的定位,观察了中国树鼩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内VP能和OT能神经元的比较解剖学分布,发现:视上核被视束分成主部和交叉后部。在视上核主部,其头侧部几乎仅含OT能神经元胞体,中间部VP能胞体出现并逐渐增多,尾侧部VP能胞体数目明显超过OT能胞体。在明显含有两种胞体的中间部和尾侧部,OT能胞体多位于背内侧,VP能胞体多位于腹外侧;在视上核交叉后部,其头侧部以VP能胞体为主,且多位于背外侧,OT能胞体多位于腹内侧。中间部OT能胞体多位于内侧,VP能胞体多位于外侧。尾侧部OT能胞体多位于背、腹两侧,VP能胞体则多位于中间;在室旁核,其头侧部几乎全由OT能胞体构成。中间部,VP能胞体出现并逐渐增多,OT和VP能胞体分别主要位于内、外侧。尾侧部两种神经元胞体较明显地分为内、外两群,内侧群主要为OT能胞体,外侧群几乎全为VP能胞体,该群的头侧半又可分为背腹两个亚群,至尾侧半,此二亚群渐合并。本文讨论了OT和VP能神经元在中国树鼩和大鼠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的比较分布。  相似文献   

5.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后发育过程中金黄仓鼠视皮层中CCK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层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利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MPV)对生后不同年龄段动物视皮层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胞体大小进行定量测定。CCK阳性神经元在动物生后第7天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第V,VI层;神经元的相对数量为3.9%,阳性胞体的平均面积为19.9μm2生后第12天动物开始睁眼时,其神经元的分布层次、胞体数量及胞体大小均达到成年动物的水平,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II-IV层,神经元相对数量为8.0%,其胞体面积为73.2μm2。根据CCK阳性神经元在睁眼期的出现率、分布层次及胞体大小都达到成年动物水平这一特点,给新生鼠施加CCK,证明视皮层中CCK与动物生后睁眼的迟早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对幼年、成年与老年Wistar大鼠大脑躯感皮质的胶质细胞的电镜研究表明:老年大鼠胶质细胞脂褐素增加和卫星化增多;在胶质与神经元胞体之间,神经元的胞质膜和胶质贴近处出现表面下复合器的情况也增多。星形胶质细胞还有胞质肥大和微丝增多的倾向。在个别老年动物中见到一种特殊的多层平行膜板状髓鞘样结构出现于胶质与神经元胞体之间。  相似文献   

7.
猫外侧膝状体年龄相关性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年猫与老年猫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神经元及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探讨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相关神经机理。方法Nissl染色示猫外侧膝状体分层结构(A、A1、C3层)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示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Nissl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神经元数量;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青年猫及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1),且GABA免疫阳性反应减弱。结论在动物个体衰老进程中,外侧膝状体总体神经元保持相对稳定可能对老年个体维持视觉功能具有一定意义;老年个体外侧膝状体GABA能神经元对视觉信息传递及整合过程的抑制性调节功能削弱,可能是外侧膝状体水平上导致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由一层结缔组织膜包被形成的小结节称作神经节,可分为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感觉性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胞体所在,内为大小不等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相聚,胞体多呈圆或卵圆形,其周围分布有许多小型的神经节胶质细胞,也称卫星细胞。感觉神经节按其所在位置分为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脊神经节位于近椎间孔处,连在脊神经背根上,常称背根节,共31对。大约有一半的人第一颈神经背根及  相似文献   

9.
新生大鼠下丘脑GnRH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神经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新生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的体外发育规律。培养1d即可见GnRH-IR神经元;1~3d,GnRH-IR神经元生长最快,胞体和突起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5.59μm2/d和19.39μm/d,染色加深;培养7d,GnRH-IR神经元的胞体截面积、胞体染色强度和突起长度均达最高峰,分别为171.21±43.17μm2,0.289±0.034,87.01±22.33μm;培养14d,GnRH-IR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突起长度维持在7d时的水平,但染色减弱。结果提示,培养第1周是GnRH神经元体外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其发育良好状态可维持到第2周末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以免疫细胞化学法、计算机图象分析法研究了大鼠脑桥背侧被盖区含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P物质(SP)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含L-ENK的神经元分布于Gudden背侧被盖核的背部和腹部(DDT、VDT),以及外背侧被盖核(LDT)。DDT内含L-ENK的细胞多而密集,周围有深染的神经纤维。胞体形态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随机测量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平均等效径为12.18μm。VDT和LDT内含L-ENK细胞少,染色较浅。VDT的胞体为圆形和卵圆形,平均等效径为12.24μm。LDT的胞体为多边形,平均等效径为15.67μm。含SP的神经元仅见于LDT,细胞数量较多,胞体较大,呈多边形,平均等效径是20.39μm。本研究的结果显示:DDT,VDT和LDT各核内含L-ENK神经元的分布密度,细胞形态和大小均有所不同。DDT较密集,LDT细胞较大。LDT内含SP和L-ENK神经元多数可归为两类,含SP的胞体较大含L—ENK的胞体较小。DDT,VDT和LDT不同形态的含肽细胞可能与它们不同的中枢联系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