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气雾法栽培系统,研究了根际低氧(10% O2和5% O2)胁迫对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植株生长、根呼吸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氧胁迫下,网纹甜瓜株高、根长降低,植株鲜、干物质量显著下降;根呼吸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21% O2),且5% O2处理下降幅度大于10% O2处理;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和丙酮酸脱羧酶(PDC)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显著降低;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10% O2处理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5% O2处理,而MDA含量5% O2处理高于10% O2处理.说明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根际氧浓度降到10%及其以下时,根系有氧呼吸明显受阻,无氧呼吸代谢被促进,同时根系抗氧化酶发生应激反应,但随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细胞质膜过氧化程度加剧,根系受到伤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导致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
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无氧呼吸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两个抗低氧胁迫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进行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低氧胁迫下植株根系中无氧呼吸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黄瓜植株生长受到抑制,鲜重和干重显著降低,根系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而根系中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脱羧酶(PDC)、乙醇脱氢酶(A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氧胁迫下显著提高,且提高的幅度与品种抗低氧胁迫能力的强弱有关,与“中农8号”相比,抗低氧性胁迫能力较强的“绿霸春四号”根系内LDH活性增幅较小,而ADH、PDC、SOD、POD和CAT活性增幅较大。说明较高的ADH、PDC、SOD、POD、CAT活性和较低的LDH活性有利于增强幼苗植株抗低氧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轻度水分胁迫的小麦幼苗中与呼吸有关的几种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轻度水分胁迫使小麦幼苗叶片呼吸升高时,叶中琥珀酸去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而同样胁迫使根呼吸下降时,根中这两种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叶和根中ATP酶分解活性在胁迫下都明显升高。轻度水分胁迫使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叶中有明显的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抗旱品种的酶活性较高,胁迫使此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玉米连作10年、小麦连作8年 棉花连作10年、棉花连作15年和棉花6年 6年小麦/油葵轮作4种种植方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细菌、真菌、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对北疆绿洲农田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影响明显,但对蔗糖酶无显著影响;对氨氧化古菌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氨氧化细菌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影响.土壤真菌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响应较细菌和氨氧化古菌敏感.长期棉花连作使绿洲农田土壤酶活性下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而轮作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高压静电场对银杏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银杏愈伤组织经1 .0kV/ cm 强度的高压静电处理后, 愈伤组织生长速率提高, 超氧物歧化酶(SOD) 活性和蛋白质及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 和吲哚乙酸(IAA) 氧化酶活性下降。实验表明,正高压静电场促进银杏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与HVEF 影响体内SOD、POD 和IAA 氧化酶活性以及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软化过程中阶段性专一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F.Liang etA.R.Ferguson. cv. Qinm ei)果实采后的软化过程表现为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软化较快,此时对软化起主要作用的阶段性专一酶是淀粉酶;第二阶段软化速度变慢,此时起主要作用的阶段性专一酶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乙烯形成酶(EFE)的活性高峰出现在两个软化阶段之间,它所引起的乙烯释放对软化有促进作用,因此EFE也是与果实软化有关的阶段性专一酶。但是,果胶甲酯酶(PME)的活性变化与果实的软化无相关关系,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和SOD的活性高峰出现在果实完全软化以后,因此不是果实软化的阶段性专一酶  相似文献   

7.
大豆C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豆(Glycine max(L)Merr.)“黑农41”叶片的4种C4酶(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NADP-MDH(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E(NADP苹果酸酶)和PPDK(丙酮酸磷酸二激酶))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Fv/Fo(PSⅡ活性)、qP(光化学淬灭)、qN(非光化学淬灭、ΦPSⅡ(有效PSⅡ光化学效率))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黑农41”  相似文献   

8.
用番茄乙烯形成酶(EF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cDNA转化番茄子叶,获得两个转基因系统。分别比较了两个基因系统果实和叶片的乙烯生成速率、果实中EFE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表明反义EFE基因在番茄工程植株中能显著抑制EFE酶活性和乙烯生成;反义PG基因则主要是抑制其PG酶活性。  相似文献   

