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草鱼(Ctenophar yngodon idellus)出血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龄草鱼种培育池的水质数据采用生物统计法,以其单因子或多因子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出血病与某些生态因子密切相关。当水温逐渐升高时,溶氧和透明度的下降或总氮和有机氮等的升高,均易引起出血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溶氧是诸因素中主要的发病因素,水温是发病的首要条件,其它理化因素也可成为发病因素;与水质密切相关的浮游生物量的升高或剧变对出血病有一定影响;底质含氮物高会引起水质恶化,继而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2.
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的溶氧变化周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根据1979—1984年对主养鲢、鳙、非鲫,主养青、草鱼,主养青鱼3种养殖结构类型高产鱼池溶氧变化周期的系统研究,揭示了高产养鱼池塘溶氧的昼夜、垂直、水平变化及季节变化周期,分析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扩散作用在高产养鱼池塘溶氧动力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对高产养鱼池塘的溶氧收入、支出及平衡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在主要饲养季节,测得晴到多云天、晴天的溶氧来源分别为:浮游植物光合产氧占86.0和95.3%,大气扩散溶入占14.0和4.7%;氧的消耗分别为:“水呼吸”消耗氧占72.0和72.0%,鱼类呼吸消耗氧占22.0和13.1%,淤泥中生物呼吸消耗氧占2.9、5.5%,扩散逸出占3.1、8.8%。文中还对溶氧变化周期与养鱼池塘管理的环境控制、结构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溶氧收支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生态学的方法测定广东省中山市9口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水柱呼吸耗氧量、底泥呼吸耗氧量和鱼呼吸耗氧量, 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增氧机增氧量及用差减法计算大气扩散作用引起的得氧或失氧, 对高密度养殖池塘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水深为1.5-2.0 m的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中, 光合作用产氧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 底层出现负值呈现氧债现象。水呼吸耗氧量在表层、中层和底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层水光合作用产氧量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P0.05), 而中层和底层水光合作用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P0.05)。在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溶氧的收入中,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增氧机增氧量和大气扩散溶入氧量分别占总溶氧来源的44.7%、42.3%和13.0%, 机械增氧作用已接近光合作用, 成为溶氧来源的主要贡献者; 在池塘溶氧的支出中, 水呼吸、鱼呼吸和底泥呼吸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45.9%、45.0%和9.1%, 鱼呼吸耗氧与水呼吸耗氧相当, 成为水体中氧气的主要消耗者。结果表明在草鱼高密度养殖过程中, 合理使用机械增氧是池塘溶氧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溶氧水平对鲫鱼代谢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12,32(18):5806-5812
为了探讨水体溶氧水平对鲫幼鱼(Carassius carassius)运动、消化能力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25.0±0.5)℃温度条件下,测定了8(饱和溶氧水平)、2和1mg/L溶氧水平下摄食(饱足摄食)和空腹组(空腹2 d)鲫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运动前耗氧率(MO2pre-exercise)、活跃耗氧率(MO2active)和代谢范围(MS)。摄食诱导的耗氧率上升在各溶氧水平下无显著差异。在饱和溶氧水平下,摄食组和空腹组的Ucrit没有显著差异,但在1和2 mg/L条件下,摄食组的Ucrit显著低于空腹组(P<0.05)。在饱和溶氧水平条件下,消化和运动诱导的耗氧率上升在各个游泳水平均能完全叠加,且摄食组鱼类与空腹组鱼类具有相似的MS和Ucrit和更高的MO2active,提示鲫鱼在常氧下为添加代谢模式。随着溶氧水平下降至2和1mg/L,呼吸能力(摄食组的MO2active)对溶氧水平下降较运动耗氧率更为敏感,消化诱导的耗氧率增加只能在较低游泳速度叠加,与空腹组鱼类比较,摄食组鱼类的MS和Ucrit显著下降,MO2active无显著差异,提示低氧下消化和运动对氧气需求竞争的加剧使其代谢模式转化为消化优先。  相似文献   

5.
