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对下肢各类型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射频消融靶静脉闭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2018年6月至 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 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37条静脉)采用RFA闭合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点式剥脱治疗交通支静脉和泡沫硬化处理小腿部浅表静脉)的联合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后 6 个月进行超声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射频闭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对 137 条治疗后的患肢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 6 个月,74名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患者治疗后的下肢静脉疾病诊断标准 CEAP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是CEAP术后降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术后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共 13条患肢射频靶静脉段出现再通,联合手术的成功率为 90%。其中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6条、前副隐静脉(Anterior Accessory Saphenous Vein,AASV)2条,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 SSV)5条,三种静脉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89%,76%。通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靶静脉直径、静脉种类与射频消融再通相关。靶静脉直径越大,射频消融静脉段再通的可能性越大;三种静脉再通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为SSV>AASV>GSV。结论:超声引导下肢浅静脉的射频消融闭合术联合交通支静脉的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RFA治疗靶静脉再通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靶静脉的术前直径以及静脉种类。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共收治的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DSA引导硬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硬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健康成分(Mental health components,MCS)、躯体健康成分(Physical health components,PCS)与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severity of venous disease,VCSS)评分,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 %,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S、PCS与VC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CS评分高于对照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 %,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有显著效果,能够治愈或降低静脉曲张分级,提升静脉曲张患者的精神、躯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对比有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CT均有缩短,Vmax均有提升,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VCT较对照组短,Vmax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方法治疗,与常规手术相比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全麻方案)和观察组(40例,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方案),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观察不同模式麻醉下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苏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入喉罩时(T1)~术毕时(T3)心率(HR)先升高后下降,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点HR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PGE2、SP水平和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术前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评分较术前先升高后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选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可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少对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研究组(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前~术毕清醒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麻醉10 min后SpO2、MAP、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3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降低后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3 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 h、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机体血流波动、氧化应激以及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同时还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BCL-2同源的水溶性相关蛋白(Bax)、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到2021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虚拟导航组与对照组各41例,虚拟导航组给予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引导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虚拟导航组的进针次数、融合时间、布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虚拟导航组治疗后3个月的胆汁瘤、肝脓肿、膈肌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9 %,低于对照组的29.3 %(P<0.05)。虚拟导航组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2.9 %,高于对照组的51.2 %(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低于治疗前,虚拟导航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Bax、Cyfra21-1含量低于治疗前,虚拟导航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影像融合的超声虚拟导航技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能降低血清Bax、Cyfra21-1含量,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消融效率,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下肢骨折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心肌保护作用研究。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16例,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心肌指标、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拔管时(T2)~拔管10 min后(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 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 12 h、术后 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可稳定下肢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同时还可发挥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疼痛因子、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舒芬太尼镇痛,35例)和B组(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35例),对比两组镇静、镇痛效果,观察两组疼痛因子、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比两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CD3+、CD4+、CD4+/CD8+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用于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疼痛介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接受超声引导下SP阻滞。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疼痛介质、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开始后10 min、术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 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P阻滞可加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减轻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消融方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参数、心肌损伤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心血管内二科住院拟行消融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消融方式分为射频消融(RFCA)组(n=99)和冷冻消融(CBA)组(n=10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凝血参数、心肌损伤以及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BA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短于RFCA组,冷冻最低温度低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 24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但CBA组高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 24 h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升高,但CBA组低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 24 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 (TnI)较术前升高,且CBA组高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维度评分较术前升高,且CBA组高于RFC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RFCA相比,CBA治疗心房颤动,可缩短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减轻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CBA对机体心肌损伤影响更大,临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髋关节术后患者认知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患者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泵注生理盐水,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结果:在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后3 d,两组患者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后1 d、2 d,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气管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5 min,研究组患者HR、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 h、2 h、6 h、12 h、24 h运动状态及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右美托咪定,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选择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脉持续镇痛。两组都给予全麻诱导与维持,记录镇痛效果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都低于术前1 d,观察组也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髋关节活动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都高于术前1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能抑制血清SP、PGE2的释放,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转复情况,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监护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清MMP-1和MMP-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及血清TIMP-1水平较术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安全有效,早期窦性心律的转复率高,且可改善患者血清TIMP-1、MMP-1、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胃肠功能、酪氨酸激酶下游蛋白(downstream of tyrosinekinase3, DOK3)、酪氨酸激酶下游蛋白(downstream of tyrosinekinase2, DOK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原发灶和肝转移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给予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率,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DOK3、DOK2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 %,高于对照组的71.11 %(P<0.05);研究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DOK3、DOK2低表达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DOK3、DOK2低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 %,低于对照组的26.67 %(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癌肝转移患者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可促使胃肠功能恢复,改善DOK3、DOK2的表达水平, 降低并发症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两组入室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T2)、止血带60 min(T3)、松止血带5 min(T4)、拔除气管导管时(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等指标,两组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T1、T3、T5时点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点SBP、D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T4、T5、T6时点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镇痛药物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凝血功能、失血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行THA治疗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抽签的形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在缝合手术切口时,采用注射器抽取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关节腔处。研究组在缝合手术切口时,接受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处理。对比两组凝血功能、失血量、血常规、疼痛情况和血清CRP、PCT,记录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较术前下降,但研究组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术后3 d的PT、APTT、D-D、FI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较术后12 h下降,CRP、PCT较术前升高,研究组术后3 d VAS评分、CRP、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罗哌卡因可有效减少THA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控制全身炎性反应,同时减轻手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