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已在全球大规模蔓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新病毒感染性强并且感染后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因此亟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作为一种干细胞疗法有潜力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组织损伤和死亡率。目前,我国和国外多家研究机构已启动多项MSCs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临床研究项目,已初步证实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可发生严重肺部损伤甚至死亡,目前为止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SARS-CoV-2感染依赖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可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促发炎症风暴从而损伤靶器官。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功能,而且在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及其他肺疾病中有一定疗效,因此可能是治疗COVID-19潜在有效药物。目前部分研究也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而具体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将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COVID-19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COVID-19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有学者认为,避免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治疗COVID-19感染患者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可能对预防或减弱细胞因子风暴、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作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2月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对于医生、医院和医疗系统都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从不明肺炎到确诊为新冠病毒为病原的新冠肺炎COVID-19,如何确诊病原是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有效诊疗和预后的关键。本研究全面地梳理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类,提出了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关键点以及有效的预后管理,以期为临床医生以及医疗系统提供一个应对传染性极强、尚无疫苗可预防的新冠肺炎COVID-19。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席卷全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但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COVID-19疫苗与治疗药物.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的进化高度保守,在调控新冠病毒RNA复制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新型广谱抗冠状...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中和抗体作为最有希望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抗新冠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药物研发的进展、涉及的主要技术和主要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包括COVID-19在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和抗体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截至2021年12月2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我国现有确诊病例2275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457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1486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目前,防治该疾病的手段主要有隔离、接种疫苗和环境消毒,对于患者,目前还有注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这一新措施,《现代生物医学进展》高度关注新冠肺炎防治,继去年以重拳抗击新冠作为封面之后,今年以注射治疗新冠肺炎为寓意,设计了该封面,期盼广大医务、科研工作者能够早日战胜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确诊的金标准,血清抗体检测是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对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3例COVID-19出院后核酸复检阳性患者,回顾性分析在疾病初期确诊、治疗出院、转诊隔离全程诊疗过程中患者临床病例及其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体内新冠病毒核酸确诊到完全转阴时间变化,初步探讨COVID-19临床治愈出院患者核酸和抗体检测与疾病传染性因素的相关性,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康复过程的病毒感染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体药物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性强、特异性好等优点,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创新药物研发的热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加快推进新冠病毒(SARS-CoV-2)抗体药物的开发。在此情势下,认真分析抗体药物现状和趋势,梳理国内外新冠病毒抗体药物研究进展,明确我国当前抗体药物创新的机遇、挑战和建议,对加快我国药物自主创新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大多数病毒感染疾病一样,除了疫苗以外,尚无特效药,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在感染病毒以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到极限程度或者失去控制,从而给患者带来伤害。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的临床治疗案例,结合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病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至七版)》,提出了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临床药物的选择策略,评估了各种目前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西药的疗效和风险,旨在为临床医生在药物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上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人体后,个体间存在显著不同的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症状。机体遗传因素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为代表的遗传关联研究方法,已成功鉴定了多个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易感基因,为新冠肺炎防诊治措施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新冠肺炎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多种表型、多个人群、多种遗传变异类型的新冠肺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及易感基因区域的精细定位研究等,旨在为新冠肺炎遗传易感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是一种可引起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亦称为COVID-19)的新发呼吸道病原体,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同属β-冠状病毒,其受体与SARS-CoV的受体相同,均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受体入侵人体细胞。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目前,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已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蔓延,接种疫苗是根除病毒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国内外各大科研机构已快速展开COVID-19疫苗的研制工作,这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重点和难点。现就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感染途径及疫苗研发作一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因SARS-CoV-2感染而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SARS-CoV-2感染性强,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尽管各种各样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临床前试验中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MSC可能利用分化潜能诱导分化成功能性肺样细胞、免疫调节与免疫细胞互作、抑制炎症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迁移和归巢靶向损伤肺部、抗病毒作用来减少肺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产生细胞外囊泡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进而使COVID-19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缓解并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综合讨论了COVID-19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总结了MSC在COVID-19中的临床研究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MSC治疗COVID-19的应用前景,为MSC在COVID-19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因SARS-CoV-2感染而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SARS-CoV-2感染性强,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尽管各种各样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临床前试验中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MSC可能利用分化潜能诱导分化成功能性肺样细胞、免疫调节与免疫细胞互作、抑制炎症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迁移和归巢靶向损伤肺部、抗病毒作用来减少肺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产生细胞外囊泡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进而使COVID-19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缓解并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综合讨论了COVID-19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总结了MSC在COVID-19中的临床研究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MSC治疗COVID-19的应用前景,为MSC在COVID-19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地区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来,疫情发展迅速,对我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巨大威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重症是导致COVID-19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主要用于医治重型、危重型病例。血浆疗法这一治疗策略可追溯到20世纪,在目前没有有效疫苗和药物的情况下,仍可使用患者恢复期血浆预防或治疗传染病,阻止疾病恶化,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简要介绍,回顾以往血浆疗法在冠状病毒治疗方面的应用及成效,并分析了血浆疗法的局限性。进一步结合目前抗病毒治疗性抗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优势,对COVID-19的抗体治疗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国际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伴随COVID-19大流行而来的是SARS-CoV-2基因组的不断突变,尤其是受关注的变异体(variants of concern,VOCs)给全球COVID-19疫情防控带来了挑战。本文综述了SARS-CoV-2的突变情况和现阶段主要流行的VOCs的特征,总结了现有及潜在的COVID-19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并通过分析SARS-CoV-2变异体对全球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可能爆发的大范围流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造成了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严重危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迫切需要研发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综述了疫情暴发初期抗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的进展,重点介绍“老药新用”、小分子及抗体创新药物研发和中药等。通过“老药新用”研究发现多个老药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复制作用,其中瑞德西韦、法匹拉韦、氯喹和羟氯喹等进入临床研究,尤其是瑞德西韦成为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首个药物。针对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S蛋白开展的抗体发现和靶向3CL蛋白酶及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等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开展小分子抑制剂发现是抗新冠肺炎创新药物研究中的主要方向。此外,中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都进入了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突发性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感染者常伴有发烧、乏力、咳嗽等症状,自2019年12月首次发现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席卷全球,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特色文化,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首次推出中医药治疗方案,其中清热解毒、补气活血、清肺化痰等中药为新冠肺炎防治中常用中草药类型,槲皮素、山奈酚、黄芩素等黄酮类成分为主要活性成分。实践证明,中草药在抗病毒、抗炎、减轻患者症状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特别是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4%以上,远高于其他国家。文中在概述新型冠状病毒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中涉及的药用植物及其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为防治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后被证实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2020年2月11日WHO将该疾病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此后,疫情蔓延至全国。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COVID-19。COVID-19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14d,多为3~7d,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目前尚无针对该疾病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对COVID-19进行综述,希望对疫情防控、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阻止COVID-19流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目前国内外多家机构开展了COVID-19疫苗的研究,包括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不同类型,并取得了快速进展。本文对COVID-19疫苗的类型、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