阳宗海中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高原深水湖泊中的微生物生态分布信息,运用统计学软件,在2002年对阳宗海中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数量进行了数学分析。影响湖泊中PNSB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平位点、深度和采水期,溶氧、温度、透明度、COD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对PNSB数量也有影响。各环境因子如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之间也有相关性,对其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一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泥鳅和白鲢胚胎不同发育时期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鳅和白鲢胚胎发育时的耗氧量是随着发育进程而以指数函数方式在增长,其耗氧曲线显示出卵裂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肉效应期以及出膜期是5个呼吸代谢水平较高的时期,其中又以原肠期与出膜期对孵化环境溶氧的需求尤为突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纳入氧的快慢与强弱,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新陈代谢的速度以及营养物质不断地被氧化、消耗和能量传递的状况。因此,鱼类胚胎发育时耗氧的高低,无疑是其胚胎发育状况的一种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F0004-F0004
Yaxin-1151型生物氧测定仪是我公司自主创新的新产品。该仪器属于高精度溶氧测定仪。测量精度达0.01mg/l,满足植物光合作用测定需要。无需连接计算机系统也可以自动计算和显示植物光合或呼吸速率。该仪器设计轻巧、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精度很高,非常适合生物放氧和耗氧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瓦氏黄颡鱼(Peltebagrus vachelli)在不同溶氧水平(DO)下的游泳运动能力、限制性机制及能量适应对策, 在25℃分别对不同溶氧水平(125%、100%、75%、50%和25% 空气饱和度)条件下瓦氏黄颡鱼幼鱼静止耗氧率、临界游泳速度(Ucrit)、活跃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瓦氏黄颡鱼的静止耗氧率随溶氧水平下降而显著下降(P2crit)为14.52%空气饱和度(1.16 mg/L)。当溶氧水平从100%下降到25%空气饱和度时, 其活跃耗氧率随溶氧的下降而显著下降(PPP<0.05)。研究结果提示: 在低氧条件下, 瓦氏黄颡鱼的临界游泳速度受中心的心鳃系统的限制, 而在常氧条件下,受外周的运动系统(肌肉组织)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及溶氧胁迫对其体内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Winkler法测定水中溶氧含量,通过比较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含量之差确定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及窒息点,并在不同程度的溶氧胁迫下测定乌贼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呈明显的“高-低-高-低”昼夜变化;耗氧率与水温(16 ℃~28 ℃)和光照(3~500 μmol·m-2·s-1)呈正相关,与pH值(6.25~9.25)呈负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18.1~29.8),乌贼耗氧率呈“高-低-高”变化,盐度为24.8时耗氧率最低;雌性乌贼耗氧率高于雄性.窒息点随乌贼的体质量增加而降低,平均体质量为(38.70±0.52) g的乌贼窒息点为(0.9427±0.0318) mg·L-1.随着溶氧胁迫程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力均先升后降,脂肪酶活力下降,蛋白酶活力呈“降-升-降”变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但溶氧胁迫下的酶活力比正常时要高.  相似文献   

10.
毒黄素抑制线粒体的呼吸耗氧和氧化磷酸化活力,低浓度毒黄素下耗氧并不增加,也无过氧化氢的形成,此种效应在不同呼吸底物下是类似的。因此认为毒黄素对线粒体的抑制和微生物不同,其主要途径不是因递氢而产生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1.
急性逐步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呼吸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密闭式呼吸仪研究了急性逐步低氧对中华绒螯蟹(又名河蟹)呼吸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河蟹是一种很好的氧调动物。当溶氧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河蟹能维持其呼吸率不变,直到临界氧浓度,或临界点。而后,随着溶氧的进一步下降,其呼吸率迅速降低,并在溶氧未至零值时,呼吸率为零。作者将呼吸率为零时的氧浓度称为零呼吸氧浓度,或零呼吸点。鉴于零呼吸点的存在,作者提出了一种能更好地描述水生动物呼吸率和溶氧关系的双曲线方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蝥蟹幼蟹的耗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氧率是反映生物代谢活动的主要生理指标。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的幼蟹耗氧率对了解其生理及各阶段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可为养殖和长途运输等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一、材料和方法取引种自上海崇明县长江捞捕的天然幼蟹测定两次。每次同时测定二组不同大小的标本。第一次采用在实验室水槽中饲养一个半月的幼蟹,每组各30只;第二次采用蟹池中饲养两个月幼蟹中较大个体,每组各10只。图河蟹耗氧率测定装置A、水源B、缓冲瓶C、呼吸瓶D、溶氧测定瓶E、废水收集F、进水管G、出水管H、螺旋夹I、温度计耗氧率的测定装置(…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呼吸功能与精子活力、核DNA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线粒体呼吸功能与精子活力、核DNA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按WHO标准收集34例不同活力的精液标本,采用蔗糖差速离心法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精子线粒体,通过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线粒体呼吸耗氧率并计算状态III呼吸、状态IV呼吸、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0)及氧化磷酸化效率(0PR);应用精子染色质扩散(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实验检测精子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活力精子线粒体状态Ⅲ呼吸耗氧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俨〈0.01);弱精子症组RcR和OP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了17.03%(P〈0.05)和40.74%(P〈0。01);精子DNA损伤程度与精子活力、状态III呼吸及OPR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是-0.812、-0.788和-0.696)。以上结果提示:精子线粒体呼吸耗氧和氧化磷酸化功能与精子活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精子DNA(包括mtDNA)损伤可能影响精子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中,鲢和鳙是以浮游生物作为食料的。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这两种鱼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湖泊和池塘中浮游生物的产量,是保证鲢鳙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使用施放肥料的方法来增加鱼池中的食料基础以提高鱼产量的工作,在国内和国外的养鱼业中,已积累了不少的实际经验和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试验工作。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在鱼池中投放各种有机肥料来提高鱼的产量,例如:浙江菱湖的渔民在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三角涡虫的耗氧率和窒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静水呼吸室法,测定10℃、14℃、18℃、22℃、26℃和32℃温度下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j aponica)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测定涡虫耗氧率是否与温度和昼夜节律有关。结果表明,10℃和14℃涡虫耗氧率很低;18℃、26℃和32℃耗氧率较高;22℃涡虫耗氧率低于18℃、26℃和32℃条件下的耗氧率(P〈0,05)高于10℃和14℃条件下的耗氧率(P〈0.05)。18℃时窒息点最高,22℃窒息点最低。10℃、14℃、18℃、22℃、26℃和32℃温度下涡虫的窒息时间分别为125h,120h,55h,42h,37.5h和18.5h。18℃、22℃和26℃3个温度下涡虫耗氧率都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白天耗氧率低,晚上耗氧率高(P〉0.05)。同一时间段比较,22℃耗氧率也最低。  相似文献   

16.
