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沙 《生命世界》2009,(11):18-21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在书的结尾,他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然而,一百年后的1959年,美国著名遗传学家H.J.穆勒在纪念《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大会上与另一位知名学者却发出不约而同的感慨:“这一百年来没有达尔文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起源自动物祖先的问题,在前一个世纪后半叶终于得到了解决。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的著作(1859年)中,表示了这样的想法,就是根据进化学说而进行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历史将可得到许多启示”。12年之后(1871年),这位伟大的学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出版了专书,其中引证了丰富的实际材料,确(?)的证明了人与一般的动物,特别是与类人猿有着亲缘关系,并且指出了人类从化石的高等灵长类起源的进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植物杂志》2011,(7):F0002-F0002
2009年10月,世界各地的演化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们相聚北京,参加主题为“达尔文200·北京”的国际学术会议,共同纪念达尔文诞生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  相似文献   

4.
在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前夕,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张秉伦和郑土生合写的传记故事《达尔文》。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研究达尔文及其学说的基础上,用传记故事体裁写成的,有十八万字。它着重描述了达尔文自学成才的道路,艰苦卓绝的环球考察,《物种起源》的写作和出版以及它的伟大贡献,还对他崇高的科学道德和怎样处理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关系作了动人的描述。读者从这本书中将能看到,达尔文怎样从一个智力平庸的孩子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怎样从一个神学院的青年学生转变呈推翻“神创  相似文献   

5.
进化论的发展和中性突变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是生物进化论的伟大旗手、英国的著名学者查理士·达尔文逝世的一百周年。许多国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达尔文对生物科学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朽的贡献。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问世,它不仅以丰富的事实论证了生物进化,而且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理论合理地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生物进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1859年、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理论公布于世,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来,古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达尔文主义一再遇到挑战。1982年是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世界上掀起了一场争论:“达尔文错了吗?”这就有必要讲一讲什么是达尔文主义和怎样理解认识它。达尔文是一个“自然选择万能论者”吗? 达尔文把自己的巨著命名为《物种起源》。标题的全称是:《通过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生存的物种起源》。这个标题比较鲜明地说明,物种是这样实现进化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选择决定变异的适应和发展方向。这个基本途径可归结  相似文献   

7.
对达尔文应如何评价?进化论又是怎样一种学说?自从达尔文进化论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后,各种观点纷来沓至,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热烈欢呼进化论的诞生,认为“查理·达尔文发现了我们星球上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化论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可靠的自然科学根据。相反,资产阶级顽固派却咬牙切齿地咒骂进化论是“牲畜哲学”,扬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同圣经与“神意”是水火不相容的,要进行“围剿”。无独有偶。在“四人帮”竭力散布反动的“代替论”、鼓吹哲学代替自然科学的恶劣影响下,出现了一股极端虚无主义的反动思潮,对自然科学理论一概加以排斥和否定。达尔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恩格斯指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已举世瞩目。但拉马克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年)就在《动物学哲学》  相似文献   

9.
达尔支第一次提出性选择学说,远在1842年。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这一伟大著作中,曾有一节提出其性选择学说的大要。1871年达氏所著“人类起源”一书出版,该书第二部份即专门为阐明此学说而写。占该书五分之三篇幅,达六百页之多。在此书中将次性征与性选择活动的事实材料,依纲依目列举,至今还认为是最丰富最详尽的。由达尔文提出性选择学说时计起,至今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 (一) 第二性征,或称次(副)性征在动物界是明显而又常见的现象。首先是雌雄体躯大小不同。一般是雄性大雌性小。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昆虫中蚕蛾、蚁类,  相似文献   

10.
130年前生物学发生了一次空前的革命,那就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和自然选择学说的问世。它推翻了那种长期以来把各种动植物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和不变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使进化论成为生物学各门学科的统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方宗熙编的“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修订本出版了。全书共分六部:(一)绪论;(二)达尔文以前关於进化思想的斗争;(三)达尔文学说在科学上所完成的革命;(四)达尔文学说的发展;(五)米丘林学说——生物科学发展的更高阶段;(六)人类的起源。在绪论中,编者首先描写了生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和适应性,然後提出问题:如何解释这些特性?由这个问题便自然的导入了达尔文主义的讨论。这样的安排不但和达尔文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符合,并且,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也容易  相似文献   

12.
黄慰文 《化石》2012,(2):12-18
引言 1857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回复一位朋友来信问他是否在即将出版的《物种起源》(On c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里谈“人类”时写道:“我想我应该回避一切有关‘人’的话题,因为关于它有着这么多的偏见。尽管我公开承认它对博物学家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苏联高教部批准由莫斯科大学主持的“全苏植物形态建成学术会议”于1959年11月12日至17日在莫斯科大学举行,借以纪念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100周年。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各大学,各农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各植物园,各选种站及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四月十九日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伟大奠基人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重大进步。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阐明了生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在生物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伟大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以丰富的材料和雄辩的事实有力地冲破了“神创论”的一统天下,改变了人们对“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的宇宙观,为生物科学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引起了自然科学上的变革,它把生物学从神造论一派的统治者手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们欢迎达尔文的学说,认为它是第一个真正科学的有机界的发育理论,虽然它有不少缺点,但基本上是令人满意地解决了近代动植物种的自然起源的问题,因而也为阐明人类史前历史而树立了自然历史的基础。“达文文推翻了那认为动植物的种是彼此没有任何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而第一次把生物学放置到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来,确定了各物种底变更性以及其间的继承性一样。”  相似文献   

16.
1859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1809--1882)根据他在环球航行中所收集到的大量有关当代生物以及地质历史上的古生物资料,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从那个时代起,进化的观念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达尔文的历史功绩是应当得到肯定的,值得纪念的。但是达尔文学说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等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曾提到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这一历史功绩。达尔文是怎样研究物种起源和创立科学进化论的?现在我们来回顾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一、决心探索进化的奥秘达尔文在环球旅行的科学考察中大大丰富了对物种的认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达尔文从他的科学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拉馬克的伟大巨著——动物学的哲学出版的150周年,又是达尔文的伟大巨著——物种起源出版的100周年(1859—1959),也恰好是达尔文誕生的150周年(1809—1959)。我国、苏联、英国、美国、日本等許多国家都在举行一系列的集会、学术报告会,或发表专門的学术论文来紀念生物科学上的这三件大事。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类和现代猿类的关系,早在十六、七世纪时就有人提到了。十九世纪初法国的拉马克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些早期类人猿的意见,但由于论证不足,没有能获得人们的承认和产生大的影响。1859年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揭露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1871年达尔文的名著“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出版,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进化理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理论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孙毅一、引言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来,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研究一直成为生物学界关注的中心理论研究问题。美国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1941)著的“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美国生物学家迈那(Mayer1942)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