9.
抗肝癌单链抗体的活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抗肝癌单克隆抗体 HAb25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通过Linker连接起来,构建成抗肝癌单链抗体scFv25,然后亚克隆入含 E-tag检测标签的 pET15b表达载体进行融合表达。表达产物(scFv25-E-tag)采用 SABC法对肝癌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利用鼠抗E-tag抗体间接检测初步纯化的scFv25的活性,同时采用竞争结合实验检测scFv25的亲和活性。scFv25能够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阳性部位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scFv25可封闭53%的亲本抗体的亲和活性。scFv25较好地保持了亲本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菜豆对昆虫取食防御反应的生化机制。【方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机械损伤以及外源水杨酸甲酯(MeSA)和茉莉酸(JA)处理后菜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及MeSA和JA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前2种处理POD活性在72 h上升到最高峰,而后2种处理则在48 h达到最高峰。蛋白酶抑制剂(PI)活性在西花蓟马取食后升高最明显。JA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西花蓟马取食、机械损伤和JA诱导处理均升高,但外源MeSA诱导处理则不能诱导它们的活性(P>0.05)。SA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西花蓟马取食和机械损伤后均有一个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外源MeSA诱导只在24 h引起PAL活性升高,其余时间下和对照没有明显的区别,外源JA诱导未能引起PAL活性的显著变化(P>0.05)。西花蓟马取食、JA和MeSA诱导以及机械损伤均能诱导β-1,3 葡聚糖酶(PR-2)活性上升(P<0.05)。【结论】结果说明,不同处理可诱导菜豆植株产生明显的防御反应,但酶活性的变化与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强光及活性氧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强光及活性氧对大豆( Glycine max L.) 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在强光(2000 μmol·m - 2·s- 1) 下照射2 h 后,净光合放氧速率下降。随着处理光强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m/Fo、Fv/ Fm 、ΦPSⅡ、qP 和qN 均呈下降趋势。在强光处理大豆叶片时,加入外源活性氧H2O2 、O-·2 、·OH 和1O2 后,大豆叶片受到伤害。其中1O2 和·OH 的破坏作用十分明显,表现为Fv/ Fm 和ΦPSⅡ的明显降低。抗氧化剂DABCO、甘露醇、抗坏血酸和组氨酸对强光下的大豆叶片有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不强。在暗处理叶片时,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抑制剂DDC对Fm/ Fo 和Fv/Fm 的影响不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的抑制剂NaN3 使Fv/Fo、Fv/ Fm和ΦPSⅡ下降明显。强光处理大豆叶片时,DDC明显降低Fm/ Fo、Fv/ Fm 和ΦPSⅡ,NaN3 降低Fm/ Fo、Fv/ Fm 和ΦPSⅡ的作用则更大。据此推测,在强光下大豆发生了光抑制,光抑制的发生与活性氧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处理的大豆种子的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超氧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受低温吸胀冷害的种子子叶的活性,相关的酶活性协同地增长,而蛋白质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酶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渗透调控处理对细胞膜系统修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鲍威尔’脐橙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果皮和果肉中抗坏血酸(AsA)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皮中总抗坏血酸(T-AsA)和AsA含量显著高于果肉, 且在发育期间T-AsA和AsA的变化趋势一致; 果皮中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LLDH)活性与T-AsA和AsA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在果肉中的变化趋势却不明显; 在发育过程各阶段中果皮的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均高于果肉; 相关性分析显示, 果皮中AsA含量积累主要取决于g·LLDH活性, 而果肉中AsA含量水平可能取决于AsA的再生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午强光胁迫下高蛋白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大田种植条件下4 个不同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系旗叶的净光合作用、光呼吸作用和荧光参数的日变化以及旗叶功能期内PSⅡ光化学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低蛋白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但中午强光胁迫下高蛋白小麦PSⅡ光化学效率(Fv/Fm) 较高,PSⅡFv/Fm 下降得较少,而净光合速率午间下降的幅度较大,原因可能是高蛋白小麦品系旗叶内氮素代谢活动旺盛( 其代谢限速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蛋白品种) ,光呼吸作用较强,从而消耗了较多的过剩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Fv/Fm 的下降,而较强的光呼吸作用同时降低了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5.
松针瘿蚊越冬幼虫体内酶活性的时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平  龚和  朴镐用 《昆虫学报》2000,43(3):227-232
昆虫的越冬耐寒过程与糖酵解、磷酸己糖途径和抗冻保护性物质合成等一些中间代谢有关的酶有关。该文对松针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老熟幼虫1998/1999越冬期间体内上述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越冬期间体内糖原磷酸化酶活性明显地增加,糖酵解有关的酶(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和醛缩酶)活性较低,以保证更多的碳源(糖原)转化成海藻糖。越冬期间,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增高所产生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可为细胞在亚低温状态下发挥正常功能以及体内抗冻保护性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动力,同时通过调节体内海藻糖酶活性来维持越冬期间较高含量的海藻糖和移除春季体内累积的过多的海藻糖。  相似文献   