张安杰  曹振东  付世建 《生态学报》2014,34(20):5860-5867
以乌江流域亲缘关系近,但分布并不完全重叠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和宽鳍鱲(Zacco platypus)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考察这两种实验鱼的低氧耐受及游泳运动能力。将野外采回的实验鱼置于(25±1)℃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种鱼的临界氧分压(Pcrit)、水面呼吸(ASR)、失去平衡点(LOE)以及在不同溶氧水平(8.0、4.0和2.0 mg/L)下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活跃耗氧率(MO2active)。研究发现:马口鱼的Pcrit(2.44±0.20)mg/L显著高于宽鳍鱲(1.86±0.10)mg/L(P=0.031)。但马口鱼的50%ASR(1.23±0.16)mg/L显著低于宽鳍鱲(1.97±0.11)mg/L(P=0.023);马口鱼的50%LOE(0.84±0.01)mg/L同样显著低于宽鳍鱲(0.97±0.02)mg/L(P=0.004)。宽鳍鱲在8.0和4.0 mg/L下的游泳能力显著高于马口鱼,然而马口鱼和宽鳍鱲的Ucrit均随测定溶氧水平的下降而显著降低(P0.01);宽鳍鱲和马口鱼的运动耗氧率均随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增加,但随测定溶氧水平的降低运动耗氧曲线变得相对平缓,尤其是在溶氧为4.0 mg/L时马口鱼的运动耗氧曲线与宽鳍鱲相比越发平缓;两种实验鱼的MO2active随溶氧水平下降的变化趋势与Ucrit相似(P0.001)。结果表明:两种野外生存的实验鱼不仅在低氧耐受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两者的游泳运动能力也有不同表现,这很有可能与其遗传特征、生存环境及生态习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流加法测定反应器溶氧系数KL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亚硫酸盐流加法测定了机械搅拌式反应器的溶氧系数KLa,通过与Coper法及动态法比较认为,流加法可以用于机械搅拌式反应器溶氧系数KLa的测定,也适应于在真实发酵条件下机械搅拌式反应器溶氧系数KL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孔增氧技术,能够有效促进鱼池表层和中下层水体交换,在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提高了规格及品质,增加了黄颡鱼的产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适宜在水产精养池塘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氢离子浓度(pH值)的变化对于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生活常常被认为是直接或间接发生影响的因子之一。1920年,M.E.Jewell氏开始注意到水质的氢离子浓度变化对于两栖类蝌蚪代谢和再生作用的影响,他发现最适宜的氢离子浓度是中性或接近中性,同时发现再生率和再生总量和水中溶氧含量有密切关系。E.B.Power氏(1922)开始注意到氢离子浓度与鱼类呼吸生理之间的关系。此后,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氢离子浓度对鱼类耗氧率的影响,以及氢离子浓度对鱼类从水中吸取溶氧机能的影响。其中  相似文献   

20.
 在自动控制的遮雨棚中,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系耗碳过程及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设高(W)、中(M)、低(S)3个水分处理,试验品种为`陇春8139-2'(L)和`定西24'(D)。在开花期及之前,根系的日生物量碳、日呼吸耗碳和日分泌耗碳量占根系日总耗碳量的比例平均为26%、58%和16%。在成熟期,W、M处理的根日生物量碳的下降(负值)在两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S处理中,D品种根生物量碳日下降幅度显著高于L品种,日呼吸耗碳量和日分泌耗碳量也最低,致使其根日生物量碳下降超过根总耗碳量的100倍,而根日呼吸耗碳量和日分泌耗碳量分别是根日总耗碳量的7.89倍和3.75倍,与其它处理/品种形成了鲜明对比。以根系日呼吸和日分泌耗碳之和占日光合固碳量的百分比来看,L品种在W、M和S处理中分别为53%、52%和83%,D品种分别为58%、49%和55%。两个品种根系碳消耗比例最低的是M处理,S处理的D品种远低于L品种。两品种产量水平接近,湿润条件下,L品种产量略高于D品种。籽粒产量与平均产量之比(Y/Ym)L品种在3个处理中分别为1.34, 1.14和0.53;D品种分别为1.04, 1.06和0.90。干旱条件下D品种保持了良好的产量稳定性。对D品种而言,中、重度干旱条件下光合固碳的相对稳定和根系耗碳量的降低是植物既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能保持较高籽粒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