16.
柑橘抗寒育种早期鉴定的一种指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5个抗寒性不同的柑橘品种或杂交后代:“山金柑”(FortunelahindsiSwingle)、“伏令夏橙”(CitrussinensisOsb.cv.Valencia)、“伏令夏橙”+“宁波金柑”(C.sinensiscv.Valencia+F.crasifoliaSwing.cv.Meiwa)、“Page”橘柚(C.reticulataBlanco×C.grandisOsb.cv.Page)、“Murcot”橘橙(C.reticulataBlanco×C.sinensisOsb.cv.Murcot)为材料,研究了低温锻炼期间柑橘原生质体抗寒性的变化及其田间植株的冬季抗寒性,表明离体原生质体抗寒性与田间植株抗寒性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因而前者可以作为衡量后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沼渣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种植茄子0~100d内,不施有机肥(CK)与加入沼渣的对比试验中,研究土壤中有机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沼渣的土壤总有机质呈上升趋势,比对照提高61.7%。不施有机肥的土壤(CK)活性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当茄子生长到100d时,土壤活性有机质比初始降低了8.8%。施用沼渣的土壤中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用沼渣作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两个反义基因在番茄工程植株中的生理抑制效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番茄乙烯形成酶(EF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反义cDNA转化番茄子叶,获得两个转基因系统,分别比较了两个基因系统果实和叶片的乙烯生成速率,果实中EFE酶活性和果胶酶活性,表明反义EFE基因在番茄工程植株中能显著抑制EFE酶活性和乙烯生成,反义PG基因则主要抑制是PG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感染病毒的辣椒、烟草、葡萄叶片过氧化物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纯 《生物技术》1999,9(3):15-17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研究感染病毒的辣椒(PVY)、烟草(CMV)、葡萄(C1FV)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感染病毒的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健株增强,但酶带数减少;病级间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与植株外部表现的症状相反,病情越重,酶活性和带数均减少。  相似文献   

20.
谭波  吴福忠  杨万勤  余胜  刘利  王奥  杨玉莲 《生态学报》2012,32(21):6670-6678
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冻融特征。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土壤生态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初冻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3582 m、3292 m和3023 m)岷江冷杉林的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其对土壤冻融的响应。土壤冻结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冻融格局显著影响了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但不同土壤酶在不同海拔表现出明显差异。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脱氢酶活性受初冻期冻融循环和温度降低影响显著下降,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上升。3种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冻结期变化不显著,但在融化期随着土壤温度急剧增加经历一个明显的活性高峰后快速降低,且冻结时间最长和冻融循环次数最多的3582 m变化更为显著。此外,海拔和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过氧化物物活性,但对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显著。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随海拔差异而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土壤氧化还原酶仍然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受到季节性冻融及其变化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